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重林西北访茶记海峡茶道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255790 上传时间:2017-11-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7.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重林西北访茶记海峡茶道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周重林西北访茶记海峡茶道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周重林西北访茶记海峡茶道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周重林西北访茶记海峡茶道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周重林西北访茶记海峡茶道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周重林西北访茶记海峡茶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重林西北访茶记海峡茶道(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茶马古道与茶叶边疆青海茶文化考察之旅周重林 胡皓明 文、图初稿 2013/3/18 最后修订 2013/3/22 如果阅读有红字,点“审阅”菜单“接受所有修订”即可,本文本采用文档结构图,可以直接从点击分篇标题快读浏览。不到西北访茶,何以完整表达中国茶?不到青海,何以知茶之深度与广度?在这里,茶叶所缔造的奇迹俯首可拾。茶从茶马古道进入到千家万户,滋润着广大民众日常的饮食、交往、生计以及深藏于内心的信仰,渗透到炕上、集市、茶馆、书房以及佛堂的每个角落。青海是茶叶消费的重要区域,从李唐政权与吐蕃王朝第一次在日月山下互市开始,这里便形成了一个国家层面的茶叶的传统任何一个政权都需要通过茶来促进民族融合

2、与疆土开拓。宋朝在西北设有专门负责管理茶叶贸易茶马司,明朝设专门的西宁茶马司统管西宁茶事,明代后蒙政权领袖俺答汗通过茶与黄教的结合而达成蒙、藏联盟,清代蒙古族则通过三次熬茶布施把满、蒙、藏三大族贯穿起来。茶叶在华夏边疆的形成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3 月下旬,南方的明前茶已经上市,春天的气息荡漾在唇边,而青海湖却依旧躺在冰水里。我们从昆明出发到西宁,需要带上的除了新茶,还有加厚的冲锋衣。从地理位置上看,从中国的西南角直线飞往到西北角,不过两个小时的旅程。但在历史与人类学家的解释里,青海的氐羌族群南迁至云南,前后要花去数以百年计的漫长时间。在云南连续四年干旱的语境下,去探访中国的源头之地,也有

3、着别样的意义。我们真的希望,茶水能泡出一个温润的世界。刚到青海的第一天下午,青海民族大学的唐仲山教授为我们安排一个与茶有关的座谈会,周重林讲“茶马古道与民族、地域、国家的关系” ,胡皓明讲“普洱茶与健康” ,与会者约 50 人,有在校师生,还有当地开茶庄的老板以及媒体人。大家喝着普洱茶,说着与茶有关的历史与现实,总结下来就是,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产茶区与消费区正在茶杯里逐渐混同为一体。之后,我们相继去考察了湟源的丹噶尔、青海湖、塔尔寺和哈拉库图尔城。古道遗珠,丹噶尔选择第一站前往湟源的丹噶尔古城,有地理位置上的近,也有着我们对茶叶的认识程度。30 多年前,景谷边茶入湟源的故事,邹家驹写过霉

4、茶故事,说的是一段普洱茶认知上的茶叶往事。1979 年 5 月,景谷茶厂生产的 901 批和 905 批边销紧茶,在由昆明发往青海湟源车站中转西藏的途中,离奇失踪了。这是景谷茶厂由圆茶变方后的第一批“生砖” ,滇茶入藏是 49 年后中央政府高度重视边茶项目,从 1953 至 1956 年有二万余担滇茶经过丽江、德钦、畹町、缅甸、印度,以及经昆明、泸县、成都进入西藏。铁路的通达后,从 1957 年起云南藏销茶即改由国内公路和铁路联运至甘肃武威车站交货,到 1960 年共安全调西藏紧茶 853 万担。1967 年以来,云南调西藏的茶叶任务由年供 196 万担猛增到 1973 年的 385 万担。1

5、979 年青藏铁路西宁至湟源段已开通,于是滇茶开始走兰州转青藏铁路的湟源站交货。但因为到达目的有成昆线和贵昆线两条,发货人弄不清具体线路,上演茶叶失踪的事件。几个月后,茶叶找到了,但同时也出了问题,抵达青海的这批砖茶不知为何发了黄色的霉斑。西藏茶界认为这是废品,要求退货,而云南茶界也如热锅上的蚂蚁,一筹莫展。之前,就因滇茶掺入大量野生茶,导致藏民饮后出现头晕腹痛等症状,已经被藏民抵制过。现在又来霉茶事件,加之刚刚粉碎“四人帮” ,上纲上线的思维还广泛存在,茶叶问题很容易上升到政治问题。景谷茶厂厂长做好了等坐牢的准备。但云南省茶叶公司并没有闲着,他们去青海、成都、北京,危机公关的同时也寻找霉变答

