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城市规划相关文献何建新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223865 上传时间:2016-12-14 格式:DOC 页数:89 大小: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化城市规划相关文献何建新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城市化城市规划相关文献何建新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城市化城市规划相关文献何建新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城市化城市规划相关文献何建新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城市化城市规划相关文献何建新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化城市规划相关文献何建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化城市规划相关文献何建新(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现代化的 8 大趋势 叶南客 2002 年 11 月 07 日 随着新一轮城市化浪潮的到来,实现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已成为一种共识。江苏省委书记回良玉强调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是实施我省科教兴省、经济国际化、区域共同化和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加快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支撑条件和重要载体。一时,城市化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究竟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如何?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取向该如何选择? 城市化进程中要关注哪些问题?专家们高瞻远瞩,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随着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科技革命的高速发展,世界各国的国际开放迅速扩大,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特别是 90 年代以美国为先导的

2、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更有效地将全球联结为一体,各国城市犹如地球村中的一个个网站、网点,互动渗透更为深入、更为便捷,21 世纪的城市化正迎来一个全球化、信息化的崭新阶段。科技革命和信息化的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在现代城市中日益普及,这不仅对城市的布局风貌产生作用,而且正深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进程。在世界经济社会格局重组过程中,各国城市社区呈现出更加开放、加强交流互动的网络形态。作为地区社会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日益扩大,更多的都市成为国际社会文化的发展中心。基于各国人民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技术先进、生产集中、文化繁荣、交通信息发达的城市生活更加向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将拥有越来

3、越强烈的社会心理基础。在社会经济整体快速发展基础上,近 20 年来各国城市现代化的进展中以下特征或趋势正逐步凸现:1 城市化水平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提高。主要表现在世界各国城市人口所占百分比不断上升,同时世界范围内都市地区的覆盖面将更加扩大。据有关研究机构预测,到 21 世纪初,世界上的城市仍将有较大的增长,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将达到或超过 60,在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更将高达 80以上。与此同时,大、中、小型城市的发展形势有所不同。特大城市发展开始受到各国政府的控制,据联合国预测,到 21 世纪初世界上的超级城市将可能突破 60 个,如何有效地控制大城市膨胀,将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重大课题。 “

4、以规模效益为目标” 、 “以宽适和谐为美”的发展观导致各国将城市化的重点落实在中、小城市的大面积发展上,这和中国政府目前采取的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镇) 的方针是不谋而合的。2 城市化的发展不仅表现为数量的增长,在质量的提高方面,城市现代化已成为发展的首要目标。城市现代化虽然是一个世界性趋势,但它在不同的地区含义不尽一致。在发达国家,它是指城市的信息化、高技术化,将城市发展与电脑应用、现代科技革命结合起来;在发展中国家,城市现代化主要是指完善的城市产业结构、高度分工和社会化的生产体系、发达的市场交换、完善的基础服务和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等等。3 第三产业逐步成为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从

5、而城市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更为人们所重视。现代社会中,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规模扩大,市场交换频率加快,人们对城市环境和服务的要求日益增多,要求全面改善现有的城市基础设施,从而保证城市人口、就业、社会服务、生活质量的协调发展,因此在 70 年代以前个别国家开始的“城市更新”实践,在 20 世纪末正向各国、各地普及。4 在大城市发展和辐射功能增强的基础上,以大都市为中轴的城市群落在各国大量出现。例如在美国,从北起缅因州,南到弗吉尼亚州的 550 公里的地带内,形成了以纽约、费城为中心,联结上百个中小城市,世界上最大的人口稠密、城镇密布的城市群,城镇人口高达 90。在日本,形成了以东京、名古屋、大

6、阪三大城市为中心,由 310 座城市所组成的三大都市圈。三大城市经济圈的土地面积虽然只占全国土地面积的 20,但却拥有全国城市数量的 55,商业从业人员的 65,年销售额的 72,成为全国经济的中枢。5 向心型城市化和离心型城市化同时并存。就原有城市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城市化过程是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加,生产日益集中,即所谓向心型城市化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种现象仍然存在,但同时出现了城市人口、生产向城郊周围转移、扩散的现象,即所谓离心型城市化发展。这种现象目前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拿美国来说,从 1950 年至 1975 年,纽约市的市区人口减少了 41 万,芝加哥减少了 53 万,

