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半期考题2015年11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172239 上传时间:2017-11-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半期考题2015年11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半期考题2015年11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半期考题2015年11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半期考题2015年11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半期考题2015年11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半期考题2015年11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半期考题2015年11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永荣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初 2017 级语文半期考试试 卷时 间 :120 分钟。总 分:150.制 卷:谢其军 审 核:郭 霞1、积累与运用(30 分)1、下列各词中拼音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A、吊唁(yn) 呵斥(hch) 连声诺诺(nu) 跋涉(bsh)B、愧怍(zu) 伛偻(y) 镶嵌(xing qin) 差使(chi)C、骷髅(klu) 塌败(t) 舀水(yo) 攥紧(zun)D、琐屑(xu) 震悚(sh) 杀戮(l) 霹雳(pl)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 分)A 取缔 踌躇 荒僻 穷愁潦倒 B 烦躁 狼藉 典质 微不足道 C

2、赋闲 治裁 蔬懒 风尘苦旅D 惶急 籍贯 惦记 大庭广众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在幼儿园庆祝“六一”儿童节的表演会上,小青看着毛毛一系列的搞怪动作和夸张表情,忍俊不禁,拍手叫好。B主治医生妙手回春,护士精心照顾,使前不久遭遇车祸导致三处骨折的年近七旬的陈大爷,已经能够下地行走了。C与山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轻轨交通规划,最近已通过规委会审查,轻轨建成后山城将形成全市快速互联的新格局。D、三峡人文厚重,风景旖旎,名胜雄奇。神女峰神秀险峻,张飞庙庄严神圣,两岸瀑布妙叠,好一派扑朔迷离之景!4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他们的身后

3、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运用比喻,把他们比作高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朴实,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B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强化了期望春天到来的迫切心情。) C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运用拟人,将薄雪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阳光斜射下薄雪呈现出淡粉色的美丽情态。)D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运用反复,使用两个“好一个”,强烈地表达了对黄土高原和安塞腰鼓赞美之情。)5、下列说法或搭配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朱自清的散文或平淡真挚、以情动人,如背影,或文辞优美、想象丰富,如春,都是现代文

4、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B、桃花源记-陶渊明-西晋C、爱莲说-周敦颐-北宋D、芦花荡-孙犁-小说6、对下列句子中的三个错别字进行修改。(3 分)信客来到死者家里,满脸戚容,用一路上想了很久的委婉语气把噩号通报。可怜的家属会号陶大哭,会粹然昏厥,他都不能离开,帮着安慰张罗。更会有一些农妇听了死讯一时性起,把信客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A、 改为 。B、 改为 。 C、 改为 。7、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25 字以内)(3 分)重庆日报讯 5 月 18 日,记者获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之际,重庆出版集团计划推出多种抗战读物,以此

5、向胜利 70 周年献礼。这些抗战读物有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抗战记忆 台湾征集图片集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东线等 100 多种。其中,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以档案文献为主,由档案文献、学术著作和普及读物组成,用 100 卷的篇幅第一次全面反映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面貌。 8、综合性学习(9 分)今年 2 月,我市“逐梦他乡重庆人”大型人物故事寻访活动拉开序幕,请你作为一名小记者参加本次活动。(1)阅读下面材料,请你说说“逐梦他多重庆人”这一活动有哪些意义。(3 分)(答对 l 点得 1 分,答对 3 点得满分。)材料一:“逐梦他乡重庆人的活动把我们身处各地的重庆人凝聚在一起,让我很感动!

6、”身在北京的重庆妹子刘雨鑫了解了这次活动后感慨地说,“这是来自家乡的关怀,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家乡带来的亲切与温暖。”材料二:“我们希望通过走出去的重庆人在异地他乡奋斗拼搏的点点滴滴,与家乡人产生共鸣,为 3300 万重庆人民注入一点心灵鸡汤,来一场心灵互动。”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周波说。材料三: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蔡敏院长说:“很多在外地打拼的重庆人身上显露出敢干、吃苦、耿直等优秀品质。”他认为,此次活动对重庆人精神品质的宣传,将极大地激发重庆人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也将直接提升重庆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力。(2)主办方拟将前期采访到的“逐梦故事”编辑成册,请你完善下面的编写提纲。(3 分)【注

7、意仿写句式】编写提纲书名:逐梦他乡重庆人(第一辑)内容构想:第一部分:名称 风雨逐梦内容: 讲一讲他乡重庆人为追求梦想不畏艰辛的事迹。第二部分:名称 (填四字短语)内容: 说一说他乡重庆人历经奋斗拼搏后取得的成就。第三部分:名称 心系故乡内容 : (3)此次活动拍摄的宣传片需要配上一段简洁生动的文字,来表达家乡人民对逐梦他乡重庆人的深情(如牵挂、祝福、激励、赞美),请你帮他们写出来。(50 字左右)(3 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 分)(一)古诗文积累(10 分)9、(1)杜甫望岳诗中“, ”表达了诗人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气概。(2)廉政文化进校园,我们懂得了廉洁奉公是我们中华

