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家庭教育的几大误区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141090 上传时间:2017-11-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6.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在家庭教育的几大误区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现在家庭教育的几大误区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现在家庭教育的几大误区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现在家庭教育的几大误区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现在家庭教育的几大误区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在家庭教育的几大误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在家庭教育的几大误区(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在家庭教育的几大误区现代父母们在孩子身上花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比过去几代多,也比前辈讲民主。然而,就总的情况而言,孩子却比过去娇纵、难管、毛病更多。所以出现这种令人遗憾的情况,是因为在家长中存在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做什么都要有上岗证,唯有做父母不用。未成年人的问题几乎都是家庭教育造成的。家长难掌握教育规律,例:老师教不好自己孩子。每一个孩子刚生下来时都是天使,只是由于降生在不同的家庭,获得了不同的教育,才使得人生变得迥然不同。孩子无辜,无法选择家庭,尤其早期:任家长塑造。没有天生的不良少年,只有后天的不幸少年。优秀孩子出自优秀父母之手,而问题儿童多是问题家庭、问题父母的产物。没有失败的孩子,只

2、有失败的教育。问题虽然表现在孩子身上,但根子却在父母身上。要治孩子“病” ,父母先“吃药” 。孩子的问题大多是由父母造成的,父母亲的问题大多是由他们的家庭环境和社会造成的。最好办法就是提高监护人的素质,首先要提高母亲的素质,将家庭变成最好的教育单元,以凸显其教育功能。在人的一生所受的教育中,家庭教育成分占 75以上。做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甚至左右孩子一生。73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非常重要” ,但出乎意料的是还有 41的家长认为“不太重要” 、 “不重要”或“无所谓” 。在家庭教育方式的选择上,尽管有 70以上的家长选择了对孩子的过失进行谈话“讲道理” ,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习惯于

3、用简单粗暴的指责、打骂,另有极少数家长对孩子“冷落” ,进行“心罚” ,这给孩子带来的阴影远比打骂更多。 如今,家庭生活方式出現了新的變化,但父母並未及時調整教子方略,家庭教育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事与愿违的现象;作为家长往往更多地关心孩子的文化课成绩,而忽视了孩子如何做人的道德要求,更多地关心学习的态度,而常常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更多地表现出对孩子的物质关爱,而忽视孩子对家庭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等。在孩子身上表现出以自我中心、缺乏责任意识、协作态度和奉献精神;生活目标不明确,没有远大理想,学习动力不足,刻苦精神、奋斗意志薄弱,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怯懦脆弱等。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家庭教

4、育过程中,无视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发展对未来人才的要求,使得教育的观念、内容和方式出现偏差。一、什么是家庭教育 1、定义:家长根据自己的期望对孩子实施的一种通过多种方式,包括家庭环境、心理氛围、长辈语言等行为去影响孩子,孩子根据自己的表现反作用于家长的双向的互动过程。家庭教育比较完整的涵义是它不是单独的讲家长对孩子有什么要求,对孩子有什么命令,它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是文化、心理、语言、环境等综合因素对孩子施加影响的过程。2、家庭教育的特点1、启蒙性。我们的孩子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了解,人格、品格的形成的起点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及学校教育是有区别的,孩子在没有

5、上学之前,是在家庭中生活的。早期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思想形成、智力发展、品格形成至关重要。比如说小孩爱发脾气,如果开始引导的好,他就变得比较平和,就会变成他稳定的人格个性,如果启发引导得不好,他就变得脾气暴躁,逐渐形成了这样的性格。2、长期性。时间最长,远远超过学校教育。伴随着孩子从出生、上小学、初中、高中、上大学、参加工作,一直在起作用。一个孩子在走向成人、走向社会的过程中和家庭的距离在拉大,但是家庭教育的影响仍然存在,家庭教育从某中意义上来说,所起到的作用要比学校教育还有大得多。3、感染性。除了理性,还有很强烈的情感性。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也包含情感性,但相对于家庭教育来说就比较弱。4、全面

