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评分原则,看解题规范要求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078797 上传时间:2017-12-2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2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高考评分原则,看解题规范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高考评分原则,看解题规范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从高考评分原则,看解题规范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从高考评分原则,看解题规范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从高考评分原则,看解题规范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高考评分原则,看解题规范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高考评分原则,看解题规范要求(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杨东福 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高考命题本着 有利于高校选拔,有利于中学数学教学的目 的,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因此在试卷命制上 一般需遵循以下原则: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约 占50 ) 2基本数学素养和一般数学能力的考 查(约占30 ) 3较高数学素养和较高数学能力的考 查(约占20 96) 高考阅卷是严格按照知识点来评分的, 在阅卷过程中,以下几类同学容易丢分:一 类是思维相对敏捷的同学(解答时跳步,推 理不规范);第二类是运算能力弱或不按算 理进行计算的同学(计算错误);第三类是感 觉题目很难而轻易放弃的同学而大多数情 况下是由于跳步,加上一开始就计算错误而 导致整个题目不得分 以下与同

2、学们谈谈如何避免这种无谓 的失分 一、准确判断解答一个问题所 包含的逻辑段,确保应得分 高考评分是严格按照逻辑段来评分的 所谓逻辑段是指:从某个或某些条件出发, 得出一个结论的完整的推理过程;无结论, 不成段,不得分 例1(2010年江苏卷)在平面直角坐 标系z0 中,点A(一1,一2),B(2,3), C(一2,一1) (1)求以线段AB,AC为邻边的平行四 边形两条对角线的长; (2)设实数t满足( 一砣) = 0,求t的值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有关知识 第(1)问包含三个逻辑段:计算A舀,A 及 + , 一 ;计算 + , 一 的模;得出两条对角线的长度第 (2)问可分成3个逻辑段:计

3、算两个向量 的坐标;代人数量积公式,得出方程;解 方程,得出t 说明本题容易丢分的地方是第(1) 问,求出 + , 一 的模以后,没有 说明两条对角线的长度是多少,因为如果没 有第段,求出的模是不是对角线的长度并 不知道 g 麓 例2(2011年江苏卷)如图l,在平面 直角坐标系z0 中,M,N分别是椭圆 + 一1的顶点,过坐标原点的直线交椭圆于 P,A两点,其中P在第一象限,过P作z轴 的垂线,垂足为C,连接AC,并延长交椭圆于 需要求出点B的坐标;通过斜率、向量、 勾股定理等证明PA上PB 说明本题容易丢分的地方是由于其 运算量大而放弃,其实写出直线AC的方程 是很容易的以下是求出直线AC

4、的方程的 几种解法: 解法一 设P(z0,Y。),则A(一Xo, 一j,0),C(x。,O),所以直线AC:j,一 2Xo( z0) 解法二 设P( 0,kxo),则A(一zo, 一kx。),C(x。,O),所以直线AC: 一 kJc o(z 。),即 一妻( z。) f , 解法三解方程组弋 + 1, 一 ,则有P( , ), A( 2,一 ),c(志,。), 所以直线Ac: 一 (z一击) J So B 五 N 例3 图1 图2 C C (2011年湖北理科卷)如图2,已 知正三棱柱ABCA1B1C 的各棱长都是4, 分析若用几何方法证明,则第(1)问 包含三个逻辑段:证明A E 上平面

5、B BCC (E 为B C】中点);证明EF上平 面A CE1;证明EF上A1C第(2)问包含三 个逻辑段:说明二面角CAFE的平面 角;计算tan ;求tan0的最小值 若选用坐标方法证明,则第(1)问包含 三个逻辑段: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并写 出有关点的坐标,向量的坐标;利用向量 的坐标计算向量的数量积;证明 上 A C第(2)问包含三个逻辑段:求平面 CAF与平面AFE的法向量,计算COS ; 求出tan 0,并求其最小值 说明用几何方法解决本题,容易丢分 的地方是第(1)问包含三个逻辑段,其中证 明A E1上平面B BCC1(El为B C1中点) 推理不规范而丢分;若用坐标方法解决本

6、题,容易丢分的地方是不建立坐标系,直接 写出坐标或向量 确保得到你应得到的分数(不丢分) 二、保留公式展开或条件代入 的原始过程,中档题不跳步 数学题的解答是由一系列演绎推理(三 段论)构成的,而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 命题得出一个新命题的过程严格的逻辑推 理是高考能力考查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考 查同学们对数学知识运用的熟练程度以及 推理的严密性 例4(2011年江苏卷)在ABc中,角 A,B,C所对应的边为a,b,c j 矗 q f m 。搿 嚣 “ 曼 问题 (1)若sin(a+詈1=2cosA,求A的值; 、 n, (2)若COSA一,b一3c,求sinc的值 分析第(1)问分三个逻辑段