6、案,甚至去请教了当时的茶界泰斗吴觉农先生。尽管有北京实验室证明发霉的茶没有问题,但西藏方面还是不买账,峰回路转,刚好有香港茶商到云南收茶,指定要云南发酵过的陈茶,他们喝了这批霉茶后,认为正是要他们需要的口味。于是这 100 多吨发霉的“废茶”变成了宝贝,贬义的“发霉”也变成了褒义的“陈化”或“发酵” 。 一百多吨 “霉茶”的游历,也揭开当年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邹家驹先生评价说, “一百来吨 75021 普洱散茶,在周游中国西部地区、经历三年多是是非非和继续发酵修炼升华后,终于来到认识和欢迎它的地方,终于找到了它的最佳归属。这批茶,汤色透亮,滋味醇和,不苦不涩,是云南历年普洱茶出口品质最好的一批

7、,到港后立刻被抢购一空,成为香港茶叶界的美谈。 ”但普洱茶到底为何会在湟源发霉的原因始终没有找到,在普洱茶界流行讲仓储的今天,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普洱茶湟源仓的往事。在西宁的茶客交谈中,当地人说得最多也是, “我们这是西宁仓,你们尝尝看,与港仓有何区别?”在西宁,茶店如今四处可见,福建茶、湖南茶、云南茶、浙江茶都有开有专门的店,曾经的茶马司管理机构成为历史。为我们做向导的王云浩,之前做饮料市场,卖过牛奶,现在专心事茶,他与唐仲山一样,希望在西宁这个辉煌的茶叶消费地,重新让茶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从西宁出来,到湟源不到 1 小时车程。在多石少草木的青海,湟源峡谷绿树成荫是多么不可多得。唐教授甚至用

8、了“森林”这两个词,这里有原始森林,多么令人欣慰。山上依稀可见的烽火台,诉说着这个“海藏咽喉”之地与众不同的身世,穿过一段没有路灯的幽暗峡谷,我们仿佛走进了历史。历代政权之间的纠纷,到了湟源便结束地理上东西之争,瞬间转为南北分端。历史上,许多大人物从这里穿越而过,成就了令人千古敬仰的事业。文成公主从这里出塞,从此故乡成为想象之词,她的孤寂与牺牲,换来的是千年来汉藏之间络绎不绝的交往身影。无数不知名的平民为我们铺垫了唐蕃古道的通衢大道,并让它转型为茶马古道,容许我们可以从容地走过。我们抵达的时间点,正好赶上这里春分前的“田社” ,郊外有许多人在亲人坟前烧香祭祀,田野里四处可以见袅袅向上的青烟。在

9、青海湟源这一带,田社上坟是最隆重的,一村人往往举族而出,与内地汉族的清明节祭祖一样。田社本是汉族节日,但今天的二十四节气上,已经找不到这个名词了。在青海,我们会多次被古风所震惊。路上经常会遇到朝拜圣寺(塔尔寺)和圣湖(青海)的民众,以女子居多,有些人戴着口罩,手绑木板,身着宽大的藏袍,长跪下去,丝巾迎风飘舞。不同的身影在这里重叠,历史在这里交汇。在丹噶尔古城,为我们导游的不再是湟源地方史专家任玉贵,而是一位漂亮的女导游,她为我们发的宣传册上,丹噶尔古城的历史被高度浓缩为一段话:丹噶尔,即藏语“东科尔”的蒙语音译,意为“白海螺” ,地处黄河北岸,西海之滨,湟水源头,距西宁市 40 公里。黄土高原

10、与青藏高原在这里结合,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在这里相交,唐蕃古道与丝绸南路在这里穿越,众多民族在这里集聚,素有“海藏咽喉” 、 “茶马商都” 、 “小北京”之美称。2009 年,我们拜访当地学者任玉贵、李国权时,获得了他们编著的数十万字大著丹噶尔历史渊薮 ,获益匪浅。李国权时任湟源宣传部部长,要全面总结一个地方的特色文化,需要像任玉贵这样的学者花掉数十年的时间,更需要李国权这样的官员花费更多的精力来找切入点。丹噶尔古城重新开放时,东方卫视的视频新闻标题为“青海丹噶尔古城开街,再现昔日茶马古道风貌” ,在这个时代,媒体比政府更深谙传播,更懂得如何吸引眼球。“茶马古道上的古城”似乎更贴近西部主题,20

11、11 年 4 月 17 日,由湟源县委参与的藏客亮相 CCTV 电影频道。茶马古道最先在云南学术界由茶马古道六君子木霁弘等人发起,六君子之一李旭著有藏客:茶马古道马帮生涯一书。随着 2010 年国家文物局在普洱召开“中华遗产,普洱论坛” ,南北茶马古道研究再次贯穿起来。青海尚无藏客专著,令人遗憾。2013 年 1 月 17 日,青海西海都市报刊发过李皓和赵新丽撰写的最后的藏客 ,采访了 86 岁的藏客毛鹏耀,谈到了茶马古道上的运输工具、贸易主体以及路线。藏客,特指那些入藏贸易的其他民族,而非藏族。丹噶尔古城游程路线图则把古城景点和特色旅游产品巧妙地结合起来,对照提示,顺着导游的声音,沿着新铺的

