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荷塘月色教案03.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493777 上传时间:2017-07-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荷塘月色教案0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荷塘月色教案0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荷塘月色教案0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荷塘月色教案0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荷塘月色教案0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荷塘月色教案0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荷塘月色教案0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荷塘月色 5教学目标 1、分析作者矛盾思想感情,颂扬中国知识分子的美好情怀。 2、赏析精美语言,提高情景交融的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追求理想。 教学重难点 把握作者“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交织”的感情。 教学方法 话题探讨法、鉴赏法 注意要点: 1介绍课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 2引导学生品味表达作者感情基调与感情发展变化的关键语句。 3引导学生体味本文描写景物的特点,从中领悟寄寓的思想感情。 一、 导入新课 (课件 1) 同学们,请看画面,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大片碧绿的荷塘。面对此等美景,杨万里赞叹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周

2、敦颐却看到了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 描写同一事物却反差如此之大,正印证了王国维先生的那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课件 2)写景是为了抒情,客观事物都深深地打上了作者主观情感的烙印! 今天我们就跟随朱自清的脚步,看一看他给我们描写了怎样的荷塘美景,抒发了怎样的独特情怀! (课件 3)打出题目荷塘月色。 三、听配乐朗诵,初步感知。 教师:优美的诵读让人陶醉,下面,我们先来听一听本文的配乐朗诵,同学们小声跟读,随文入境! 边读边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给文章每个段落加上番号。 2、找出文中表现作者心情的语句。 课件放配乐诵读。(课件 4) 四、抓住关键词语,理出作者游踪,探究作

3、者情感路线。 相信优美的诵读已经让我们沉醉其中。现在大家来看看文章开头。问题 1:夜深人静之时,作者为什么会突然想去荷塘边散步? 师生交流明确:主要是由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夜深人静之时本应好好休息了,但许多事情剪不断,理还乱,就想到去荷塘散步,以此来排遣内心的烦恼! 全文就是围绕“颇不宁静”这一心情展开的,它就像是一支乐曲中的主旋律,始终在全曲中回荡! 问题 2:为排遣不宁静,作者散步的游踪是怎样的?(齐答) 师生共同明确。 游踪:家小路荷塘家 问题 3:一夜畅游,朱自清找到了心灵的宁静吗? 学生齐答。(只让学生回答“找到”还是“没有找到”)到底找到没有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作者心情是怎样

4、变化的。 请看第 3 自然段的内心独白。我们先一起来朗读这个自然段。 学生朗读。 问题 4:这一段独白到底流露了朱自清怎样的心情? 学生明确:尽管有哀愁,但更有一种淡淡的喜悦之情!作者只有这幽僻的坏境之中,才感到自己成了一个自由的人,才能够抛开尘世间的喧嚣和烦恼。可见作者对现实的不满!“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流露出作者为能够暂时得到自由,欣赏荷塘月色而淡淡喜悦。可见作者幻想超脱现实! 五、师生互动,赏析 4、5、6 自然段。 带着满腔的期待和淡淡的喜悦,朱自清来到了荷塘边。他眼中的荷塘夜景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我们来与他共同分享! (一)、我们分成两组,第 1 组同学朗读第 4 段,第

5、2 组同学注意: 勾出本段中你喜欢的句子,并思考为什么喜欢。(课件 5) 1、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大力鼓励多答,暂时不作评价) 2、同学们说得很好,现在我们去掉文中的某些句子和词语,表达效果又有什么不同呢?(课件 6 展示改动后的文字)我们来读一读。 改动文字:荷塘上面,满是叶子。叶子出水很高,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开着的,有打着朵儿的。微风过处,送来清香。这时候叶子和花也有一丝的颤动,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底下是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课件 6) 学生朗读。问:感觉怎么样啊?(学生:不好) 教师分析: 曲曲折折、田田叠词,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亭亭玉立、修长

6、婀娜、灵动飘逸(课件 7) 袅娜常用来形容女子体态轻柔优美,这写出了荷花柔软妩媚饱满的荷花柔美姿态( 课件 8) 羞涩含苞欲放的娇美情态,有一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少女的娇羞。(课件 9) 明珠晶莹剔透 星星闪闪发光、忽明忽暗(课件 10) 美人用刚出浴的美人来形容露珠点点的荷花,使人想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而想到荷花的质朴、清新、纯洁、淡雅和高贵、冰清玉洁(课件 11)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若有若无、轻灵飘渺,用听觉来写嗅觉,想像奇妙 闪电突出快速 脉脉饱含深情,极富人性之美 一番赏析后,相信同学们对这一段已

