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糖尿病一级预防人群生活方式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982423 上传时间:2017-07-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糖尿病一级预防人群生活方式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对糖尿病一级预防人群生活方式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对糖尿病一级预防人群生活方式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对糖尿病一级预防人群生活方式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对糖尿病一级预防人群生活方式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糖尿病一级预防人群生活方式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糖尿病一级预防人群生活方式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对糖尿病一级预防人群生活方式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摘要】 目的 通过对糖尿病一级预防人群生活方式护理干预,使更多的人群重视糖尿病的一级预防,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充分体现护理人员在预防疾病中的作用。方法 针对职工健康体检人群,抽取符合糖尿病一级预防重点人群 112 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将人们较关注的观察指标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 、甘油三酯(TG)、体重指数(BMI)作为观察指标,连续干预 2 年,2 年后体检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糖尿病一级预防生活方式护理干预组较对照组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由专业护理人员加强对糖尿病一级预防重点人群

2、生活方式干预,对糖尿病预防工作有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 糖尿病;一级预防;生活方式;护理干预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及患病率逐年升高,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重大社会问题1。美国同行的研究表明,糖尿病的治疗负担正在逐年增加,但其治疗效果是否同比好转,则是未知数。因此,生活方式的干预确实为“无本万利” 。唯有重视预防,才有可能使我国的糖尿病大军逐年缩小规模,在投入上也能达到卫生经济学要求的最低标准2。国内,护理人员从干预对象看,多数报告为住院患者,2或为糖尿病患者。对于糖尿病一级预防人群生活方式干预未见报道。本课题采用 PDCA 循环干预方式,对体检人群中符合糖尿病一级预防人群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取到满

3、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抽取 2007 年 3 月在岗职工体检人群中符合一级预防标准重点人群标准3的 138 例,发放自愿参与一级预防生活方式干预问卷表,选取自愿参加生活方式干预 56 例作为干预组,其中年龄 4050 岁 26 例,50 岁以上 30 例;男 38 例,女 18 例;干部 32 例,工人 24 例。再从余 82 例中抽取相似人群 56 例作为对照组。1.2 方法1.2.1 对照组 采用健康体检表,反馈健康指导内容。1.2.2 干预组1.2.2.1 基础资料 建立护理干预健康教育档案,认真填写基础资料。基础资料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性别、年龄、职业

4、、婚姻等)、有无糖尿病家族史、FPG、BMI、TC、TG、血压值;女性表3明年龄是否30 岁妊娠,分娩巨大胎儿;家庭支持系统情况、主要生活方式。1.2.2.2 干预组成员培训 干预组成员为医院部分护理人员及社区医护人员组成,请省糖尿病协会专家进行业务培训。1.2.2.3 干预分组 (1)干预对象分组:按住宅区及参照个人自愿结合意见进行分组,每 14 例 1 组,共分 4 组。(2)干预成员分组:每组 3 例,高年资护士 1 例(为组长) ,新毕业护理本科生 1 例,社区护士 1 例。1.2.2.4 干预方法 采用 PDCA 循环干预。(1) 计划(P) :根据干预对象基本情况制定干预计划,首先

5、进行 1 次集中健康教育。分组后,由干预组成员对其干预对象进行详细的干预计划讲解,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干预对象对干预计划的依从性。(2)执行(A):家访、电话随访,指导干预人群实施干预计划,并进行沟通交流。每周电话随访 12 次,每月至少家访 1 次,节假日前后各增加 1次随访(根据实施情况选择电话随访或家访)。(3)检查(C):通过随访检查执行计划时存在的问题,以及制定计划时忽略的问题。(4)处理(D):针对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订护理计划。每季组织 1次干预组成员交流会。连续干预 2 年至次体检。41.2.2.5 观察指标 于 2 年后体检(距 2006 年体检 24 个月 16

6、天),对两组人群进行人群最关注指标 2 检验统计。2 结果两组人群干预效果见表 1。3 讨论3.1 护理干预对一级预防人群的效果 高血脂、高血压、肥胖、不良生活行为、家族史作为 2 型糖尿病发病的高危因子,已引起广泛关注4。预防是最实际,最少花费的方法,是不用药物而健康生活的方法。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保健的愿望知识和能力,让其认识到疾病的危害,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才能把错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纠正过来,将其导入正确的轨道。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本组研究表 1 显示:通过连续 2 年对糖尿病一级预防人群的生活方式护理干预,较单纯一次性书面健康指导效果有明显差异,各项检验指标得到明显控制,具有

