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地理期中联考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29172 上传时间:2017-07-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地理期中联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地理期中联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地理期中联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地理期中联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地理期中联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地理期中联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地理期中联考(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地理试卷第 页 共 8 页120092010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八县(市)一中联考地理试卷命题学校:闽清一中 命题者:黄自涛考试日期:11 月 12 日 完卷时间:100 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40 分,下列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区域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 ( )A地理差异是划分的基础 B人们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C人们划分的目的不同 D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2 关于松嫩平原与其它区域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松嫩平原属于三江平原 B东北平原包括松嫩平原 C松嫩平原与东北平原相邻 D松嫩平原属于湿润区3关于行政区的叙述,正确

2、的是( )A边界是明确的 B边界具有过渡性质C是依据地理差异划分的 D不能划分出下一级区域4松嫩平原与长江三角洲相比,气候的差异是 ( )A松嫩平原生长期较长 B降水较少 C长江三角洲大陆性较强 D高温多雨 5 下列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的是 ( )对内、对外联系方便 发达的农业基础 丰富的矿产资源 优越的水热条件A B C D 荒漠化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根据联合国环境署推断,目前世界约 14 的 陆地、 23 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区 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据此回

3、答 610 题。6下列自然特征中,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潜在威胁的是 ( )A干旱的气候条件 B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 C人口激增 D过渡放牧7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常常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草原、荒漠为主的植被 B人类活动 C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D气候变异8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中,导致荒漠化的第一大人为因素是 ( )A过度放牧 B过度开垦C过度樵采 D水资源利用不当9水源的多少决定了绿洲的人口和农田规模。但由于灌溉措施不当,在西北干旱气候条件下,可能出现的荒漠化现象是 ( )高二地理试卷第 页 共 8 页2A水土流失 B土地沙化C裸岩 D次生盐渍化10下列有关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

4、的是 ( )A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由于人口压力所迫和管理失误,本区荒漠化趋于严重B从总体上看,特别是旱作地区和草原牧区,荒漠化仍在蔓延。C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D宁夏沙坡头采用方格状的沙障固沙,是为了保护兰新铁路免受腾格里沙漠的侵袭读“山西省原煤生产图” ,回答 11-12 题。11图中反映我国在加强能源基地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A扩大煤炭开采量 B提高晋煤外运能力C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D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12属于缓解交通压力措施的是 加强铁路运输建设 辅以公路建设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 大力发展炼焦业A B C D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南北差异较大,目前相对发达的苏南

5、将部分产业向苏中、苏北 转移。这既为接收地增加了发展动力,也为转 出地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从而实现苏南与苏北的双赢共振。结合苏南某市与苏北某市投资要素对比表,完成 1314 题投资地区 招商门槛 土地价格 平均工资 环保门槛苏南某市 5000 万元 100 万元左右3000 元左右 要求高苏北某市 1000 万元 20 万元左右 1000 元左右 要求较低13苏南地区开始“腾笼换鸟” ,被“逼走”的产业所具有的特点是( )A劳动力需求量大 B生产规模大 C技术含量高 D环境污染较轻14江苏省内部出现的这种产业转移,对苏北地区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

6、动环境质量提高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 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广大A B高二地理试卷第 页 共 8 页3C D右图表示某产业部门从 20 世纪 8090年代的布局变化。 (图中箭头表示该产业部门转移方向)据图回答 1516 题15该产业部门属于( )A技术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C资金密集型产业D资源密集型产业16这种产业转移的原因是( )A向该产业生产条件具有优势的区域转移B 国家出经济衰退C 地区经济发展超过国家D占领更多国家的市场,扩大产品出口科学合理的区域资源开发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据此回答 17-19 题。17关于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历史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8 世

