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程规划方案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25676891 上传时间:2017-12-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课程规划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课程规划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课程规划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课程规划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课程规划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课程规划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课程规划方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丰明德小学课程规划方案校课程规划是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我校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以及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央 8 号文件的实施意见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框架内,制定学校课程规划。一、学校的使命学校的使命是:1、提供丰富而适性的课程,使每一位独具个性的学生在智力、情感、道德、社会和身体方面得到充分发展,为在多样化社会中做一个终身学习者和负责任的公民作好准备。2、打造一支具有高度专业水准的教师队伍,善于做人,精于从业,乐于生活,努力成为一个运用知识、经验和研究以改进实践的学习型共同体。3、建

2、立与家庭、社区的积极伙伴关系,保障各利益相关者的知情权、决策权和问责权,基于共同的责任,积极参与合作的教育事业。4、秉持高度负责的实验精神,发展与校外优秀专家的合作关系,聚焦于为实现学校愿景而进行的富有价值的课程发展与教学革新。二、课程方案课程方案是课程规划的核心内容。(一)设计原则。基于政策本方案的框架设计直接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甘肃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试行)要求。(二)小学课程结构及课程管理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年级开设语文、数学、科学、英语、品德与社会、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设置

3、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课程管理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课程的实施和开发进行指导和监督,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

4、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详见课程总表(三)重要主题教育的安排重要主题教育是学校课程中的一个部分。包括: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国防、禁毒教育、反邪教教育、安全教育等。学校将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实施这些内容,整合到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领域,以及其他领域中实施。三、有效教学纲要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渠道,也是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发挥教师专业自主,提高教学效能,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面临的根本问题就是如何寻找“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 的策略 问题。(一)有效教学的理念有效教学旨在促进学习。有效教学是一整套为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策略。教的着眼点在

5、于学,教学的效益直接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上,判断教学有效性的标准是学生学习的变化。有效教学关注全人发展。有效教学关注的是学生在课程目标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中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它要求教师将学科的价值定位在完整的人的发展上。有效教学强化效益意识。有效教学强调教学效果,教学效果的底线就是教学目标的达成;有效教学还强调合理、充分地利用时间,追求有限时间内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有效教学需要自我创新。有效教学是一种反思性实践,有赖于教师持续的反思与探究。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创造精神;也需要教师具有经验意识,从经验中学习,形成自己的实践智慧。(二)有效教学的策略框架1创

6、建促进学习的环境创建安全的学习环境。允许冒险,鼓励学生大胆设想、质疑;让学生学会从错误中学习,不会因错误而受到责骂或讥讽。创建支持性的学习环境。承认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供高效学习所需的一切帮助;建立合理的课堂规则和程序,保证学生的任务时间;组织并提供广泛的高质量的课程资源;进行认知示范,让学生学会思考;精心设计支架,并在适当时候撤去支架,让学生学会独立学习。 创建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他们有适当的高期望,给予学生理智上的挑战。2研究并理解学生深入地研究学生。关注每一个具体的学生,研究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需要、能力水平、智力类型与学习风格。移情地理解学生。承认并尊重学生

7、的差异;允许、尊重并欣赏不同的观点、价值观和信念;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偏好,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差异地适应学生。将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确保最低标准时,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精心设计多种类型的发展平台和发展渠道,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提供一种适性的教学。积极地期望学生,信任学生,看到每一个学生的优势与长处;向学生传递对他们成功的信心和积极的期待;给予学生鼓励与帮助,保证他们达到教师的期望;要更多地关注努力与进步,不过分强调成绩与位次。3促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进度,并参与评价,实现自我引导的学习;激发学

8、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确保学习有内部动力的支持,实现自我驱动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实现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鼓励学生在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中相互帮助;选择合适的任务,精心组织活动,为合作学习提供机会;鼓励学生之间进行面对面的互动;鼓励学生负责地承担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并努力促使小组其他成员履行自己的职责;促使小组成员建立并维护相互尊重与信任,有效地解决冲突,实现共同发展。鼓励学生探究学习。创设问题情境,并将现实世界的真实问题引入课堂,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心向;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与经验,质疑他人的知识与观点,探究知识的个人意义;与学生共同探究新知,支持并

9、指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四、发展性课程评价纲要课程评价是学校课程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学校课程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是达成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一)发展性课程评价的理念评价关注的重点是“行为” ,而不是“人”。评价应当树立“学 习评 价而不是学生评价、教学评价而不是教师评价” 的观念;要关注个体的行为及其成因分析,而不是不顾背景与需要,忽视个体间的差异,单纯以一种分数或等级来表征教师、学生的价值。评价的目的在于改进,而不在于鉴定。评价的价值取向是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追求对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发展性评价关注的不只是评价的结果,而是评价后

