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889261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银川一中 2013 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第 I 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9 分,每小题 3 分)从乐器的角度看,声音好当然是第一位的。但关键是,怎样的琵琶声音才算好呢?这就像问上等巧克力的味道,实在是个用语言和文字难以表述的问题。不过办法总是有的,直接、正面的回答不上来,可以用间接、侧面的,最现成而著名的答案是白居易在其名篇琵琶行中的那句“大珠小珠落玉盘”。然而,即便是专业琵琶界,有谁真听到过珍珠落在玉盘里的声音呢?再说,就算有人真听到过,多半也会失望的,因为“珠落玉盘”所发出的压根就不是“乐音”。那么为什么一千多年来,人们不但认可而且还

2、无数次地引用这句话呢?我想它至少说出了琵琶在发音上的三个要点:颗粒状的发音形态,弹拨乐器而具有某些打击乐器的发音效果,声音上要具备珠和玉的美学品质。我国历来把“珠”和“玉”视为“珍宝”,或者说它们是中国人“美的理想”。在大自然中,很少有接近球形正圆体的天成之物,而“珠”能接近正圆体,这恐怕是珠能引起美感的原因之一,所谓“物以稀为贵”。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越接近正圆体的珠就越珍贵,称为“走盘珠”,其可贵即在浑圆与饱满。而“玉”则致密、细腻,是一种“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握在手里还有一种沉甸甸的分量感,这里“温”“润”“泽”都带有三点水,这使人联想起悦耳的“乐音”有“水灵灵”的特性。其实珠也是一种美

3、石珍珠贝的“结石”,它与玉都有一种光彩,这光彩粗看并不“耀眼”“逼人”,但细察则“绚烂之极”,即所谓东方人的含蓄之美。说“在声音上要具备珠与玉的美学品质”,具体地也是笨拙地说,就是声音要具有圆润、饱满、结实、细腻、有分量、有光泽、水灵灵等性质。把一类事物的特性比附到另一类不同的事物上去,或者说把一种感官对象的性质移到另一种感官对象上去,这在修辞学上叫“通感”或“移觉”。例如,用“高”“低”和“明亮”“甘甜”来称呼和形容声音。事实上作为听觉对象的声音,并不具有空间上的高低位置以及视觉对象和味觉对象才有的明亮、甘甜的性质,之所以这样来称呼和形容,就是“通感”的原理在起作用。用“珠落玉盘”来描述琵琶

4、的声音,浅层是“比喻”以“拟声”,深层是“通感”以“会意”。它不但在制作上,同时也在演奏上为琵琶的基本音质作了“指归”“珠玉之美”。这话也许反过来说更有力,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其发音最具珠玉之美的,是琵琶。2其实,单从制作上来要求好的琵琶声音,历来也是有正面、直接而具体的标准的,那就是行话所说的:“尖”,指高音区的发音明亮;“堂”,指低音区的发音洪亮;“松”,指按弹时发音灵敏,余音强而长;“脆”,指发音清脆;“爆”,指发音坚实而有分量。但由于这五条标准由来已久,可见它们是针对“丝弦琵琶”而言的,因为“钢弦琵琶”只是 20世纪 60 年代以来 40 多年的事。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武

5、曲注重声势。因丝弦张力小的缘故,也许在“余韵”和“声势”方面往往会感到不足,所以提出了从字面上看有点矫枉过正的五项标准,尤其是那个“尖”字,越来越难以使人认可,故已有人把它改为“亮”了。但对钢弦琵琶而言,这五条标准怕的不是做不到,而是过了头。所以能把这五条标准结合“珠玉之美”这一条来综合考察,对怎样的琵琶声音才算好的理解,应该是有裨益的。1下面对“珠落玉盘”用来形容琵琶声能引起美感的原因的解释,不当的一项是()A珠是接近球形正圆体的天成之物,玉是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B浅层是“比喻”以“拟声”,深层是“通感”以“会意”。C珠和玉的光彩粗看并不“耀眼”“逼人”,但细察则“绚烂之极”。D人们把空间上

6、的高低位置以及视觉对象和味觉对象转移到琵琶声上。2文章开头说难以正面、直接回答什么样的琵琶声是好的,但最后一段又说历来有正面、直接而具体的标准,下面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起到先抑后扬的作用,从而强调“五字标准”的长处。B起到正反对比的作用,能够说明“五字标准”的优点。C起到以退为进的作用,从而强调“五字标准”的缺陷。D起到前后比较的作用,能够说明“五字标准”的局限。3根据全文内容,下面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如果从“乐音”的角度考虑,以“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琵琶声并不合适。B浑圆之珠,温润之玉,光彩绚烂,给人以美感,成为中国人“美的理想”。3C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

