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品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761444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品质教育的几点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品质教育的几点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品质教育的几点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品质教育的几点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品质教育的几点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品质教育的几点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品质教育的几点思考(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品质教育的几点思考年级 2009 年 春 季 专业 教育管理 层次 本 科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目 录写作提纲摘 要一、 教师要深刻认识心理品质教育的现实意义1(一)新时期教育的基本要求1(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1(三)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2二、开展好心理品质教育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2(一)坚持学生为主体2(二)实现自我完善2(三)强化活动和训练3(四)利用各种教育途径3(五)营造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4三、进行心理品质教育使学生终生受益4(五)认识自我、调整自我5(六)塑造健康完美的人格5(七)更好地适应环境6参考文献6写作 提 纲序论中心论题:“没有心理健康教育

2、的基础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加强学生的心理品质教育工作是新时期教育的基本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和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教育工作,创造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采取相应的措施,营造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这一时期进行健全完美的人格教育与培养,将会使他们终生受益。写作意图: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的缺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薄弱,近几年,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疾病发病率很高。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品质教育,提高初中生心理素质水平,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教育规律,同时对这一方面必须有清醒而深刻

3、的认识。本论一、加强初中生心理品质教育的现实意义(一)新时期教育的基本要求(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三)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二、开展好心理品质教育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一)坚持学生为主体(二)实现自我完善(三)强化活动和训练(四)利用各种教育途径(五)创造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三、进行心理品质教育学生终生受益(一)认识自我、调整自我(二)塑造健康完美的人格(三)更好地适应环境结论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品质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新时期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当今初中生成长进步的迫切需要,是提高 21 世纪人才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今天已成为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相信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和不断总结经验,初中生心理品质

4、教育定会取得极大的成效。摘 要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全面开展学生心理品质教育,已刻不容缓。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要由侧重品德与行为教育改为侧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教育,这是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教育,教师必须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状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迎接挑战,在实践中寻求规律,努力提高教育实效,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学生应在学会认识自我、调整自我,学会塑造健康完美的人格,学会更好地适应环境三个方面提高认识,加强自我教育,以期妥善处理、解决可能面临的各种心理问题,这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关键词: 初中生 新时期教育 心理品质教育作者简介: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品质教育

5、的几点思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素质、劳动技能等同重要,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是现代教育科学化的必然要求,是在总结我国教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的缺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薄弱,近几年,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疾病发病率很高。因此,加强初中生心理品质教育,提高初中生心理素质水平,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一项历史重任,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教育规律,同时对这一方面必须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一、教师要深刻认识心理品质教育的现实意

6、义(一)新时期教育的基本要求从心理品质教育与学校德、智、体、美、劳等其它各方面工作的关系来看,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要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各育综合来完成,在各育中确立明确的心理教育任务 ,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十分必要的,具有重要的意义。心理教育是新时期教育自身的内在要求 ,是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必要前提。 。所以,加强心理品质教育,将政治、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有助于心理伦理的有机统一,知信行的统一,可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同样,心理品质教育为学生知识的掌握、智力的发展、身体素质的增强、审美素养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劳动技能的形成等都起着促进作用,

7、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影响作用。同时,在过去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学校教育重知识、轻能力,重生理、轻心理的现象很普遍,盲目追求升学率、题海战术等,容易导致学生心理焦虑、失衡,但以升学、高分为目的的应试教育根本没有顾及这些问题。新时期教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要求学校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使学生的生理、心理、知识、能力等各方面协调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学生心理品质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是新时期教育的客观要求(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据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课题组对随机抽取的 3

8、 万余名中小学生进行科学检测,发现有 32%的人具有心理异常表现,中学生心理素质合格率仅为 17%;而据南京市脑科医院心理门诊有关医生统计,在就诊的人数中,青少年学生占 50%左右。这些数据无情地告诉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许多学生面临着心理缺陷的困扰。作为个体案例,一位初一的学生,有一天竟因为母亲未准备好午餐,让他吃方便面而想不通去自杀;一位数学课代表,因为数学考试不如他人而辍学;一位初三的学生在父母离异后,经常逃学、打架、破罐子破摔这类事例,常常见诸报端。可见,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全面开展学生心理品质教育,已刻不容缓。初中生的身心发展不稳定,处在小学生“听老师、家长的”和高中生“听自己的”的中

