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25249317 上传时间:2017-12-12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学习目标,了解宗教改革的基本情况掌握马丁路德的宗教-政治思想与教育观掌握宗教改革时期各教派的教育主张与教育改革实践,宗教改革概况,宗教改革(Reformation):1617世纪先后在德国、瑞士、英国等地爆发的宗教革新运动。从直接目的和内容来说,是欧洲各地的宗教力量试图用一种新的宗教取代原有的旧的宗教的变革;从其社会影响和历史意义而言,是形成中的民族国家摆脱罗马天主教会控制和干预的社会政治运动。,宗教改革概况,14、15世纪早期宗教革新思想与实践奥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 1208-1349)威克利夫(John Wyclif,1320-1384) 胡斯

2、(John Hus,1369-1415),宗教改革概况,奥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 1285-1349)主张:()教皇并非不犯错误()教会最高权力是大公议会()圣经是信仰和行为的唯一无错误的根源()在属世事上,教会与教皇应归国家管理。,宗教改革概况,威克利夫(John Wyclif,1320-1384) 宣传圣经因信称义,承认圣经为唯一的真理之源,教皇若非根据圣经,就没有权力。他把拉丁文圣经译成英文。,宗教改革概况,胡斯(John Hus,1369-1415) 威克利夫的门徒。15世纪早期就在捷克提出了宗教改革的主张。反对教会占有土地,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抨击教士的奢侈堕

3、落;主张平信徒在圣餐中可与教士一样领取圣体血;提倡用捷克语举行宗教仪式,并亲自将圣经译为捷克文。 1415年因异端罪名被处死。由此激起捷克人民的极大义愤,引发了全国的胡斯运动。,宗教改革的原因,1.教会贪婪腐败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各国土地的1/3。向民众征收什一税和兜售“赎罪券”以搜括钱财。德国“教皇的奶牛”;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意志搜刮的财富要高出德意志中央政权年财政收人的20倍。,教会兜售赎罪券的场景当钱币落到赎罪钱柜“叮当”作响时,死者的灵魂就立刻被送到了天堂。,主教的俱乐部 油画,主教的宫邸奢华艳丽,追随者们在探讨保龄球的“球艺”,教皇和红衣主教把教会变成了一个奢侈的

4、俱乐部。,愚人船 油画 荷兰 1470年,在荒宴中纵情声色的修女和修士们,他们正在试图咬下悬挂在空中的糕点。,宗教改革的原因,2.民族国家形成与民族主义观念的兴起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着太阳借来的”。罗马大公教会的普世主义思想成为民族主义思想扩展的障碍;罗马教廷在各地区布置的主教,也是促成民族国家建立的一个具体拦阻。 3.文艺复兴运动中人文精神的推动基督教人文主义(Christian Humanism)主张教会要返回原始的宗教经典圣经上去赎罪券不符合圣经,缺乏圣经依据早期教父的观点与现今教会的教导有许多差异之处 4.印刷术的发明和普及圣经印刷量大增,

5、普通民众得以直接接触到圣经的内容,宗教改革的发动,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想修缮圣彼得教堂,向德国出售“赎罪券”。 1517年10月31日,德国威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在教堂门口张贴九十五条论纲,成为宗教改革的导火索。,宗教改革概况,95条论纲的内容出于渴慕真道、明辨事理的愿望,文学硕士、神学硕士和维登堡大学常任讲师马丁路德神父拟主持对下列各条进行的公开辩论,并希望不能参加口头辩论者提出书面意见。 2、不应当将“悔改”一词理解为忏悔仪式,即教士主持下的告解和补赎。 9、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他只能赦免凭自己的权力或教会法加于人们的惩罚。 21、因此,推销赎罪券的教士们鼓吹,教皇

6、的赎罪券能使人免除一切惩罚,并且得救,便陷入了谬误。 24、因此,不分青红皂白地大肆鼓吹赦罪,不可避免地使大多数人受骗上当。 28. 显然,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至于教会代祷的功效,仅由神主宰。 。,马丁路德的宗教-政治与教育观,马丁路德的生平:1501年到1505年路德在爱尔福特大学就学,他获得文学部“文科硕士”学位;奉父命路德在爱尔福特大学法学部攻读博士学位。但1505年7月2日他在回家的路上突然遇到狂风暴雨,他吓坏了,对矿工的保护圣人呼喊说:“圣安娜,不要让我死,我愿意成为一个僧侣。”出于这个发愿他不顾父亲的反对加入了爱尔福特的奥恩定会修道院。1509年,路德

7、开始在维腾堡大学神学部教学。,马丁路德修道士时期的画像,维腾堡大学与宗教改革,维腾堡大学是由选帝侯智者腓特烈(Frederick the Wise)于1502年建立的,资助大学的教授席位;许多人文主义者都在大学中担任教师,对路德产生过影响;从1513-1514学年的冬季起到1546年路德去世,他一直是维腾堡大学的圣经教师;路德在维腾堡教过许多学生,其中一些人后来成为了宗教改革的领袖;路德神学部的同事从一开始就是他最强大和忠诚的支持者;在路德领导下,维腾堡大学的教授和学生们持续不断地展开学术辩论,争论传统天主教教义的基础。,马丁路德,路德在 1520年写了三篇重要的文章:第一篇是致德意志基督教贵

8、族公开信(To the Christian Nobility of the GermanNation),他要求贵族起来为真理辩证,寻求他们支持宗教改革; 第二篇是教会的巴比伦之囚(Babylonian Captivity of the church), 他认为大公教会在真理上已经失陷;第三篇是论基督徒的自由(The Freedom of a christian)。,马丁路德的宗教-政治观,1、因信称义: 一个人真正从内心深处信仰上帝即可得救,信仰是内心的事情而不在于外在的举动。否定了中世纪基督教会制定的繁文缛节。2、除圣经之外没有神圣的权威:人和上帝之间可以直接交流,无须教会来做中介,通过阅读