7、底特律减少了 52 万。这一现象也被人们称之为“城郊化”或“逆城市化” 。事实表明,当城市发展还受到种种阻碍,使之难以进行商品交流、信息传递时,城郊化的发展便将受到抑制。在中国一些特大城市中,90 年代已陆续出现了“城郊化”的趋势,进而在现代城市的空间构造上,大城市区以若干或分或离的都市区为骨干,都市区包括中心城市和郊区城市,都市区以外是广大的往返带,构成一种生产生活协调的空间形态。6 现代化城市景观形态的多元化、彩色化。由于现代人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城市美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意居住和工作场所的建筑风格多元化以及色彩变换与搭配了,不仅要求建筑物色彩多姿多彩,而且要求体现主人的个性爱好,并成为

8、反映本单位的职能性质的外在形象标志。城市色彩是构成城市建筑美景的主要因素,也是改善城市环境功能的主要手段之一,它对城市建筑物的造型起着装饰美化的作用。应该说,城市文明乃至文化艺术都较发达的欧洲,若干主要城市色彩配置,确已达到令人赏心悦目的程度,这些城市经过社区更新后的建筑,其体量、高度、形状、空间尺度、材料等无不体现出强烈的现代彩色感。如德国波恩,整个城市的建筑以白色为主,色彩明快清亮,层数为 23 层和 45 层;密度低、绿化多、环境美,现代气息浓。西欧各城市无不以雕塑为核心,或以雕塑、草坪、喷泉等组成中心广场。在道路交汇点或大型公建附近往往又有各具特色、五彩缤纷的广场。这些广场成为城市整篇

9、乐章的一个个高潮,既是城市人民公众活动和游憩之处,也是获得艺术享受、令人留连忘返的旅游点,起到了城市客厅的作用。7 城市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及其生态化。20 世纪中期迄今,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上下共同关注的中心话题,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绿化城市、促进城市和自然更加谐和,已成为各国大中小城市的共同行动目标。特别是本世纪 80 年代后,可持续发展战略已为绝大多数政府所采纳,城市包括乡村的生态化建设已成为政府行为和居民自觉行为的统一过程,其大量的制度创新和发展经验也值得我们给予关注和吸纳。8 城市现代化的又一趋势是部分发展取向专业化。城市专业化是源于城市经济发展中的规模效益和比较成本优势的要求,

10、这是区域工业化集中发展的产物。在工业化发达的国家,这一趋势已日趋减缓,而在工业化中的后发展国家却方兴未艾。城市专业化不仅意味着城市发展首先必须建立一个具有特色的、符合该城市资源条件和技术条件的产业群体,而且城市中各产业、行业以及企业之间都应当合理分工、进行专业化分工协作,形成有城市个性的、充满活力的优势产业群和具有特殊功能、价值的社会经济实体。稿源:江苏改革广州构建五百公里轨道网2002 年 11 月 08 日 广州市规划局局长王蒙徽今天说:“按照最新的轨道交通网规划,广州未来轨道总长将超过500 公里以上。 ”目前 A、B 两套方案已出台,经过 15 天的公众咨询后将组织专家评审。2002

11、年轨道线网规划,是广州城市规划局、广州地铁总公司按照强化广州中心城市定位所做的最新一次规划,并且是从长远战略性规划的角度进行考虑的,有着相当的超前与指导性。与过去地铁的“疏导功能”相比,此次地铁规划强调“交通引导”功能,通过轨道交通的优先发展带动广州城市“东拓” 、 “南移” ,达到“促进城市发展为主,兼顾客流运送”的双重目标。按照目前地铁每公里 4 亿元的代价,500 公里的轨道线意味着广州未来投资约为 2000 亿元。 宁波 2 万农民工实现就业大转移2002 年 11 月 08 日 宁波市江东区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打破城乡劳动力二元结构,广开渠道,积极构筑适应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新平台,使辖

