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三年年全国二卷历史试题看2016届复习方向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498276 上传时间:2017-07-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近三年年全国二卷历史试题看2016届复习方向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近三年年全国二卷历史试题看2016届复习方向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近三年年全国二卷历史试题看2016届复习方向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从近三年年全国二卷历史试题看2016届复习方向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从近三年年全国二卷历史试题看2016届复习方向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近三年年全国二卷历史试题看2016届复习方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近三年年全国二卷历史试题看2016届复习方向(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近三年全国新课标二卷历史试题看 2016 届复习方向摘要:2015 年新课标全国二卷历史试题以基础知识为依托,联系时政热点,知 识分布更合理,设问方式基本定型,综合性更强,能力要求有所提高。为此,2016 届复 习应该联 系考纲夯基础, 强化基本题型的训练,重视知识综合运用,着力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关键词:试题特点、复习建议、考生大纲2015 年高考的“硝烟”刚刚散去,2016 届高三学子又踏上了紧张的复习征程。从历史学科的角度看,16 届的复习能够从今年的高考中得到哪些启示,取决于对今年考题的分析是否科学。 2015 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历史考试大纲指出:历史学科“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

2、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6 年广东省第一次使用新课标全国二卷历史试题,备考中要形成了“稳中求变”的思想。所谓“稳” ,表现为坚持 “双基” (即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在考查中的基础地位不动摇,坚持基本题型不变;所谓“变” ,则表现为综合运用知识和多种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要求明显提高。科学分析才能精准发力,今年高考历史试题的基本特点,决定了明年高考复习的主要方向。特点一、以基础知识为依托近三年的高考历史试题,着力加强了历史思维能力的考察力度,降低了“再认、再现重要历史事实”的题量和分值,试题材料不断翻新。于是,有师生大谈“新读书无用论” ,

3、即学习教材上的基础知识毫无应试价值。其实,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情景材料如何新颖,题目都必须以所学的基础知识为依托。对把近三年全国二卷试题的考点进行统计,不难发现这一点。表 1:近三年高考历史试题考点统计题型 题号 2013 年卷 2014 年全国卷 2015 年全国卷24 题 史学常识 中国古代政治 古代儒家思想25 题 宋代土地政策 唐朝对佛教政策的变化 古代地方吏治26 题 明代商品经济 宋明理学 唐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27 题 古代世俗文化 清初对外贸易 明朝迁都北京的经济影响28 题 京剧 鸦片战争后中英贸易 洋务运动与传统观念冲突29 题 晚清政府近代外交 维新思想 维新思想30 题 抗

4、战时期土地政策 近代民族工业的流通税 日本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31 题 新中国文教事业 “一五”计划 新中国初期的俄文教育热32 题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制度 18 世纪末英国对外贸易33 题 美国共和制 1787 年宪法的局限 19 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加剧34 题 德国君主立宪制 苏联工业化 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选择题35 题 斯大林模式 欧元 两极格局40 题 相对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明清科技和近代西方科技 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必修主观题 41 题 明清君主专制、英国君主立宪制抗日战争 新中国节假日变化趋势45 题 两税法改革 魏晋时期的法律 清朝养廉银制度46 题

5、近代中国民主思想 清朝预备立宪 陈独秀民主政治主张47 题 两次世界大战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苏联原子武器研制选修题主观48 题 王安石 宋代监察制度 俾斯麦对工人运动的政策2上表清晰地显示,今年高考坚持以考查主干知识为主的思路没有变化。必修部分 14 个历史题,虽然24、25、27、31、33 五个题的考点没有明确的教材依据,但仍然以教材知识为背景。其他 9 个试题则直接以教材主干知识作考点。三年来反复出现的高频考点有:古代政治、儒家思想、明清经济、西学东渐、近代民族工业、新中国过渡时期、古希腊民主和文化、近代西方代议制、斯大林时期苏联建设、世界多极化等。建议:16 届历史复习首先要抓基础知识

6、的巩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谓历史基础知识,包括教材涉及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及其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等。对这些知识,一是识记,二是理解,三是运用。要督促学生,每天至少抽出 20 分钟时间读目录、课文,读地图、插图,读年表、注释,加强基础知识的识记。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基本概念的辨析,基本线索的梳理,高频考点的透析,阶段特征的归纳,知识结构的建立,要靠老师引导学生,并以近年高考典型试题做示范,让学生学着自主地去分析、去挖掘、去整理。特点二、与时政热点相链接历史学科的功能在于“以史为鉴” ,因此具有强烈的现实意识。今年高考历史试题的现实意识比前两年都更为明显,

7、超过半数的题目和分值与时政热点存在着显性或隐性的联系。例如,24 题直接考查传统文化,25 题涉联系反腐败斗争,27 题涉及区域经济,30 题链接抗战 70 周年,31 题中俄关系,35 题考查世界多极化趋势,40 题链接依法治国,41 题关注民生,总分值达 61 分。建议:16 届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复习要联系时政热点。十八大以来的经常性热点有:民主法制、大国关系、一带一路、工业化、经济结构调整、民生问题、生态文明、廉政建设、抗日战争等。明年的周年热点有:第二次鸦片战争、红军长征、西安事变、解放战争开始、三大改造完成、文革、北美独立宣言等。特点三:知识分布更趋合理从通史的角度看,全国二卷近三年分

8、值分布如下表:表 2、近三年高考 历史试题必修部分通史各时期分值时间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世界古代史 世界近代史 世界现代史2013 年 26 分 20.5 分 4 分 4 分 26.5 分 4 分2014 年 28.5 分 24 分 4 分 4 分 16.5 分 8 分2015 年 28.5 分 12 分 16 分 12.5 分 8 分 8 分上表清楚地表明:除了中国古代史考查分值一直居高不下之外,今年的中国近代和现代史,世界古代、近代和现代史,分值趋向平衡。大题 40 题考查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治思想、 41 题考查新中国节假日的变化趋势,打破了前几年中国现代史尤其是世界古代

