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9379789 上传时间:2017-11-1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43.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怀化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南省怀化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南省怀化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湖南省怀化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湖南省怀化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怀化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怀化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怀化市 2016-2017 学年上期期中联考高三语文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春秋时代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 诗经结集,然后进入以春秋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时期,各诸侯普遍拥有城邦“国史” ,即所谓“百国春秋” ;以史官为核心的哲学家集团开始形成,完成了从神的哲学向人的哲学的转变;一种新的人格君子人格在此时形成,士人们以特有的礼乐修养实现了君子人格的理想。“赋诗言志”构成了春秋社生活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春秋士人在外交、宗教、教育、政治中普遍地赋诗称志。他们赋诗时点出诗经中现成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左

2、传人赋诗 74 首,见于今本诗经的 59 首,其中国风 24 首,小雅 27 首,大雅7 首,颂诗 1首。 国语记赋诗 7 首,其中国风 2 首,小雅 4 首,逸诗 1 首。春秋时期从摄职从政的男子到闺阁中的妇女,从中原各国到被认为异族的荆蛮、姜戎都练就出触景赋诗脱口而出的本领。诗构成了春秋士大夫全面的社生活。因而顾炎武在日知录周末风俗里讲“春秋时犹宴赋诗,而七国则绝不闻矣。 ”“歌诗必类”是春秋赋诗的思想原则。孔颖达说:“歌诗各取恩好之义类。 ”因此,春秋赋诗即使心有逆杵,也尽量通过赋诗的艺术氛围造成一种平和的气氛。 “赋诗断章,余取所求”是春秋人赋诗的结构方法。 左传襄公八年记晋范宣子出使

3、鲁国,宣子赋摽有梅 。 摽有梅本是一首情诗,写女子企望求婚男子及时而来,莫误青春,范宣子希望鲁国与晋国共同出兵攻打郑国,特赋此诗。作诗者有作诗之意,赋诗者有赋诗之意,者多有矛盾,赋诗者根据需要选取自己表情选意的部分,或是一首诗,或是一章,或是一句,甚至一字,赋诗方式灵活。春秋赋诗这一特有的文化现象给我们许多启示。首先是关于时代的,从诗经结集到楚辞兴起的二百多年的时间里,是诗歌创作的冷寂时期。有人以“诗亡然后(春秋作”来解释,认为历史散文的繁荣替代了诗歌创作的繁荣。通过赋诗现象的考察,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已有之诗的运用替代了诗歌创作的繁荣。其次是关于文学的,经学家们常说诗经编辑的目的是“王者所,观风

4、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通过赋诗的考察可以看出, 诗经的编辑既承担着政治教科书的功能,也是出于贵族阶级文艺欣赏的目的。第三,春秋赋诗现象是在春秋发达的城邦文化的土壤上发生的。我们常随着经学家把春秋时代当作乱世来描绘,其实春秋是一个社剧烈变革的时期,新的哲学精神新的人格精神在这一时期成熟。以诗为代表的艺术精神成为春秋君子人格的基本品格,赋诗成为这-A 格的表现形式,诗学精神成了这一时期人们自觉的追求。(摘编自傅道彬“赋诗言志”里的春秋时代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时代群雄纷争,诸侯国林立,许多诸侯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立国史,即所谓“百国春秋” 。B哲学在春秋时代完成了突破

5、,形成了以史官为核心的哲学家集团,思想也由神的主题转向人的主题。C春秋时期赋诗言志成为上至达官显贵下至闺阁女子的必备修养,诗构成了春秋士大夫全面的社生活。D顾炎武在日知录- 周末风俗中写出了春秋时代宴时人们风雅问答,也代表了春秋与战国不同的文化风貌。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孔颖达所说的“歌诗各取恩好之义类” ,意即人们歌吟古诗要从友善的愿望出发,达到友好的目的。B.襄公八年,晋范宣子出使鲁国赋摽有梅 ,将一首款款深情的诗篇变成了提出缔等结军事同盟的主张。C春秋时代的“赋诗” ,主要是指人们引赋前人已有之诗。其所言之志,则多为作诗之志,而非引诗之志。D.春秋时期经历了从诗的创作

