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康辉中学语文试卷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559155 上传时间:2017-11-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9.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清康辉中学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福清康辉中学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福清康辉中学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福清康辉中学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福清康辉中学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清康辉中学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清康辉中学语文试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福清康辉中学语文试卷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古代中国人对山岳有一种神秘感, 说文解字解释“山”字说:“山,宣也。谓能宣散气、生万物也,有石而高。 ”有研究表明,世界上几乎所有民族都存在对山岳的崇拜。人类社会早期崇拜山岳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很多山岳高大雄伟、山路险阻,又有奇禽异兽栖息,具有人难以接近的神秘性。这样的山峰,常会被古人看作神灵居所,或具有神力,或是通往上天的通路而受到崇拜。二是由山峰奇特的形状和山中特殊的物产等自然条件引发人们对山岳的联想,幻想山岳是某种神灵的化身,或者是有某种神灵在守护、管理着山中的奇珍异宝。总体而言,是山岳本身奇

2、特的自然条件吸引着古人对山岳产生崇拜,进而祭祀山岳。古代中国人很早便对山岳进行祭祀,由于山岳是古代中国人得到生活资料的地方,人们便认为山岳能产出万物,是生命的原动力,具有灵性。每当发生洪水、旱灾、疠疫的时候,人们认为那些灾祸是山川之神在作祟,使到山川之神那里去祷告、祈求。这样,古代中国人便把山岳视为有神秘“灵能”的东西,即所谓“神”了。中国人谈及山岳风光,必称“三山五岳” , “三山”乃是上古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五岳”则是中华大地五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除引人入胜的优美自然风光,五岳还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在古代中国,五岳是国家疆域的象征,是帝王

3、举行受命于天、拥有天下象征的封禅圣地。自然风光与人文内涵相得益彰,使得五岳成为中国人膜拜的圣山。五岳信仰来源于古代中国的山岳信仰,据礼记王制记载,上古舜帝时天子已经对五岳进行祭祀。考虑到当时的交通情况,这极可能是后人根据西周之后天子祭祀山神情况创造出来的传说,不可信以为真,但表明对五岳的尊崇由来已久。五岳原本只是中国众多名山大川中的几座著名山岳,在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后,最终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山岳崇拜代表。据考古资料显示,殷人卜辞中已经出现了华山、嵩山的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对境内山川祭祀进行了一番整理,将五岳等众多山岳一并作为“名山川”纳入官方祭祀行列,此举标志着五岳由区域性名山转变为全国

4、性名山。西汉宣帝神爵元年诏曰:“东岳泰山于博,中岳泰室于嵩高,南岳潜山于灊,西岳华山于华阴,北岳常山于上曲阳。 ”至此,五岳从众多名山川中脱颖而出,以山岳代表的身份享受国家高规格的祭祀待遇。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的南岳并非今日的衡山,而是霍山(即安徽天柱山),北岳并非今日的恒山,而是河北曲阳的大茅山。中国古代帝王相信五岳不仅仅是五座名山,还与国家政权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满怀虔诚对五岳进行祭祀,目的是祈求江山社稷万年永固。 (有删改)1下列关于古人崇拜祭祀山岳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大险峻、禽兽栖息的山峰,神秘莫测,常会被人看作神灵居所,或具有神力,或是通往上天的通路。B山峰的自然条

5、件,让人们把山岳想象成神灵的化身,或者是有某种神灵在守护、管理着山中的珍宝。C古人视山岳为“神” ,认为它具有“灵能” ,庇佑保护了人类不受洪水、旱灾、疠疫等灾祸的侵害。D人们认为山岳能出产万物,可以给人们提供吃、穿、用等各种生活资料,是生命的原动力,具有灵性。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五岳是中华大地五座名山的总称,自然风光优美,文化内涵丰厚,是古代中国人心目中的山岳崇拜代表。B五岳信仰来源于古代中国的山岳信仰,上古舜帝时天子对五岳进行祭祀的事实,证明我国对五岳的尊崇由来已久。C殷人卜辞中出现了华山、嵩山的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五岳纳入官方祭祀行列,才使五

