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杏林高血液红细胞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502039 上传时间:2017-07-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5.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师杏林高血液红细胞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京师杏林高血液红细胞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京师杏林高血液红细胞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京师杏林高血液红细胞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京师杏林高血液红细胞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京师杏林高血液红细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师杏林高血液红细胞(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京师杏林高血液红细胞血液红细胞形态检查是指通过显微镜下观察、计算机图像分析、血液细胞分析等检验技术定性、定量分析红细胞大小、形状、染色性质和内含物等细胞形态特征及异常改变。其中对染色血涂片的显微镜下检查目前仍是红细胞形态检查最基本的方法,同时也是参考方法。血液红细胞形态检查对相关临床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观察均有重要价值。鉴于目前红细胞形态学检验现状,须重视检验人员整体的红细胞检验技能和对红细胞形态异常的诊断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应深入理解红细胞形态异常的病理机制多种原因可作用于红细胞生理过程的不同阶段,导致因异常增生、无效造血、代偿性增生、血红蛋白合成异常、破坏增多等引起红细胞形态的改变,红

2、细胞形态的异常常伴红细胞数量的减少或增多。在临床上,某些红细胞形态异常可引起相应的疾病,而多种疾病及病理过程亦可引起红细胞形态的异常。深入理解红细胞形态异常的机制对红细胞形态检验诊断有重要作用。1 红细胞大小异常的病理机制:(1)血红蛋白合成障碍(缺铁、铁利用障碍、珠蛋白链合成减少),红细胞部分丢失,增生异常是形成小红细胞的主要机制。(2)DNA 合成障碍( 叶酸缺乏、维生素 B12 缺乏、抗 DNA 合成药物),新生红细胞增多,增生异常是形成大红细胞的主要机制。如深入了解了红细胞大小异常的病理机制,当血涂片中观察到大红细胞增多时,就能考虑到可能的病因包括巨幼细胞性贫血、部分肝病性贫血、骨髓增

3、生异常综合征、部分溶血性贫血、抗代谢药物治疗等。此时再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及患者临床资料,不仅能向临床报告大红细胞增多的结果,还可能向临床提出相关的诊断检查建议和思路。2 红细胞形状异常的病理机制:包括细胞膜骨架蛋白、脂质异常;血红蛋白质的异常、量的异常;红细胞酶的异常;细胞内离子异常,如 Na、K 浓度和比值;外在因素对细胞的损伤:免疫、理化因素、生物因素、机械损伤等。3 红细胞染色反应异常的病理机制:包括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细胞容积/膜表面积改变;红细胞尚未完全成熟 (含RNA);血红蛋白分布异常;早期幼稚红细胞胞质脱落形成浆质体。4 红细胞结构异常的病理机制:核膜脱落、核碎裂;细胞器变性;异常

4、血红蛋白形成结晶体,珠蛋白链异常聚集。要特别提高对易混淆或临床应用价值较大的形态异常红细胞的辨识能力1 大卵圆形红细胞、大圆形红细胞:大卵圆形红细胞是指呈卵圆形的大红细胞,巨幼细胞贫血、抗代谢药物治疗,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以此种形态的红细胞为主或明显增多。大圆形红细胞是指呈圆形的大红细胞,常见于肝衰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病态造血。当来自非儿童患者的血液标本检出大红细增多,首先要判定是否存在网织红细胞增多。如排除了网织红细胞增多,则必须鉴别是大圆形红细胞还是大卵圆形红细胞。2 球形红细胞、不规则固缩红细胞、咬痕红细胞:球形红细胞直径小于 6 6.5 m,厚度大于 2 m,呈圆球形,着色深,

5、中央淡染区消失,细胞膜规则光滑。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患者明显增多,且球形红细胞形态较均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也可轻至中度增多,细胞形态常不均一。球形红细胞有时需与不规则固缩红细胞进行鉴别,前者细胞边缘光滑,而后者细胞边缘轻度不规则。不规则固缩红细胞较正常红细胞小、深染,有时尚有局部的双凹盘状,细胞边缘轻度不规则。见于 G6PD 缺乏症、异常血红蛋白病等。咬痕红细胞是指细胞边缘有一个或多个拱形缺损的红细胞,见于氧化性溶血、微血管病性溶血。3 裂片红细胞:也称作红细胞碎片、破碎红细胞。是因红细胞受到机械性损伤后形成的大小不一,外形不规则的红细胞的总称。形态上可被识别的裂片红细胞有尖角形、刺形、

6、盔形、三角形、小球形等。裂片红细胞1%即有病理意义,对于微血管病性贫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4 椭圆形红细胞、卵圆形红细胞:是指细胞宽径/细胞长径50%)。目前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医疗机构的临床实验室所使用的红细胞形态异常的名称不统一,报告方式比较随意、方式多样、标准多重,致使红细胞形态学检验的效益、效率、临床应用价值均受到较大影响,亟需规范和统一。可喜的是日前 ICSH 组织来自欧洲、美国、澳大利亚、亚洲的一些病理学、血液学,等专家制定了关于外周血细胞形态的命名和定级报告标准化的推荐指南。该指南不仅给出了常见红细胞的形态学异常的推荐命名、同义的其他名称、细胞的基本形态特征,而且建立了这些形态异

7、常的分级报告体系。为了提高所报告结果或诊断的临床诊断效率,该分级报告体系对 23 种异常的红细胞形态采用双层三级报告系统。依据形态异常红细胞的数量分三级报告:1(少量/ 少见);2(中量); 3( 多量),并规定了每个量级与形态异常红细胞百分数的对应关系。并且指明除了裂片红细胞外,其他 22 种异常形态的红细胞少量出现时均无临床意义,建议不予报告。该推荐指南的内容基本包括了常见的红细胞形态异常,规定和要求释义清楚,结果判定标准具体,具有很好的临床操作性。应当积极参照实践。目前为止,尚未发现各种形态异常的红细胞类型、形态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存在种族、地区间的差异。但已明确一些类型的形态异常的红细胞数

8、量在新生儿、婴儿、儿童、成人间存在明显差异。如儿童和成人的裂片红细胞一般不超过 1%,而足月新生儿可达 3%。因此临床进行检验诊断报告、结果解释时应考虑参考区间的差异。至于不同地区、不同种族间是否存在参考区间的差异,ICSH 关于红细胞形态检查推荐指南中的分级报告标准是否完全适用于国人尚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和评价。红细胞形态检查结果更有意义的是形成检验诊断报告,而不仅仅是向临床提供红细胞形态异常的数据结果。如临床有贫血的症状和体征,存在铁缺乏的病因;血液细胞分析为单纯贫血为主,白细胞无明显改变,血小板正常或增多,平均值参数示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形态学检查特点为红细胞大小不等,低色性小红细胞为主,可见数量不等的异形红细胞,如靶形红细胞、椭圆形红细胞等。白细胞、血小板无明显异常。此时不应仅报告血涂片形态学所见,而应形成形态学检验诊断报告:低色性小细胞贫血,考虑为缺铁性贫血,建议完善铁代谢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