6、性。涉及到的内容极其广泛。学校要管的,家长要管,学校不管的,家长也要管,孩子的衣、食、住、行、安全、能力、爱好、审美等都离不开家庭对他的教育。所以家庭教育的覆盖面很宽,正是因为家庭教育具有这些特点,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重大,所以家庭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3、家庭教育的现状:来自孩子的调查显示,至少有一半的孩子不喜欢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父母感到不满意。在有心里话选择跟谁说时,很多孩子选择和同学说或好朋友说,选择和父母或老师的太少了。北京市的一次调查后认为有 70%的孩子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全国有 6000 万对父母承认自己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失败的,并对怎样教育孩子感到困惑。这些数据反映出一方面

7、孩子对家长的教育不满意,一方面家长对孩子感到失望、灰心和困惑。二、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对策误区之一:硬性塑造:随意性大,计划性差。以自己的主观愿望为孩子设计人生:望子成龙 独裁型 往往把自身的意愿强加于孩子,与孩子缺乏沟通。头痛医头,没有整体计划,不考虑孩子的接受性,年龄特点和自身需要:好玩、好动、好奇、模仿,否则:厌倦、逆反。应把孩子当孩子。占领孩子的时间,反效果。使孩子从小就被束缚在家庭、自我这个小圈子里,向孩子灌输利己主义的思想,而很少把孩子当成是社会财富的一部分,更没有教他们在社会的大熔炉里公而忘私、舍己为人、锻炼成长。往往对孩子期望度过高,要求过严。16的家长对 “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什

8、么都不重要”持完全同意的态度,大部分家长对此观点总体上倾向于认同, 许多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就是智力开发,认为什么事也不让孩子做,光学习就可以了。孩子学习好,比什么都重要,认为给孩子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孩子就应该好好学习。认为品德是虚,分数是实的,给孩子买回各种“秘籍” 、 “宝典”之类逼着孩子做;让孩子反复做题只会一时提高成绩,但付出的代价是扼杀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只重物质刺激不重学习目的教育,一些家长总是用物质刺激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靠钱物诱导。本来,在家庭中为孩子建立激励机制,是不可非议的。但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奖励过滥,数目也过大。总是以物品或好处引诱或影响孩子的行为,这

9、就容易使孩子采取行动时,只考虑对自己是否有利,难以认识自己的行为应负的责任以及行为对别人和社会的影响。甚至会为达到奖励的目的,不择手段,自欺欺人,逐步形成虚伪的心态。 期望要求多,因材施教少。而符合其智力水平、年龄、个性特点的具体措施却很少,造成教育缺乏针对性或与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相背离,事与愿违,两败俱伤。我的孩子将来要学音乐(或打网球、绘画) ,我不能让他错过这些机会。父母的想法:我们这辈人许多在童年就幻想过跳芭蕾、弹钢琴、或者打网球,但没有机会。现在有了条件,我们就要让他们接受最好的教育。至于孩子现在是不是喜欢没关系,今后等他们长大了,就会懂得大人们努力的初衷。心理学家:遗憾的是,孩子们不

10、一定懂得父母努力的良苦用心。大人们在自己想象中勾勒的美好前景往往被孩子们的抵触情绪所打破。孩子小时还可以听大人的,当他逐渐长大后,就有冲破父母感情牢笼的愿望和抗议行动,甚至闹得不可开交。明智的父母在给孩子安排必要和有用的功课的同时,要留出时间给孩子处理自己的事情。有些父母不管孩子有没有天赋,有没有兴趣,要求孩子从小就课余学钢琴、学舞蹈、学绘画、学围棋,自己对这一切保持一种狂热的态度,要求孩子也得保持一种狂热态度。如果孩子表现平平或者调皮捣蛋,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就用“冷漠”来渲染自己失望痛苦的心情。据调查表明,相当数量的家庭在教育上的投入占家庭经济开支中的第二位。但在教育观念上,漠视孩子在教育过

11、程中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没有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能动的人来看待,视孩子为自己的私有财产,把孩子的成才与否同自己的荣辱相联系,不顾孩子的心理需求和个性发展,一味按自己的意志来培养。把孩子视为家庭教育的“小容器” ,使得家长尽管花费了大量精力和财力,然孩子却迷了方向,失去了自我,不知道自己为谁在活。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把对自己孩子进行教育看成是自家的私事。这种把子女当私有物进行培养的观念,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或者试图摆脱父母束缚;或者产生依赖心理,缺乏独立判断和独立做事的能力,很容易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因缺乏基本的辨别能力,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 为个人着想多,为社会着想少。很多父母把孩子当做自己的