7、纪下半叶,成为较发达的棉花、马铃薯、蔬菜产区B18 世纪末,大规模的掠夺式开发带来生态和社会问题C19 世纪 30 年代,成为最贫困的地区之一D19 世纪 40 年代,开始进行综合开发和治理18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农业带(区)中的 ( )A玉米带 B混合农业区 C棉花带 D亚热带作物带19田纳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组合,不正确的是 ( )A长期高强度地棉花种植土地退化B矿产开采冶炼、扩大耕地面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C炼铜企业大量排放含硫废物酸雨污染D氯氟氢化合物大量使用臭氧层空洞流域的开发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流域的具体特征,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据此完成 20-21 题。2

8、0TVA 主要负责田纳西河流域的统一开发和管理。它所确定的流域开发的核心是( )A河流的梯级开发 B流域的综合开发高二地理试卷第 页 共 8 页4C流域生态环境的恢复的治理 D防洪、航运、发电、旅游等21下列措施中,不能提高水质的是 ( )A建设抽水储能电站 B防治水污染 C保护水源涵养林 D改善库区生态环境22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最基本的差异是 ( )A空间模型 B数据模型 C表达形式 D数据来源23东北地区农事活动安排是 ( )A秋播春管夏收 B春播夏管秋收 C夏播秋管冬收 D秋播春、夏管秋收24关于东北地区地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东北地区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阔面积占全国平原总面积的 13

9、B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C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D东北地区包括高原、山地、盆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读下面“某国地势相似,地域相连的 X、Y 两地区简况表” ,完成 2526 题。简况 X 地区 Y 地区自然条件气候夏热有雨,冬暖干燥,积温5500,年降水量 460 毫米。河流少,流量不大,冬季时有断流。地形低平,土壤较肥,煤铁资源丰富气候夏热有雨,冬冷干燥,积温 4000,年降水量 1400毫米。地处大河中下游,地形以平原和低丘陵为主,多酸性土壤。河流流量极为丰富,并有大量河水入海经济发展小麦、棉花种植面积大,一年可两熟。工业发展早,基础好,以重工业为主。城市众

10、多,人口密集。农业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某些资源突出不足而遇到较大困难种植业、林业、渔业部门齐全,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工业发展晚,基础弱,以轻工业为主。城市密度较低,多沿河分布25、关于 X、Y 两地区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Y 地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比 X 地优越B从气候条件看,X 地可旱作,Y 地可水田C从发展趋势看,X 地工业发展速度比 Y 地快D两地城市区位相同,但城市化水平 Y 地要高于 X 地26、为使 X、Y 两地资源充分利用,以解决 X 地区持续发展所遇的突出困难,应实施从 Y 地到 X 地的区间工程是( )A电能输送 B粮食调运 C人才输出 D跨流域调水20 世纪六七十年代,

11、数以万计的转业军人和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垦荒造田,使这块沉睡的荒芜之地变成世界闻名的“北大仓” ,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据此完成 27-32 题。27北大荒是指 ( )A三江平原 B辽河平原、河西走廊 高二地理试卷第 页 共 8 页5C.整个东北平原 D仅指辽河平原28北大荒发展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A水源不足 B地形崎岖 C热量不足 D土壤贫瘠29 “北大仓”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 )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 C 商品谷物农业 D小麦种植业 30 “北大仓”的耕作方式应为 ( )A精耕细作,小农机具作业 B国营农场,大型机械化作业C小农经营 D粗放经营31 “北大仓”的发展方向应是

12、 ( )退耕还林 绿色食品基地 大力发展工业 农业现代化A B C D32关于地区专业化生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区专业化生产是根据国家的需要,因地制宜建立和发展各种商品农业生产基地或集中产区B地区专业生产是农业科技进步、商品生产发展和生产地域分工高度发展的结果C每个地区各自着重发展少数突出的部门或作物D其产品的全部或绝大部分用于自己消费33 GPS 卫星定位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地面上任何一点在任何时刻,地平面上空至少有几颗 GPS 卫星 ( )A3 颗 B4 颗 C2l 颗 D24 颗 34某中学的课外兴趣小组准备暑假去神农架原始森林考察,为准确判断地理位置方向,他们应该带 ARS 系统信号接收机 B指南针 C手机 DGPS 系统信号接收机35能在很短时间内获得全面资料的技术是(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技术 D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