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缺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9429745 上传时间:2017-11-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8.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缺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缺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缺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缺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缺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缺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缺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 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 5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国语鲁语上日:“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规定每五年要派使臣觐见天子四次,诸侯亲自朝见天子一次) 。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其间无由荒怠。 ”这主要表明“先王制诸侯”A、以血缘关系为核心 B、具有制度性保障 C、以礼乐制度为基础 D、提高了行政效率2、秦在统一前,巨贾吕不韦曾位至相国;统一后

2、, “徙天下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 ,发“贾人略取陆梁地(泛指桂林、象郡、南海等岭南边远蛮荒地区) ”。这一现象说明秦朝( )A、小农经济形成 B、工商食官出现 C、中央集权加强 D、江南得到开发3、 新唐书百官志载:“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 ;唐高宗永淳年间, “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 ;开元年间中书令张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政事堂变迁反映出( )A、唐朝三省权力牵制体制削弱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逐渐完善C、唐朝中枢机构权力依次轮换 D、我国封建社会皇权运行困局4、宋朝许多蜚声中外的文学家往往是朝廷命官,如苏东坡、欧阳修、王

3、安石等。这在他朝,对于整日被冗杂的政事缠身的政府官员来说,是不可思议的。这与宋代实行官、职、差遣分离政策, “吏强官弱” “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等有关。上述现象 A、体现了宋代重文轻武治国传统 B、反映了宋代官僚制度发生变化 C、结束了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局面 D、说明了理学深刻影响宋代科举5、公元前 4 世纪末,雅典公民芒提特乌斯经抽签当选为议事会成员,在其后的资格审查中,因受指控在支持僭主统治的骑兵中服役而被取消资格。这说明资格审查的目的是A、监督官员维护平民利益 B、维护公民内部的平等C、确保官员忠于民主政体 D、实现公民的轮番而治6、1714 年安妮女王去世后,德国远亲乔治一世入主英国,但

4、他不熟悉英语,对英国事务也不关心。掌控行政大权的内阁会议逐渐由国王主持转向由财政大臣主持。17211742 年,政府工作由罗伯特沃尔波尔主持,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任首相。这反映A、英王的王位继承规则发生裂变 B、英王在政治生活中已无足轻重 C、责任内阁形成具有较强偶然性 D、偶然事件有时会加速历史进程7、备受世人推崇的美国 1787 年宪法解决了邦联的弊病,但在宪法正文中根本没有出现slave 这个词,更没有涉及解决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以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体现原则与妥协的宪政精神 B、当时黑人对民权要求不强烈C、美国宪法并未实践人民主权 D、美国宪法违背了民主的精神8、辛亥革命后两年里

5、,全国出现里 500 多家报馆,标榜民主,评价时政,其中胡鄂公就在天津的大中华报上“无日不骂项城(袁世凯) 。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后”A、社会资讯传播方式的改变 B、传统社会道德观念被打破C、言论出版自由制度受尊重 D、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9、1938 年 3 月召开的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抗战建国纲领明确指出:“抗战之胜负,不仅取决于兵力,尤取决于民力” , “发动全国民众,组织工、农、商、学各职业团体,改善而充实之,使有钱者出钱,有力者出力,为争取民族生存之抗战而动员” 。这说明A、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B、国民党全面抗战的意 图C、抗战相持阶段到来 D、国共两党抗战路线一致10、20

6、世纪 50 年代美国政府以“威胁”为借口,在全世界,特别在亚太地区煽动反华,指责中国“输出革命” 。中国政府最能戳穿这一言论的是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组织志愿军进行“抗美援朝”C、提出并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以大国身份出席日内瓦会议11、美国中央情报局从 1958 年开始评估中苏关系的发展趋势,每年一个评估报告。其中1958 年的评估报告认为,中苏 的同盟是不可能破裂的。原因有三,一是中苏意识形态一致,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二是政治目标一样,都要走向共产主义;三是敌人一样,都是美国人。这表明该报告A、以“冷战思维”看待国际关系 B、忽视了中苏意识形态的根本分歧 C、正确预见了中苏

7、关系发展的走向 D、明确指出了“两分世界”的概念12、唐代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以身份、等级为特征的奴婢、部曲阶层和门阀士族阶层逐渐衰落,一个占有财富的阶层 富民阶层开始崛起。这一变迁出现的原因是A、科举制度的推行 B、门阀士族的衰落 C、重农抑商的松动 D、小农经济的发展13、南宋诗人范成大途径槠洲县(今湖南株洲) ,作槠洲道中一诗道:桃间红树迥,麦里绿丛高。 客子叹游倦,田家甘作劳。 ”材料反映出当时A、农业已相当发达 B、南方出现稻麦轮作 C、农民生产的艰辛 D、经济重心发生南移14、清末至民国,大量汉人涌入东北地区。满人对汉人的习俗加以优化整合,形成了既不完全同于中原地区又具有鲜明

8、中原色彩的风俗习惯,使得东北地区文化习俗由民族性向地方性转化。这说明A、人口迁移利于文化融合 B、政府民族政策较为开明C、满族地 区已经完全汉化 D、中原文化优于东北文化15、下表是英国工业化初期劳动力在三大产业的分布情况(单位%)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不列颠劳动力的分布(1801-1901)年份 1801 1851 1901农、林、渔 35.9 21.7 8.7第二产业(制造业、矿产业和建筑业) 29.7 42.9 46.3第三产业 34.5 35.5 45.1A、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直接向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始终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C、劳动力转移迅速完全受工业化程度的影响 D、劳动力转移影

