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设计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3231287 上传时间:2017-11-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设计(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 (中图版必修 1)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设计【教学准备】 课标 教材是如何应对课标要求的理解课程标准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教材首先从整体上描述了大气的受热过程,然后通过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两方面详细地讲述。即通过大气的两个热力作用(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来引导学生展开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学习。教学目标分解知识与技能: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能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受热原理,并能借助原理解释常见的地理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开展绘图、说图活动,发展学生读图、析图、图文转换以及用地理语言科学描述的能力;借助生活中的案例,培养

2、学生发现生活、学以致用的思维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发现、合作探究、科学严谨的学习精神和尝试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教学内容分析该节内容“大气的受热过程”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可以为前节内容“大气的垂直分层”中所学的“气温垂直变化规律”寻因溯源;又是后面“大气运动”的基础。大气受热过程,实际上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教材先从整体上描述了大气的受热过程,然后通过大气的两个热力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进行了详细讲述。可以说,理解了能量的传递与转化就掌握了“大气的受热过程”这部分内

3、容。教学重点:理解并能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难点:利用大气受热原理解释常见的地理现象。 山东省实验中学 郭霞 第 页 共 6页 1课时 1 课时学情学法分析 学习了第一章“大气的垂直分层”后,学生已经有了一些零散的知识储备。 (如: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CO 2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O 3能大量吸收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 其实,学生对于本节课中所涉及的很多现象都非常熟悉;但正因习以为常所以很少会去寻因溯源,缺乏相关的理论基础。 本节内容着重于理论、概念较多,相对抽象、逻辑性强。而学生已具备的逻辑推理能力、思维迁移的水平是不同的。 学习中可采用实例探究法、实验模拟法、合作讨论法、问题

4、悬疑法、自主学习法等方法,关键是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触类旁通。教学设计特色 大量使用动画、图片,给学生一种很强的视觉冲击,变繁为简、深入浅出。 进行不同形式的图文转换训练,使教材内容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和领悟。 从生活中、诗词中、荧幕中引进一些鲜活的案例,启发学生分析其中的道理,甚至对其中的一些做法进行评价。一来激发学生兴趣、巩固所学知识;二来也发展学生学以致用和思辨的能力。 借助互联网,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实现了师生之间见解的交流。【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歌和熟知的现象出发,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心,最大限度的激起学生学习欲望。 山东省实验中学 郭霞 第 页 共 6页 2 学习主题学习主

5、题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学习主题学习主题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复习回顾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提出质疑大气为何不直接从太阳辐射中汲取热量,反而要劳驾地面呢?学生活动自学教材 P32 相关内容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三种削弱作用,通过设疑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设计意图教师环环设问激发着学生步步为营。此时每一问题后教师的小结很重要,尤其要让学生领会吸收、散射的选择性和反射的无选择性。 山东省实验中学 郭霞 第 页 共 6页 3 学习主题学习主题 例理对对碰例理对对碰提出问题地面不断的吸收着太阳辐射,是否会持续升温呢?设计意图变抽

6、象的文字为形象的卡通动画,由繁入简,既有助于提高学生兴趣,又有利于学生理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原理。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动画中寻找“47%的太阳辐射”的归宿,并在左图中绘制能量传递图。既加深了学生对保温作用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绘图能力。学生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话题,合作探究其中的地理原理。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以致用的思维态度。对于话题三,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电视剧中“烟熏抗霜冻”的做法进行评价,发展学生思辨的能力,增强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山东省实验中学 郭霞 第 页 共 6页 4 学习主题学习主题 你来小结你来小结 学习主题学习主题 大显身手大显身手学生

7、活动动画再现大气受热全过程的同时,请学生将图表转换成地理语言并进行描述。设计意图既培养学生图文转换和科学描述的能力;又能总结本节内容,巩固新知。 山东省实验中学 郭霞 第 页 共 6页 5【板书设计】大气的受热过程地面太阳 大气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宇宙空间太阳辐射地理环境保温作用削弱作用(反射、散射、吸收)设计意图借助济南近日天气,引导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原理对晴天、阴天的日温较差进行比较分析。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互联网上跟帖,就“温室效应与阳伞效应”发表自己的观点。 山东省实验中学 郭霞 第 页 共 6页 6【课题】必修模块一 第二章 第一节 题目: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所需课时

