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考试阅读题可套用的答题公式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287473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5.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语文考试阅读题可套用的答题公式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升初语文考试阅读题可套用的答题公式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升初语文考试阅读题可套用的答题公式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升初语文考试阅读题可套用的答题公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语文考试阅读题可套用的答题公式(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升初语文考试阅读题可套用的答题公式一、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 (重点!绝对的重点!)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

2、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细读标题和注释;2 分析意象;3 品味意境;4 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 把握形象特点;2 辨析表达技巧;3 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 概括主旨;2 联系背景;3 分清主次;4 全面评价。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

3、语准确、简明、规范。易混术语区分(一) “方式、手法”的区分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五种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修辞手法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

4、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补叙把握叙事线索常见的叙事线索有:时间线、地点线、人物线、事物线、感情线、事件线等。把握叙事线索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文章的脉络,对我们进行记叙文写作也有很大的好处。六、以描写角度不同划分的描写方法: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跳水直接些孩子为( )也叫

5、( ) ;描写水手叫( ) ,也叫( )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五种):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必须写全,要有“描写”两字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形) (色) 、听觉(声) 、嗅觉、味觉(味) 、触觉、 (态) ;“形” 、 “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 、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情节做铺垫) ;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性格品质) (或人物

6、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6、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抒情) 、反面(又叫间接抒情) “情” 、 “景”关系区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寓情于景” 、 “情景交融” 。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 ,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说明文):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说明文):举例子、列数字、

7、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 、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请列举准确的例子:自己补充省略号的作用:

8、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二十四、按表达方式划分体裁有三种: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二十五、四大体裁是: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常见题型:(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看这句话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推敲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 ,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 ,作铺垫,设置悬念(小说) ,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过渡) ;总领下文;总结上文(或全文) ;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 ;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 ;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

9、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 ;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二) 句子含义的解答:(学会欣赏精美语段) 。文章中的精美语句和段落是最能吸引同学们的地方,那么这些语段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魅力?它们到底好在哪里?有什么样的含义?这样的题目语段的赏析首先要联系上下文,不能孤立起来理解,要抓住修辞方法、描写方法: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

10、征等表现方法,结合它们的作用结合中心而谈;运用了五种人物描写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景物描写,也要结合它们的作用结合中心而谈。还要紧扣文章中心或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考察也是一个常见题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单指外在形象,还要点名人的身份、社会地位母亲;老师;孩子;更多指人物的性格、品质、精神)的特点等。(三)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 ,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11、。(四)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五)段意的概括(中心思想)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文段中主人公的判断原则:必须依据本文的主题。例如:坠落的过程母亲;穷人桑娜。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

12、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2、散文(包括杂文、通讯、一般记叙文)中的“我”等于作者本人;而小说中的“我”不等于作者本人,而是作者在生活的基础上通过虚构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3、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

13、: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 ,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4、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六) 、给文段拟题: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 6 个字左右。(七) 、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1、用第一人称:我要,我明白了;2、采用 12 或 13 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要列举具体的事例而不是泛泛而谈) 。(八) 、根据语境,补写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1、必须用第一人称;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根据语境,补写语言描写1、直接引语,即某人说:“ ” 。(九) 、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1、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3、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