9、史鲜有大题的局面。 从知识模块的角度看,选修部分每个模块各占 15 分的模式不变,而必修部分分值模块分布如下表:表 3、近三年高考 历史试题必修部分模块分值时间 必修 必修 必修2013 年 28 分 16 分 41 分2014 年 24 分 24 分 37 分2015 年 24 分 24 分 37 分很明显,各个模块分值分布趋于稳定:必修三考查内容明显多于必修一和必修二,但必修一和必修二也占有不可忽视的比重。必修指出,今年的试题跨模块的题目较多,一个问题往往要综合运用两到三个模块的相关知识才能解决。例如孟子和苏格拉底法制思想形成的原因、新中国节假日变化的原因,都要综合考虑当时的政治、经济、文

10、化因素。甚至很多选择都不是用单一的模块知识能够解决的,各模块的知识在同一个试题中相互链接与渗透,形成知识分布的动态平衡。以上特点体现了聚焦历史文化,重视知识综合运用的命题思路。建议:16 届复习教材以必修三为侧重点,通史以中国古代史看作是侧重点,但是必修一、二,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在试题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不可偏废。特点四:设问方式基本定型材料型选择题在新高考中的普及,使得获取和解读信息成为解答历史选择题的基本前提,这一点在3复习中要引起重视。选择题的审题要抓时空、关键词、设问词和主旨。学生最容易忽视的是设问词,然而选择题的能力要求主要通过设问词来体现,不同的设问词决定不同的解题思路。表 4、近

11、三年高考 历史客观题设问方式统计题号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24 表明 反映 表明25 可知 反映 体现26 表明 无 动力之一是27 表明 表明 无28 无 反映 反映29 反映 表明 旨在30 表明 说明 目的是31 主要目的是 无 无32 反映 反映 反映33 “彻底变革”是指 无 可推知34 原因在于 反映 表明35 无 表现 是上表表明,历史选择题设问词三年来大同小异,可分为四类:“表明” 、 “说明”类,答案往往是对题干材料的正确理解、概括和推理,考查学生的归纳演绎能力;“反映” 、 “体现”类,答案是历史现象所包含的本质、规律,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是

12、 ”、 “知”类,答案往往是教材知识或材料的正确理解,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迁移知识的能力;无明显设问词类,答案往往是对材料和教材之间的正确联系、事件的作用及性质的正确理解等,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建议:在复习中对历史选择题,第一要强化审题技巧的训练,以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第二要对试题进行归类整理,开展针对性训练,总结各种题型的有效解题方法。历史主观题最能体现高考历史考试大纲的考核目标与要求,因此成为命题专家的“最爱” ,占高考历史的“半壁江山” 。但是它象选择题一样,设问方式已经定型,我们完全可以从近三年的试题中找到解题规律。同选择题一样,所有主观题的解答都以获取和解

13、读有效信息为基本前提。与选择题不同的是,主观题的能力要求主要体现在提示语、能力限定词、问题词中,这三要素构成试题的设问方式:表 5、近三年高考 历史主观题设问方式统计表题号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40(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根据材料及所学分别指出特定及背景结合材料及所学概括40(2)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态度并予评析根据材料及所学指出造成不同的原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背景及价值41 提取信息结合所学从特定角度进行比较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提出建议说明理由指出趋势并说明原因45(1)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背景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主要特点根据才概括原因45(2) 根据材料结

14、合所学说明作用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别说明影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简析作用46(1) 概括指出原则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区别并分析原因根据材料概括46(2)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意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原因 根据此材料结合所学简评主张47(1)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不同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原因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背景47(2)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说明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指出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条件4意义 原因和作用 和作用48(1) 根据材料指出评价及理由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原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背景48(2)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目的及方法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原因 根据材料

15、结合所学指出并加以评价其中,能力设问词“概括” 、 “指出” 、 “分析” 、 “说明”等指出了该问题所考察的思维能力,必须引起重视,但具体要求已经在对选择题的分析中说明,在此不予赘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已经成为主观题设问常用的提示语,它提示考生要综合考虑材料和教材知识进行解答,顾此失彼就可能失分。设问词分为五类:背景、原因、条件类设问,考查学生对引发历史事件的历史因素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思考和解析的能力;内容、措施、特点、实质、本质类,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并根据所学揭示历史事件的本质和实质的能力;意义、影响、作用、启示、认识类,考查学生通过对历史事件进行定性和定位分析,深化历史认

16、识、吸取历史营养的能力,即所谓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比较类设问,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鉴别的能力;开放性设问,即所谓“说明”类设问,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思维能力,对问题进行多角度深入思考和精准阐发的能力。等等。不同的设问方式的答题模式。例如,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 经济格局+政策因素;政治背景=政局+ 制度 +体制+政策+阶级+民族+ 外交 +军事+经济;文化背景= 思想+政治+ 经济+科技+教育。等等。建议:对历史主观题,从审题、解读材料、提取信息,到组织答案,每个环节都要强化训练,以规范学生的答题行为。尤其是,在复习中要引导学生总结和熟悉各类问题的答题模式并进行专项训练。特点五:综合性明显增强比较近三年的全国二卷单个试题的历史知识考查范围,不难发现 2015 年历史试题的最大变化,是通史意识的加强。这在选择题中表现得尤其明显:表 6 近三年新课标全国二卷历史试题(考查范围统计表)2013 考查范围 2014 考查范 围 2015 考查范围项目题号 教材 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