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1)离线作业(必)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0510590 上传时间:2017-11-2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文学(1)离线作业(必)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1)离线作业(必)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1)离线作业(必)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1)离线作业(必)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1)离线作业(必)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国文学(1)离线作业(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文学(1)离线作业(必)(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外国文学(1) 课程作业(必做)姓名: 王昭 学 号: 713015092026年级: 2013 秋汉语言文学 学习中心: 乐清电大学习中心第一章 古代文学简述题:1、简述希腊神话的内容和特征答:希腊神话的基本内容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神的故事主要包括开天辟地、神的产生和谱系,以及人类起源等等。英雄传说起源于对祖先的崇拜,塑造的是代表整个氏族的英雄人物,在这些形象中概括了全氏族的力量、智慧和理想。这些英雄都是神与人之子,是被神化了的人,被奉为神的人。人神同形同性、神人交混是希腊神话最突出的特征。在思想内容上,希腊神话反映的是希腊社会的世俗生活和希腊人的意志愿望。希腊神话

2、中的神是高度人格化的,神人同形同性。他们不但具有人的性格和形象,还具有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世俗化色彩极浓。希腊神话还体现出浓郁的人本色彩,神所经历的生活实际上就是人的社会化生活,对神的肯定与赞扬就是对人的肯定与赞扬。在艺术手法上,既有浪漫夸张,又有现实描写,表现古希腊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极大的创造力。2、简述荷马史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答:思想内容:荷马史诗是古代希腊从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产物,极其广泛而生动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希腊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风尚习俗等各方面的情况。史诗的思想内容除了通过人物来反映,还通过情节表现出来。史诗故事表现了一种热爱生活,肯定人的力量的积极乐观精神。在

3、史诗中,人并不是一种消极的因素,也不是命运的玩物,而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力量。例如人在战场的厮杀中也能多次战胜神。当然,史诗中还掺杂着一些奴隶主观点的烙印。艺术特色:剪裁巧妙,结构完整。史诗没有平铺直叙十年的事件,而是集中在一小段时间中的一个事件上,从而把众多的人物,丰富的情节,广阔的历史时代生活反映出来。主干与插曲结合的手法。插曲中,有的用来交代主要情节的来龙去脉,有的补充主要情节的内容。人物塑造的个性化手法。众多的人并不雷同。阿伽门农的傲慢、阿喀琉斯的英勇和任性等。客观叙述手法。没有任何主观的抒情和直接的评论。2史诗诗名优美动听。想象、比喻及韵律都丰富美丽。此外还有口头艺术作品常 见的重复叠

4、用手法。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简述题:1、结合具体作品阐述列那狐的故事答:中世纪欧洲后期出现了一种文学城市文学,一种反映市民生活和理想的文学城市文学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揭露封建主和僧侣的暴虐、愚昧和虚伪,赞颂市民的才智。而列那狐的故事就是这个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同时流行的还有一部讽喻性叙事长诗玫瑰传奇 ,它们都以动物寓言故事的形式讽喻现实。讽刺故事诗列那狐的故事通过对动物生活的描绘,形象的表现了中世纪封建社会的关系,寓言式的反映了当时的生活。列那狐是市民的象征,在他身上体现出市民阶级的双重性:一方面他与象征豪门权贵的狮、狼、熊、驴等大动物斗争,表现了市民阶级对封建统治阶

5、级的反抗;另一方面,它又欺凌和残害象征贫苦下层人们的麻雀、乌鸦、鸡、兔等小动物,表现了市民上层与下层之间的矛盾冲突。诗作运用喜剧手法,通过动物的形象来讽喻现实,歌颂了市民阶级的机智。讽刺和嘲弄了贵族、僧侣等统治阶级,格调幽默诙谐。它是信仰维系方式走向解体和理性维系方式开始出现的产物,其中体现着对人的智慧能力认识的深化.宗教文学所强调的人的精神的纯洁和信仰的虔诚 ,史诗强调的人的英雄主义,骑士文学强调的人的情感与市民文学所强调的人的智慧 ,其实表现了中世纪欧洲人对人的认识的不同侧面从这个意义上说,的出现,使中世纪欧洲对人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论述题:试述神曲的两重性答:在西方文学史上,但丁