8、】1 课时【课标要求及分析】新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目标分析: 1.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 2.读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3.读“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图,从中分析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教材及学情分析】教材分析: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是关于三圈环流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分析和推导。这部分内容既是这节课的核心,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上一节热力环流和空气水平运动知识的应用和迁移,也是由小空间尺度地理问题扩大到大的空间尺度地理问题的迁移;还是学习和探讨下一部分“北半球冬

9、、夏季气压中心”的基础。这部分内容注重通过“假设活动思考理解形成结论实验制作或实践验证”的形式,引导探究学习。 学情分析: 本节课涉及的内容逻辑性较强,而学生地理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尚未得到发展,学习困难较大。热力环流、风的受力或近地面风的形成原理、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通过前几节课逻辑推导能力的培养和紧密联系实际的分析过程,学生对学习地理的方法有了新认识和新的心理准备。但仍有部分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习惯于“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并缺乏小组交流意识和协作精神。【学习目标】 山东省实验中学 郭霞 第 页 共 6页 7知识与技能: 绘制气压带风

10、带的分布(平面图) ,并说出移动规律是课标的要求。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不是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所以对这个过程我们可以通过理想地球单圈环流的铺垫,分步附加地球自转(地向偏向力) 、公转(季节性移动)得到三圈环流及其季节移动规律;最终把推导得到的结论让学生明确下来。这些结论包括在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按发生规律绘制气压带风带分布图,说出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方向。 过程与方法: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名称、分布、移动规律。通过从理想假设出发不断附加条件,使模型逐步贴近实际,是简化复杂问题,探索其规律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受推导过程的逻辑的严密性,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世界是

11、普遍联系和运动的、而联系和运动是有规律的, ,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和分析地理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它不仅是课标明确要求的内容,更是下一节课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影响的前提,而气候因素又是自然环境中活跃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教学难点: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作为教学难点是因为它的推导过程比较严谨,牵扯的相关知识较多。【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教学方式:多媒体和传统教学相结合:主要方法:1图表解说法:指导学生看图、说图、绘图等活动获得地理信息。2归纳法:指导学生对所获得的各种地理信息,进行思维加工提炼概括。

12、3演绎法:指导学生寻找发现各种地理信息之间的内存关联、并借助这种关联进行地理推理从而获得新的地理信息。4练习法:指导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基础上,运用所学做练习从而在运用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地理能力。理由1. 本节课涉及的内容逻辑性较强,而学生地理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尚未得到很好的发展,学习困难较大,多媒体教学能充分体现直观性原则。2. 仍有部分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缺乏小组交流意识和协作精神。传统教学能节约时间,增大容量,提高效率。【教学设计思路】1三圈环流的形成比较复杂,从复习“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入手,要求学生用板图作出“北半球单圈环流”的示意图,再结合地转偏向力来引出北半球的三

13、圈环流,这样由浅入深,学生能更好的接受和理解。2组织学生开展诱导式探究性学习:启发学生逆向思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依照“北半球的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图” ,探究南半球的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图。有了北半球的样本,南半球的三圈环流就构成不了问题了。3借助手势或口诀进行理解和记忆。学生各科知识记忆量太大,又没有充足的时间来消化,需要借助记忆窍门儿。4运用多媒体教学平台,从网站下载一些用“FLASH”做成的“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移动”等课件进行教学,又节约时间,又能触动学生的感官,效果会更好。 山东省实验中学 郭霞 第 页 共 6页 8【教学资源】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中国地图出版社)

14、地理图册必修一 (中国地图出版社)地理教师教学用书必修一 (中国地图出版社)大气的运动powerpoint(网上下载)三圈环流 、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Flash(网上下载)【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习题回顾 1回答以下问题若此图是热力环流侧视图,A、B、C、D 四处比较,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 ,气压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 。学生回答问题 复习热力环流,巩固其形成过程和在生活中的应用A B 山东省实验中学 郭霞 第 页 共 6页 9导入新课探究学习若此图是城郊环流侧视图,则 A、B 中_处是城区。讲故事“马纬度” ,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南北纬 30附近的海面上经常无风?1.提问:如果上面说的 A 地是北极, B 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