9、间阶段,这时的学生身心发育迅速,但容易表现出生理的成熟与心理发展比较滞后的矛盾,加之社会经验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差,对在生活和学习中所发生的各种心理冲突不善处理、难以调节,因此,这一阶段的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行为方式的选择等,特别需要良好的心理教育,也就是说,这一阶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最佳时期,必须通过比较系统的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保健能力,帮助他们避免和消除由种种心理问题造成的心理障碍,增进其身心健康。(三)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和现代社会的要求,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患,还要具有完整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也就是说,当今时代的健康概念必须是生理和

10、心理都要健康。改革开放以来,心理卫生运动在我国日益受到高度重视,近年来,心理热线、心理咨询等心理卫生运动在全国蓬勃展开,因此,学生的心理品质教育进入课堂,让所有学生受益,已成为必然要求。更为重要的是,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给了人们更多的自由与选择,同时也给了人们更多的约束与烦恼,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心理负荷也在增加,人类群体中心理不平衡、不健全的现象在当今社会中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和成人一样,中学生同样感受着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成为他们心理问题的根源。因此,全面把握中学生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当今时代学校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二

11、、开展好心理品质教育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教育,教师必须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状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迎接挑战,在实践中寻求规律,努力提高教育实效。(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品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教师要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关心、学习国家大事,通过报纸、广播等途径了解新中国五十七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并结合学生周围环境日新月异的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初中心理品质教育既不同于心理学教育,又不同于传统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它是要让学生打开心锁,强调学生自身的心理成长,以自我教育为主,学生的心理从“不适应”到“适

12、应” ,从“幼稚”到“成熟” ,从“不健康”到“健康” ,是学生自身的成长。因此,课堂教学或教育活动要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或者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心理品质教育是不可能收到应有的效果的。相反,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心理机能处于不断完善之中,可以增强其自我动力,让他对未来充满信心,不断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二)努力实现自我完善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先要做到心理健康、师德高尚。有的专家曾通过个案分析指出,2/3 的成人心理疾病产生于中小学时期,而小学生心理疾病的根源 80%在于家长,中学生心理疾病的根源 70%至 80%在于教师。确实,在实际工作中,有

13、时教师很随便的一句话,就有可能造成对学生的较大伤害。因此,作为教师,在心理品质方面,要涵情养性,培养自控能力,即把握自己、调节自己、支配自己、不断完善自我的能力。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在动机、情绪和行为上培养控制自己的能力,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稳定是教师情感健康、人格成熟的表现,是教师良好心理品质的反映,是教师坚持学习、精心锤炼、修身养性的结果。总之,教师应该具备自我调节的能力,要保持一种积极、乐观、向上、平和、稳定、健康的心理状态,给学生以感染,用自己健康的心理去影响学生,是最有说服力的,反之,常把自己个人失意的情绪、偏执的看法带进课堂,怎么能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呢

14、?同时,要让心理品质教育收到实效,教师既要当良师,更要当学生的知心朋友。各科教师,应当经常和班主任一起组织、参加学生活动,课间、课后与学生“聊天” ,时间长了,学生办事就会主动来征询教师的意见,有了心事愿意与教师谈,这样教师不仅能及时了解情况、疏导学生,而且也增加了师生情感,更增添了教师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责任感。(三)强化活动和训练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知识理论,宣传心理健康理论,可以采取心理健康讲座,心理调节问题答疑,每天一句心理健康名言等形式。使学生在心理知识的学习中明确认识,矫正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去

15、对待自己心理问题,并尝试解决心理的障碍。另一部分为活动训练课,这是在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的方法。活动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他们面临的问题上好活动训练课。活动内容包括:小品表演,角色模拟游戏,互访互问。也可以采取辩论、讨论、唱歌、跳舞等形式。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习到介绍自己及与别人交往的社交技能,还可以掌握一些诸如: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心理品质教育需要改变过去课堂以灌输为主,课后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方式,否则,学生即使在课堂上懂得了许多名词,考试中能写出正确答案,但并不能解决心理上实际存在的困惑,遇到问题仍然不会妥善处理解决。要加强初中学生的心理品质教育,必须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敞开心扉,发现自己认识上的盲点和心理上的症结,利用专题或综合性活动,加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