9、圣经就可以交流。从根本上否定了教皇和教会存在的合理性。3、人人皆僧侣4、君权至高无上5、“天职”思想:上帝悦纳的人的生活方式是完成他的地位赋予他的义务,即“天职”。,马丁路德的教育思想,1、教育是世俗国家的事务,强调由国家来管理和监督教育(1524年为基督教学校事致日耳曼各市郡长书)由国家负责的教育应当如何实施呢?国家或者市政当局必须建立公共学校教育体系国家应当为公共学校提供财政保障公共学校教育是宗教教育和世俗教育的结合2、提出强迫义务教育的主张义务是双重的(1530年论送子女入学的责任)促进了国民教育制度的萌芽近代小学(国民学校)的出现3、重视本国语的教学,路德派与教育,路德本人并不是一位优

10、秀的实践工作者。路德派中对创立新的教育制度贡献最大的是梅兰克顿、布肯哈根与斯图谟梅兰克顿:新教大学改革布肯哈根:新教初等学校的创建和推广,“德意志国民学校之父”斯图谟:新教中学的创建和完善,加尔文派与教育,宗教改革运动大致可分为三派:一派以马丁路德为代表,另一派以加尔文为代表,第三派以英国国王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为代表。让加尔文是宗教改革运动中新教加尔文宗(也称归正宗,在法国称胡格诺派)的创始人。 对于宗教,路德就其实践来说,更多是一个摧毁者,而加尔文则更多是一个建造者。,加尔文派与教育,加尔文1509年出生在法国努瓦。他受过良好的教育,1523年进入巴黎大学学习,获得文科硕士学位,后赴奥尔良大

11、学学习法律,获得法律博士学位。1531年回到巴黎专攻神学。加尔文八岁的时候,马丁路德发动了宗教改革运动。最初为天主教徒,1534年改信新教。受政府迫害赴瑞士,此后,加尔文除短期被迫离开外,一直在日内瓦领导宗教改革。 1536年二十七岁时发表了他的最有名的著作基督教原理。该书概括了新教的基本信仰,使他一鸣惊人。,加尔文派与教育,主张与改革:重新解释基督教教义:反对盲从,圣经权威至高无上;主张信仰得救;简化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选举神职人员;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过节俭生活,强调通过奋斗来获得财富;教会监督国家、社会和家庭;将日内瓦改造成政教合一的民主共和国,加尔文派与教育,加尔文的教育主张主要表现在

12、基督教原理(1536)、教会管理章程(1537)、日内瓦初级学校计划书(1638)中。重视教育对个人生活、社会生活和宗教生活的意义。人与生俱来带有“原罪”,若不加以教化,抑恶扬善,人必定走向堕落;人信仰热爱上帝之心不是先天所有而是后天养成的,人为了信仰,为了能直接阅读圣经,也须受教;人的知识和能力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价值,而人不像上帝那样全知全能,故应不断追求新知,不断完善自身,这也须受教;为具备一个真正的基督徒所具有的勤奋、俭朴、效率、责任感等道德品质,人也须受教。与路德不同,加尔文还亲自领导了日内瓦城普及、免费的教育实践,有学者认为加尔文是普及教育之父,是免费学校的创始人。,加尔文派与教育

13、,加尔文根据日内瓦的实际教育状况,借鉴了路德宗在德国的教育实践,构想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国民教育体制:初级学校:普及与免费教育的场所。由国家开办、向所有儿童开放。中等教育:主要形式是文科中学,为高等教育做准备。借鉴斯图谟古典文科中学严密的管理制度。高等教育:培养教会和国家的领导人。(1558年创办日内瓦学院)加尔文的教育思想及其在日内瓦的实践影响到了法国、德国、荷兰、苏格兰以及北美等地。,英国国教派与教育,英国的宗教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导火索:16世纪30年代亨利八世离婚案,英国国教派与教育,亨利八世游说牛津和剑桥大学为其离婚的合法性寻求法律依据,大学而做出了有利于国王的裁决;1534年,国王又命

14、令两所大学裁决罗马主教的权力和地位,大学裁定,罗马主教在英格兰王国的权威不高于其他任何外来主教,否决了罗马教皇的最高权威;牛津和剑桥大学为英国宗教改革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大学也从中获利,保住了一些特权,获得了财产。,英国国教派与教育,1534年国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不再从属罗马教皇。天主教的教义、制度和仪式不变。改革后的教会称英国国教,又叫英国圣公会(也称安立甘教会)。 英国宗教改革对基础教育的影响很小,教育延续中世纪的传统,儿童的教育是家庭和教会的主要职能。教育的人文主义色彩强烈,强调英语教学。,思考与讨论,宗教改革时期出现的国民教育是真正的国民教育吗?为什

15、么?,预习,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夸美纽斯的“自然适应性原则”夸美纽斯的“泛智”思想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理论夸美纽斯提出的主要教学原则,扩展书目,1、夸美纽斯教育论著选, 任钟印选编; 任宝祥等译,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2、大教学论, (捷)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北京 :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3、划时代的伟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诞辰400周年纪念论集, 程方平编,北京 : 开明出版社, 1996.4、夸美紐斯的教育思想,戴本博编著,武汉 :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57.5、夸美紐斯的生平和教育学説,阿阿克腊斯諾夫斯基教授著; 楊岂深等譯,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57.图画中见到的世界, (捷)夸美纽斯著,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