12、区 2 万农民工较平稳地实现千百年来从土地刨食,到成为城市创业建设大军的战略性就业大转移。安排就业不如激发创业江东区地处宁波老城与新城的连接带,近年来,宁波为加快建设国际化港口城市,拉开框架实施城市东扩,先后将邻县福明乡和另外的两个行政村并入江东区,涉及农业人口有 人,其中适龄劳动力达 人,占全区就业人口的 35%,如何将农村剩余劳动力纳入城市就业体系,在城市化进展中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和实现充分就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课题。江东现代装潢市场是浙东地区有影响的建筑装潢材料集散地,走进市场只见车水马龙人群簇拥,一片繁忙景象。市场副总经理陈贵康告诉记者,装潢市场的“东家”是仇毕村,前些

13、年仇毕村划入江东区东郊乡后,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仇毕村利用多年的集体积累,投入 4000 余万元,筹建现代装潢市场,开始征地 100 亩,后投资商踊跃加盟,规模不断扩大,现占地 400余亩,拥有 8 个专业市场 1200 只摊位,年成交额达 20 多亿元,吸纳了 7000 余名当地及外来人口在市场就业,其中仇毕村村民从事保安、保洁、管理等部门工作的就有 230 多人,占全村现有劳力的三分之一强,还成了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摇钱树” 。现代装潢市场给江东区委区政府的一个重要启示,随着城市化的进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尤其是第三产业的不断扩大,可以寻找多种有效的激励机制,为农民提供创业的用武之地。江东区委书

14、记宋伟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变政府安排就业为农民自主创业,催生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农民再就业市场,是实践“三个代表”为农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这些年来江东区形成了一条规矩,凡是城市建设征用农田,都要留出一定的区域作为农民创业基地,一产、二产项目的兴建,也要规划配套相应的三产服务设施,安排吸收当地农村劳动力就业。同时区里还推出了税费减免、信贷支持、政策倾斜等优惠措施,鼓励农民通过多种形式自我创业,用自己的双手为自己“造饭碗” 。目前,江东区拥有村办或农民集资兴办的商场、酒店、农贸市场及保洁、家政服务公司等 530 余家,吸纳的农村劳动力占全区三产服务人员的45%以上。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无庸讳言

15、,由于历史及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及就业技能等,与城市居民相比确有一定差距,江东各级部门始终关注农村劳力的培训问题,一些乡村从土地征用费中安排了就业培训专项基金,通过各种社会办学力量组织技术培训,全区现已举办各种培训班 150 多人次,受训农民达 3800 多人次。他们还将辖区农民与城市居民、失业工人纳入全区统一的再就业培训计划,规定农民工也可享受政府相应的优惠和补贴。一年来共有 15 批约 1200 人次农民工与失业职工一起参加职业技术培训,有关部门共减免了 业门路少信息不畅是农民工就业又一难点,江东区在强化培训,提高农村劳力就业竞争能力的同时,还千方百计兴办适宜农村劳力,尤其是中

16、年农民能够发挥自身特长的企业和项目。近年来,通过租地、买地、承包、投资等多种形式,江东区在城郊和邻县建立了一批园艺场、蓄牧场、渔塘和生态型农庄等农业项目,安排了 1300 余名农村劳力的消化就业。与此同时,江东区将用工就业的信息渠道从城市拓展到农村,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就业信息与管理服务网络。劳动部门将全区农村劳力调查备案,建立详细完善的用工档案,每月定期发布招工信息,及时提供各种相关服务。福明街道(原福明乡)劳动力服务中心主任袁黎黎说,仅今年以来,他们就为辖区农民推荐用工服务 331 人次,有 211 人顺利地实现了就业,成功率高达 68。搭起一个台拆了三道坎近年来宁波市江东区以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从辖区农村劳力的资源整合利用、就业创业岗位设计、渠道疏通、职业技术培训、用工合同规范及户藉社保衔接等,逐步探索出一整套较完整有效的“流水线”作业体系,构建起一个有利于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和充分就业的运作平台。与此相配套,江东区委区政府针对农民工进城的政策性体制性障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