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点小结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0769318 上传时间:2017-09-1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7.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知识点小结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历史知识点小结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历史知识点小结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历史知识点小结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知识点小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知识点小结(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一、江 苏 地 方 史【古代史】1、唐朝:处于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的扬州日渐兴盛,时称“扬一益二” 。2、明清时期:明朝建都: 1368 年,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建都。江南作为全国经济重心地位巩固: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苏州地区,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苏州成为以工商业著称的著名市镇之一。【近代史】之一:南京1、 1842 年签订南京条约 ,标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1858 年天津条约开放江宁为通商口岸(今南京) 。3、 1853 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 1859 年颁布资政新篇 、 1856 年天京变乱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1864

2、 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4、清政府至 20 世纪初,才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5、 1912 年, 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府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颁布了临时约法: 见证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历史巨变。6、 1927 年 4 月 18 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 。7、 1937 年 12 月,淞沪会战后,日本占领南京,屠杀 30 万同胞。8、 1945 年,日本战败投降,中国战区的投降仪式在南京举行。9、 1948 年、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10、 1949 年 4 月 21 日,渡江战役。 4 月 23 日,解放南京,统治中国 22

3、 年的国民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之二:江苏其他城市1、苏州: 马关条约开放苏州为通商口岸。2、 徐州: 1938 年春, 徐州会战中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这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1948 年, 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开始。 于 1949 年 1 月发起总攻, 全歼敌军。 淮海战役胜利结束。3、南通、无锡: 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时涌现出南通张謇、无锡荣氏兄弟等实业家。【现代史】之一:思想解放的号角1、 1978 年 5 月, 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为南京大学哲学系教师胡福明所写,该文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运动

4、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1978 年底,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从此揭开序幕,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之二:改革开放的前沿1、 1984 年江苏的连云港、南通被开辟为 14 个沿海开放城市中的两个;昆山、南京分别列第二批、第三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务院还批准建立了苏州工业园区。2、 1985 年,国务院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之三:载人航天的英雄1、 苏州昆山费俊龙与中国载人航天: 2003 年神舟 5 号载着杨利伟升上太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5 年费俊龙乘神舟

5、6 号成功升上太空胜利完成任务。考前热点小结2 二、中国的近代化 (1840 1949) 【 概念 】1、含义: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2、过程:中国的近代化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在新中国建立之前,中国的现代化始终贯穿着两大主题:一是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争取国家强盛和人民富裕。3、内容: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包括经济的工业化、市场化,政治的民主化、法

6、制化和思想的理性化、科学化等基本内容。【 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1. 近代化起步阶段( 1840 1895 年)主要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2. 近代化整体发展阶段( 1895 1927) ,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3. 近代化曲折前进阶段( 1927 1949) 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艰难地进行。4. 近代化腾飞阶段( 1949现在)新中国的成立,为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尽管“左”的错误造成挫折,但中国开始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 具体表现 】1. 经济近代化:洋务运动;

7、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艰难发展。2. 政治近代化 ( 1)介绍民主制度和观念: 资政新篇 、早期维新思想; ( 2)尝试:维新变法(实践开端、君主立宪制) ; ( 3)伟大成就: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 4)继续:维护民主共和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5)新发展:中共领导工农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3. 思想近代化( 1)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 “师夷长技以自强” 、 “中体西用” 。( 2)资产阶级:维新派 19C60S早期维新思想、 19C90S 康梁维新思想; 革命派民主共和思想(三民主义) ; 激进民主主义者: “民主

8、和科学” 。( 3) 无产阶级: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传播马克思主义;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毛泽东思想。4. 生活的近代化:物质生活;社会习俗;交通通讯;大众传媒:【中国近代化 关键步骤 】 学技术器物、学政治制度、学思想文化【 中外近代化历程比较 】开始背景 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内力) 列强侵略(外力)过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批判封建思想 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工业化) 。侵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政治制度; 彻底批判封建思想。领导阶级和目的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和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地主阶级:维护清王朝统治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和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无产阶级: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9、胜利阻力 本国封建势力 三座大山3 三、高考常见、常考历史答题模板一、 20 世纪 60、 70 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影响。 (欧洲联合、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振兴)促进了 * (欧洲、日本、第三世界、中国等)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动摇了美国的霸权地位;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二、明清时期海禁或闭关锁国政策的评价。1、积极: ( 1)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小农经济,巩固了封建统治。 ( 2)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抵制外来侵略。2、消极: ( 1)不利于工商业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2)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科技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三、殖民侵略对殖民地、半殖

