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叛逆的成因及对策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269464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学生叛逆的成因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中学生叛逆的成因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中学生叛逆的成因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中学生叛逆的成因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中学生叛逆的成因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中学生叛逆的成因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学生叛逆的成因及对策(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中学生叛逆的成因及对策姓名:梁拉弟 单位:新地学校 联系方式:15986946717【内容摘要】中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因多方面的原因,极易引发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以消极、冷漠,甚至敌对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和生活的心理。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是非常有害的,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探究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并寻找克服逆反心理的良策,帮助中学生摆脱逆反心理的阴影,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很大的帮助。【关键词】中学生 叛逆 成因 对策正文:中学阶段的学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这一阶段的学生完全改变了小学时 “乖孩子”的形象,

2、而且与家长和老师沟通少,有的根本不沟通。他们开始在乎个人的空间,好发表个人的观点,并且希望自己的观点得到家长的认同,当其观点遭到否认后表现出固执的态度,有强烈的表现欲,极度反感家长和老师了解其个人隐私空间,对父母的教育言语不是很顺从,认为个人的思想是符合潮流的,家长的思想往往不合时宜。他们在学校也极度反感老师居高临下的说教,很在乎个人的自尊心或面子,有时故意在课堂上和老师抬杠、顶嘴,甚至不顾后果与老师发生冲突。以下我对这种逆反心理进行了一些探究。2一对中学生叛逆的认识叛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青少年该年龄阶段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其最明显的行为特征为背道而驰,表现为十分

3、强烈且明显的抵触情绪;对家长教师的建议与开导极端厌恶,有过分的自主性,以及对行为规范或者是风俗习惯的质疑甚至破坏。老师们通常称学生的“逆反心理”为“对着干”。少部分学生与教师、家长乃至全社会的教育者“对着干”,教育者越是提倡的,他越反对,教育者极力禁止的,他想方设法要领教,而教育者反对的,他偏偏故意表示欣赏。这种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相矛盾,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教育进行抗拒的畸形心态,目前在中学生中较为普遍。对于不同性格的学生,由于成长环境、家庭和学校等外因作用,叛逆的表现并不一样,例如有的表现为对老师的极不尊重,有的是对课堂秩序的故意破环,而有的表现为撒谎逃课、甚至是吸烟酗酒、崇拜暴力与色情等等

4、。这些现象普遍而特殊,不是某一个地区或者国家的特例,而是社会性的问题,侧面反映出一个地区、国家或者省市的社会环境和发展状况。其主要危害有:导致中学生行为偏激、思想偏离流、丧失理性、人际关系恶化,最终影响自身发展。以上行为,属于叛逆心理的一般表现,若不立即干预和矫治,等待这些青少年的,很可能是滑向违法乱纪的深渊:据重庆市 2009 年度未成年人犯罪统计的数据,全市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数量上与2008 年相比略呈下降趋势,但也呈现出了低龄化、物欲化、团伙化、3成人化四大特点,这反映出家庭、社会以及学校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和漠视,这种漠视的恶果就使中学生教育走入让人心痛的恶性循环,危害到中学生

5、的健康成长。二、中学生叛逆的成因那么中学生为何出现叛逆心理呢?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社会因素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特别是政治环境的影响。十年“文革”的恶果,打开“国门”之后“苍蝇”们带进来的病毒,千百年来剥削阶级的道德意识的影响,使少部分中学生从小就错误地接受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观点,对人冷若冰霜,处处以“我”为利益标准;社会上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存在,使少部分中学生与共产主义思想道德观念格格不入,看人生尔虞我诈,把社会看得很灰暗,养成了遇事遇人总是从反面看,往坏处想,产生了一种凡好的、正面的都“

6、我不信”,凡坏的、反面的都“原来如此”的畸形心态,形成“逆反”。(二)家庭因素家长对子女的要求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作用,使得一些家长对子女提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过分要求,造成孩子巨大的心理和精神压力,而与此相反,有的学生由于父母工作忙,无瑕顾及子女的学习、生活,有的则由于父母离异、死亡或经济困难等原因,学生在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和鼓励,他们往往对学习、4生活、人际关系反应冷淡,缺乏信心,容易造成孤癖的性格,从而形成逆反心理。(三)学校因素学校口头上讲素质教育,但实质上仍把升学作为唯一追求的目标,少数“尖子生”受到教师们的喜爱。多数学生特别是差生被冷落,他们自卑、厌学。老师处理问题不当

7、,采取强制或触犯学生个性的方式,有的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有的教师本身自己言行不一,都会促使中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并带来温室效应。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既无新鲜感,又无针对性,千篇一律的授课,不着边际的谈话,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有的教育工作者把思想教育工作片面地理解为对学生的单纯看管,用简单粗暴的方法,一味地对学生施加压力,迫使学生就范。有的学校教育内容单一,用统一的模式把学生框起来,在一个起点上进行教育。这种“单一化”的教育内容不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可以说,学校教育的某些失误,是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因素。(四)个人因素中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认知方式的发