6、岳成为全国性名山。D五岳是众多名山大川中的五座著名山岳,是国家疆域的象征,是中国人膜拜的圣山,是帝王封禅的圣地。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中国人很早便对山岳进行祭祀,是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生活依赖于山岳,面对自然灾害无能为力,又心存恐惧。B古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山岳各种神异的特点,并且融入了情感因素,对山岳的崇拜与祭祀,寄托了人们的理想、愿望。C五岳享受国家高规格的祭祀待遇,是因为中国古代帝王认为五岳与国家政权的兴衰紧密联系,能使自己的统治万年永固。D五岳具体指哪五座山,历史上一直都不固定,比如汉宣帝时,南岳是安徽霍山而非衡山,北岳是河北曲阳的大茅山而非恒山。二

7、、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王竑,字公度。正统四年进士。英宗北狩 ,郕王摄朝午门,群臣劾王振误国罪。读弹文未起,王使出待命。众皆伏地哭,请族振。锦衣指挥马顺者,振党也,厉声叱言者去。竑愤怒,捽 顺发呼曰:“若曹奸党,罪当诛,今尚敢尔!”且骂且啮其面,众共击之,立毙。王恐,遽起入,竑率群臣随王后。王使中官金英问所欲言,曰:“内官毛贵、王长随亦振党,请置诸法。王命出二人。众又捶杀之。当是时,竑名震天下,王亦以是深重竑。王即帝位,也先犯京师,命竑与王通、杨善守御京城,擢右佥都御史,督毛福寿、高礼军。寇退,诏偕都指挥夏忠等镇守居庸。竑至,简士马,缮厄塞;劾将帅不职者,壁垒一新。景

8、泰元年八月,竑以疾还朝。寻命同都督佥事徐恭督漕运,治通州至徐州运河。明年冬,敕竑兼巡抚淮、扬、庐三府,徐、和二州,又命兼理两淮盐课。四年正月以灾伤叠见,方春盛寒,上言:“请敕责诸臣痛自修省,省刑薄敛,罢无益之工,严无功之赏。 ”且引罪乞罢。帝纳其言,遂下诏修省,求直言。先是,凤阳、淮安、徐州大水,道殣相望。竑上疏奏,不待报,开仓振之。至是山东、河南饥民就食者坌 至,廪不能给。惟徐州广运仓有余积,竑欲尽发之,典守中官不可。竑往告曰:“民旦夕且为盗。若不吾从,脱有变,当先斩若,然后自请死耳。 ”中官惮竑威名,不得已从之。竑乃自劾专擅罪,因言:“广运所储仅支三月,请令死罪以下,得于被灾所入粟自赎。

9、”帝复命侍郎邹干贲帑金驰赴,听便宜。竑乃躬自巡行散振,不足,则令沿淮上下商舟,量大小出米。全活百八五万余人。 (节选自明史 )注狩:巡行、巡视 捽:揪,抓。 坌:聚积,合。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皆伏地哭,请族振 族:把灭族。B内官毛贵请置诸法 置:处置,用来处置。C民旦夕且为盗 旦夕:早晚,指时间短。D若不吾从,脱有变 脱:逃脱。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王竑果敢善断的一组是( )竑愤怒,捽顺发呼曰 督毛福寿、高礼军竑至,简士马,缮厄塞 若不吾从,脱有变,当先斩若竑乃自劾专擅罪 令沿淮上下商舟,量大小出米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

10、确的一项是( )A王竑正直无畏,对邪恶势力毫不惧怕。郕王代理朝政时,王振的同党马顺非常嚣张,王竑就与群臣一起将其打死了。B皇上非常信赖王竑,时时委以重任,有时让其身兼多职。对王竑的工作,皇上有时也给予较大自主权,让其自行处理。对王竑的意见,皇上也总是乐于采纳。C王竑十分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他见百姓受灾,认为是皇帝和臣子的罪过。见百姓挨饿,向皇帝进言,开仓赈济百姓。D王竑很有胆略,办事干练。凤阳等地因为水灾,很多人受难。他冲破阻力,挽救老百姓生命,不仅使当地人受益,还让邻近地区的一些灾民得到了救助。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请敕责诸臣痛自修省,省刑薄敛。 (5

