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霜疫霉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文献综述)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554546 上传时间:2017-11-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5.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荔枝霜疫霉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荔枝霜疫霉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荔枝霜疫霉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荔枝霜疫霉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文献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荔枝霜疫霉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文献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荔枝霜疫霉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荔枝霜疫霉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文献综述)(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荔枝霜疫霉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殷巧丽(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摘要:通过翻阅参考资料和文献,了解荔枝霜疫霉病的病原物及其生物学特性、病害症状、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关键词:荔枝霜疫霉病;病原物;症状;综合防治荔枝味佳、色美、营养丰富,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水果,分布遍及海南、广西、福建、广东、台湾,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目前荔枝已成为华南地区栽培面积最大的果树,居全国第四位,仅广东省荔枝种植面积已超过 33.5 万公顷,福建、广西均超过 20 万公顷,至2001,荔枝的世界总产量达 200 万吨,其中 126 万吨产自中国 1,目前荔枝在中国的种植面积超过 70 万公顷,另外在亚太的一些地区也有种植 2

2、。1978 年,荔枝霜疫霉病害在台湾首次报道,1984 年在大陆出现,2001 年越南亦出现 3。荔枝霜疫霉病是目前荔枝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 4,5,严重影响荔枝品质、产量以及鲜果贮运和外销。该病害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台湾等地均有发生,不仅严重为害接近成熟的果实,也为害嫩梢、叶片、花穗、结果小枝、果柄及幼果,引起大量落花、落果、裂果和烂果,产量损失可达 30%80% 6,7。1 荔枝霜疫霉病1.1 荔枝霜疫霉病原菌生物学特性荔枝霜疫霉病原菌为 Peronophythora litchii Chen ex Ko et a1,属卵菌门霜霉目霜霉科,1934 年陈其昌首次在台湾发现此菌,研究表

3、明该菌非专性寄主。后 chen 等人根据此菌无性阶段似霜霉而其他特性似疫霉的特征将其命名为新属新种,将其置于霜霉科 8。1978 年柯文熊等经研究认为其无性阶段的孢囊梗为有限生长似霜霉,有性阶段及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等性状与疫霉相同,主张建立一个新科,即霜疫霉科(Peronophythoraceae) 9。荔枝霜疫霉的营养体为无隔菌丝,无性阶段的孢囊梗多级有限生长,孢子囊在每级孢囊梗的小分枝顶端同时形成,孢子囊在不同条件下萌发形成多种形态,在 28-32条件下萌发形成芽管,16-24条件下萌发形成游动孢子,在 pH 为 7.0 的培养基上培养所产生的孢子囊主要萌发形成芽管,其余的 pH 培养基

4、上培养所产生的孢子囊大部分形成游动孢子 10。孢子囊萌发的发芽孔位于孢子囊的一端、两端或四周,孢子囊基部的发芽孔萌发能力最强11。 1030 菌丝均可生长,生长适宜温度为 2030,最适温度为 27;最适 pH 值为6;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游动孢子的致死温度和时间为 45+30 分钟、50+30 分钟或 55+5 分钟 12。1.2 荔枝霜疫霉病症状以嫩叶较易感病,初期叶面产生退绿小斑,后扩展形成黄绿色至褐色不规则斑块,病健交界不明显。在潮湿的环境条件下,病部正、背面都长有白色霜霉。老叶发病通常多在中脉处断裂变黑,沿中脉出现少量褐色病斑,扩展后病部呈现不规则的淡褐色的病斑;果柄及结果小枝发

5、病后产生褐色病斑,病健部分交界不明显,湿度大时表面长出白色霜状霉层。花穗受害初期,可见少量花朵或花梗变褐,后扩展到整个花穗变成褐色,干枯死亡。果实受害多从果蒂处开始发病,初期先在果皮表面出现不规则的褐色病斑,病健交界不明显,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展直至全果变为暗褐色至褐色,果肉糜烂,且具有强烈的酒昧或者酸味,并在褐色汁液流出,在发病中后期病部表面布满白色霜状霉层 13。1.3 荔枝霜霉疫病的发生规律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卵孢子在病叶、病果及土壤中越冬,树盘下的越冬菌源是霜疫霉病主要初侵染源,落地小花、小果与树盘下越冬菌源的接触是荔枝霜疫霉病在果园流行的起点 14。荔枝霜疫霉菌的孢子囊与游动孢子均可萌