6、期走向诗的应用期的历史变化,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独特的用诗时代。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时代文化空前繁荣,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将之称为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并非没有道理。B.春秋赋诗多出自国风与小雅中的诗篇,这充分说明了国风与小雅艺术成就高,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C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春秋社描绘成礼崩乐坏的乱世,它同时也是一个礼乐文明进入了经典化 与普及化的特殊时代。D春秋中叶以后诗歌的创作进入了萧条时代,人们称赋已有之诗,而没有了文学意义上的诗歌创作,没有了作诗的人。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原来我是这样一个人冯骥才今年 74

7、了。他说:“是不是人到了我现在这个年龄,都特别想着明白自己?”问他到底看明白没有呢?他回答说,看明白了。几十年里,他一直在各个领域来回穿梭,刻意或随性。到了这时,他终于觉得,这样的自己才是最真实的自己。原来我是这样一个人。采访他时,他说起什么来都高兴,惟独讲起那些正在消失的文化遗产和村落来,表情就变得格外严肃。“我想我的岁数大了,我更希望年轻人接着做下去。 ”他对我们这些在座的年轻人说。1994 年、1995 年前后,冯骥才在大众心目中还是一个传统的作家、艺术家。那段时间,他写出了一批“俗世奇人”的故事,共 18 篇,都是天津卫的奇人奇事。也是在那时,天津这座他常年居住的城市面临一场旧城改造的

8、风波。为了“抢救”这座 600 年老城的文化遗产,他邀请了诸多专家进行文化栗风乖地毯式考察,编成旧城遣韵一书,还建议副市长建一座城市文化博物馆。法国前文化部长安德烈马尔罗曾提出“大到教堂,小到羹勺”的口号,在全法国做了一次文化普查。冯骥才觉得,中国 56 个民族的文化遗产也需要这么一种全面考察。他当时也提了一个口号,叫做“大到村落,小到荷包” 。他还在上提议说,中国也应豫欧洲那样有自己的文化遗产日。后来提案通过,国务院确定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2003 年,61 岁的冯骥才受法国文化基金之邀去了一趟巴黎,在那里住了个月,研究了法国大量的文化资料。回国后,就开始着手做田野调查

9、工作。从木板年画、唐卡到口头文学、文化传承人名录,冯骥才和他的团队开始了规模浩大的“抢救”工程。民间艺术文化的分类、使用方式、工具材料、制作方法、传承谱系等都以文字、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并梳理清楚。冯骥才把这叫做“模家底” 。十多年过去, “国家级的非遗是 1372 项。 ”冯骥才脱口而出。但他担心的是,日韩等其他画家“非遗”虽然相对少,每一项却有学者回队支持,而中国 80%的“非遗”项目都处于自生自灭的境地, “丢失了就丢失了,丢失了也不知道” 。因此他希望中国的知识界能“到田野里去” 。时隔十年,2013 年,71 岁的冯骥才又去了一次巴黎,给法国人作了一场演讲,回顾这十年来中国在文化遗产保

10、护方面做的工作。但这却并没成为一个收束性的成果展示,反而又成了一个起点。他游览了欧洲几国的乡村,惊讶地发现那里“像童话一样” 。 “牛在山上吃草,篱笆上编着花,人过着如诗如画的生活,几百年来没有变化。 ”而中国的村庄,不少已濒临瓦解和空心。从欧洲回来,冯骥才又发起了传统村落认定保护的工作,他认为, “世世代代居住的乡村承栽着民族精神文化的 DNA”。从去年开始,他和他的团队对传统村落进行全面调查,希望能先尽快建立出档棠来。似乎,他又要忙上若干年了。坐在研究院敞亮的客厅里,聊起小说来,冯骥才依然是滔滔不绝, “我现在写东西的感觉一丁点儿都没有丢。 ”去年, 收获出版社交代他续写俗世奇人18 篇,

11、他一下子写超到 21篇,只好把 3篇“收回” 。冯骥才说他收集的本地奇人素材足足有一百来个,在脑袋里“闹腾” ,他还说起自己最近有灵感一现,想写一个“吃鱼”的美食家。 “不定哪天,想写的话,半天就写出来了。 ”但问题是即使“半天”也不是个容易事。 俗世奇人的前 18 篇和后 l8 篇之间隔的20 年,正是他把工作重心转向文化遗产保护的 20 年。完全属于他自己的铒作时间越来越少。他已远离作家的光环,出现在媒体乖公众面前谈论的也都是古村落保护。然而当了许多年的作家,冯骥才不能完全放下。他有一个“苦恼” ,就是“做文化遗产抢救的时候,无法拥有小说家的纯虚构式的思维。写小说“有段时间一定要活在虚构里

