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政府组织管理期末复习资料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441234 上传时间:2017-11-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9.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政府组织管理期末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非政府组织管理期末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非政府组织管理期末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非政府组织管理期末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非政府组织管理期末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非政府组织管理期末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政府组织管理期末复习资料(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非政府组织管理期末复习资料复习思考题第一章非政府组织概述:公共治理的视野1、 非政府组织的基本属性 P11答:1、非营利性。非营利性是非政府组织有别于企业的根本性属性。非政府组织的非营利性集中体现在不以营利为目的上,它的目标在于推动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非政府组织的非营利性体现在:第一,不以营利为目的;第二,不能进行剩余收入(利润)的分配(分红) ;第三,不得将组织的资产和产生的利润以任何形式转变为私人财产。2、非政府性。是其第二基本属性,是指非政府组织不是政府及其附属机构,组织的决策和行为不受政府机构的控制。非政府组织与政府都属于公共组织的一部分,但非政府组织不属于政府组织,而属于非政府的社

2、会组织。非政府组织的非政府性体现在:第一,是独立自主的自治组织;第二,是自上而下的民间组织;第三,属于竞争性的公共部门(提供竞争性公共物品) 。3、自治性。是其第三个根本属性,是指非政府组织不附属于其他组织、能够独立自主地开展组织活动的特性。体现在:第一,非政府组织的活动不受政府干预;第二,非政府组织的活动不受营利组织的干预;第三,非政府组织的经济独立问题。4、组织性。组织性是指有一套内部规章制度的设立,有明确的角色与任务的分配;有职权等级体系,以保证使每个成员的行为与组织目标相符合;有交往体系,即体现不同成员之间的相互从属关系;有目标准则,用于评估和检查组织的成果以及组织中个体的活动成果。非

3、政府组织的组织性体现在:第一,有正式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第二,有成文的章程制度以及固定的人员。5、志愿性。志愿公益性或互益性是非政府组织的第五个基本属性,也是非政府组织最具特征的一个属性。非政府组织的内在驱动力是以志愿精神为背景的利他主义、互助主义。是组织化的志愿精神。体现在:第一,组织的志愿性;第二,活动的志愿性;第三,服务的志愿性。2、 界定中国非政府组织应遵循的原则 P7答:第一,国际化原则;第二,本土化原则;第三,现实性原则;第四,超前性原则3、 公共治理变革下非政府组织产生和发展的原因答:1、非政府组织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2、非政府组织是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需要3、公民参与意识的不断增

4、强催生了非政府组织4、各国政府与国际社会的普遍支持加速了非政府组织的发展4、 非政府组织的“志愿失灵”表现的几个方面 P53答:1、慈善不足。组织所能募集到的资源与非营利活动所需要的开支之间有着相当大的缺口。2、慈善组织的特殊主义。由于非营利组织服务的狭隘性,使得其公益只是组织所服务的特定对象的共同利益,而不是整个社会的公益,甚至出现为了本组织的共同利益而去损害社会其他成员利益的情况。对于缺乏发言权的弱势群体,他们是最需要慈善帮助的群体,但往往由于无力建立维护自己利益的组织,致使他们无力维护自己的利益。3、慈善组织的家长式作风。慈善组织往往具有很强的父权心态,那些控制着慈善资源、掌握慈善组织经

5、济命脉的人员对于如何使用资源具有很大的发言权,他们往往只是凭借自己的偏好和利益作决策,忽略了组织的宗旨和社会的需求,由此往往导致提供了许多富人喜爱的服务。而真正需要帮助的群体的需求却得不到满足。内部决策过程会出现非民主化和非透明化的倾向,最后往往是富人偏好取代了社会需求,强势群体的需求掩盖了弱势群体的需求。4、慈善组织的业余性。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中常常将其职能定位为弥补政府无力或不能涉及的领域,但这些领域提供服务往往需要更加专业的技能。志愿组织受资金、现实表现不尽如人意等的限制难以吸引专业人员的加入。非营利组织的工作往往只能由富有爱心的业余人员来承担,这就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志愿服务的效率与质量,是