8、民族的优良传统。翻开厚重的诗文书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正是一座座镌刻着“廉洁”与“奉公”的人生丰碑。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沸腾着诗人报效国家的满腔热血;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寄托着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抒发了诗人无私奉献的真挚情怀;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表现了作者清廉自律的高风亮节。(3)春望中“_ ,_” 化无情之物为有情,抒发了感时伤世之情。(4)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_”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5)斯是陋室,_。(6)晴川历历汉阳树 , 。(7)大道之行也,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二 ) 文 言

9、 文 阅 读 (15 分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 812 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0、。(4 分)(每词分)(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 (2)悉如外人。 悉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 (4)彷佛若有光 。彷佛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翻译: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翻译: 1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2 分)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热情好客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

11、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B、“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C、文中的渔人“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源是存在的,这样的理想社会是可以实现的。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文中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花源村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14、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3 分)答: 三 、 现 代 文 阅 读 (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9 题。(20 分)我的温暖,一寸长葛闪这是个身着工作服、满身油漆和泥土,满面

12、灰尘,约莫 40 岁左右的中年男子。他隔着车窗,朝我弯弯腰,腼腆地笑着,给我递了根香烟。看我接了烟,他大喜过望,慌忙从兜里摸出打火机帮我点上,咧开大嘴一笑,说:“大哥,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我一听,就有点蒙。他好像瞧出了我的心思,憨憨一笑,说:“俺这烟差,你们城里人瞧不上眼。您是第一个接俺烟的人,俺激动哩。您绝对是一个瞧得起俺们乡下人的好人。”“有事吗?”我笑笑,为这个中年男子的“油嘴滑舌”。“是这样的,大哥,”男子搓搓手,不住地点头,“俺就是想,能坐坐您的车不?”“你要到哪里?” 我轻轻皱了皱眉,不是我小气不让他搭车,而是他那一身的油漆和泥土,实在是让我心有芥蒂。“不不不,”他把头摇

13、的像拨浪鼓,“俺哪儿也不去,就在上面坐一会儿就行。今儿不坐,明天坐一回就行,还是今儿这个时间。”说完,他那布满血丝的大眼睛,充满着乞求。我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头,说:“行!”我话音刚落,还没来得及问他我心11中的疑惑,他就一连向我说了几句谢谢便离开了。临走前,还特意向我车前的车牌望了一眼。第二天,他准时到了学校门口。看我在,他一脸兴奋,轻轻坐上了副驾驶座位,12和我聊了起来。还没聊五分钟,放学的孩子们便冲出了校门。他透过玻璃,紧张地看着人流。13过了一阵,他飞快地放开车门,站在车旁大喊着。不一会儿,一个小男孩跑到了他的面前,他让小男孩喊了我一声“叔叔好”,然后还介绍说我是他在城里刚认识的朋友。

14、他递了根廉价香烟给我,便带着孩子匆匆离开了。临走的时候,他望向我的眼神里充满了感激。我实在不明白,他为什么只坐这么一小会儿。直到三天后,在学校门口又遇上14他,他才告诉了我答案。原来,孩子刚进城读书,因为农村和城里的生活习惯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一15些同学很瞧不起他的孩子。孩子的心里因此出现了阴影。“其实俺明白,大多数城里人也像您一样,待俺们如亲兄弟般的好,只是孩子16小,暂时还不能理解。”他笑笑说,“俺上次坐您的车看着孩子向我跑来,然后我就告诉孩子,您和我是顺路的,常免费载着我一起来学校!”他搓着手,又憨憨地补充道:“别的家长给自己孩子的温暖那么长!”他张开17双臂,比画了一段很长的距离,然

15、后又接着说,“俺不中用,俺只能给他这么点的暖!”说完,他用手指比画了一个大约一寸长的长度。“一寸长的温暖”!这形象的比画瞬间就击中了我的灵魂,我深深地震撼,被18它的朴实,又被它的深沉!(选自葛闪新浪网博客,有删改)15文中的“他”为孩子做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 分)答: 16文章第段 使用了人物描写的哪种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 分)答: 17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 分)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答: 18本文情节安排上最大的特点是设置悬念,如第段中他为什么无缘无故给“我”香烟?试在第段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4 分)答: 19“一寸长的温暖”深深地震撼了“我”,请结合全文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