8、展,特别是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发展。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开始对生活中或书本上遇到的各种问题独立地用自己的知识观点来衡量是非,用自己的智慧才能来判断曲直,对老师家长的教导,常喜欢批判的眼光来审视一番,尤其是对那些封闭禁锢的事物向往之情更为迫切,以及产生了你越不让知道,我越想知道的逆反心理。5另外, 中学生自尊心强,有时又不能正确地维护自己的尊严;尤其当他们屡遭挫折、失败后一蹶不振、自暴自弃。对老师同学的帮助置之不理,甚至把老师的劝说、告诫看成是“管、卡、压”,是嘲弄自己。因此与老师对立,继而产生逆反心理。三:探究克服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良策为了保证青少年能够健康成长,我们必须重视探究中学生逆返心

9、理的引导策略。(一)社会方面1、全力营造适合青少年发展的社会环境“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发展,关系国家之未来,关系民族之兴旺,青少年成长的环境,是对其发展有着制约作用的关键外因。社会环境、社会风化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广大中学生的意识形态和行为模式:健康多元的社会环境有助于中学生开发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有利于青少年身心成长;轻松愉悦的社会环境,有助于消除长期学习带来的疲劳;正直积极的社会风气有助于青少年尤其是中学生汲取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清新廉洁的社会风尚更使普遍存在叛逆心理的中学生在叛逆中审视自己的行为,在叛逆中逐渐摒弃叛逆,回归主流。2、 立足长远、尽快着手建立健全青少年心理矫治体系。作为社会

10、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叛逆心理不可能消除,只可能减少,按照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14-25 岁人口占到 18%,而叛逆心理很多就是存在于这个年龄阶段,故对于已经出现叛逆心理或者6是心理疾病的处理显得十分必要。目前,我国专业的心理治疗和矫治才刚刚起步,漏洞多、水平低,缺乏统一标准和流程,国家对心理矫治也暂无规范,建议行业尽快进行沟通衔接,先出台及时出台行业规范和制度,待行业成熟后再进行行业规范的法制化进程。(二)家庭方面父母应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信任孩子,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而只有真正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了解他们丰富的智慧和细腻的内

11、心世界,才能与孩子更融洽地相处。还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允许并积极邀请他们参与家庭的管理。比如,让孩子利用周末尝试做家长,由他们安排各个成员的活动,这不仅展示了孩子的能力,同时使他们做到了换位思考,加强了与父母的情感。家长应该避免以下 4 种错误的教育方式:(1)打骂、体罚。这种教育方法不但不能使孩子认识到错误,还会使孩子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从而愈发倔强、暴躁,甚至走向极端。(2)哄骗、利诱。这样不利于孩子树立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目的性,不利于孩子健康价值观的养成。(3)讽刺、挖苦。这会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失去学习的信心,对家长的教育产生反感。(4)溺爱、迁就。这会使孩子变得娇生惯养、更

12、加为所欲为。(三)学校方面1、强化学校的教育机制学校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依7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纲要,总揽德育工作全局。用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主旋律铸造他们灵魂,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科任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将心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渗透到校园环境、文化和一切活动中去。2、 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学校应多开办文学、文艺、体育、科技、公益劳动等活动课程,组织各类有益的比赛。例如:学科竞赛、体育运动会、文艺晚会等,这样既能满足学生自尊,创造和补偿心理的需求,又能培养学生开朗

13、的性格,稳定的情绪,活跃的思维及尊重他人、团结协作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3、重视心理疏导生对老师有疑惧、怨恨心理,教师应用坦诚交谈和以诚相待的方法,使师生相互依赖,对于自尊心受伤害而自卑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信任,激发他们的自信心理。这样就会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引起师生情感上的共鸣,有益于控制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四)自身方面加强自身修养中学生应充分认识这个阶段的叛逆心理是一个心理的弱点。因为在这阶段中学生情绪容易冲动,看问题还不成熟,对事物缺乏全面客观的认识,什么时候都坚持认为自己是完全正确的或者对待问题情绪化,总是与他人唱反调。中学生应不断地丰富知识,提高对8社会的洞察能力,提高分辩是非的能力。

14、多采纳别人的好建议,学会宽容,胸怀要宽广,目光要远大,不要钻牛角尖,走向死胡同,学会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起来讲,对学生叛逆心理的矫正主要应采取走近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针,而不应采取空洞说教,更不能采取压服式,否则,我们的教育活动只会是竹篮打水,到头来只是一场空,甚至还会使学生的叛逆心理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得更为严重。【参考文献】(1)学校心理教育研究 肖汉仕著 科学出版社 2000.1(2)教师教学用书 上海教育出版社 小学思品和中学思政教材编写委员会编著 2000 年 10 月(3)走向心理健康:个案篇 沃建中主编 李峰编 华文出版社 2001 年(4)湖南省学校心理教育学术年会 论文集 肖汉仕主编湖南省教育学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