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中学生培养培养创新能力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622538 上传时间:2017-11-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6.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探究中学生培养培养创新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在探究中学生培养培养创新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在探究中学生培养培养创新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在探究中学生培养培养创新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探究中学生培养培养创新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探究中学生培养培养创新能力(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文竞赛”“B”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姓名:孟贤成 地址:谷城县紫金镇官坊中心小学 邮编:441711手机号:13886212238 电子信箱:741467331科学教学在小学教学中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核心。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是适应时代发展和培养新一代的需要,这是教育的根本点,也是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我的具体做法是:一、在实验中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它是一种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刻意求新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2、1、积极正面引导,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一种不安于现状,执意于追求创新的强大的推动力。在信息时代,得到知识不难,难得的是好的创意。在教学中,要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引导,使学生产生不满足于现状,积极投入创新活动的意愿。2、变革学习方式,营造创新氛围科学教学,强调学生不仅要获取科学的知识,更要掌握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科学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因此,教师应放弃权威,主动转变教育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生生关系,以利于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参与学习,要给学生一个动手操作的机会,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思维空间,给学生动口讨论的时间,使个体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倡导学生间相互合作,相互支持,使个体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实

3、现思维、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3、 激励创新热情,培养创新情感过去的科学课堂教学单边性、模式性活动较多,多边性、主动性较少,课堂活动总是受到传统教学的束缚,气氛沉闷、封闭、机械,随着新课程的呼唤,课堂不再是教师主宰着学生的活动,而是创设兴趣的实验活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共同培养探究能力。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系列学生主动动手操作的实验活动,增强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领悟了学习科学的乐趣,能尽情地探究,从而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探求知识的能力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留心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使

4、学生对科学的奥妙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情绪,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实验观察,积极探究和应用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科学课里,重视创设兴趣的实验观察,这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渠道,由于很多科学现象抽象、复杂多变,学生难以想象、理解,也不懂得怎样观察,更别谈探究了,因而在学生实验观察时,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引导点拨,使学生学会实验观察,更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感受科学探究活动的奥妙,从而学习运用实验的方法观察研究物质。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第13 课玩气球时,一开始让全班同学玩气球,在玩的过程中猜一猜气球里有什么,当学生说不出来

5、时,再让学生猜个谜语“。这时学生一听是猜谜语,兴趣盎然,议论纷纷加以引导:学生说出空气。你们已经知道了气球里是空气,还想不想知道有关空气方面的知识?学生各抒己见。我继而引导学生想办法找找周围还有哪些地方有空气,在活动中学生用塑料袋捕捉空气,看空瓶子里有没有空气,先提出自己的推测再选用合适的材料想办法研究。学生有了兴趣,自己动手实验,从实验中学生知道了空气的性质。这堂玩气球科学实验探究活动课,学生不仅在兴趣中谈、想、探,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更挖掘了学生对科学的思维及探究潜力。同时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相结合能力得到很大发展和改造,在科学课堂中加强对学生的兴趣实培养,让学生在兴

6、趣中乐于学习,乐于探求,充分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励他们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创造,用“探究科学秘密”的金钥匙去开启科学知识的大门,这样就能有目的、有计划、有程序地培养学生探究科学奥妙的能力。4、设置创新逆境,培养创新意志创新意志是指能自觉的确定创新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已的创新活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创新目的的心理活动。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把困难和挫折当作人生的财富,从而充满信心地从事创造活动。如“雨的形成” 模拟实验,学生小组屡做屡败,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分析失败原因,讨论如何改进,学生在找到原因后,及时做了改进,使实验获得了圆满成功,学生从中感觉到成功的来

7、之不易和胜利的喜悦。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思维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核心。小学科学课是将学生引入科学大殿的入门学科。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巧设问题,培养思维的敏锐性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常有疑问,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重要途径。发现问题是创造性思维的开端。教学中要巧设实验,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的机会。2引申问题,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表现为,善于深入思考问题,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和规律,善于探索问题之间的联系等。它反映了思维的深度。例如,在讲水的三态变化时,布置实验,将三杯体积

8、相同的水,一杯放在常温下,一杯放在冰箱中,一杯加热,观察三杯水在相同的时间内的变化?再比较三者的体积。学生了解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紧接着可以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它们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再让学生猜测为什么水蒸气体积大,而水结成冰后体积也会变大呢?学生可以去请教家长,也可以去查阅资料,获得答案。问题的步步深入,使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3丰富想象,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创造性思维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思维的发散性。思维的发散性是指多角度、新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式。学生的思维方式往往比老师更发散,更有创造性。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它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善于创造就必须善于想象。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