6、发侵入荔枝果实,侵入位点为荔枝果皮的嵴点及皮孔处生长出大量菌丝,进而形成孢子囊,对果实造成危害。荔枝霜疫霉病整个侵染过程的首要条件是高湿度,侵入时间极短,病菌侵入后,在自然条件下,病菌主要依靠孢子囊释放产生的游动孢子通过风雨传播,再侵染频繁是该病发生严重的原因之一。 病害的大发生与雨水关系密切,尤其在花期或果实成熟期遇到雨水多、湿度大或连续的降雨天气,常常造成荔枝霜疫霉病的流行。荔枝对霜疫霉病的敏感时期为荔枝花期和转色成熟期,幼果期也可发病,但发病十分轻。排水不良、地势低洼、枝叶茂盛、结果多、荫蔽且不通风透光的果园,发病较重。荔枝霜疫霉病的敏感时期为花期和转色成熟期,防治上应抓好疏花短花后、雌

7、花开放时、荔枝转色期 3 个关键时期用药 15。2 荔枝霜霉疫病的综合防治目前生产上防治措施主要有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2.1 农业防治2.1.1 推广抗病品种迟熟品种由于结果偏晚,此时气温高,雨量少,不宜与病菌侵染,可以避病。因此晚熟品种抗病力较强,如井岗红糯,淮枝,陈紫,楠木叶等。2.1.2 降低初始菌量,减少侵染来源清洁果园,果实采收后,结合修剪,清除树上枯枝和地面的病果、烂果,集中烧毁,然后用 1硫酸铜溶液喷洒树冠下面的土壤,用 30氧氯化铜悬浮液 600 倍液或 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喷施树冠 1 次。2.1.3 注意选地和加强管理防病新建果园要选择背风向阳、土

8、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已建的果园要深耕培土,增施腐熟有机肥,以改善土质,并修通畦沟以确保排水良好。给果树追肥时,要增施磷、钾肥,不宜偏施氮肥,以提高植株抗病力 16。 2.1.4 控制果园湿度,改善果园环境现有果园应通过深耕培土和施用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并搞好果园的排水系统。由于在荔枝龙眼开花期常常遇到低温阴雨,湿度大,且花朵上有蜜露,易感染霜疫霉病,加上长花穗上吸附着水分多,不易干爽,易加重病害的发生,所以应及时短截长花穗,减少花量。如抽穗开花期遇雨,应摇落附着在花穗上的水珠和残花。以防诱发病害。2.2 生物防治荔枝霜疫霉病的生物防治尚处于研究阶段,应用并不普遍。蒋跃明等研究表明,枯草芽

9、孢杆菌培养液和多抗霉素对荔枝霜疫霉病具有一定防治效果 17。吴光旭等发现开口箭甲醇提取物及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对荔枝果实接种霜疫霉菌具有明显的活体抑菌作用18。蔡学清等研究表明内生枯草芽孢杆菌 BS22、内生解链淀粉芽孢杆菌 TB2 和内生枯草芽孢杆菌 TL2 对荔枝采后病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能够延长果实的储藏时间 19。曾勇等发现盾叶薯蓣(根) 、百部、苦参、水菖蒲、八角莲、筒鞘蛇菰等植物提取物对荔枝霜疫霉菌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其中以盾叶薯蓣根 75%乙醇提取物抑菌活性最为显著 20。曾令达等发现丁香、黄连、细辛、黄柏、苦参、花椒等植物提取物对荔枝霜疫霉病菌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其

10、中丁香提取物抑菌丝生长的效果最为显著 21。近来有研究者从海洋中分离纯化的真菌,其发酵液对荔枝霜疫霉菌也有很好的抑制效果,菌丝相对生长抑制率达到 80%以上 22。2.3 化学防治2.3.1 防治药剂化学防治在农作物病害的综合治理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王泰吉等研究表明 50%安克WP1500 倍液,58%甲霜 锰锌 WP600 倍液,25%甲霜霜霉 WP700 倍液,80% 大生 M-45WP600 倍液,30%代森锰锌悬浮剂 350 倍液对荔枝霜疫霉病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3。邓铭光等发现 50%安克可湿性粉剂、 72%克露可湿性粉剂、 25%阿米西达悬浮剂和 68%金雷水分散粒剂等内吸性药

