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标新版”与“课标实验稿”的对比解读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396861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8.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课标新版”与“课标实验稿”的对比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初中历史“课标新版”与“课标实验稿”的对比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课标新版”与“课标实验稿”的对比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课标新版”与“课标实验稿”的对比解读(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课标新版”与“课标实验稿”的对比解读一、“前言”的主要变化1.对“课程性质”做了较大修改,主要变化就是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的四大特性,即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在思想性中,增加了“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要求。在基础性中,强调历史教学“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在人文性中,强调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综合性中,强调历史教学要“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使学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2.在“课程基本理念”中,主要变化有二:一是明确提出“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但

2、不再提“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这种说法。二是强调使学生“增强对祖国和人类的责任感,逐步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人类和平与发展做贡献的人生理想”。3. 在“课程设计思路”中,主要变化有三:一是明确提出使学生“提高正确认识现实的能力”。二是在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弱化主题,突出时序,依照历史发展的时序,选取重点史实,彰显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三是强调“使学习内容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二、课程目标的主要变化(一)知识与能力1明确提出让学生“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3、”。2明确要求学生“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一定的历史情景想象”。3明确要求学生“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二)过程与方法1明确要求学生“认识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2明确要求学生“初步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尝试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3明确要求学生逐步掌握“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明确要求学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在这种格局下,我国各民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2明确要求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

4、革事业中的决定作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3强调“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意识”。4强调“从历史的演变中认识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5“认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以及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初步理解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对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识别判断力”。三、课程内容的主要变化1.“内容标准”变为“课程内容”。2.知识点删减了 58 个,增加了 25 个知识点,使内容总量有所下降。下面是六个学习板块的主要增、减内容:学习板块 增加的内容 减少的内容中国古代史文景之治、东汉、安史之乱、宋朝重文轻武、清

5、朝前期的兴盛元谋人、尧舜禹传说、禅让制、世 袭制、 九章算术 、水经注、赵州桥、武则天、 资治通鉴中国近代史义和团、袁世凯复辟帝制、北洋军阀混战、解放区土改、齐白石左宗棠收复新疆、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中国现代史雷锋、北京奥运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西藏和平解放、1954 年宪法、国企改革、 民法通则 、刑法、 “亚太经合组织” 、计算机网络技术、 “863 计划”、教育、文艺、体育、就业制度、医疗保险世界古代史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法兰克王国、西欧庄园、大学的兴起、查士丁尼法典南方古猿、人类起源、三大人种、 该亚与厄瑞斯忒的 传说、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布匿战争

6、、查理马特改革、马可波罗、象形文字、楔形文字、 荷马史诗等古典文学、阿基米德、巴黎圣母院世界近代史 租地农场、手工工场 克莱武在印度掠夺、宪章运动、伏 尔泰、爱因斯坦世界现代史社会保障制度、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生态与人口问题国会纵火案、反犹暴行、绥靖政策、二 战后美国经济 的特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印度独立、中东战争、科索沃战争、生物工程技术、德莱赛、毕加索、爵士 乐、好莱 坞3. 突出了历史进程的时序性,学习内容依据历史的发展线索循序渐进地展开,凸显了历史发展的主线。“课标实验稿”中,“科学技术” 、 “思想文化”列于“内容标准”的最后;而在“课标新版”中,则列于每个

7、历史时期“课程内容”之后。这更有利于学生对同一时期各领域发展状况的综合理解与整体把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时序思维能力和历史理解能力。4. 把新的研究成果吸收到“课程内容”中。除了具体的内容之外,最明显的是将第一次世界大战放在世界现代史的学习板块之中。这样做的理由是:根据国内外近几十年来的新的研究成果,将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已经基本得到公认。四、实施建议的主要变化2(一)教学建议1.强调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注重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 认知水平,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结合具体、生动的史实,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8、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历史学习,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活动。如创设历 史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历史上出现的矛盾、纠纷,从而产生了解历史和探寻历史的愿望。2. 强调教师要“注重对基本史实进行必要的讲述”。在教学中要将教师的讲述、讲 解、演示等与学生的 观察、材料解析、讨论、 问题探究等结合起来。运用多种方式展现历史发展的态势,尤其是通 过教师清晰明了的 讲述,使学生知 晓历史的背景、主要经过和结果,通过具体、生动的情节使学生感知历史,清楚地了解具体的 历史状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对历史进行正确的理解,对 史事做出合理的判断。如通过具体讲述历史人物典型的言行事例,使学生有真切的感

