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物理规律课堂有效性的探讨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949629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提高物理规律课堂有效性的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对提高物理规律课堂有效性的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对提高物理规律课堂有效性的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对提高物理规律课堂有效性的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对提高物理规律课堂有效性的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提高物理规律课堂有效性的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提高物理规律课堂有效性的探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对提高物理规律课堂有效性的探讨常德市第七中学 彭真、陈泉锡内容摘要:物理规律是物理理论体系的核心,抓好了物理规律课的教学就抓住了学物理的关键,本人对提高物理 规律课堂的有效性做了一定程度的探讨。关键词:物理规律、发现过程、实验规律、理想 规律,理 论规律、适用范围、课堂教学、物理情景、调动内因。引 言物理规律反映了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它反映了运动变化中各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揭露了事物本质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物理学科结构的核心。物理规律的教学,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它是中学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是物理知识结构体系的枢纽因此。规律教学

2、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中心任务。学习物理规律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它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特殊认识与一般认识反复结合,相互作用的发展过程。学生学习物理规律首先要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得出结论,然后将结论运用于实际。物理规律的教学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完成上述复杂的认识过程。基于上述认知过程,怎样在课堂上高效进行物理规律教学呢?为此,我们进行了专题研究。总结出了规律教学的一般规律。 正 文一、在物理规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弄清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2(1) 、实验规律物理学中的绝大多数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我们把它们叫做实验规律。(2) 、理想规律有些物理规律不能直

3、接用实验来证明,但是具有足够数量的经验事实。如果把这些经验事实进行整理分析去掉非主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推理到理想情况下,总结出来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理想规律。如牛顿第一定律。(3) 、理论规律有些物理规律是以已知的事实为根据,通过推理总结出来的,我们把它叫做理论规律。2、注意物理规律之间的联系有些物理规律之间是存在着相互关系的。3、要深刻理解规律的物理意义在规律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规律的物理意义,防止死记硬套为此应做好以下几点:(1)从理论上解释实验规律做到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来充分认识物理规律。(2)要从物理意义上去理解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如密度公式.对同一物质而言,不能说密度

4、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因为同一物质的密度是不变的。(3)要引导学生总结物理规律间的相互联系,以便更深入的理解物理规律。(4)要充分认识物理规律中各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4、注意物理规律的适用范围物理规律往往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建立或推导出来的,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使用。超越这个范围,物理规律则不成立,有时甚至会得出错误结论。这一点往往易被学生忽视,他们一遇到具体问题,就乱套乱用物理规律,或者盲目外推,得出错误结论。因此,在物理规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物理规律的适用范围,使他们能够正确使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如何进行物理规律课堂教学(一)、明确物理规律课的教学目标3物理规律的建立一般有两

5、条途径:一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思维加工而发现物理规律;二是在已有规律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推理而发现物理规律。对于通过第一条途径建立的物理规律,在教学中必须通过实验重现物理现象,让学生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测定必要的数据,进而总结出物理规律。对于那些不是直接用实验的方法得出,而是以已有的物理规律为基础,运用科学推证方法而得出的物理规律,学生应当能够从已有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出发,领会推证中每一步所蕴含的物理道理,从而全面而深入地领会物理规律。总之,在物理规律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物理规律的来龙去脉,得到一个能够反映事物之间密切联系的、完整的认识,而不是一句的结论性的话,或是一个孤零零的公式。(二)

6、 、 创设便于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物理情景1、 要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首先要引导学生在物理世界中发现问题。因此,在教学的开始阶段,要创设良好的便于发现问题的物理情景。例如,在欧姆定律教学中,我们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保持电阻 R 不变,研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为此使 R 两端的电压成整数倍增加,记下每次的电压值和电流值。保持电压 U 不变,研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为此,改变电阻 R 值,记下每次电阻值和电流值。这些实验结果都是学生进行科学抽象的素材。至此,教师便创设了良好的探索物理规律的课堂情境。2.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推理,建立规律在已有概念和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教师要引