6、是与荷马、莎士比亚齐名的伟大诗人。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生活在新旧交替时期的但丁,其代表作神曲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具有两重性。(一)思想内容上的两重性。 (1)作为中世纪文学的产物,但丁的神曲的具有宗教性。神曲在构思上具有宗教性。 神曲采用中世纪文学特有的幻游文学形式,通过但丁的自叙描绘了他穿越地狱、炼狱最后到达天堂见到上帝的经历。从整个诗歌构思来看, 神曲明显表现出基督教的思想,即世人想要获救,就必须克服种种诱惑,忏悔自己的过错,洗脱尘世的恶行,以祈求得到上帝的宽容,进入天堂,而那些作恶多端之徒,势必在地狱中承受永恒的惩罚。神曲受中世纪宗教

7、神秘观念的影响。首先表现为:但丁在神曲中指出的道路是精神道德的完善,而非现实的实践之路。他认为支配事物发展的乃是天命,而不是有着各种感情的人。他目睹了社会的“堕落”与“丑恶” ,把“拯救”人类作为自己的理想追求,然而, “人类自己无法爬上山坡” ,需要“超自然力的援助” ,在人间找不到引导人类回到“正义”社会的道路,只有求3助于天命。他认为人类社会的真正出路是这样的一条道路:在理性(维吉尔象征理性)指导下,经过各种苦难的考验,认识罪恶与错误,在道德上得到净化,再经过信仰(贝娅特丽丝象征信仰的引导,走出迷惘,到达真理和至善的境界。其次,在神曲中存在以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为尺度衡量善与恶的思想。它

8、认为“把人的感情与天意并列” 就要打入第八层地狱受罚。占卜者、巫师与占星者前生总是企图预见未来,他们的头脑总是超越上帝所确定的人类智慧不应该超越的界限,因此,在地 狱篇中写到他们在第八层第四条沟里受到“面部掉转到臀部那边”永远也无法看到前面的惩罚。 神曲中的中世纪宗教神秘观念,还表现为“沉思冥想” ,诗人在上帝面前完全地沉思着上帝的奥秘。(2) 神曲 又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因素,透露出文艺复兴的曙光。表现为:对古典文化的赞扬。但丁在神曲中赞颂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英雄与智者,把他们安排在地狱中幽静美丽的地方,毫不受苦,表现了他对古典文化和学者的极大尊敬,他把维吉尔奉为导师,称他为“智慧的海洋” 、 “

9、拉丁人的光荣” ,并让他引导自己游历地狱和炼狱,他称亚里士多德是“哲学家大师” ,荷马是“诗人之王” ,并为能够与他们一起交谈而自豪。但丁是宗教禁欲主义者,但其禁欲主义侧重道德,与来世主义脱离。他按照中世纪基督教的道德标准,把古往今来许多爱情故事里的人物,诸如海伦狄多等判为贪色者,打入地狱的第二层,接受狂风暴雨的鞭打,他虽将弗良齐斯卡与保罗打入地狱的淫乱层,但又非常同情这一对恋人,以致于“因怜悯而昏晕” ,像死尸一样倒在地上,在炼狱篇第十八首“爱的理论”中又说到“爱的本质也许总是善的” ,这一切明显表现了诗人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世俗爱情的思想,这是与教会的禁欲主义,来世思想背道而驰的,体现出人文主

10、义色彩。神曲的主题是人。 神曲中赞美人的勇敢,歌颂人的智慧和创造精神之处很多,并通过攸里西斯之口道出:人“不是生来去过野兽的生活,而是要去追求美德和知识的。 ”神曲中强调人赋有“自由意志” ,鼓励世人以诗歌中所歌颂的英雄豪杰为榜样,振奋精神,战胜一切艰险,去创造自己的命运。这种以人为本,重视人的生活价值的观念,同宗教神学所宣扬的“上帝” 、 “来世主义”针锋相对。此外,作品本身也是诗人不屈于厄运与不公的命运搏斗的产物。(二) 神曲在艺术形式上的两重性。神曲在艺术上既有中世纪文学的一般特征,也表现出新文学的特征。诗歌运用了中世纪宗教文学常用的梦幻故事的写法,却取材于现实。全诗分为3篇,每篇又分3

11、3歌,共99歌;加上序曲,组成完美的数字 100,此外,每篇都以“星”字结尾。 “3”和它的倍数在基督教世界是吉祥数字,代表“三位一体”的神秘宗 教观念,而“星”体现出基督教中“上帝”引导人类至善思想。加上大量隐喻和象征等手法的运用,使得整个作品呈现出浓厚的宗教文学特征。诗歌写的虽是游历三界的所见所闻,但其素材大多都是取自当时意大利的现实生活,其中涉及了当时佛罗伦萨以至意大利复杂的党派斗争,教皇和僧侣们的罪恶,也涉及贪官污吏及新兴资产阶级对人们的剥削压迫等。在作品中但丁也是从现实出发来评价人物的,如地狱篇第十歌里,写到佛罗伦萨基白林党的首领法利那太,他是但丁的政敌,当年基白林党打败了贵尔夫党的

