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3230290 上传时间:2017-11-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等差数列前 n 项和教案模板教 学 设 计 表学科数学 授课年级 中职一年级 学校 高台县职业中专 教师姓名 张秀娟 章节名称 等差数列前 n 项和教案 计划学 时 1 课时学习内容分析等差数列前 n 项和现行高中教材第三章第三节“等差数列前 n 项和”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等差数列前 n 项和的推导过程和简单应用。 知识技能:(1)掌握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2)掌握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3)会简单运用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数学思考:(1)通过对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渗透倒序相加求和的数学方法;(2)通过公式的运用体会方程的思想;(3)通过运用公式的过

2、程,提高学生类比化归、数形结合的能力。教学目标情感态度:结合具体模型,将教材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并通过对等差数列求和历史的了解,渗透数学史和数学文化。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渗透倒序相加的思想方法。本课在设计上采用了由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策略利用数形结合、类比归纳的思想,层层深入,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整理出推导公式的不同思路,同时,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并通过范例后的变式训练和教师的点拨引导,师生互动、讲练结合,从而突出重点、突破教学

3、难点。教学设计思路结合教材知识内容和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如下: 图片欣赏 数形结合新课引入 类比化归前后呼应 公式应用前后呼应 知识回顾创设情景提出问题(2 分钟)探究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18 分钟)公式应用与议练活动(1)(5 分钟)公式的认识与理解(4 分钟)公式应用与议练活动(2)(9 分钟)归纳总结(2 分钟)教学环节活 动说 明创设情境:首先让学生欣赏一幅美丽的图片泰姬陵。泰姬陵是印度著名的旅游景点,传说中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的图案嵌有大小相同的宝石,共有 100 层,同时提出第一个问题:你能计算出这个图案一共花了多少颗宝石吗?也即计算1+2+3+.+100=?问题

4、 2:何老师按揭买房,向银行贷款 25 万元,采取等额本金的还款方式,即每月还款额比上月减少一定的数额。2007 年 1 月,我第一次向银行还款 2348 元,以后每月比上月的还款额减少 5 元,若以 2007 年 1 月银行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那么到 2026 年 12月最后一次还款为止,何老师连本带利一共还款多少万元?现实模型: 图片欣赏 生活实例模 型直 观用实际生活引入新课。新课引入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首先认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高斯,然后提出问题:高斯是如何快速计算 1+2+3+4+.+100?设等差数列 前 n 项和为 ,则 anS问题 1老师:利用高斯算法如何求等差数列的前

5、n 项和公式?老师:但是否刚好配对成功呢?(1) n 为偶数时:(2) n 为奇数时:老师:那么该如何解决落单的 呢?21na同过对 n 取值的讨论,得到了前 n项和求和公式:但是对 n 讨论麻烦了,能否有更好的方法求前 n 项和公式呢?接下来给出实际问题:伐木工人是如何快速计算堆放在木场的木头根数呢? 问题 2:如何用倒置的思想求等差数列前n 项和呢?方法一:学生:1+100=101, 2+99=101, .50+51=101,所以原式=50 ( 1+101)=5050学生:将首末两项配对,第二项与倒数第二项配对,以此类推,每一对的和都相等,并且都等于。学生:不一定,需要对 n 取值的奇偶进

6、行讨论。当 n 为偶数时刚好配对成功。当 n 为奇数时,中间的一项落单了。21a(可能部分学生在此会遇到困难,老师做适当的引导。 )学生:观察 的脚标与 21na脚标的关系,即:学生观察动画演示,不难发现用倒置的思想来解决此问题。(由上一问题的解决,学生容易想到倒序相加求和法。 )高斯求和众所周知,学生能快速解答。这里用到了等差数列脚标和性质从高斯算法出发,对n 进行讨论寻找求和公式思路自然,学生容易想到。对中间项的21na解决办法的过程中,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研究数列就是对脚标数学的研究。探 索 公 式nS12 a1nnaaaS 12)(21naSnnnaS 1212111)(2nnaS211n