7、经有了全新的感觉,下面让我们再次以最深情地朗读来诠释本段。学生朗读。(课件 12) 教师小结:朱自清的想像是多么丰富啊,古人有读汉书来下酒,今天我们是品“荷塘月色”来纯净我们的心灵! 2、两组交换,赏析 5、6 段。(课件 13、14) 参考:(以学生讲为主,教师重点分析四处) 第 5、6 段: 重点 1:“泻”一个“泻”字,顿时化静态为动态,写出了月光的流动感。再加上修饰语“静静地”,准确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但又是绝无声响地幽静幽美,这就创造了一个安谧的氛围,意境相当优美。(“照”字直白,是如实地写,不是描绘,淡而无味。另方面与“如流水一般”不相配,失去和谐感。)(课件 15)

8、重点 2:浮浮”写出了雾的轻飘状态,突出了恬静朦胧,一个水气迷蒙、月色轻笼的境界呼之欲出。(而“升”给人腾空而上的感觉,不能妥帖地道出雾的轻柔。)(课件 16) 重点 3:“画”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一般,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印”不能写出美)(课件 17) 重点 4:“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这种朦胧柔和的月色非常符合作者此时的心境,所以说“恰是到了好处”。(课件 18) 教师小结:朱自清就是就是这样一位神奇的国画大师,用“新而不失自然”的语言之笔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清幽淡雅、朦胧和谐之景,让荷塘

9、与月色融为了一体,心境与景物融为了一体,整个天地融为了一体!给我们以巨大的审美享受!写景是为了抒情,这淡淡的荷塘月色之景中,寄寓的是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 (打出课件 19) 画面美丽 气氛宁静 格调雅致 六、简析作者矛盾心情,把握情景交融。 问题 5:荷塘月色如此迷人,但朱自清回到家中时,是不是完全摆脱了心灵的苦闷了呢? 学生回答:没有。(如学生回答找到了,就引导对下面两个句子的理解) 问题 6:从后文的哪些抒情语句可以看出? 学生回答:1、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2、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打出课件 20) 家小路荷塘家 不宁静受用无边月色我什么没有无福消受

10、教师补充小结:李白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朱自清是借景消愁愁更愁!但朱自清是巧妙地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借朦胧之景抒朦胧之情,不着痕迹地表露了自己的情感。虽然他没有高呼“我很痛苦”,但我们在荷塘月色中能够深深感受到:人生忧伤虽轻犹重,孤独苦闷似淡还浓! 七、知人论世,颂扬中国知识分子美好情怀。 教师:29 岁的朱自清此时已是清华大学教授,前途无量,怎么会如此惆怅和苦闷?要了解这一点,就必须“知人论世”,了解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性格气质!我们来看一看本文的时代背景。(课件 21、22) 1、本文写于 1927 年 7 月,正是蒋介石发动 4.12 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

11、大地。2、朱自清在同时期发表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 教师小结:很明显,时代的风云变幻在朱自清心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面对黑暗现实,作者看不到希望前途,因而迷茫惆怅!朱自清虽然选择了暂时的逃避,但至少他是爱国的,关注现实的,正直的!体现了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行!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20 年后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塑成了万人景仰的人格丰碑!教师总结全文:同学们,“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让我们接过中国知识分子这面爱国的大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2、谱写新的乐章! 八、课文质疑 本文是一篇经典散文,相信同学们还有疑点,文中也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品读的地方,比如下面这个问题,(课件 24 打出),作为同学们的课外思考题。 质疑问题:朱自清心情如此惆怅,怎么忽然又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旧教材原是删去了这一段的,你觉得可以删去吗?为什么?请同学们相互讨论! 荷塘月色板书设计 缘由:心情颇不宁静(情感基调,下文不断揭示和照应)一、月夜出门 目的:看月下荷塘 小路:曲折、幽僻、寂寞 总写荷塘月色 树:蓊蓊郁郁 月光:淡淡(景物色调) 心情:淡淡的哀愁 二、漫步小路 感想一:象超出平常的自己 勾勒荷塘轮廓 直抒胸臆 感想二:觉是个自由的人(照应一) 感想三

13、:受用无边的荷香月色 心情:淡淡的喜悦 荷叶 多、生意盎然:田田 高、美:亭亭、舞女的裙 颜色:点缀着些白花 荷塘 荷花 姿态:袅娜地开着(盛开) 羞涩地打着朵儿(含苞) 光亮:明珠、星星 荷香:渺茫的歌声 荷波:象闪电、霎时、凝碧 三、细写 荷水:脉脉 荷塘月色 (叶子:更见风致) 从月色的角度,正面写:如流水、泻 青雾:薄薄,似牛乳 似轻纱 从景物的角度,反衬: 叶子与花:似梦 月色 树影:黑影、倩影 光与影:不均匀、和谐 如名曲 写月光下 近景 从面上写:树色阴阴、 的荷塘四周 似烟雾 静态 从点上写:杨柳丰姿 远景:隐隐约约的远山 (仰视) 平视:路灯:无精打采 动态:蝉鸣、蛙叫 心态:我什么也没有(照应二) 淡淡的哀愁 四、回首江南采莲盛况,思乡情浓,心情依然不宁静(照应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