9、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给他们广阔的驰骋想象空间。例如,在教根朝哪边长时,在研究植物的根一天吸多少水时,学生讨论出把根放入试管较合理,同时,启发学生讨论,怎样才能控制试管中水的蒸发,学生积极思考,想出了许多方法,如在试管上加橡皮塞,在水面上滴一些油,等等。更有学生认为不用控制水的蒸发,只要找两只同样的试管,倒入同样多的水,一支有要根吸水,另一支没有根吸水,一天后观察,就能知道根一天吸收了多少水。学生通过想象,开放了思维。三、创设新型师生关系,培养创新能力。现代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作是有独立人格的人,尊重爱护他们,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这样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于发表独到见解,敢于标新立异。得到创新后愉

10、快情感的体验。1、倡导民主的教学作风,创设交融的课堂气氛。教师要给学生参与表达创新的机会,不要把个人意见强加给学生,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唤起学生创新的兴趣,要给每个学生评价的权力,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坚持“无错原则”。对落后的学生的发言以表扬和纠正为主,不要简单批评。学习成绩不良学生发言时,不一定一次就能回答上来,教师要有耐心,可以降低问题的难度,让他们想一想,给他们答对的机会或让成绩好的同学进行帮助,消除他们的自卑感。教师禁止用“傻、笨、差”等挫伤学生自尊心的语言。多用信任,鼓励的语言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在班级中创设同学平等互助的氛围,使他的潜能得到发挥。让他们学会思考,尝试创新。2

11、、注重课堂师生的交往。教师要多鼓励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广泛交流,放下教师的架子,与学生共同参与观察探究活动,在交往中提倡相互尊重、信任、理解、支持、合作、帮助,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要多运用鼓励性评价。在科学课上,对事物的观察过程中,有的可能教师自己都没有想到,或是自己也从未看到过,从这种角度来说,教师也是一个初学者,与学生是完全一样的。再说,在科学世界中,无处不有,没有一个人敢说什么都懂,什么都会。所以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是学生的朋友。四、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学会科学探索。学生的科学学习不应该是被动的吸收过程,即使学习的科学知识是前人的思维结果,学生也必须经过自己的思维,正如著名的弗

12、赖登塔尔指出:学生学习科学彻底唯一的正确方法就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为此,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学习。即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为动态的探索对象,让学生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受到训练,培养其探索精神。例如在教学植物怎样“喝水”时,观察植物怎样“喝水”是本课一个难点。因为在前面的学习活动中都是从外部观察,是比较直接的观察时间短;而观察植物怎样“喝水”是植物内部的,是不能直接用眼睛看见的,只能靠长时间,间接的观察。这是学生第一次不能直接看到的现象。为了突破难点,首先用一个实验引入。我准备了一株油菜,洗去泥土,一个瓶子

13、,瓶子里装半瓶水,水中加入红墨水,一个塑料袋,实验时把洗好的油菜根浸入瓶子中,在上面加一层食用油,防止瓶子里水分蒸发,并在瓶子上做好记号,把植物的茎和叶子用塑料袋封住。再把瓶子放在窗台上。让学生想办法推测过一段时间后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并说出自己这样猜测的理由。学生有了兴趣积极参与,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最后终于知道了植物是怎样“喝水”的。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会科学探索。在科学课教学探究中,运用创新思维和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对拓展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独立思维、发展学生的求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教师不要一味地灌输书本上的知识,应该

14、运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才智和潜能,竭尽全力为培养新世纪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人才而努力,勇敢地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局面和挑战。襄樊市小学科学教学材料创新设计、制作与运用决赛呈报表参赛教师姓名 孟贤成 性别 男 年龄 46教师所在单位(全称) 湖北省谷城县紫金镇官坊中心小学创作项目(内容) 教学论文预赛获奖情况介绍所需时间大约 10 分钟作品名称 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作目的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篇教学论文的写作目的是回顾过去教学工作中,把教学经验进行小结,更好的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作品特点性能及作用本篇论文的特点主要体现了通过科学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 演示,学生看的单边教学模式,而是积极尝试多边的师生,生生互 动模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在玩中学,在探中究,像科学家那样去发现科学的奥秘,通过动口、 动手、动脑等发现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效果在科学课的探究中,教师不是一味地灌输书本知识,而是通过设置情境,让 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奥秘,运用 创新思维 和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激活了学生探究欲望,教学活动 深受学生的喜爱,教学效果十分显著。备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