11、剂对荔枝霜疫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4。宋晓兵等发现 250g/L 双炔酰菌胺(Mandipropamid)悬浮剂对荔枝霜疫霉病有优良的防治效果。对抑制病原菌孢子的萌发具有较高活性,同时也抑制菌丝体的成长与孢子的形成,对植物表面的蜡质层具有很高的亲合力不易被雨水冲洗掉,具有稳定高效、持效期长的优势,使用后荔枝枝梢和果实未见药害现象安全可靠荔枝枝梢和果实生长正常,结果良好,果实红润有光泽 25。易赛等研究发现与现有的商品化卵菌杀菌剂相比,烯酰吗啉是防治荔枝霜疫霉病效果最好的药剂 26。目前,烯酰吗啉成为防治荔枝霜疫霉病的推荐用药 27,但随着该药剂的进一步推广及使用量的增大存在一定的抗药性风险

12、 28。:李堃娟等发现在荔枝挂果期用 68.75%氟菌霜霉威 SE 600 倍液、75%肟菌戊唑醇 WG 2500 倍液、 66.8%霉多克 WP 800 倍液、70%丙森锌 WP 500 倍液或 68%精甲霜锰锌 WG 800 倍液喷药 3 次后,对荔枝霜疫霉病的防治效果理想,且对荔枝幼果和果实无药害产生 29。翁巧等发现,68%金雷多米尔水分散粒剂、72%克露可湿性粉剂、 66.8%霉多克可湿性粉剂、 69%安克锰锌水分散粒剂等杀菌剂对荔枝霜疫霉病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各药剂对荔枝转色期霜疫霉病和成熟期霜疫霉病均有较好防效 30。3 存在问题及建议3.1 存在的问题荔枝化学防治过程中存在的主

13、要问题:果农在如何提早预防病害、对症下药、正确用药、安全用药及减少用药等方面比较薄弱。对病害防控方面的知识了解和掌握得较少,对果园病害的发生发展没有明确的概念,对病害种类难以区分和辨别。农药知识掌握不多,多数果农依据农药商家推荐而使用,而农药商家推荐用药在客观上和主观上都有所不足 31。3.2 建议政府部门应加强农药市场监管,从源头上避免假冒劣质农药产品流入市场,防止造成坑农害农事情的发生;针对目前农药商品名称多变的现状,应加强宣传辨别真假农药的知识,提高果农辨别真假农药的能力;另外,也应加强宣传农药的使用知识。如一种杀菌剂特性,使用过程中不同作用方式的药剂其使用最佳时期有什么不同等;施药应及

14、时掌握天气情况及果园病害发展情况,根据病害种类、病害发生阶段及发生程度,适时适量喷药,保证以较少的投入获得更好的防控效果;提高果农的病害识别能力,真正做到对症下药。不同地区不同果园以及不同的年份,其主要病害的种类也可能不同,因此还应加强对除荔枝霜疫霉病外的病害发生情况的监测。参考文献1 周俞辛,韦伟.荔枝霜疫霉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J.汉中科技.2013(6)2Hang X MLyehee production in ChinaIn :Papademetriou MK,Dent FJ,edsLychee Production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Bangkok,T

15、hailand,FAORAP Pubfiemion,2001,41453Haneheng Wang,Hai Sun,Jianxia Ma,et a1Fungicide effeetiveness during the valious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Peronophythora litchii in vitroJournal of Phytopathology,2009,157(7-8):407-4124刘秀娟,胡美娇.荔枝果实采后病害和防腐保鲜技术J.热带农业科学,2000(01)5梁改进,陈加福,魏雪英.荔枝霜疫霉病的发生及防治J.福建果树,2001(03)

16、6陈绍平,姚彩媚.广州地区荔枝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J.广东农业科学,2001(04)7兰雪琼,谢茂昌,张小燕钦州市荔枝霜疫霉病暴发原因分析及防治方法 J.广西植保,2002(04)8Chen C C.A species of Peronophythora gennovparasite on litchi fruit in TaiwanSpecial Publication College of Agriculture,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1961,10:1-379Ko W H,Chang H S,Su H J,et a1Peronophythoraeeae ,a new family of PeronosporalesMyeologia ,1978,70: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