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应知应会题库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559057 上传时间:2017-11-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6.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矫正应知应会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社区矫正应知应会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社区矫正应知应会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社区矫正应知应会题库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社区矫正应知应会题库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区矫正应知应会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矫正应知应会题库(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区矫正工作应知应会什么是社区矫正?是指与监禁矫正相对应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即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犯罪人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应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制定时间及施行日期?2012 年 1 月 10 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制订了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并下发通知,本办法自 2012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根据中央批准的社区矫正试点通知和全面试行意见,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为: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以及被剥夺

2、政治权利在社会服刑的五种罪犯。实践中,司法行政机关针对五种不同的社区矫正对象,采取分类管理、区别对待的矫正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刑法修正案(八)明确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和裁定假释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将暂予监外执行罪犯纳入社区矫正适用范围。为体现司法体制机制改革的要求,保持社区矫正试行工作的连续性, 实施办法对于剥夺政治权利在社会服刑罪犯的刑罚执行方式作出了特别规定,明确由司法行政机关配合公安机关,监督其遵守刑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并及时掌握有关信息。同时,这类罪犯可以自愿参加司法行政机关组织的心理辅导、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活动。这样规定,目的在于整合各种社会管理资源,

3、形成监管合力,帮助这类人员尽快改造成为守法公民,也是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继续深化社区矫正试行工作的客观需要。根据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规定,对于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由公安机关执行。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按照实施办法规定,积极做好协助工作,发现被剥夺政治权利罪犯有违反刑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情形,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对于执行机关保存的剥夺政治权利罪犯的有关法律文书和档案,司法行政机关要建立与公安机关的沟通机制,及时掌握有关信息。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可以自愿参加司法行政机关组织的心理辅导、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活动。社区矫正小组由哪些人组成?根据 2012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规定,社区矫正的矫正小组由司法所工作

4、人员、所居住社区基层组织成员、社会工作者、社会志愿者、社区矫正人员的亲属、相关协助单位的人员等组成。其中,如果社区矫正人员是女性的,矫正小组成员中至少应当有一名女性。矫正小组的职责是什么?落实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日常管理和监控措施;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多种形式的思想改造;组织社区矫正人员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帮助社区矫正人员解决实际生活困难,提供法律咨询;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日常表现实施考核奖惩。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调查评估,从哪些方面进行?走访相关人员,如犯罪(嫌疑)人及其所在单位、社区组织、社区居民、犯罪(嫌疑)人户籍地派出所;全面调查犯罪(嫌疑)人的相关情况,如本人基本情况、家庭情况、婚姻状况、犯罪情况

5、、犯罪原因、认罪态度、悔罪表现、有无前科劣迹等;对被害人及其家属进行调查,认真听取被害人对案件事实发生过程的陈述,了解被害人一方对犯罪(嫌疑)人的谅解程度;受委托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对调查结果进行充分论证,准确评估拟适用社区矫正人员的社会危害性和再犯罪可能性,就拟适用社区矫正人员是否适用社区矫正提出建议,并将相关书面材料及谈话笔录等及时提交委托机关。社区矫正的功能是什么?答:社区矫正作为一种与监禁矫正相对应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有六个功能:一是惩罚功能。就是将确定的刑罚义务落实到犯罪人身上,不能享有被法律剥夺或限制的一定权利,必须服从矫正组织的管理和教育,必须遵守各项矫正制度并参加公益劳动,切实

6、感受到刑罚痛苦和国家法律的威严,从而矫正其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二是教育功能。社区矫正的教育就是对矫正人员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积极的系统影响活动。矫正组织通过法制教育、劳动教育、文化教育、技能教育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提高矫正人员道德水平和法制观念,改造成为新人的目的。三是塑造功能。通过矫正活动的连续实施,促进矫正人员公民人格的最终塑造。社区矫正将罪犯置于社会化的环境之中,使他们不脱离自己的家庭,保持基本正常的社会交际生活,使其能够最大可能地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引导和行为规范,促进矫正人员的再社会化,形成健康人格,最终能够以普通社会成员的身份,顺利回归社会,避免监禁矫正可能

7、出现的以消极服从、自信心与进取心丧失为特征的“监狱人格” 、 “囚犯人格”的出现。四是感化功能。指实施社区矫正的过程中,矫正人员基于矫正组织所给予的人道待遇和人性关怀而产生的积极的心理效应。社区矫正组织对矫正人员进行思想教育与行为引导,通过多种形式传授文化知识与生产技能,并积极推荐就业,有条件享受政府的最低生活保障待遇。通过人道待遇和关怀矫正人员的措施,使矫正人员产生感化的心理效应,调动其改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五是治疗功能。主要体现为对矫正人员进行普遍的心理教育和对有心理危机的矫正人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实施有效的心理矫治,帮助罪犯逐步削减或消除犯罪心理和各种消极心理。六是控制功能。矫正人员处