11、 分)(2)广运所储仅支三月,请令死罪以下,得于被灾所入粟自赎。 (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89题独不见 唐沈佺期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 北音书断,丹凤城 南秋夜长。谁知含愁独不见,使妾明月照流黄 !白狼河:白狼河,今辽宁境内大陵河。丹凤城:指长安。流黄:古时女子居室的帏帐。8、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9、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赏析。 (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0、 (1)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 ” (孔子语录 )(2)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诸葛亮出师表 )(4)土地平旷,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陶渊明桃花源记 )(5)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不以千里称也。 (韩愈杂说 )(6)无丝竹之乱耳, 。 (刘禹锡陋室铭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文,完成(1)(4)题。 (25分)善亦有道刘源光绪某年,黄河发火水,无数百姓流离失所,陕西关中东南有一长丰镇来了几十个衣衫褴褛的灾民。这长丰镇虽然有几个富户,但个个吝啬异常,真是铁公鸡一毛不拔,大伙儿私下里称长丰镇为“铁公鸡镇” 。灾民们等待施舍,但富户们家家大门紧闭。饥肠辘辘的灾民们正绝望之时,镇

13、北的达好仁家忽然传出消息:达家将开粥棚!消息震惊了长丰镇!要知道,在众多铁公鸡中,达老爷子的吝啬可是鼎鼎有名的。达老爷子今年七十了,家里虽不是长丰镇的首富,但财力着实雄厚,只是达老爷子吝啬持家,达家上下连一个胖子都没有,他自个更是瘦骨嶙峋。前阵子他的小儿子成亲,宴席上的馒头居然是一半白面一半糠麸,莱也是素多荤少,规格比有些穷人家的婚宴还差。如今他居然肯设粥棚,颇令人大惑不解。可眼瞅着几口大锅支了起来,家丁们劈柴烧火,不像是假的。很快,达家放出话来:“领粥时,必须说达老爷真慷慨,达老爷真是大善人 ,然后跪下来朝达家大门磕个头”一碗稀粥居然让人家磕头,太过分了。但饿肚子的滋味真不好受,灾民们只好自

14、觉地排起了长队。水滚开时,围观的百姓们看着达家的伙计朝大锅里下了两瓢米,不由嘀咕道:“这么大的锅,下这么点儿米,这粥可真够稀的!”这时,那伙计又打开另一口袋子,舀出来一瓢东西,大伙儿一看,惊叫道:“米糠?”一锅粥,两瓢米加五瓢糠,粥是稠了,味道可就没想到老爷子做善事也打折扣,这不明摆着让大家戳脊梁骨吗?家里人很不满,小儿子年轻气盛,跑到堂屋跟老爷子吵了起来。 “爹,韩信衣锦还乡本可杀了那个让他钻裤裆的家伙,但他让那人做了官,赢得了好名声。可你呢?做个粥棚,一天花上一袋米,一个月也就三十袋米而已” “你有本事给我弄三十袋米来,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辛苦攒下的家业迟早要被你们这些败家子败光!”达老爷子

15、气呼呼地走了。灾民们感谢达家做善事,跪在地上朝坐在太师椅上的达老爷子磕了个头,才换得一碗黄粥,泪眼汪汪地蹲在一边喝。牺牲了尊严才换来的东西,虽能果腹,心里却在滴血灾民们磕头讨饭,眼泪汪汪地喝粥,这幅凄惨的情景让长丰镇的上空弥漫着悲伤的气氛。达老爷的慈善活动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反而被人骂得狗血淋头,那些没有施舍的富户们则耻笑达老爷子做了件蠢事。达老爷子似乎也意识到了,便改了规矩,领粥时可以不跪,但必须为达家做一天活。这个规矩倒还不错,但达家哪有那么多活给人干?于是达老爷子将家里的佣工全部遣走,这些人聚拢起来向达老爷子讨说法,达老爷子的回话倒也简单:谁干活只要三餐饭,不要工钱,就可以留下。小儿子担心:“爹,灾民们固然用着便宜,可他们总有走的一天,到时候咱们家再找人可就难了。 ”达老爷子说他们肯定会非常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活计。小儿子豁然开朗,这老爷子真算计到家了,够狠!结果长丰镇的小工价格直线下降。水灾过后,长丰镇又恢复了原样。但是,达爷子的名声迅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