7、:展开 公式;求出角A的三角函数值;求出角 A的值第(2)问分两个逻辑段:将其中一 个条件代人另一个条件,得到一个结论; 求出sinC的值 说明本题容易丢分的地方是第(1)问 中的第一段,使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直接 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代替,误记COS要一 专,sin詈一 而丢分第二个容易丢分的地 方是第二段,由sin(A+詈)一2cos A,得出 sinA一 cOsA,未写出tanA=,5,而直接 厶 厶 写出A一要,则第二段可能丢分,若将角A的 值写错了,则后两段可能都不得分 崧瓤 例5(2011年江苏卷)请你设计一个 包装盒,如图3所示,ABCD是边长为60 cm 的正方形硬纸片,切去阴

8、影部分所示的四个 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再沿虚线折起,使 得ABCD四个点重合于图4中的点P,正好 形成一个正四棱柱形状的包装盒,E,F在 AB上是被切去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两 个端点,设舡一FBz cm (1)若广告商要求包装盒侧面积S (cm )最大,试问z应取何值? 图3 图4 分析第(1)问应包含三个逻辑段,即 写出一个侧面长方形的长和宽;写出侧 面积S关于-z的函数表达式;说明当 取 何值时,侧面积S最大 说明本题容易丢分的地方是直接写 出侧面积的函数关系,只要有一处错误,整 个小题的分数就丢掉了 例6(2011年全国理科卷)ABc的 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己知 AC

9、一90。,口+c一26,求C 分析本题包含三个逻辑段:用正弦 定理把边的关系a+C一26转化为角的正 弦的关系;将AC=90。及B=180。一A C代人得出一个关系或角C的一个三角函 数值;求出角C 解利用正弦定理,由a+C一26,得 sinA+sin C一,2sin B这是第一段 因为AC一90。,B一180。一AC,所 以sin(C-t-90。)+sin C一2 sin(180。一C一 90。-C),即COS C+sin C:2cos 2C,即 ,-2cos(C-45。)一gcos 2C这是第二段 由AC一90。,易知C为锐角,所以 一45。0n,由题意(3x。+n)(2x+ 6)0在区间

10、(口,6)上恒成立,lz取0时,得 0,与b0a矛盾这是第二段 若0ba,此时2z+b是时,S +S :2(S +S )都成立 (2)设M:3,4),求数列a 的通项 公式 部分解由题意,当 3时,S,-3+ S 32(S +S3),当 4时,S竹J_4+S 4 2(S +S ),两式相减,得以 一n 32a4, 即当 2时,7+35,有口 一a 一2a4 这是第一段 又当 3时,S 3+S 3=2(S +S3), 且S +S,r22(S +Ss),两式相减,得 口 4+口 22a 1,即当 2时, -I-24, 有口,r。+a 一2口抖。这是第二段 说明这两个变形都是数列中处理递 推关系中的

11、常见变形,是可以争取的分数 不会做的题要尽量做,不放弃,但不必 在难题上纠缠过多时间 辫 1(2012年北京理科卷)如图1,在 RtkABC中, C一90。,BC一3,AC一6,D,E 分别是AC,AB上的点,且DEIBC,DE= 2,将ADE沿DE折起到A1DE的位置, 使A1C上CD,如图2 (1)求证:A C上平面BCDE; (2)若M是A D的中点,求CM与平 面A BE所成角的大小; 警 : , 薯 。 ; ? f l 430 杨子圣 高考数学解答题一般都采用分步设问, 其命题的目的不外乎两类一类是为了能在 有限的试题中扩大考查的知识覆盖面,设问 方式大多为并列式结构,各设问之问互相

12、独 立,无本质联系;另一类则是为了分散试题 难点,逐步深入递进,其设问方式常采用渐 进式结构在解题中,若能关注设问之问的 关系,寻找到螺旋式结构中各设问之间的 “隐桥”,就会为我们打开解题思路撑开一片 新的天地本文以“渐进式结构”为例,带你 走进这一天地 一、流水线型设问 前一设问的解题过程是后一设问解题 中的必需步骤,是将解决最后一个问题的流 水线进行分拆,帮助同学们理顺解题的思 路该类题的难度一般不是很大,但上一问 的答案直接影响后一问的求解,在解题中要 特别关注,计算不能出错有时前一设问不 易找到解题思路,但其结论可以作为后一设 问的“已知”使用,直接进行后一设问的求 解,即采用跳步解答

13、的解题技巧,为自己 添分 礴 例1(2011年北京理科卷18)已知函 数厂(z)一(z一愚) e (1)求厂(z)的单调区间; (2)若对于任意的z(0,+。),都有 1 厂(z) ,求是的取值范围 C 分析 本题第一问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是一道常规题,没有难度第二问是常见的 (3)线段BC上是否存在点P,使平面 A DP与平面A BE垂直?说明理由 图1 图2 22(2012年上海理科卷)在平面直角 坐标系xOy中,已知双曲线C :2x 一Y。 一1 (1)过C 的左顶点引C 的一条渐近线 的平行线,求该直线与另一条渐近线及 轴 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2)设斜率为1的直线 交C 于P,Q 两点,若z与圆z。+y =1相切,求证:OP 上0Q; (3)设椭圆C2:4 +y 一1,若M,N分 别是C ,C2上的动点,且oM上ON,求证:0 到直线MN的距离是定值 1(1)略;(2)45。;(3)不存在,理由略 2(1) ;(2)略;(3)定值为譬,证明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