7、导学生进行科学思维,即运用比较、分类、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判断等方法,抓住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摒弃偶然的东西。具体地说,主要是运用实验归纳法和理论分析法,或者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主要包括(1) 、运用实验总结规律的方法。4(2) 、运用已有知识,通过理论推导,得出物理规律的方法。(3) 、提出假说,验证和修正假说,得出结论的方法3、 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加深理解物理规律在讨论的基础上安排一些典型的例题和习题,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规律,并且还能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该过程中,一方面,要用典型问题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师生共同讨论,使学生结合实际问题进行

8、讨论,深化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逐步领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主要是组织学生进行运用规律的练习,要引导和训练学生善于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习物理规律。对于运用物理规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要逐步训练学生运用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学会正确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还应当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规律独立进行观察和实验,自己动手、动脑进行小设计和小制作,创造性的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逐步总结出在解决问题中一些有规律性的思路和方法,逐步提高学生各种思维品质的水平。三、构建高效课堂的两个要点(一)激发兴趣,调动内因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的最直接的

9、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般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教学要有新异感,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爱因斯坦讲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更困难。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可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闪现,是教师应该极力鼓励和保护的思维火种。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以学生的问题为契机,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产生更高的学习激情,实现更高的学习效率。为此,教师应把创设情境当作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方式。为

10、了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办法:利用实验观察,展现物理情境;讲述小故事,造就物理情境;利用插图、动画,创设物理情境;选用情境习题,再现5物理情境;开展竞赛评比,设置竞争情境;师生感情交流,激励好学情境等等。2教学要有层次性,尽量符合学生心理、思维的一般规律。实施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首先就要明确物理学科的思想: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理想化,理想问题模型化,模型问题具体化。其次明确物理教学的任务:在课堂上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人格;播撒一种人格,收获一种命运。有效物理课堂的教学,首先取决我们老师对课堂上应做什么作出正确的决

11、定;其次取决于我们如何实现这些决定,课堂上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其中也包括对人对已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等心理成份。教学要符合学生心理、思维的一般规律,使学生不断产生新的需要,而满怀激情地继续钻研下去。因此,有层次、成梯度地进行教学,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高涨,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3教学要使学生有成功感,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感中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只有使学生获得成功感,才能进一步使学生产生新的动力,满怀乐趣地继续钻研下去。要使学生越学越想学、越爱学,能学有所得,就会不以为苦,就会有持续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学要千方百计在“ 学有所得” 上下功夫,在使学生经常享受成功乐趣上下功夫。(二)发现问题

12、,设疑诱导在这特定的社会学习情境时,教师不但是一个知识信息的传播者,而且是课堂“管理者和领导者 ”的角色,设计、组织、管理好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课堂教学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地方,是人“人化 ”的过程。课堂经验也涉及到学生要学会独立自主和“ 自力更生 ”、自我评价,以及怎样与他人有效益地一起做事。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 ”。教学也是这样,必须以疑问引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把他们的注意力迅速吸引到所要研究的课题上来。“ 大疑大进,小疑小进,无疑不进 ”。教学过程就是要遵循这一思想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提示疑点,解决矛盾。6物理规律往往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建立或推导出来的,只能在一

13、定的范围内使用。超越这个范围,物理规律则不成立,有时甚至会得出错误结论。这一点往往易被学生忽视,他们一遇到具体问题,就乱套乱用物理规律,或者盲目外推,得出错误结论。因此,在物理规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物理规律的适用范围,使他们能够正确使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时,太难太高,像听天书,学生没有兴趣,太易太低,学生也会没有什么兴趣。只有选择一个“ 最佳智能培养高度” ,让学生 “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他们才有兴趣、有欲望、有奔头,才能提高能力。教师要准确地把握这个“最佳智能培养高度”,就要善于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情、动作、注意力等以及作业、试卷等方面反馈的信息,把教学调整得适应学生的智力水

14、平和认知结构,使其最大限度地保持在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高度” 上。结 束 语总之,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认知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首先应该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然后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抽象”来概括归纳出规律;之后要使学生理解规律的物理意义;最后还要使学生在运用规律的过程中,从定性与定量角度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参考文献:1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 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李明高.有效教学的五大元素 课程.教材. 教法2009 年第 04 期3蒋敦杰杨四耕主 编高中物理新课程理念与实施(海南出版社)74张朴成主编 .物理典型课示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5汤清修、杨礼亚,浅谈物理教学情景开发的原则,物理教学J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20-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