9、悟,加深理解和认识。只要教师的讲不是灌输,而是引 发学生的思考, 继而进行师 生对话,这种讲是必要的,是值得提倡的。当然,若将“人灌”改为了“电灌”,与课程改革的初衷也是背道而驰的。3.强调教师要“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自身特点,在相应的教学条件下,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启 发 式 教 学 的 基 本 要 求 有 四 :调 动 学 生 的 主 动 性 启 发 学 生 独 立 思 考 ,发 展 学 生 的 逻 辑 思 维 能 力 。让 学 生 动 手 ,培 养 独 立 解 决 问 题 的 能 力 发 扬 教 学

10、 民 主在中国,“启发”一词,源于古代教育家孔丘的“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孔子以后, 学记的作者提出 “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进一步阐发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主张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但不硬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学生,但不施加压力;指明学习的路径,但不代替他们达成结论 。4. 强调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为学生主动学习、 积极探究、合作交流提供条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提出 质疑和说明自己的观点、看法,对历史学习进行有意义、有创见的阐释。引导学生

11、积极参与校外的历史考察和社会调查,在 实践中 发现问题,并运用已学的 历史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如对学校周边的文物古迹、社区、村庄、企 业等进行 历史沿革、 发展现状的调查,搜集相关的资料、信息,并加以整理和分析,进行较为完整的叙述,提出自己的 见解。(二)评价建议1.强调教师要“注重目标、教学和评价的一致性”。评价须以 “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注重目标、教学和评价的一致性,运用科学的、可行和多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2.明确提出对“过程与方法”的评价要以定性评价为主,对

1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主要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对“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并以定性评价为主。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主要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注重考查和记录学生在不同阶段的状态和发生的变化。3.明确提出“纸笔测验是历史考试的主要形式”,并要求“适当注意试题的开放性与探究性”。在测查时要注重对课程目标的全面考查,可采取闭卷、开卷、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三种形式,考查的内容应体现历史课程的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要求,确保考试的信度和效度。 4.明确提出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要真正使评价能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评价的实施过程中应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13、注重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的相互结合。学生不但要明确评价的目标,还应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主动参与评价信息的收集和评价结果的交流,真正成为评价过程的参与者。教师在评价中要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要真正使评价能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5.强调“对于评价结果的解释与反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进步”。对于评价结果的解释与反馈,要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发展、方法运用、问题解决、论证及表述等的提高,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交流、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积极变化。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反馈,对学生给予及时的、适当的、有针对性的鼓励、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在了解自己学习结果的基础上,总结学习经验,扬长避短,建立自信,激发其

14、内在的学习动力,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三)教材编写建议明确说明“历史教材包括教科书、教学图册、教 师教学用书 等”。历史教科书是学校历史教育最主要、最基本的教学资源。 历 史教学图册属于辅助性的学习材料,主要作用是向学生提供准确、清晰的历史地图,使学生了解所学史事的地理位置、范围,掌握历史地理概念,提高识图、用 图的技能。与教科书配套的教 师教学参考书,其主要作用是提出怎样利用教科书实现历史教学的目标,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并 为课程的实施提供可操作的参考方案和必 备的资料。如,对教科书的设计进行 较详细的解释,解读教科书相关内容中的信息,提出需要重点理解的问题和值得探究的问题,针对教学内

15、容提供历史教育的一般理论及其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建议,提供有效的教学活动范例,向教 师提供丰富、有用的教学资源等。(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明确提出“历 史课程资源还包括教师资源、学生 资源等人力 资源”。 历史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史学素养与教育素养,才能在 历史教学活动中发挥最重要的人力资源的作用。同 时,教 师应 重视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积极利用学生已有的社会阅历、知识经验及认知基础,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历史教学活动,在 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完成历史教学的任务。2.强调了选择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的四项原则(1)目标性原则。根据并围绕着教学目 标的需要, 选择相应 的课程资源,以使教师和学生运用这些资源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2)思想性原则。课程资源的选择 要注重其所呈现的思想导 向和价值取向,要 选择那些有助于学生全面、客观、辩证 地分析历史的资源,并利用这些资源对历史 进行正确的认识。(3)精选性原则。历史课程资源有多种多 样,要 对各种资源 进行筛选,选取反映历史真实状况、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资源使资源的利用有助于学生对学习重点的理解。(4)可行性原则。课程资源的选择 和运用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 ,考 虑到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课程资源必须易于在教学实际中应用,并且省时、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