12、私有财产,根据自己的心理和需要任意摆布,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不被尊重的孩子长大以后也就不知道如何尊重别人。因此,父母进入子女房间应该先敲门,移动或使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的允许,任何牵涉到子女的决定应该先和子女商谈等等。父母望子成龙当然是无可厚非的,但由于不同的孩子在智力、体力、能力等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真正能成“龙”成“凤”的孩子只是少数。所以要因材施教,客观、公正评价自己的孩子非常重要,既要着眼未来,发现兴趣,培养兴趣,又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目标。如果你的孩子专注于某一兴趣,就要积极引导,着力培养;如果一个孩子确无画画天分,你又何必手持棍棒,声色具厉地要求他当“达芬奇”呢?

13、父母应该审视一下自己的要求是不是过高,切勿用冷漠的态度、粗暴的行为,给孩子造成心灵的创伤。认为父母的爱是对子女任何要求的借口。爱不是为所欲为的借口。很多父母常对子女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这样做,也是因为爱你,为你好啊。父母不该把爱当作对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的挡箭牌。 认为养孩子是艰苦的义务,不是享受。华人父母习惯把养育儿女当成艰苦的义务,并常常暗示或明示子女要回报、孝顺。比较正确的态度是,养孩子是一种命运赐予的享受。应该享受和子女相处的时光,享受看着他们成长的乐趣。小到一言一行、穿衣吃饭,大到职业、婚姻,都要求过高、限制过多,不给孩子一点自由,也不考虑孩子的意愿。有的家庭为了让孩子成才,一个假期让

14、孩子上几个学习班,孩子没有时间玩耍,不能让身心放松一下。而孩子作为一个生命体,具有自我成长的天性和潜能,他不是一团泥,想怎么捏就怎么捏。尽管父母们为孩子的前程费尽心计,但多数孩子并没有成为他们所期望的“龙” ,也没有按他们的设计行走人生之路,带给孩子的只有心灵上的重压甚至伤害。比如一个男孩画了一幅漫画:一只山羊在弹钢琴,后边站着一条大灰狼,以此表现妈妈强迫他学习钢琴的情形。在学习上家长的责任是激发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好的学习习惯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你想让孩子爱学习、求上进,就首先在家庭教育中要营造一种和谐、宽松、进取的氛围。即使帮孩子计划也应首先考虑计划的可行性,得到孩子的认可和配合,不可半

15、途而废。1、了解孩子个性特点(优缺点) ,别照搬别人。2、了解同龄孩子特点,例: 23 岁发展口语,女孩更早。3、与学校班级同步配合,形成合力。误区二:情感冲击理智,行为违背规律。娇惯宠爱多,严格要求少。 由于家庭结构简单化(绝大多数为三口之家) ,使得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尤为突出,以孩子终身发展为本,往往异化为“以孩子为中心” ,一切围绕孩子转,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越來越高。父母溺爱但是不尊重孩子,没有平等就没有培养自信的环境。现在的学生,有许多是独生子女,被视为掌上明珠。做家长的把所有的爱全倾注在孩子的身上,孩子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什么事都是孩子说了算,无限制的爱超过了理智,家长的

16、溺爱与放纵简直把孩子惯是低能儿,到头来只会辜负一片爱心。小时候陪读、奥数班、一个一个网吧找,不看电视、请补课老师、长大男孩担心烟酒恶习,成书呆子或市侩、女孩担心人身安全、失恋、怀孕、流产。担心社会立足,托人找工作,担心人际关系、不被重视、提拔,找对象、结婚,交首付、带小孩,是最高危投资。 “溺” ,词典上解释为“淹没”的意思。人被水淹没了叫“溺毙” ,如果父母的爱流横溢泛滥起来,那也会“淹没”孩子的,这就是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家庭教育应该坚持理性,否则孩子就会在父母最好的动机下养成最坏的习性。一旦给孩子产生我要什么就有什么,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想法,其结果是孩子的欲望不断地发展,得不到有效控制,孩子自然而然轻易找到战胜父母的方式。这种性格一旦形成,成年之后很难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因为社会不会迁就你的孩子。就像一辆汽车只有动力系统而没有刹车系统,开到马路上去肯定会出事故。 ” 她曾经看见一个学生在教室外打手机,一边哭一边声讨家长为什么没给我装语文作业? “我们这一代人反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