10、的行为改进。评价是一种对话交流、共同协商的建构过程。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关系不是“ 警察与小偷” 的关系,而是一种 对话与协商的关系;倡导主体间进行广泛的沟通与充分的协商;只有评价为被评价者所认同,评价才能具有发展性价值;被评价者不能成为评价结果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评价的主动参与者,通过协商建构起评价的发展意义。评价应采用多样的手段和方法。评价应采用多种类型和多样的方式,既有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又有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强调多主体评价,可以有学生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督导评价等。(二)发展性评价的框架1、学习评价学习评价倡导评价不是针对学生,而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校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制定

11、科学的、可操作的评价标准,设计评价工具,支持教师系统地开展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应给予学生自我评价的机会,促使他们对自己学习的回顾和反思,让评价成为他们学习经历的一部分。明确评定的范围。学习评价的范围包括(1)基础性发展目标。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要求,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全面的评价。(2)学科学习目标。根据各学科课程标准,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式,如笔试、实验操作、设计、实践问题解决、作品展示、对学生表现的观察(包括对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表现的观察)、学生成长记录等,避免过分重视等级、量化,不将学生

12、成绩排队、公布,充分利用考试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成长记录应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成绩记录及各种作品)、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同学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等。学生是成长记录的主要记录者,成长记录要始终体现诚信的原则,要有教师、同学、家长开放性的参与,使记录的情况典型、客观、真实。重新设计学生学习学期报告单。报告单内容包括各学科的平时学习评价、期末考查与考试成绩、作业或活动手写记录、教师和同学评语等。2、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重心是教师的教学行为,而不是教师本人。教学评价是一种专

13、业行为,主要由教师自己或同事来完成。设置合适的教学评价框架。如下表所示,有效教学的策略框架是分析与评价教师教学行为的基本框架。评价主体应涉及教师自我、同事、学生(一、二年级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有效教学项目具体行为分析框架自我分析同事评议学生及其家长意见专家或领导评议创建安全的学习环境创建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创建促进学习的环境 创建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深入地研究学生移情地理解学生差异地适应学生研究并理解学生积极地期望学生明确教学目标 组织教学材料 明晰目标与组织内容拓展课程资源 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把握偶发的学习机会提供多样的学习方式 创造自己的学习机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促使学生学会

14、学习鼓励学生探究学习运用理论审视自身的实践倡导专业合作主义持续的反思与创新重视自身经验的加工3、方案评价方案评价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课程开发和实施情况周期性地进行分析,促进课程方案的改善,进而促进课程的不断革新。年度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评价。年度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学校对国家课程实施方案的评价和校本课程规划方案。根据学校提供的相关材料以及自己收集的信息,每年必须在7 月 1 日前做一个总体的评价。课程纲要是指教师撰写的一个学期/学年的纲要式的课程规划方案。新学期开学前一周,必须交教研组长,并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分享与同行评议。校本课程开发框架校本课程开发要求学校结合本校的传统以及学生发展的多样性需要

15、,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规划合理的课程结构,提供可供学生选择的多样化课程。(一)组织建立学校将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由主管校长任组长,全面负责校本课程开发事务。小组成员构成主要以本校教师为主,在自愿参与的基础上,适当考虑成员的专业素质。开发小组的主要功能是制定并完善校本课程规划方案以及审议教师的课程纲要。(二)需求分析学生总体上对已有的校本课程评价良好。有 78.6%的学生认为这些课程比较有趣,有 82.1的学生表示对现在所上的兴趣类课程比较满意,大部分学生也报告这些课程跟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比较符合。近一半的学生认为每周开设 1课时的兴趣类课程比较合适。学生希望将来的校本课程能进一步改进教学方

16、式;能尽量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学校需要加强课程的整体规划。(三)校本课程规划框架在 12 年级,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学生提供一些与幼儿教育阶段类似的课程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过渡和适应小学阶段教育,主要采用游戏活动的形式,提供学生多样的表现机会。每周 2 课时,其中 1 课时是书法课。在 36 年级,主要以 “兴趣小组” 的形式开展。 “每周 2 课时。(四)校本课程的评价与管理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寻求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创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评价过程中,积极尝试档案袋评价、表现评价等多种方式。倡导教师的合作与共享,引导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自觉地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品质。学校将定期对各门校本课程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和审议,以改进校本课程的品质。评价主要参照教师的自我评价和同行审议,同时参照学生的课程满意度调查和学生家长的课程意见。学校划出部分经费作为校本课程开发专项基金,专款专用。学校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