8、于社区矫正组织和人民群众的视野之内,其行为置于监督管理之下,其行踪由矫正组织及时掌握,有利于防止其重新犯罪或从事其他违法活动。社区矫正的决定机构有哪些?人民法院和部分刑罚执行机关(监狱管理机关和公安机关) 。社区矫正的执行机构?根据 2012 年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规定,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指导管理、组织实施社区矫正工作。具体而言,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司法局)是本行政区域内社区矫正的执行机关,具体的社区矫正工作措施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司法局)指派的乡镇、街道的司法所具体落实,承担社区矫正的日常管理工作。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中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职责是如何规定的?在社区矫正工作中,

9、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共同承担着加强和创新特殊人群管理的重要职责。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指导管理、组织实施社区矫正工作,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和教育帮助,司法所承担社区矫正日常工作。人民法院对符合社区矫正适用条件的被告人、罪犯依法作出判决、裁定或者决定。人民检察院对社区矫正各执法环节依法实行法律监督。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和重新犯罪的社区矫正人员及时依法处理。同时,进一步完善了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衔接及协作机制,强化了检察监督。实施办法明确要求,各级人民法院、人民

10、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切实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工作机构,配备工作人员,落实工作经费,保障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刑法修正案(八)和刑事诉讼法中关于社区矫正是如何规定的?刑法修正案八第二条修改为:“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刑法修正案八将刑法第七十六条修改为:“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刑法修正案把第十七条将刑法第八十五条修改为:“对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八十六条规定的情形,

11、假释考验期满,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并公开予以宣告。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 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在哪些情况下应当对社区矫正人员给予警告,并出具书面决定?(一)未按规定时间报到的;(二)违反关于报告、会客、外出、居住地变更规定的;(三)不按规定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等活动,经教育仍不改正的;(四)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提交病情复查情况,或者未经批准进行就医以外的社会活动且经教育仍不改正的;(五)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节轻微的;(六)其他违反监督管理规定的。对社

12、区矫正人员参加教育学习是如何规定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公共道德、法律常识、时事政策等教育学习活动,增强法制观念、道德素质和悔罪自新意识。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教育学习时间不少于八小时。对社区矫正人员参加社区服务是如何规定的?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社区服务,修复社会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和纪律意识。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社区服务时间不少于八小时。司法行政机关对违反监督管理规定或者人民法院禁制令情形的,如何处理?发现社区矫正人员有违反监督管理规定或者人民法院禁止令情形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派员调查核实情况,收集有关证明材料,提出处理意见。缓刑、假释的社区矫正人员出现哪些情形,居住

13、地同级司法行政机关向原裁判人民法院提出撤销缓刑、假释建议书?(一)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节严重的;(二)未按规定时间报到或者接受社区矫正期间脱离监管,超过一个月的;(三)因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仍不改正的;(四)受到司法行政机关三次警告仍不改正的;(五)其他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司法行政机关撤销缓刑、假释的建议书和人民法院的裁定书同时抄送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出现哪些情形,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向批准、决定机关提出收监执行的建议书?(一)发现不符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二)未经司法行政机关批准擅自离开居住的

14、市、县(旗) ,经警告拒不改正,或者拒不报告行踪,脱离监管的;(三)因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仍不改正的;(四)受到司法行政机关两次警告,仍不改正的;(五)保外就医期间不按规定提交病情复查情况,经警告拒不改正的;(六)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消失后,刑期未满的;(七)保证人丧失保证条件或者因不履行义务被取消保证人资格,又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提出新的保证人的;(八)其他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司法行政机关的收监执行建议书和决定机关的决定书,应当同时抄送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期是如何规定的?1、被判处管制的矫正人员,其社区矫正期与人民

15、法院宣判的管制期相同,执行日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前先行羁押的,羁押 1 日折抵刑期 2 日;2、被宣告缓刑的矫正人员,其社区矫正期与人民法院宣告缓刑的考验相同,执行日期从判决假释之日起计算;3、被裁定假释的矫正人员,其社区矫正期与人民法院裁定的假释考验期相同,执行日期从假释之日起计算;4、附暂予监外执行期限的矫正人员,其社区矫正期与人民法院或监狱管理机关或公安机关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期限相同,执行日期从出监所之日起计算;未附暂予监外执行期限的矫正人员,其社区矫正期自出监所之日起至收监或刑满之日止;矫正期与矫正人员的管制期、考验期和执行期相同,但遇有特殊情况,矫正期可以减短矫正人员矫正

16、期改变的,其解矫后剩余的管制期、考验期和执行期,由公安机关监督其完成。社区矫正人员应当遵守哪些规定?根据 2012 年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社区矫正人员在接收社区矫正期间,应该遵守以下规定:1、 定期向司法所报告遵纪守法、接受监督管理、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活动的情况。发生居所变化、工作变动、家庭重大变故以及接触对其矫正产生不利影响人员的,社区矫正人员也应当及时报告。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还应当每个月向司法所报告本人身体情况,每三个月向司法所提交病情复查情况。2、 对于人民法院禁止令确定需经批准才能进入的特定区域或者场所,社区矫正人员确需进入的,应当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并告知人民检察院。3、 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旗) 。社区矫正人员因就医、家庭重大变故等原因,确需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旗) ,在七日以内的,应当报经司法所批准;超过七日的,应当由司法所签署意见后报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返回居之地时,应当立即向司法所报告。社区矫正人员离开所居住市、县(旗)不得超过一个月。4、 未经批准不得变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