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高一语文第二学期试题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998422 上传时间:2017-07-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高一语文第二学期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1-2012高一语文第二学期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1-2012高一语文第二学期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1-2012高一语文第二学期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1-2012高一语文第二学期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2012高一语文第二学期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高一语文第二学期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页 共 8 页清远市盛兴中英文学校高中部 2011-2012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语文月考试题说明:1、本试卷共 5 页,27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学校、班级、姓名、考生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3、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 签字笔作答,答案必 须写在答 题卡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 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1、下列词

2、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鱼凫(f) 猿猱(no) 石栈(jin) 飞湍(tun)B、幽咽(yn) 乍破(zh) 商贾(ji) 荻花(d)C、孝悌(d) 跬步(ku) 谄媚(xin) 膏腴(y)D、濒临(bn) 剽悍(pio) 累赘(li) 纤细(xin)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B、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C、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向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

3、了炙手可热的商品。D、提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世界银行 18 日公布一项计划,目的是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追讨被腐败官员转移到境外的非法资产。B、信息时代传媒方式的变化对高中生的课外阅读方式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传统的阅读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C、以“和谐之旅”命名的北京奥运火炬全球传递活动,激发了我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也吸引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关注。D、中国的现代汉语与现代文学,都是接受了西方语言学文学的影响,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完善和发展起来的。4、把下列几个句子组成上下衔接,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

4、一组是:( )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故有“秋老虎”之说。“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被称为“多事之秋” 。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摄时,应注重一个“和”字。由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发生改变。A、 B、 C、 D、二、本大题共 10 小题,共 35 分(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57 题。(每小题 2 分,共 6 分)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蚕

5、 丛及 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

6、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第 页 共 8 页5.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 噫吁嚱,危乎高哉危:高 B. 尔来四万八千岁 尔来:从那时以来C. 以手抚膺坐长叹膺:胸口 D.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犲匪:土匪6.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2 分) ( )A. 猿猱欲度愁攀援B. 使人听此凋朱颜C. 砅崖转石万壑雷D. 艰难苦恨繁霜鬓7.下列对上述文言文段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 全诗依次描写了蜀道之高、蜀道之险、蜀道战祸之惨烈。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在诗中重复出现了三次,每次的作用完全相同。

7、C“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描绘了洪荒丛林中悲鸟的号鸣,月夜子规的啼叫,增添了旅人的悲凉之感,更让人感到蜀道之难实在难于上青天。D 本诗最主要的艺术特点是将神话传说、想象、艺术夸张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812 题。 (17 分)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盆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 长安倡女,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 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

8、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8 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 明年秋,送客盆浦口 明年:第二年 B.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 本:原来(是) C.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因为:表原因的连词 D.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快弹:畅快地弹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 分) () A 铮铮然有京都声 / 苏子愀然 B. 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C.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 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 D.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10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学琵琶于穆

9、、曹二善才 A.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B.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C.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D. 灭六国者,六国也。11. 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这段文言文是对琵琶行这首诗歌的创作缘由作了简要的说明。 B创作缘由不仅是因为送客时听到了美妙的琵琶声,而且更因为琵琶语触动了诗人情怀。 C诗人被贬江洲一直都很郁闷,不遇之情耿耿于怀,遇到老朋友琵琶女后得以解脱。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被排挤的悲苦心情,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控诉。12、翻译(每句 3 分,共 9 分)(1)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2)本长安倡女,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3)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

10、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1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春行即兴 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 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 鸟空啼。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用具体的字词说明。(2 分)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4 分)14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 3 题,多选则按前 3 题计分) (6 分)(1)_ _,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_ _。 (锦瑟 )(2)万里悲秋常作客,_。_,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3)_,凝绝不通声暂歇。_,此时无声胜有声。 (琵琶行)(4)此去经