9、响产业结构的调整16、下表反映的是 1895 年与 1913 年中国进出口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中国:1895 年 1913 年 货物性质中国进口 1.7 亿 5.7 亿 生活消费品占 85%,生产资料站 15%中国出口 0.28 亿 1.66 亿 农产品、手工业产品占 96%,工业品占 4%A、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B、经济逐渐丧失独立地位 C、民族工业发展落后 D、贸易逆差得到扭转17、民初的剪辫意外地促进了服饰的改革,诚如孙中山所指明的:“去辫之后,亟于易服,又急切不能得一适当之服式以需应之,于是争购呢绒,竞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由此可见A、剪辫巩固了革命成果 B、易服成为社会共识

10、 C、服饰变革具有经济性 D、社会崇洋风气盛行 18、从 1953 年起,国家对国营商业企业实行经济核算制;按经济区域设置三级批发机构,分级管理,按合理流向组织商品流通;下放管理权,由专业系统与当地商业行政部门双重领导。这种商业管理体制A、调动了地方行政部门的积极性 B、利于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结合C、有利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 D、体现了经济管理中条块分割的特点19、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是与“预期收益规律”的心理作用分不开的,即资本家害怕投资越多,利润率越低,导致国民收入水平和对原料、消费品的需求下降。基于此种分析,要消除经济危机应该A、降低银行利率,刺激消费 B、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收益C、

11、实行赤字预算,增 加需求 D、膨胀通货,增加国民收入20、 吕氏春秋说:“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上下” 。一般认为秦半两钱以圆形方孔形状法天象地。由此推断,钱半两钱发行的重要用意是A、显示秦朝实现宇内一统 B、反映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C、宣传儒家“天尊地卑”的观念 D、促进地区间的贸易往来21、宋代学者研 究儒学经典,往往撇开旧注,自抒新意,有很大胆的见解,虽经典本身,也有人怀疑。这一现象表明A、商品经济勃兴带动文化繁荣 B、私学教育发展培养思辨精神C、民族矛盾尖锐影响学术风气 D、程朱理学推动儒学实现复兴22、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

12、,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李贽则认为“盖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据此可知A、王阳明挑战孔子的权威 B、李贽反对孔子的思想C、两者都是对现实政治的叛逆 D、两者的主张具有共性23、苏格拉底认为“如果神不制定正义的法律就很难有什么别的人制定这样的法律。 ”他还论证说:“凡是其本身就给违犯的人带来刑罚的法律,一定是有比人更好的法者所制定的。”这反映了苏格拉底A、强调公民应该都是法律的服从者 B、思想主张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C、竭力推崇神的意志高于人的意志 D、主张城邦法律应遵从神的律法24、美国舰队敲开锁国的

13、日本,日本反而庆幸这个刺激让其早日惊醒;而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却认 为惊醒他的人罪该万死,对西洋文化怀着一种轻蔑和仇视的心情。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儒家文化对国民思想的深远影响 B、小农经济社会具有很强的封闭性C、闭关锁图使社会发展脱离世界潮流 D、八股取士致使封建士大夫保守自大25、右图为项圣谟在明亡后创作的大树风号图 。画中的自题七言绝句是“风号大树中天立,日薄西山四海孤。短策且随同旦莫(同暮),不堪回首望菰蒲” 。据此可知,该画A、属于花鸟画,浓墨重彩 B、属于山水画,重视写实 C、属于文人画,重视写意 D、属于人物画,形神具备第卷(非选择题 共 50 分)二、非选择题(本大

14、题共 3 小题,第 26 小题 18 分,第 27 小题 19 分,第 28 小题 13 分,共50 分,请同学们按要求一问一问回答并答在相应范围内,否则影响得分,后果自负 )26、 (18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代是我国历史上监察体系最为完备的一个朝代,都察院作为中央最高监察机构, “职专纠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 ”都察院下设的十三道监察御史巡按地方,六科给事中作为中央对口六部专设的独立监察机构,巡抚和总督作为中央派驻地方的监察机构,往往兼领都御史职衔。明代中央行政检查体系设计的初衷皆是为了肃清吏治、惩治贪腐、实现国家的治理。这种严密的中央行政监察网络,从维护社会稳定和

15、经济发展来说,无疑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脱离不了为皇权服务、加强封建统治的历史局限。摘编自朱建磊试分析明代演变考略材料二 1928 年,国民党中央颁布训政纲领 ,监察院与其他四院并立为独立机关。监察职权在训政时期为弹劾权、纠举权、建议权、调查权、审计权、监试权等,行宪之后又增设了同意权。南京国民政府的监察制度是取中国传统的御史纠察制中一些相类似的规定,综合、创新制定的。从其本身的设计来看,是比较完备的,国民政府希望借此刷新政治、整顿官场。实际到任的第一任监察院长于右任,在他领导下的监察院和监察使所在 1931-1946 年提起弹劾并移交惩戒机关予以惩戒的案件有 1509 起,被弹劾的公务员有 2678 人。摘编自孙季萍南京国民政府监察制度探析(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明代、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监察制度设置特点的异同。 (10 分)(2)根据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