编制数学试题的五个科学性原则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208263 上传时间:2017-12-2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546.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编制数学试题的五个科学性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编制数学试题的五个科学性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编制数学试题的五个科学性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编制数学试题的五个科学性原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编制数学试题的五个科学性原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编制数学试题的五个科学性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编制数学试题的五个科学性原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均为圆,且大小均等;三条侧棱两两垂直且相等的适 当高度的正三棱锥,其一侧面放到平面上,其三视图 均为三角形且形状都相同;正方体的三视图可以是三 个大小均等的正方形;圆柱的三视图中必有一个为圆, 其他两个为矩形故选D 事实上,此题命题者在编制试题时存在心理上的 “潜在假设”,即认为圆柱按水平或竖直放置时,圆柱 的三视图中必有一个为圆,其他两个为矩形,显然不 相等但若适当改变放置角度,情况也许会有不同, 如若将圆柱“嵌套”于正方体中,使得圆柱旋转轴所 在直线与正方体的一条对角线重合这时,不难得到 圆柱三视图形状都相同、大小均相等因此,此题为 一错题,答案的设置上欠严谨 二、试题条件的相容性 试题条

2、件的相容性指试题编制过程中题设条件不 能与本系统的公理、定理、已知正确的结论等相矛盾, 而且题设中的多个条件之间也不能互相矛盾 例4若AABC中的角A、C满足5(cosA+COS C)+ 4(c。s Ac。s c+1):0,则tan tan : 1-tan2A 1一tan2 解。酌cos 1 ta寿n一 1 ta毒n + : + 代人已知等式并化简整理,得t n2 Atan: :9 又因为 、 均为锐角, 所以tanA_ta o, 故tan tan :3 分析:上述解答似乎天衣无缝,无懈可击,但题目本 身是一道错题事实上,由题设条件得4(cosACOSC+1)= 一5(cosA+COS C),

3、而对任意AABC都有l COSAcos C l= l COS A 1I COS C l0,得COS A+ cos C订一c,即A十C叮, 这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相矛盾即符合题设条件的 命题研究 。 I , J j 。lJl AABC不存在,故此题是条件不兼容的一道错题 事实上,对任意AABC有任意两角余弦之和均大 于0若注意到此结论,不难发现对任意AABC都有 5(cosA+COS C)+4(cosACOS C+1)0但若要“锁定” tan Atan手的范围,对任意 c,依两角和的正切 公式及诱导公式得tan争 tan B+tan争tan手+tan争 tan手=l,易知tan争,tan B,ta

4、 Czff-0, 故tan争。tan争,tan争t叭手,tan争tan争 (0,1) 试题的修正:若AABC中的角A、c满足 5(cos A+c0s c)一4(cos Acos C+1)=0,则tan tan : 例5 、 是双曲线一 5=1的焦点,点P 在双曲线上,若I踊I= 1,则I l=一 解:易知双曲线的实轴长为4,由双曲线的定义 得I I l_1 1 l:2a=4,即I I_ =4,得 l l: 分析:题目显然忽视了点P存在性的检验事实 上,此题为一错题,I啊l= 是不可能的,理由如 下: 、 是双曲线L S-一等:1(口0,b0)的两焦 a- D 点,点P在双曲线上,且P到一个焦点

5、 的距离的最 小值l l =Ca 证明:不妨设点P在双曲线的左支上,由双曲线 的定义得I II尸Fl I=2a,而l I+I明I2c, 两式相减得lP lca,当且仅当P、 、 三点共 线,即点P是双曲线的左顶点时取等号 事实上,据上述剖析可得出更一般性的结论 结论: 、 是任一双曲线的两焦点,实轴长为 2口,焦距为2c(ca0),点P在双曲线上设l I= m,若m2 (D)C:2 分析:题设中的条件“尺1”可由条件“A C= 1, =60。推得,因为锐角AABC中,由 A=60o 得30一 ,且 0,即0,有两个不同的 交点(1+ X1+64k, 丝 ), f 1一x1+64k 1+32kx

6、1+64k 8k 32k 例14已知f 一_ ) 的展开式中第三项与第 、 V 五项的系数之比为一音,其中i =一1,则展开式中的 常数项是( ) (A)一45i (B)45i (C)一45 (D)45 分析:二项式(0+b n与复数a+bi(a,bR)各有 确定的定义,复数a+6i是一个数,其 次幂还是一 个复数A+Bi(A,BR),应该不存在第几项的说法, 而称为第几项,实质是一种“潜在的假设”或未规范 的定义 总之,数学试题的编制需要较深厚的数学功底、 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熟练的编制技巧有时,创造一个 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困难好的试题好像一把 “尺”,能比较准确地测量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学习 水平的高低;差的试题非但不能测量学生的水平,反 而会对教学工作产生误导因此,开展对数学试题编制 的研究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章建跃博士说过:“引导 学生自己编一些新题(如课本题目的变式),特别是接 触一些真正的数学问题,而不是埋头于高考模拟题的 重复训练,确是培育创新人才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罗增儒数学解题学引论M西安:陕西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张国治两道竞赛题的纠错J数学教学, 2012(9):3233 3张国治错在哪里?J中学数学教学,2006 (3):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