12、石板路,一路可见茶行、酒家、醋店、客栈、戏园、文庙、学校、博物馆、演艺厅物品涉及茶叶、酒醋、皮毛、藏刀、玉石、披风、排灯、皮绣、牦牛角、牦牛肉、沙棘汁、酸奶市井与茶香、书香融合在一起。导游告诉我们,过去比现在更繁华,许多东西只有在这里才卖得到,湖南人、山西人、陕西人、甘肃人、四川人、新疆人都来这里经商,这还不算什么,最厉害的是那些俄罗斯人、英国人、美国人,不远千里来到这里歇脚做茶叶与皮毛生意。外地人带来了远方的风土特产与文化,山西的醋、美国的钞票、湖南人的砖茶、英国人的手表、印度的布料、陕西人的秦腔。晚清,经历过九死一生的“湘西王”陈渠珍入丹噶尔境内,路途听到商人高唱秦声, “慷慨激昂,响彻云

13、霄,即谚所称梆子腔也;余等久闻舌之音,忽听长城之调,不觉心旷神怡。乐能移性,信哉。 ”进入到丹噶尔,又是另一番情境, “沿途皆汉人,有屋宇,贸易,耕作。且时见乡塾,闻儿童咿唔读书声,顾而乐之,行两日,至丹噶尔厅,遂择旅店投宿焉。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看了一场民族时装秀,听了一场曲苑演唱“湟源花儿” ,走的时候,我们买了他们刻录的碟片,10 元一张。唱曲的大姐说,他们自制的碟子很受欢迎,来听“花儿”的听众都会买。我们笑着说, “名字动听,声音也动听,自然不愁销路” 。好的时候,他们一天能卖出上百张。 “花儿”是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等地的一种山歌,是当地人民口头文学,汉、藏、回、土、蒙古、撒拉

14、、东乡、保安、裕固等民族都会唱。 “花儿会”也是湟源的物资交流会,参与者甚多。青海卫视有一个选秀节目叫花儿朵朵 ,灵感源于此。唐教授告诉我们,今天这些配套设置,有学习另一个茶马古道古城丽江的影子。因我们是外地人,觉得一切新鲜别致。这好比我们觉得纳西古乐并不怎么样,许多外地人到了丽江却赞口不绝。信息不对称和文化相异都是商业诱因,今天有人批评丽江过于商业化,但这些古城本来就是因为商业发达才繁荣起来,这似乎是一种悖论。从唐到晚清,丹噶尔及其周边区域,获得长久不衰的名声,不正是从日月山下的茶马互市开始么?商业的力量是巨大的。杨景升的丹噶尔厅志说,丹噶尔从明末开始,就商贾渐集,与蒙番贸易,因此这里有了世

15、居民族,村落成型。自由贸易的兴趣,又吸引回族、撒拉族等其他民族到来,一些人本是旅行者,但嗅到商机后也定居下来。说真的,我们也有来这里开个客栈兼卖茶的冲动。道光、咸丰之际,这里迁来的回族、撒拉族人口多达千户。当时货物云集,每年进口价达 20 多万两,有“小北京”之称。1906 年,输入到此地的茯砖茶有 1 万封,同时,样布也大量进入到了这里。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马成俊博士是撒拉族,他说自己祖辈也是从事茶叶贸易,他记得爷爷之前到四川松藩地区贩卖大路茶。撒拉族人口现在只有 10 多万,以前更少,但在明代,却拥有两面明廷发放的茶马贸易金牌信符。松潘是明代四川五大茶马贸易地之一,在当代学者

16、的研究中,从松潘到青海的茶路,被称为“西路” 。从松潘出发、经过阿坝的若尔盖到甘南,从临夏、河州、岷县后转输入青海。 “大路茶”因此得名,顾名思义,大路茶就是走大路运输的茶,相对大路的小道之茶则被称为“小路茶” 。丹噶尔地处汉藏交汇的咽喉之地,战时是兵家争夺之地,和平期则是汉藏之间贸易之地。丹噶尔来自藏语“东科尔”的蒙语音译,而“东科尔”这地名来源于“东科尔寺” ,这里曾是东科寺的旧址。大清顺治年间,东科尔寺因为有蒙古部落王公固始汗的支持,建寺规模和政治影响都巨大。东科儿活佛是驻京八大呼图克图之一,地位崇高。不过,东科尔的衰落,也与政治有关。雍正年间,蒙古王公罗卜藏丹津在日月山下集结青海蒙古诸部落反清,失败后东科寺也被清王朝摧毁,今天的东科尔寺是重建而来。经济与政治是左右地方兴衰的两大利器,自古如此。清代丹噶尔厅志里说,东科尔寺“土地之广,田租之多,遍丹邑皆是也。 ”最鼎盛时期,东科寺占有土地一万三千公顷,包括现在了湟源县西南大部分土地及海晏、共和、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