11、年,_。_,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 )第 页 共 8 页三、本大题小题,共 1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中医为什么要有科学依据?田 松在我们的大众语境中, “科学的”东西,就相当于“正确的”“高明的”“有效的”“经过了证实的” 东西。照此理解,中医要有科学依据,就等于说中医要有正确的、高明的、有效的经过了证实的依据。中医有科学依据吗? 提出 这种质问的理由无非是中医的理论与来自西方的解剖学、生理学不能对接,比如中医的经络至今找不到解剖学的依据,很多中 药的有效成分至今写不出分子式,中药药理不能用来自西方的药理学予以解释言下之意就是:中医没有西医的科学依据!但是,中医为什么要有

12、西医的科学依据呢?我们在判断一个事物是否具有合理性的时候,为什么一定要有“ 科学的依据”?科学依据是不是唯一的依据?在科学依据之外,我 们 是否还有别的“依据”?比如“经验的依据”或 “历史的依据 ”?人们的生存,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是依靠科学的?实际上,在我们绝大多数的日常生活中,科学的重要性是很小的。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需要了解科学;你能否骑好自行车,并不取决于你是否学好了牛 顿力学;中国工匠李春没有学过科学,也能造出赵州桥。对于我们的生活起直接作用的是技术,而技术并不需要有科学在先,完全可以凭借经验的累积而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体是一个接受刺激反应的生物体,一个正常的人在他的生长过程中,会

13、逐渐获得足够的对外界刺激作出恰当反应的能力。一个人是否心怀恶意,我们能够一望而知或三思而知,不需要包括科学在内的任何理论的依据就可以根据我们的“经验依据”做出判断,而科学在这些问题上常常是无能为力的。最直接的判断依据是经验依据,而历史依据则可以看作是长时段的集体的经验依据。毫无疑问,这个依据是与民族传统和地域文化密切相关的。比如刀耕火种,从最直观的想象和缺省配置出发我们觉得它会破坏环境,是一种落后的生产方式。如此,从长时段来看,刀耕火种的民族所生活过 的地方应该留下一片片荒山秃丘才对。然而实际上,人类学家看到的却是“一面刀耕火种,一面青山常绿”。也就是说, “刀耕火种破坏环境”这种说法是没有“

14、历史依据 ”的。中医也是这样。在中华文明的语境之内考虑,中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已经过了正确、高明、有效、证实的检验。在理论上,中医有着自己完备的有足够生长能力的思想体系,在某种意义上,这套体系与西方现代医学目前所基于的还原论、机械 论、决定论的“科学方法 ”是水火不容的。在实践上,中医拥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依据和经验依据,这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远在西方现代科学诞生之前就已经完善成熟了。为什么要等西医出现、在获得了西医的证据之后,中医才能获得价值、获得意义、获得生存的权利呢?相反,按照刘易斯 托马斯 的说法,现代西医作为一门年轻的科学,只有一百年的历史。也就是说,现代西医虽然有科学依据,却没

15、有充分的 历史依据。比如四环素,相信上市的时候也经过了临床实验, 获得了科学依据,但是十年之后 发现,小时候有幸享用这种科学产品的孩子长出了一嘴四环素牙。还有那个著名的“ 反应停”,只用了几年功夫,就导致了上万名婴儿畸形。当然,科学 卫士们会说:“ 反应停”之所以 酿成悲剧,恰恰是因为它上市的时候没有 “充分的科学依据”。如果我们把“充分”理解成足够的 时间长度,那么,又有哪一种医术比两千年的中医更加充分呢!说到这儿,我已经获得了二个诡异的结论:如果从宽泛的意义上理解科学,中医已经具有了科学依据;如果从狭义的具体的意义上理解科学,中医不需要科学依据! (选自社会科学家茶座2006 第 1 期,有删改)【注】刘易斯 托马斯(1913-1993),美国杰出医学家。15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A对生活起直接作用的更多是由经验积累而不断发展、完善的技术,并不是科学。B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不一定都要依靠相关的科学才能从事某项工作或生存发展。C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医和仅一百年历史的西医,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