12、军队以后,胜利者企图毁灭佛罗伦萨,法利那太表示反对,才使这座名城免于浩劫,但丁在地狱里见到他的亡魂,对他表示格外的尊敬,称他是“崇高的灵魂” ,又如当时活着的朋尼法斯八世,但丁认为他罪恶太大,所以事先在地狱第八层给他定4好位置,预言他死后将倒栽着受火刑的惩罚。正因为神曲取材于现实,从现实出发评价人物,因此使得其虚构的地狱具有可感性,并不让人感到虚幻玄秘,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紧密结合的典范。 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特定的处境和心情,塑造出生动具体的富有立体感的形象。所到之处单丁都会口头阐述出当时的所见所闻以及他当时的感受, 地狱的阴森恐怖,炼狱的肃穆与宁静,天堂的清明与光亮,不同环境有不同气氛,使人

13、如临其境。诗人的爱憎使作品具有浓厚的主观抒情色彩。在整个诗篇中, 3但丁不论碰到什么人,听到什么事,他都表示明确的态度,诗人鄙视那些在生活中丧失原则,见风使舵的政客,为此在地狱的第一层外专设了个走廊来收容他们的鬼魂,在那里他们要永远被狂风刮得飘来飘去,还受大黄蜂的蛰刺。佛罗伦萨是诗人所热爱的故乡,但作为党派纷争之地,使但丁深恶痛绝。在地狱中遇到尼古拉三世教皇的灵魂,诗人痛斥:“因为你的贪婪使世界陷入悲惨,把好人蹂躏把恶人提升。 ”,但丁感情充沛,直抒胸臆,使得整个作品爱憎分明。4 诗篇不用当时一般文学作品通用的拉丁文而用意大利民族语言写成,这对意大利文学语言以及民族语言的形成和发展都起到过重大

14、的作用,同时也体现出诗人的爱国情怀。 神曲既体现宗教性,又反映了过渡时期的意大利现实,表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其两重性使得它具有独特的魅力,成为欧洲文学史上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简述题:1、分别简述“四大悲剧”的内容、主题和艺术特色答: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包括哈姆雷特 、 奥赛罗 、 李尔王 、 麦克白 ,故事均取自欧洲的历史传说。哈姆雷特描述的是一个王子为父报仇,杀了他的叔叔的故事。丹麦王驾崩,哈姆雷特王子得知后装疯卖傻为证实真相,导演一出老王被毒杀短剧,请新王与新后观赏,叔父当场色变,母后以为王子疯了,奥菲莉亚遭情人失踪及丧父之痛投河自杀,引起雷奥提斯心头之恨,

15、与克劳迪王共谋比剑时涂剧毒于剑锋,酒内下毒,加害王子,不料被葛楚皇后误饮,雷奥提斯自己亦为毒剑所伤,临死告知王子真相,王子报了父仇,自己亦壮烈牺牲。哈姆雷特的主题:全面反映了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者为实现美好理想与强大的社会恶势力之间的冲突。 哈姆雷特的艺术特色;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人物个性化、广泛反映了丰富的观实生活和语言的丰富多彩。这些艺术特色很大程度上表现了莎土比亚戏剧的艺术成就。它把西方对于不可抗拒的命运与个人追求之间的冲突推向了极至,可以说是达到了文艺复兴文学创作的最高峰,同时几乎也是其终点。李尔王描述年事已高的李尔王意欲把国土分给3个女儿,口蜜腹剑的5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赢其

16、宠信而瓜分国土,小女儿考狄利娅却因不愿阿谀奉承而一无所得。前来求婚的法兰西国王慧眼识人,娶考狄利娅为皇后。李尔王离位,大女儿和二女儿居然不给其栖身之地,当年的国王只好到荒郊野外考狄利娅率队攻入,父女团圆。但战事不利,考狄利娅被杀死,李尔王守着心爱的小女儿的尸体悲痛地死去。李尔王的主题:李尔王最后的性格转变体现了作者对开明君主的希望。剧情是国家和家庭悲剧,但它的内涵远远超出了国土的瓜分和家庭冲突,国家政治主题和家庭主题服从于更深的主题:社会的秩序失去和谐,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剧变让人困惑。儿女忘恩负义只是表层主题。深层主题是: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天然联系和社会联系完全解体。悲剧通过它情节的震撼作用,呼唤和谐的秩序。李尔王的艺术特色:它的语言主要运用反讽艺术,人物话语轻松滑稽。它是通过语言表达,由外在景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