6、资源难以发挥最大的效用。5、对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治理的效应和作用的看法?如何定位今后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方向?答:2第二章 非政府组织的理论基础1、公民社会的价值和原则 P42答:公民社会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有着独特的社会价值和原则,恰恰是这些价值和原则使得公民社会最终独立于国家和市场。1、个人主义 2、多元主义 3、公开性和开放性 4、法治原则2、市场失灵的表现 P46答:1、外部性 2、垄断 3、分配不公平 4、宏观经济的不稳定 5、信息不对称3、政府失灵的类型 P49答:1、政府机构低效率。首先,政府机构缺乏竞争机制。其次,政府机构缺少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最后,政府机构缺乏有效的监督。2、公

7、共政策失效。第一,公共政策所要实现的目标不能代表公共利益。第二,决策信息不完全导致政策失败。第三,政策执行存在障碍。3、政府的内部性。所谓“内部性”是指公共机构尤其是政府部门及其官员追求自身的组织或自身利益而非公共利益或社会福利的现象。非市场领域内部性的存在,意味着政府组织的“私人”的成本和利润很可能支配了他们的公共决策行为,并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那些意志薄弱的行政部门和贪图享乐的政府官员,诱使其行为准则可能偏离服务的宗旨,以致以他们很可能无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致使政府失灵。4、寻租。是指政府的无意创租、被动创租和主动创租可使经济中产生巨额租金,经济人通过各种政治的或经济的、合法的或非法的手段从

8、政府官员处获得某种垄断特权或者是政府机构及其官员直接凭借其垄断特权而取得的非生产性利润活动。5、政府职能定位不当。其一,政府任意扩大自己的职能范围,滥用政府权力。其二,政府行为未能及时与政府职能更新同步,造成干预不足。其三,政府干预市场的一些政策手段之间相互牵制,难以实现预期效果。4、志愿失灵的表现答:1、非政府组织慈善不足:非政府组织活动所需要的开支与所能筹集到的资源之间存在巨大的缺口。就获取资源的方式而言,政府的特征是“强制” ,营利组织的特征是“自愿”和“互利” ,而非政府组织的特征是“自愿”和“公益” 。非政府组织用来“生产”公共产品的资源有三个来源:社会捐赠、政府资助和收费。通常志愿

9、捐款只占非政府组织开支的很少一部,服务性收费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过高则很容易使公民反感,会受到公民的抵制,而且这不符合非政府组织的初衷,一般来说,非政府组织不会将其作为主要资源来源。因此,不论是历史还是现在,政府补贴一直是非政府组织的主要来源,在其预算开支中占主要地位,并还处于上升趋势。但由于新公共管理运动和政府重塑运动,政府越来越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来过多地支持非政府组织了。2、特殊主义:作为政府失灵的一种补充,非政府组织活动的对象往往只是某些特定的社会群体,如特定的种族、特定的宗教、特定区域的居民、特定的性别和年龄。由于不同非政府组织筹集资金、组织动员能力不同,不同群体受到的服务肯定会不同

10、。3、慈善的家长制作风:非政府组织往往存在家长作风,实际掌握经济资源的人对如何使用资源有较大的发言权,他们所做的决定往往既不征求多数人的意见,也不必对公众负责和接受监控。4、业余主义:。非政府组织强调的是志愿性,义工服务,工作常常由有爱心的志愿人士担任,这不可避免影响组织绩效和服务产品质量。同时,由于非政府组织不能提供有吸引力的工资待遇,因此很难吸引专业人员加盟,这也影响非政府组织功效的发挥。5、造成志愿失灵的原因 P55答:1、利益的驱动。2、非营利组织的相对弱势地位。3、不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4、组织的不稳定性6、产权具有的功能 P58答:1、激励和约束功能 2、资源配置功能 3、外部性的内

