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研究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150517 上传时间:2017-07-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研究【摘要 】 目的 探讨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对 64 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氟西汀治疗,观察 6 w,于治疗前及治疗第 1 w、2 w、4 w、6 w 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 结果 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入组患者治疗 1 w 末起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 P0.01) ,并随治疗时间的延续均呈持续性下降,各时点评分与上一时点评分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 均0.01) 。不良反应轻微,副反应量表评分在治疗全程无显著变化(P 均0.05) 。 结论

2、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轻,依从性好,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和认知功能、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提高生存质量,减少致残率。 【关键词】 脑卒中;抑郁;氟西汀【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fluoxetine in poststroke depression. Methods 64 poststroke depression patients on neurological conventional therapy were added fluoxetine to for

3、 6 weeks. Efficacies were 2assessed with the 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and the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 and adverse reactions with 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 before treatment and at the ends of the 1st,2nd,4th and 6th week. Results The HAMA and HAMD scores lowered more significa

4、ntly since the end of the 1st week compared with pretreatment(P 0.01)and did contiously along with time of therapy lasting,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close timepoint score(all P0.05). Conclusion Fluoxetine has an evident effect,mild adverse reactions and better compliance,can improve a

5、nxiousdepressive symptoms and cognitive function significantly,is in favor of neuro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improve quality of life and reduce mutilation rate in poststroke depression.【Keywords】 Stroke;depression;fluoxetine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意外常见并发症,有资料表明脑卒中后有 60%的患者会发生抑郁1 ,抑郁情绪不仅

6、与疾病的发展、临床疗效和预后关系密切,也3影响着其他家庭成员的情绪、健康、生活秩序和生命质量,选择合理的抗抑郁药物尽快改善焦虑抑郁情绪和认知功能越显重要。为此,我们应用氟西汀治疗 PSD 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病例选自 2005 年 2 月 20 日2007 年 2 月 20 日在神经内科住院的 PSD 患者。入组标准:(1)符合 1995 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并经 CT 或 MRI证实。 (2)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 3 版(CCMD3 )抑郁症诊断标准,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评定总分8 分者。 (3)排除

7、既往有神经、精神病史者,因失语、耳聋、意识障碍等影响评定者及检查不合作者。共入组 64 例,男 39 例,女 25 例;年龄 45 a83 a,平均(57.512.3 ) a;文化程度:文盲 3 例,小学 18 例,中学 19 例,中专 14 例,大专 6 例,大学4 例;脑出血 15 例,脑梗塞 45 例,梗塞与出血混合 4 例;有高血压病史 45 例,糖尿病 9 例,心脏病史 5 例。1.2 方法1.2.1 给药方法 入组前停服用其他抗抑郁剂,并进行 1 w 清洗期后进入研究,未应用抗抑郁剂者直接进入研究。所有入组者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口服氟西汀治疗,起始剂量为 20 4mgd-

8、1Bid,3 d 后为 20 mgd-1,早餐后顿服, 1 w 后增加至 40 mgd-1Bid,早餐及午餐后服用。观察 6 w。研究期间可随时辅以支持性心理治疗,均不联用其他抗抑郁剂、抗精神病药物,睡眠差、情绪不稳者可酌情联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维生素 B6 等,出现不良反应者及时对症处理。1.2.2 疗效评定 于治疗前及治疗 1 w、2 w、4 w、6 w 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HAMD 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治疗前及 6 w 末检查血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研究期间测量血压 1 次d-1。治疗 6 w 末以 HAMD 减分率判定抗抑郁疗效,减分率75

9、%为临床痊愈,50%为显著进步,25%为进步,25%为无效。1.2.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 SPSS10.0 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2 检验。2 结果2.1 入组患者治疗前后 HAMA、HAMD 评分比较结果,见表 1。表 1 治疗前后 HAMD 及 HAMA 评分(略)5注:与上一时点评分比较P0.01。表 1 显示,HAMA 及 HAMD 评分,入组患者治疗 1 w 末起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 ,并随治疗时间的延续均呈持续性下降,各时点评分与上一时点评分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 均0.01) 。2.2 不良反应 常见口干多饮,症状均较轻,饮水可

10、缓解。食欲下降 4 例,1 w 内出现眠差 15 例,激越 2 例;2 w 内出现困倦多眠 9 例。未见血压、心电图、血尿常规、肝功能的异常改变。治疗后 TESS 评分:1 w 末(1.31.2 )分、2 w 末(1.21.2)分、4 w 末(1.31.1 )分、6 w 末(1.21.1)分。TESS 评分在治疗全程无显著变化(P 均0.05) 。3 讨论PSD 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两种学说,即原发性内源性机制学说和反应性机制学说。即卒中致大脑损害后神经细胞会发生生物学改变,而去甲肾上腺素能和 5羟色胺能神经元胞体位于脑干,其轴突通过丘脑、基底核、环绕胼胝体和放射冠,到达额叶皮质。病灶累及以上部位

11、时,可影响区域内的 5羟色胺(5HT )和去甲肾上腺6素能(NE )的神经通路,使 5HT 和 NE 含量下降而导致抑郁。自身生理学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性特质等多种因素导致心理失衡、认知曲解而表现为反应性抑郁2 ,后者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即 PSD 的发生是生物、心理、社会诸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氟西汀及其代谢产物去甲氟西汀通过抑制突触后膜对 5TH和 NE 的再摄取,有效提高突触间隙中 5HT、NE 的含量而起到抗抑郁作用。其强大的激活作用能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改善精力缺乏症状,明显改善焦虑症状以及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其康复锻炼的主动性和信心,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并可预防卒中

12、的再发,进而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内源性抑郁及躯体疾病伴发的抑郁均有良好的疗效3 。本研究显示,入组患者 HAMA 及 HAMD 评分,治疗 1 w 末起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 ,并随治疗时间的延续均呈持续性下降,各时点评分与上一时点评分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 均0.01) 。不良反应轻微,TESS 评分在治疗全程无显著变化(P 均0.05) 。表明氟西汀是一种较理想的抗抑郁药物,能显著改善 PSD 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和认知功能、安全性高、依从性好;同时,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提高生存质量,减少致残率。【参考文献】71 张朝辉,宋景贵,王振英,等.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5,11 ( 1):72 叶冬青,江凯,孟玉. 脑卒中后抑郁症与社会、生物、心理因素的相关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1997,17:613 周中华. 氟西汀合并心理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3,9(2 ):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