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171343 上传时间:2017-11-3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6.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教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教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教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教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标: 连接电视学习语文官方网站:http:/ 1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2掌握文中的一些实词及虚词“以”的用法。3掌握对比的写作手法。教学重点: 1掌握通过对比表达自己观点的写作手法。2倒装句和省略句的理解。教学难点: 对比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苦难就不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二、介绍作者和作品:1介绍作者。(学生自己介绍,教师补充。)他是明朝主

2、要的开国文臣,明初文学家。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晋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集。2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

3、,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三、朗读全文,整体感知: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学生注意字词读音。2.指名学生朗读。3.学生分组讨论翻译文句。4.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字词或短语。(1)余幼 时即嗜学:我从小就爱好读书。(2)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之:指抄书。(3)硕师 :大 师, 对学者的尊称。(4)先达:有地位有声望的前辈。据有关资料来看,可能是指黄晋。(5)未尝 稍降辞色: 态度一直严肃。辞色:语言和脸色。(6)援疑 质理:援疑,提出疑难;质理,质询道理。(7)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盖,句首发语词。我求学时

4、辛勤艰苦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5.思考探究。(1)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回答。(3)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4)根据 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作者求学时候的情景。(学生分小组讨论。) 要点提示:(1)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 (2)主要体 现 在借书抄录、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跋涉艰难等方面。主要语句有: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余则绵袍敝衣处其间。(3)作者 认为 ,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

5、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4)要求学生描绘,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文句的理解掌握程度。要想准确描述出来,必须理解文句的准确意思,在此基础上,再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二是要学生体会作者求学艰难,从而感受到自己求学的幸福。八年八年 级级 下册下册 语语 文期末水平文期末水平 测试题测试题 目目(总总 分分 100 分; 时间时间 120 分分 钟钟 )一、基础考查(20 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缄默(jin) 干涸(h) 畸形(j) 歼灭(jin)B.玷 污 (zhn) 驿站(y) 凝视(nng) 逊色(xn)C.搪塞(tng) 卑劣(l

6、i) 哀悼(do) 鄙视(b)D.匿名(n) 溺水(n) 诘责(j) 叱骂(ch)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 分)A.蕴藏 出类拔萃 生脱死拽 B.欧打 水泄不通 浅尝辄止C.筛选 梦寐以求 张冠李带 D.赊欠 源远流长 直截了当3.下列句子使用比喻不当的一项是( )(2 分)A.白杨树就像笔挺站着坚守岗位的哨兵。B.每天都要在车上摇晃 11 个钟头,我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C.天空里横七竖八架着的电线,就像盛开的 朵朵莲花。D.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 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A.临近期末考试,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

7、成绩都有所提高。B.自从他加入学校田径队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刻苦地训练。C.刚走到门口,我就闻到从房内飘出来的一股茉莉花茶的清香。D.我冒着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左右,别 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这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却在从容不迫地抹桌子,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B.在新的形势下,我 们 更应当不断学习, 见异思迁,积极进取。C.黄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巧 夺天工,令人赞叹不已。D.我们不要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要轻 易满足自己的成绩,而应当正确地对待自己。6.在下面文段的横线上填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汉字真的落后

8、吗? 说在七八十年前,我们的先辈们,那些“五四”运动时期的文化斗士们对这一问题还不能慨然回答的话, ,作为他们的子孙们,我们 可以理直气壮而又毫不迟疑地回答:汉字并不落后。汉字 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字, 是迄今为止人类最先进的文字之一。A.如果 那么 则 因为 所以 B.虽然 但是 却 不只 并且C.如果 那么 则 不仅 而且 D.即使 然而 却 不但 也7.按下列要求默写古诗文句(共 8 分)年少万兜鍪, 。,谈笑无还期。被王国维誉为“千古壮观”的一句词出自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这句词是“_。”在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一诗中写出了诗人早出晚归,虽然辛苦却从不抱怨的诗句是: , 。十五从军征中反映我国

9、古代兵役制度不合理的句子是“ ,。”二、阅读理解(40 分)(一)阅读桃花源记,回答后面的问题。(16 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 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 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

10、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 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闻之,欣然规往。未果, 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选文作者 ,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 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 (1 分)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 分)阡陌交通( )便要还家( ) 妻子( ) 鸡犬相闻( )后遂无问津者( )屋舍俨然( )咸来问讯( )皆叹惋( ) 3.第 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 , ;表现村中人

11、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3 分)4.对陶渊明描写的“世外桃源”的评价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作者所构造的“世外桃源”的图景,反映了当 时人民群众反对压迫剥削,反对战乱这一要求,反映了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愿望。B.桃花源 记中描写的“世外桃源”的生活图景是真实可信的。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交代得清清楚楚,为了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吸引读者,作者通过离奇的构思,有意把故事写得扑朔迷离。C.桃花源的社会理想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影响,表现了一定的复古倾向,同时因为远离现实,这样的理想是不能实现的。D.桃花源记是一篇积极浪漫主义的作品,文中所描写的 “乐土”

12、是富有生活气息的一片光明世界,它促使人们去追求美好的理想。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译: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 (二)阅读课外文段,完成文后各小题。(12 分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小时 候临睡前,父 亲每每要到我床边帮我掩好被褥,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我喜欢躺在床上,眯着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像一把扇子似的被合起,看着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是锁洞含住了锁舌。记忆 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 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也听不到那瞬间的声响。还记 得八

13、九岁的时候,有一天,父 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房取一本书,出来时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也轻轻含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瞬间的声音还是异常响。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力度,左右手的配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至每每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的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那一刻发出的声响。我着迷于此,就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渐渐 地,我学会在那响声中读人。有些人,离开 时从不关门,像特意 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性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于是,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声息

14、,他们决意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受惊吓的眼神中。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则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短诗画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二意无穷。于是我暗自揣度,这样的人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啊。记得 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扣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而入。 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门外的两个人避免了措手不及的尴尬。许多时候,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如此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觉,就像是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1.第 段划线语句手法多样,情感丰富,例如“ ”这个动词以及“ ”这个比喻就形象地表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