12、” ,但他已经无法获得一个完全离开现实的纯虚构环境。比如几天前河北定州的一位 82 岁老传承人告诉他说,当地的一个民间戏快要灭绝了。 “他一呼叫,我就得从虚构的世界里出来。 ”俗世奇人这样的故事很短也好写,每篇大约 2000 字左右,冯骥才称它为“超短篇” 。“只能写这样超短篇的小说了。想写的太多,不知有没有时间 ”冯骥才说,却是一副释然的样子。“我随缘,看上帝给我多少时间。 ”(选自 2016 年 1 月 22 日北京晚报 ,有删改)相关链接:冯骥才,当代著名作家、书画家、民间文艺家。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长。2013 年主持成立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人称“传统村落保护第一

13、人” 。4.根据原文内容,下面理解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1994 年、1996 年前后,冯骥才从一个传统的作家、艺术家彻底转变为文化遗产的保卫者。B “大到村落,小到荷包”与“大到教堂,小到羹勺”内涵相同,都倡导普查国内文化。C没有次法国出行,冯骥才就不可能着手中国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工作、田野调查工作。D冯骥才认为小说家应该具有纯虚构式的思维,这说明目前的创作理念正在发生变化,以前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现在过时了。5请找出不属于本文写作特点的一项是(3 分)A内容上记录了代表冯骧才成就的典型事例,从多方面展现人物丰富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B表达上以叙述为主,遵循“真实”

14、的原则,用事实说话,作者的倾向暗含其中。C文章主体按逻辑顺序安排材料,详写人物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工作,略写其文学创作成就。D有记者提问、人物对话,较多地保留和引用冯骥才的说话文字,再现现场情景,不同子一问一答的人物访谈。6冯骥才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请结合原文概述。(6 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7-9 题来年还种麦子 行吟水手鹁咕咕一一咕。鹁咕咕一一咕。村后杂未林里传来鹁鸪急促的呜叫。有经验的的农人一听到这样的叫声,就知道不久有大雨来临,得赶快趁着天晴收割地里黄熟的麦子。满仓老汉做好了早饭,瞅了瞅天上的太阳已经竿子高了,他估摸着麦穗上的露水该干了,就来

15、到了儿子来喜的屋门前,狠劲咳嗽一声,说娃吔,快起,吃了饭咱爷俩把南坡那一亩地麦子给收割回来,只怕这天要下雨哩。来喜含混地应了一声,说还早呢,再睡一儿吧。满仓老汉知道儿子昨晚从城里回来得迟,就由着他去睡了。昨天,满仓老汉正打算通过手机,让在城里打工的儿子回家帮他收割麦子,没想到儿子竟主动回来了,这多少叫他有些感动。前年都是他打过好几个电话后,儿子才磨磨蹭蹭回家和他一起割麦子的。满仓老汉很快就吃完了简单的饭食。他过去一看,儿子的房门仍然紧闭着。五黄六月天,正是龙口夺食的紧要关头,连绣花女都要下床,谁还敢耽搁?这样的天这样的麦季,狗日的来喜还能沉得住气呼呼死睡?满仓老汉憋了一肚子气,抡起拳头嘭嘭嘭砸

16、了几下门,说,来喜来喜采喜!来喜在满仓老汉一阵紧似一阵地敲打下,不情愿的穿上衣服开了门。他吧唧了一下嘴巴,打了个长长的哈欠,睡眼惺忪地说,不就是收割麦子吗?又是敲锣又是打鼓的,我还以为地震了,弄得人连囫囤觉也睡不成。满仓老汉说,来喜娃呀,你这次回来难道不是为了帮我收麦子?来喜嘴里嗫嚅着,说还真让你给说中了。满仓老汉一愣,说,那你回来干啥?吃饱了撵的?来喜说,我这次回来主要是替老板找几个工人。老板答应事成之后给我一千元辛苦费。满仓老汉眯起眼睛,仔细端详了一下儿子那张变得有些陌生的面孔,鼻子里哼了一声,说,你个驹日的攀上了高技儿就忘了自个姓啥了?来喜说,爹,我已经打算好了,你在家歇着吧,待儿我去外面雇几个帮工,用不来多少工夫,就给你收拾得场光地净了。满仓老汉说,屁话。我身子骨硬朗着哩,都干了大半辈子的活,哪就那么矫贵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