7、,故而最具珠玉之美。D与丝弦琵琶相比,钢弦琵琶发音更“尖”、更“脆”,余音更长,声势更大。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

8、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诏曰:“微护军

9、,吾弗闻斯言也。”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颺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选自三国志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夺:改变B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 徙:迁移4C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 引:率领D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微:如果没有5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蒋济“骨鲠之臣”的一组是( )(3 分)许割江南

10、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孙权带兵围攻合肥,而此时曹操正带兵攻打荆州,加之军中发生瘟疫,能派的救兵很少;蒋济用计让孙权主动撤兵,合肥得以保全。B蒋济为人刚直,敢于直言。文帝问天下“风教”,他大胆进言,以“但见亡国之语耳”回答;明帝时,他以“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告诫皇上要爱惜百姓。C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皇帝加封蒋济为都乡侯,邑七百户,他坚决推辞,皇帝没有答应。D蒋

11、济文武兼备,忠诚奋发,在数位人主手下任职,都能直言进谏,虽多次触怒人主,但始终都为人主所器重。7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3 分)(2)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4 分)(3)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3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5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 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 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注】 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

12、春光。便做:纵使。8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5 分)9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注:每题 1 分)。潭西南而望, , 。(小石潭记柳宗元)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 ;(岳阳楼记范仲淹)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醉翁亭记欧阳修)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曹操)此中有真意, 。(饮酒陶潜)6(6)水陆草木之花, 。(周敦颐爱莲说)乙 选考题请从以下三、四两题中选定一道大题作答,不得选

13、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瞬息与永恒的舞蹈张抗抗那盆昙花养了整整六年,仍是一点动静没有。年复一年,它无声无息地蛰伏着,枝条一日日蓬勃,窗台上放不下了,怜它好歹是个生命,不忍丢弃,只好把它请到阳台上去,找一个遮光避风的角落安置了,只在给别的盆花浇水时,捎带着用剩水敷衍它一下。心里早已断了盼它开花的念想,饥一餐饱一顿地,任其自生自灭。六年后一个夏天的傍晚,后来觉得,那个傍晚确实显得有些邪门。除了浇花,我平日其实很少到阳台上去。可那天就好像有谁在阳台上一次次地叫我,那个奇怪的声音始终在我耳边回荡,弄得我心神不定。我从房间走

14、到阳台,又从阳台走回房间,如此反复了三回。我第三次走上阳台时,竟然顺手又去给冬青浇水,然后弯下腰为冬青掰下了一片黄叶。我这样做的时候,忽然有一团鹅黄色的绒球,从冬青根部的墙角边钻出来,闪入了我的视线。我几乎被那团鸡蛋大小的绒球吓了一大跳那不是绒球,而是一枝花苞昙花的花苞,千真万确。昙花入室,大概是下午六点左右。它就放在房间中央的茶几上。天色一点点暗下来,那一枝鹅黄色的花苞渐渐变得明亮。晚七点多钟的时候,它忽然颤栗了一下,颤栗得那么强烈,以至于整盆花树都震动起来。就在那个瞬间,闭合的花苞无声地裂开了一个圆形的缺口,喷吐出一股浓郁的香气,四散溅溢。原先紧紧裹挟着花瓣的丝丝淡黄色的针状须茎,如同刺猬

15、的毛发一根根耸立起来,然后慢慢向后仰去。在昙花整个开启的过程中,它们就像一把白色小伞的一根根精巧刚劲的伞骨,用尽了千百个日夜积蓄的气力,牵引着、支撑着那把小伞渐渐地舒张开来。7现在它终于完完全全绽开了。它像一位美妙绝伦的白衣少女,赤着脚从云中翩然而至,从音乐奏响的那一刻起,便欣喜地抖开了素洁的衣裙,开始那一场舒缓而优雅的舞蹈。“她”知道这是自己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公开演出,“她”的公演必须在严格的时限中一次完成,“她”没有机会失误,更不允许失败。于是“她”虽初次登台,却是每一个动作都娴熟完美,昙花于千年岁月中修炼的道行,已给“她”注入了一个优秀舞者的遗传基因。然而由于生命之短促,使得“她”婀娜轻柔的舞姿带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凄美。那时是晚九点多钟,这一场动人心弦的舞蹈,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她”一边舞着,一边将自己身体内多年存储的精华,慷慨地挥洒、耗散殆尽,就像是一位从容不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