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5873100 上传时间:2017-12-19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2.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一轮复习(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治史综合试卷一、选择题1、雅典梭伦改革、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A加强了中央集权 B缓和了社会矛盾 C打破了世袭特权 D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2、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个时期应是A. 春秋战国 B. 秦汉 C. 隋唐 D. 明清3、有历史学者在论及某王朝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这里的“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是指A郡国并行制 B分封制C内外朝制度 D郡县制4

2、、明朝内阁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而英国内阁却是重要的决策机构。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A.职权范围不同 B法律完善程度不同 C社会性质不同 D.阶级立场不同5、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我们在重新审视鸦片战争时,也很有必要将之放入现代历史发展大潮的背景中进行考察。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准确的是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巧合 鸦片成为引发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个偶然鸦片战争的爆发与世界历史发展大潮密切相关A B. C D.6、1861 年 4 月的某一天,赵烈文(曾国藩的幕僚)

3、看到一书,在其日记中记载:“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景最谙练。观此书,则贼中不为无人。 ”日记所言的“颇有见识”指的是什么( )A.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B.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 D.民主共和的主张7、1940 年 3 月 28 日,国民党中央发出 370 号公函,称:“本党总理孙先生倡导国民革命,手创中华民国,更新政体,永奠邦基。谋世界之大同,求国际之平等,光被四表,功高万世尊称总理为中华民国国父在案” 。以上材料涵盖了孙中山一生的主要活动有哪些( )成立同盟会 领导辛亥革命,创立中华民国 颁布中华民国

4、临时约法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推动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A. B. C. D.8、有学者认为, “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其中“第一次巨变”是指A.由闭关到开放 B.由专制到共和C.由落后到富强 D.由愚昧到科学9、张鸣在苏维埃乡村追求中指出:“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 。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在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B.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C.红军长征的胜利 D.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10、1937 年 2 月 10 日,中

5、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拍电报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提出:“停止推翻国民政府的武装暴动方针;在特区政府区域内,实行普遍的民主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红军接受南京军事委员会的指导。 ”关于材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共积极谋求合作抗日 B中共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C中共联合地主阶级抗战 D中共依据主要矛盾的变化调整方针11、 2010 年,为庆祝中国与印度建交 60 周年,中国在印度举办“中国节” ,印度在中国举办 “印度节” 。下列事件与中印关系直接相关的是A.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万隆会议,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2、2007 年在选举出的

6、中共十七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人数有所增加,达到 242 名,比十六大增加了 12 名,占十七大代表总人数的 10.9,比少数民族党员占全体党员总数的比例高 4.5 个百分点。全国 55 个少数民族中,42 个少数民族有代表当选。该现象说明 A、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完全自治权 B、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重要的政治制度C、我国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 D、国家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13、下列图表的内容与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的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其中推论正确的是史 实 推 论1912 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宣告中国事实上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人民代表

7、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创立1966 年“文化大革命 ”全面发动 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遭受严重挫折1999 年“依法治国 ”方略写进宪法 标志着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已经完成A. B. C. D.14、悉尼胡克历史中的英雄:“假如我们给英雄下这样一个定义:英雄就是具有事变创造性并且能够重新决定历史进程的某些人,那么,紧跟着下一步的推论应该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对于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 ”古代希腊提防英雄人物的关键措施是A.设立公民大会 B.成立五百人议事会 C.实行陶片放逐法 D.轮流执政、抽签选举15、 “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

8、习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A 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B 罗马法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C 罗马法崇尚自由平等D 罗马法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现实服务16、罗马法的监护制度十分发达,罗马法将保护未成年人及其他社会弱者的利益看成是一种义务,一种社会公职,强调国家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责任。这体现了罗马法的A.法律至上的原则 B人文主义精神 C. 自由公正意识 D.天赋人权的思想17、新华网快讯:英国首相布朗 2010 年 5 月 11 日正式向英国女王递交辞呈。保守党领袖卡梅伦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邀请组建新一届内阁,就任英国首相。下列对英国女王、首相、内阁的

9、说法,不正确的是A.英王远离政党纷争,只是国家名义的象征B.首相是国家最高行政长官,并控制立法大权C.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D.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只能辞职并解散内阁18、美国1787 年宪法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都具有一定的民主性,两者内容中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A、实行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B、国家元首由选民直接选出C、工业资产阶级开始分享权力 D、众议院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19、有学者指出,十月革命被称之为“世界革命”并不是从人类社会形态演进的角度考察的,而是从其对世界格局变动的意义上说的。以下叙述不能支持其观点的是A. 十月革命影响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裂变B十月革命加速民族

10、解放运动的兴起和殖民体系的瓦解C十月革命为 20 世纪的冷战格局奠定了制度和意识形态基础D. 十月革命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2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A二战后来自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渗透、控制加剧B二战后欧洲经济凋敝、政治危机、社会动荡C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D二战后欧洲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进程二、非选择题21、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伯里克利说“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

11、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材料二】 总的来说,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这种综合并不容易:它是人们通过许许多多的“妥协”来完成的,而任何成功的妥协,都既需要足够的气度,也需要高超的技巧。 世界文明史【材料三】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换言之,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

12、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荣耀的公职”人员是指哪些人?如何理解“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美国民主“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这一论断的理解。(

13、3)据材料三说明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国外移来”什么制度?试分析该制度没能“真实发生相当作用”的原因。(4)依据材料四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有何重大创新? 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50 年 2 月,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二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面对形势的急速变化,中国政府“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其中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这个战略的核心。张清敏新中国外交战略六次演变历程:60 年的调整和创新材料三 中国维

14、和部队 江泽民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胡锦涛出席八国集团同 胡锦涛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G8+5)材料四 内政决定外交。随着国内_,相应地要求外交战略进行调整,改变长期奉行的“以政治划线”的外交思维,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实行对外开放,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目的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确。郭伟伟新中国外交六十年从创立走向辉煌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新中国初期的什么外交方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方针制定的出发点。(2)材料二中“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是指什么?材料三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什么“作为”?(3)理解材料四,用最切合的一句话填充材料中空格部分。(4)材料一、四,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思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决定这种变化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49 年 12 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提出的文件,汇总了美国对付亚洲革命的方针。文件分析说,中国革命胜利后,如果别的国家“加入斯大林主义集团” ,就要“改变世界的均势”文件认为,要在亚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