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唐诗的声音-定稿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981421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聆听唐诗的声音-定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聆听唐诗的声音-定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聆听唐诗的声音-定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聆听唐诗的声音-定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聆听唐诗的声音-定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聆听唐诗的声音-定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聆听唐诗的声音何平(江苏扬中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212200)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它是诗人与天地自然的对话,是唐代文化讯息通过时空的一种传达,唐诗继承了前代文学的成就,开创了自己的时代之美,它更加完善堂皇,极致臻美。一、唐诗中的生命之美唐诗不仅是语言文字的建筑,还是情感的象牙塔,一旦溢出就会恣肆汪洋,纵横捭阖,它是一个巨大的容器,可以舒缓人在紧张生活中所带来的焦躁情绪,让生命在壮观的景致中怒放。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作者描写了自己登楼所见的景色,气象恢弘大观,一轮落日缓缓依傍着山川西沉,黄河向东流淌,天上地下的景象让诗人无限畅怀

2、。自然往往是诗人传达情感的重要场域,自然万物与人都是生命的一种形式,它们和谐相处。春夏秋冬的更替对人都会有所触动,如杜审言的渡湘江:“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诗中写的是春天,诗人将自己的愁情融于自然之中,在描摹的过程中,勾起了诗人往昔游乐的回忆,当时的欢愉与今天的贬谪伤感形成一种对比,作者形容自己还不如向北流淌的湘江,水还可以任意自流,人却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 随园诗画:“凡做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精神与思想却可以深深影响着后人,特别是一些特殊地域,特殊身份的人物,如边塞诗,唐代边事众多,而边塞则成为了写作的重点,唐人将自己的

3、生命熔铸于描绘边塞的生活之中,如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诗中描绘了觥筹交错的宴会,将军刚刚要饮酒,战事却已吃紧,最后作者谈到战场的残酷,人的生命在战场上是短暂的,边塞的险恶却让士兵们的形象活在了后世人的心中,唐诗可以实现后人与古人不同时空的沟通,让后人对前人的情感凝结成一种固态。2生活中的细微变化都可能引起诗人内心情感的变化,唤醒人的生命意识,丰富我们对生命的想象,如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诗虽然平淡,却充满了生机,通过追问让读者充满了想象。诗中写了自己不觉醒来,其实是鸟啼把自己吵醒了,鸟鸣

4、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蓬勃生机,但作者没有续写春天的其他景致,而转笔写到“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表现了作者对生命逝去的怜惜之情,最后两句用了心理描写,诗的意蕴更加浓重了。二、唐诗中的文化讯息唐诗不仅是生命个体抒发感情的工具,也是时代文化讯息传达的载体,为后代了解唐人的生活与性格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唐人十分重视节日对自己的影响,特别是一些维系情感的节日,它们往往会让人想起家乡或亲人,特别是古代交通讯息还不很便利的时候,更加让游子黯然感伤了,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是重阳节,这个节日既有人们对于自然的崇拜尊敬,又是

5、亲人团聚的重要日子。王维身在异乡不能与家人团聚,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样的细节描写让人既感动又心酸无奈。古往今来是社会的规律,不知多少英雄人物在大浪淘沙中逝去,诗人对于时代的更迭往往十分敏感,面对古迹,不免追思前人,考谏今世,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朱雀桥在东晋时是高门士族的聚居所,王、谢两大士族都住在这里,而东晋的短暂偏隅,却无法曾阻挡历史的车轮而走向了灭亡,刘禹锡驻足古迹,感慨历史的变迁,还有一种对唐代朝廷的不满情绪。唐代思想开明,妇女在着装上也十分开放,如唐代妇女会袒胸露背,中唐特别盛行,如方干的赠美人:“粉胸半掩拟晴雪

6、” ,李洞赠庞谏师:“半酥胸嫩白云饶” ,李群玉赠歌姬诗:“胸前瑞雪灯斜照” ,这些诗句让我们了解了唐人独特的装饰文化,再如唐人喜欢把黄粉涂在额间,称“额黄” ,也称“鸦黄” 。唐初虞世南应诏嘲司花女:“学画鸦黄半未成” ,后世的“涂鸦”即源于此,这样的诗句让我们对唐代的审美文化有所了解,或许现实生活中还会有当年文化的踪迹存在呢。3三、精湛的艺术手法唐诗之所以能够不朽,除了它熔铸了诗人的生命,传达了唐代社会的文化讯息,还离不开精湛的艺术手法,正是这些艺术手法让语言更加适于表达情感。唐人作诗很注意思绪的脉络,特别是线索的设计,诗的中心往往与线索紧密结合在一起,如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

7、,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诗中作者以游览破山寺后禅院为线索,诗的中心是感悟禅旨,幽谧的环境与禅意正相应,让作者净化了灵魂,诗的语言朴素淡雅,意境浑融,艺术表现力足,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两句中的 “曲” 、 “幽” 、 “深”三字,既有意境,又有格调,汉字的锤炼功底很深。情与景是唐诗中不可或缺的两大要素,情和景是促进诗人创作的动力,诗人通过景的色彩来渲染自己内心的情感,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秋雨潇潇,水面上雾气蒙蒙,天刚刚亮起来,还有些寒意,诗人送朋友离

8、去,江天开阔,楚山显得十分孤单,诗人渲染了黯淡的离别气氛,此外还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种寄托,希望家人放心,自己的品行就像冰心一样纯洁。诗的语言具有描摹功能,人可以想象其中所创设的画卷,再结合诗人的心理描写,诗的意境完全可以转变为现实生活了,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五首(其三)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诗中描摹了两幅画面,首先是天明宫女步到庭院中拿着扫帚打扫,曙光从宫墙斜射进来,另一个画面是宫女拿着团扇,在庭院中闲步,却遥见一只乌鸦披着朝阳飞过来,作者用两幅画面组成了一个特定的生活片断,诗中不仅描写了人物的活动,还有人物的心理描写,不仅表现了宫中生活的悲哀,又有历史的映照。唐诗中多种表达方式融合在一起,让诗更加含蓄深刻,如王昌龄的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中的前两句描写了明月和关隘,庄严肃穆,次句叙述了边塞重地多少征人去而未还,不禁让人感伤,第三句用古人做了一个假设,最后一句4以议论作答,表现了飞将军李广的威武,唐人多喜引汉事作为评论,进而反衬唐朝的世况,表达自己的情感,立意深刻。唐诗以其不朽的成就影响了后代的数世人,它是一种审美艺术,是历史文明的积淀,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是我们值得珍惜的瑰宝,从中我们可以聆听那个时代的声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