7、n)(2a)(1nS11212 nnannn aaS121议练活动两式相加得:方法二同样利用倒序相加求和法,教材做了如下处理:两式相加得:引导学生带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换掉 整理得到公式 2。例 1:计算(1)1+2+3+n(2)1+3+5+(2n-1)(3)2+4+6+2n(4)1-2+3-4+5-6+(2n-1)-2n教师通过动画演示给(1),(2)问一个直观的解释。变式练习:课前提出的房贷问题。解:由已知每月还款数成等差数列,设为:na学生:利用倒序相加求和法。将 中的每一项用等差数nS列的通项公式进行巧妙的改写,在倒序相加求和时,每一组中的 d 都被正负抵消了。学生类比方法一与方法二

8、的联系与区别。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体会教材的解法是如何运用求和公式。观察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要求总还款额实际就是对一个等差数列求和。倒序相加求和法是重要的数学思想,为以后数列求和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在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中,通过问题获得知识,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探 索 公 式121aaSnn )(2n1n)(.)(11adaSn )( . )(nnn21naS)(1n:公 式nadnaS)1(1:公 式 240,5,23481 nd)(4201)5(239038)1(元aS认识公式认识公式问题 3

9、:能否给求和公式一个几何解释呢?教师提示将求和公式与梯形建立联系。1anana1a1an剖析公式:教师提示,从方程中量的关系入手。学生:将求和公式与梯形面积公式建立联系,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也正是利用了倒置的思想。学生:同样将公式 2 与梯形面积公式建立联系。用“割”的思想将梯形分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而梯形面积就是这两部分面积之和。学生讨论:公式中一共含有五个量,根据三个公式之间的联系,由方程的思想,知三可求二。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使学生对两个公式有直观的认识,体会数学的图形语言。dnS2)(2:公 式 2)(:1nS公 式 dnan)1(11()2nnaS公1()nd公 nan)1

10、(1通 项 公 式 :议练活动课堂总结例 2 等差数列 -10,-6,-2,2, 前多少项的和为 54?解:设题中的等差数列是 ,前 n 项和na为 :nS则 10,d6(10)4 1a令 54,由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n得:解得 9, 3(舍去)12因此,等差数列的前 9 项和是 54 例 3: 解:(1) 1612512 aa861a142)(16S(2)本小题主要考察了对公式一的整体应用。根据课堂剩余时间,本题作为机动练习,(2)小问留给学生课后完成。1、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2、课后作业:教材 118 页:1、2、3、5、6、7课后思考: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的

11、求和方法除了倒序相加法还有没有其它方法呢?3、对求和史的了解 我国数列求和的概念起源很早,在北朝时,张丘建始创等差数列求和解法。他学生讨论分析题目所含的已知量,选取了公式 2 进行运算,利用了方程的思想。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可能会把公差认为是-4,以及解得 n 的值后未把 n=-3舍去。学生进行了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派学生代表进行分析。不少小组首先对已知条件作转化,希望能通过解方程求出首项和公差,但发现条件不够,不能解出这些基本量,教师做适当的引导。 本环节由学生自主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师加以补充说明(1)回顾从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方法.(2)体会等差数列的基本元表示方法,倒

12、序相加的算法,及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3)掌握等差数列的两个例 2 在解决了例 1 的基础上,由浅入深,深化了对公式的理解,体现了方程的思想。紧扣教材,让学生体会整体应用公式,类比化归的思想方法,同时,为以后综合问题的解答设下伏笔。通过对等差数()054.6 1615252,0)( ,3:SSan求已 知 : 求已 知 中在 等 差 数 列 061a在张丘建算经中给出等差数列求和问题:例如:今有女子不善织布,每天所织的布以同数递减,初日织五尺,末一日织一尺,共织三十日,问共织几何?原书的解法是:“并初、末日织布数,半之再乘以织日数,即得。 ”求和公式及简单应用。了解我国古代研究等差数列求和的情况。列求和历史的了解,渗透数学史和数学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