11、在化 37、如何促进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答:(一)推进改革, 实现政社分开, 拓展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空间。对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来讲, 处理好与政府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然而, 如前所述, 政社不分使大量非政府组织具有“官民二重性”的特点, 政府选择相对于社会选择明显占优势, 同时双重管理体制的存在, 以及对政府资金的严重依赖, 使我国非政府组织更多地扮演着政府部门延伸机构的角色。因此, 发展非政府组织, 就必须进一步深化政府改革,真正实现政社分开, 还非政府组织以应有的性质, 创造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 拓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空间, 提高其独立性与自主性。推进政府改革, 真正实现政社分开, 是

12、我国非政府组织能够发展的先决条件。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 我国政府职能进行了重大转变, 在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上,越来越注重社会的自主管理, 如城市中的社区建设等。但是, 政府的越位现象依然大量存在, 这就影响了社会的自我管理, 限制了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也加大了政府管理的成本。同时由于政府对某些问题不恰当的介入, 也削弱了政府的形象。政府应进一步转变职能, 把一部分职能转移给社会, 实现职能互补, 这是政府管理改革的一个方向, 也是关系到非政府组织能否获得发展空间的关键。所以, 以实现政社分开为目的的政府管理改革必须进一步推进。(二)制定和完善有关非政府组织的法律和法规, 对非政府组织依法进行管

13、理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我们必须大力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这就要求对非政府组织的管理体现依法管理的理念, 从而实现对非政府组织依法进行规范和引导。非政府组织的成立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 履行必要的程序, 这是其得到国家认可、取得合法性的前提条件。政府在加大执法力度的同时, 要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发展进程, 根据现阶段非政府组织的实际情况, 逐步制定和形成配套的、不同层次的法律法规体系, 明确非政府组织成立的必备条件、登记管理的机关及必经程序; 用法律形式明确非政府组织的性质、宗旨、地位、组织形式、经费来源、权利、义务等, 使非政府组织及其运作合法化、规范化

14、。政府通过对非政府组织依法规范、引导和监督, 可以彻底扭转把非政府组织当作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来管理的传统做法, 使非政府组织的运行和管理尽快走上法制化轨道, 使非政府组织的日常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需要注意的是, 在立法中不仅要规范对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和监督, 还应更多地体现对非政府组织社会自治能力的培育, 反映其代表的利益关系。总之, 政府需要通过加强和完善立法, 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非政府组织的管理模式。(三)完善非政府组织的治理结构和自律机制, 加强制度建设我国非政府组织能力较弱, 其中, 固然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 但是, 与自身问题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 加强非政府组织能力建设, 重要

15、的一个方面就是完善各种机制。一是要完善治理结构。我国的官方非政府组织虽然有理事会等治理结构, 但相当多一部分组织的理事会只是形同虚设, 组织的重大决策基本上是由少数领导人决定, 甚至由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决定; 而极少数“草根组织”由于各种原因, 更是由个别领导人独断专行, 缺乏责任机制, 这是目前一些非政府组织决策失误、贪污腐败、缺乏社会信度、难以筹集资金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 我国的非政府组织要发展, 必须完善治理结构, 同时应该建立责任机制。按照现代组织的结构模式完善治理结构, 形成科学规范的决策和执行机制, 为积极有效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制度保障。二是要完善自律机制。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

16、展不仅需要一个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 也需要具备良好的自律机制,只有这样, 才能规范其发展, 真正促进其能力的提高。这是非政府组织发展所必不可少的组织内部及行业内部的先决条件。加强非政府组织的自律机制,要求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法规政策来有意识地培育和提高非政府组织的自主能力, 推动非政府组织逐步走上以自主和自立为基础的良性循环的自律轨道。(四)对非政府组织要进行科学规划,保证其平衡发展一定的事物产生发展须依托于一定的社会环境,非政府组织的形成和发展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相关。因此,无论是对于全国,还是对于一个地区,政府有关部门对非政府组织都应进行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避免跟风、一哄而上。政府主管部门应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体规划,依法对非政府组织进行登记和管理;要完善非政府组织工作人员的职业培训机制,制定组织细则,保证其内部组织的健康与活力;要加强非政府组织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行业道德意识,并通过制定规范细化职业道德标准,进而对从业人员实行有效的道德约束和管理,防止腐败及各种不正之风。另外,政府要对现有的非政府组织进行优化与改造,淘汰一些与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