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5909367 上传时间:2017-12-19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21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的讨论,亚里士多德的美学观念中,悲剧观是最重要的。上次课提到,如果以我们耳熟能详的俄狄浦斯王为例,结合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定义,可以提出几个很有意思的问题:1、这部悲剧和死亡等巨大的灾难有关2、灾难一般来说是令人恐惧的,甚至可以说避之唯恐不及,但俄狄浦斯王这样的悲剧我们为什么喜欢看?3、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带来怜悯和恐惧后,也带来快感。而经验中,悲剧是令人难过的,有何愉悦可言?,重新审视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经典定义,俄狄浦斯王的情节线索,1、忒拜城国王拉伊俄斯和王后伊斯卡斯忒结婚多年,生下俄狄浦斯;2、由于拉伊俄斯早年曾劫掠珀罗普斯国王的儿子,阿波罗的神谕因而说,作为报应,拉伊俄

2、斯将被自己的儿子所杀;3、为此,俄狄浦斯出生后,为使预言不可能实现,只有不让俄狄浦斯活下去,于是召牧人将他丢弃到荒野,但这个牧人不忍心俄狄浦斯这样死去,就将他送给玻吕波斯国王的牧人;4、玻吕波斯国王没有孩子,就将他当作自己的儿子抚养成人,有人点破说俄狄浦斯不是玻吕波斯的亲生儿子;5、俄狄浦斯很苦恼,就去得尔福神庙祈求,但阿波罗没有回答他是否为玻吕波斯的亲生儿子,只是告诉他未来将弑父娶母;6、又由于俄狄浦斯仍旧想着自己是玻吕波斯的儿子,因而,离开玻吕波斯就是离开阿波罗预言实现的可能性;7、于是俄狄浦斯走在离开玻吕波斯的路上,遇见一个老人和他的几个随从,老人很急地赶路,甚至用马鞭抽俄狄浦斯,后者于

3、是反抗,那老人死了,随从仅一个逃跑;8、俄狄浦斯继续赶路,来到忒拜城解答斯芬克斯之谜,为此当上了忒拜城国王,并娶国王遗孀为妻,俄狄浦斯王的再分析,1、俄狄浦斯杀害拉伊俄斯起于争执,冲动鲁莽是一个方面,但俄狄浦斯终归不是一个“坏人”其有责任心那么,他杀死拉伊俄斯则可以说来自“过失”而不是罪恶。(悲剧的“过失”说问题)俄狄浦斯王是坏人吗?2、在剧本中我们也看到,俄狄浦斯总是试图逃避命运的拨弄,离开信以为真的“父亲”波吕玻斯,就以为远离了“弑父娶母”的可怕预言。(命运或不可知的力量问题)3、以灾难结束。作为杀害拉伊俄斯“凶手”的俄狄浦斯,其作为“凶手”之身份是逐渐揭开的。(悲剧的结构问题),亚里士多

4、德谈史诗和悲剧的不同,悲剧是对行动的“模仿”情节是最重要的,情节中的两个成分:突转和发现,所谓发现,“是指情节按我们所说的原则转向相反的方面”;发现,“指从不知到知的转变”。亚里士多德认为,最好的是突转和发现同时发生。,亚里士多德谈性格悲剧主人公不十分善良,也不十分公正,“第一,不应写好人由顺境转向逆境,因为这只能使人厌恶,不能引起怜悯和恐惧之情;第二,不应写坏人由逆境转向顺境,因为这最违背悲剧精神不合悲剧的要求,既不能打动慈善之心,更不能引起怜悯和恐惧之情;第三,不应写极恶的人由顺境转入逆境,因为这种布局虽然能打动慈善之心,但不能引起怜悯和恐惧之情,因为怜悯是由一个人遭受不应遭受的厄运而引起

5、的,恐惧是由这个这样遭受厄运的人与我们相似而引起的。”“一种介于这两种人之间的人,这样的人不十分善良,也不十分公正,他之所以陷于厄运,不是由于他为非作恶,而是由于他犯了错误。”,小结:,亚里士多德强调:1、一定长度以太阳一周为宜2、是对行动的模仿3、主人公性格有一定的欠缺。问题随之而来:既然“怜悯是由一个人遭受不应遭受的厄运而引起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还如此沉迷于对这出悲剧的阅读、观看呢?,面对作为灾难的悲剧,人们为什么喜欢看是出自某种恶意还是同情?(“恶意”说或“同情”说问题),1、恶意说:1)我们的儿时经验:以折磨小昆虫或者其他小动物为乐人性邪恶本性的残留所以以观看悲剧中的痛苦为乐2)从恶意说

6、延伸的两种观点:A、安全感卢克莱修:“当风浪搏击的时候,从海岸上观看别人的痛楚是一种快乐。”“(在悲剧中)可以感到恶,但与此同时,无论它多么强大,却不能伤害我们,这种感觉可以大大刺激我们完好无恙的意识。”B、优越感桑塔耶纳:“我们可能感到这是灾难,但是同时我们也知道,这灾难虽然很大,但毕竟不能触及我们,这一念就格外刺激起我们自己的安全感。”,恶意说或安全感、优越感的问题,1、欣赏悲剧和折磨小动物有本质的区别:1)审美的态度和实际的态度的不同2)作为艺术品的悲剧和实际苦难场面的不同2、是否有着邪恶本性的人才会喜欢看悲剧呢,有例证可以说明面对现实苦难无情的人却可以为作品中的苦难掬一把同情之泪;也有例证可以说明演出过于惨烈的情节并不受人欢迎。,也许这里涉及一个重要问题欣赏的“距离”,作为演出或文本的悲剧中,其场面悲惨是一个方面,沉醉其中的人其实是审美的人,是以审美的态度而非实用的如功利的态度表现出来的。朱光潜在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中区分为三种:审美的、科学的、实用的。,其实,从悲剧本身和生活的差距也能看出,这也属于一种距离,1)空间和时间的遥远性2)人物、情境与情节的非常性质3)艺术技巧和程式4)抒情成分5)超自然的气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