7、统计学意义,达到降低糖尿病发病率的目的。2 年后,体检人群中同等条件自愿参加护理行为干预人数较去年明显增加(P0.05)。3.2 护理干预对护理人员价值的体现 我国护士平均年龄偏低5(35 岁),意味着高年资护士流失严重5。如何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的作用已成为护理管理者关注的问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许多纠纷的发生与护患沟通障碍有直接或间接关系6。因此,掌握沟通技巧,有效地与患者沟通是医护人员应具有的基本工作能力。近年新分配我院的护理本科生多位独生子女,虽具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在理论上掌握了沟通技巧的原则,但在实际与患者的交流中思考问题及工作方式简单,缺少换位思考和患者第一的服务意识,常常表现为“

8、儿童自我状态”7,在本课题中我们采用新老护士搭配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沟通能力。在护理干预实施过程中,有意对年轻护士进行交流技巧的培训,年轻护士及时得到了高年资护师及服务人群的正向评价,激发了其从事护理工作的热情,实现了高年资护士和本科毕业生护士价值双赢。表 1 两组人群干预效果评价 (例)4.3 护理干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健康知识教育及不良生活习惯的改变仍然是预防糖尿病的薄弱环节,仅仅靠一般说教及简单举例不足以使保健意识薄弱的人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贵在坚持。家人的支持对改变人群的不良生活方式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要鼓励家属参与,充分

9、发挥家庭支持系统的作用,家庭成员的督促、关心、照顾,提高了干预人群对护理干预的依从性,有效地提高了干预效果。同时,护理人员要针对不同个体采用不同的干预措施,阶段性准确评价干预效果,修订干预措施逐渐。以此通过干预人群、家属、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使干预6人群逐渐形成“知己健康管理”8。4.4 建立可持续的会员制管理 2 型糖尿病多发生在 40 岁以上的成年人和老年人,但近年来发病趋势向低龄化尤其在发展中国家9。糖尿病一级预防健康教育工作专业性很强,在护理干预中要为服务人群讲解和答复关于糖尿病的诸多相关知识。随着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的广泛开展和干预人群数的增加,建立会员制管理,针对不同人群制定分级干预机

10、制,可节省专业人员资源,同时能促使干预人群之间的相互交流,取长补短,通过医护人员和家属的监督,使得此项工作得以可持续实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糖尿病的发生。4.5 糖尿病一级预防护理干预的延伸 护理专业发展应遵循的原则之一是保护环境,指导人们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己防御疾病和伤残的能力10 。护理人员对糖尿病一级预防的干预效果充分体现了护理人员在预防疾病工作的作用。糖尿病的三级预防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楼青青等11报道的由全院各科室选派 1 名或 2 名糖尿病护士组成的医院糖尿病小组,在糖尿病护理专家的带领下,推动全院糖尿病护理水平的提高。若将医院、社区形成一个糖尿病三级预防健康教育网络,让老护士的热

11、情成为专业的财富,让新护士的热情成为专业的活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既可以充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促进护理专业的和谐发展,充分发挥护士在人类预防疾病中的作用,又可以实现有效开展糖尿病的三级预防工作目标。7【参考文献】1 曹卫华,李福玲. 糖尿病风险评分与糖调节受损的相关性研究. 护理研究,2007,20(8A):1995.2 李乃适. 糖尿病的治疗越来越贵 .健康报, 2009,5(4):232.3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5,18-19.4 曹卫华,李福玲,郭英. 糖尿病风险评分与糖调节受损的相关研究.护理研究, 2007,21(8A):1994.5 孟玉倩,郑显兰.

12、护理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进展.中国护理管理,2008,8(1):27.6 王爱玲.急诊危重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现代预防医学,2005,32(4):411-412.7 刘煊.浅谈 PAC 相互作用理论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中国护理管理,2008,8(6):70.88 常青.“ 知己健康管理 ”对糖尿病患者的作用. 中国护理管理,2008,3(8):684.9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第 4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15.10 黄惟清,李剑娥.社区护理健康指南.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11 楼青青,徐玉阑,王青青.糖尿病团队管理学模式的实施.护理学杂志,2002,17(2):121-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