10、民地(中国、印度等)带来的影响。 (也可以回答通商口岸设置、租界设立的影响。 )1、破坏性:破坏了殖民地地区(中国或印度等)领土主权、司法主权、关税自主权等,使殖民地地区(中国或印度等)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成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造成了殖民地地区的落后。2、建设性: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机器生产) 、生活方式(交通、通讯等)和思想观念(平等自由等) ,促进了殖民地的发展进步和近代化。四、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 (衣食住行、婚姻、习俗等多方面变迁原因)1、外部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文明的冲击和影响。2、政治:历届政府和重大政治、文化活动的推动。 (如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

11、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3、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4、思想:自由、平等、民主等思想的传播。五、福利政策(福利国家)实行原因和评价。 (养老、医疗、住房、就业等)福利国家建立原因: ( 1)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和二战的教训, 使人们认识到加强政府职能的重要性。( 2)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影响。 ( 3)战后各国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 4)西欧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评价: 1、积极: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利益,缓解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2、局限性: ( 1)助长了部分人的惰性,产生了特殊的“懒人经济” ,降低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 2)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甚

12、至造成财政赤字。怎样使福利政策走的长久?答: ( 1)民众和政治团体(政党)必须放弃眼前的政治、经济利益,着眼于长远利益( 2)必须对福利制度进行改革,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福利制度。六、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加入国际经济组织或团体影响。1、利:发展中国家可以得到更多吸引外资的条件和机会,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为资本外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条件。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同时促使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 ( 4)扩大在更广泛的领域内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拉动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2、弊:使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受到冲击和削弱,国家经济安全受到挑战。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面临着越来

13、越大的压力和冲击,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也不断增大并承担着较大的金融风险。发达国家将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以及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使其良好的自然环境受到污染。4 七、发展中国家怎么应对全球化浪潮?1、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能消极逃避,应积极参与国际竞争。2、保持清醒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3、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国际竞争力,打造民族企业,扶持民族品牌。4、加大科教投入,培养各方面人才。5、积极促进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八、新事物为什么要结合旧事物?(比如维新变法为什么结合传统儒家思想、文艺复兴打着复兴古希腊

14、罗马文化旗号、新兴资产阶级在宗教改革旗号下反封建)( 1)封建顽固势力 强大 。( 2)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 小 。( 3)有利于 减少 变法(或反封建)的 阻力 ,但也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九、中国古代科技(医学、四大发明、天文历法等) 、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原因。(1) 小农经济的高度繁荣为 * 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2)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条件: 。(3) 中央集权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和重视。(4) 民族交往与对外交流频繁。(5) 劳动人民的辛勤与智慧。十、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教育、手工业等逐渐落后于世界的原因。(坏事原因)1、封建专制制度日

15、益腐朽。(根本原因)2、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阻碍了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3、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经济、文化、科技交流4、科举采取八股取士,严重禁锢了士人的思想;而且以理学为官方哲学,教育内容为儒家经典为主,严重脱离了社会实际。(明清时期好事原因)1、封建专制制度日益腐朽、走向没落。2、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工商皆本”(黄宗羲)等思想产生。3、明清之际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产生。十一、中外文学艺术逐渐平民化、通俗化的原因。(市民文艺包括风俗画、宋词、元曲、京剧、小说、评书等)1、商品经济的繁荣为 * 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2、市民阶层扩大,需要更丰富的精神需求。十二、治理腐败、环境污染、赈灾救荒等问题措施的特点。1、国家(或政府)高度重视。2、制定了 * 相关的制度体系或法律体系。 (或使 * 制度化、 法制化; 或通过立法的形式 * ) 。3、成立专门的 * 机构。4、设立有 * 方面的奖惩制度,保证制度的落实。5、措施多样化。6、政府 * 和社会(民间) * 相结合。如:政府监管和人民监督相结合;政府加强治理、惩罚和民众提高环保意识相结合;政府救济和社会(民间)救济相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