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8719364 上传时间:2017-11-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省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省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苏省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苏省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江苏省扬州中学 2011-2012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2012.4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是( ) (3 分)A. 龟甲/龟裂 强颜/强迫 谂知/熟稔 薄脆/日薄西山B. 作坊/作料 辟谷/开辟 喋血/通牒 监禁/情不自禁C. 挣揣/揣度 攒射/积攒 铀矿/出岫 鲜见/寡廉鲜耻 D. 尽早/尽力 土蕃/蕃茂 绯闻/菲薄 抢白/呼天抢地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 分)A. 他性格比较孤僻,不善言辞,在单位独来独往,和同事很少交流,在家里也沉默少言,弄得自己茕茕孑立。B. 一旦手机出现问题,存在里面的通讯录很容

2、易就付诸东流,从而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C.我国幅员广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产,适应风土,因地制宜,努力发展传统的生产,是切合实际的做法。D. 足球比赛正在激烈进行着,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进攻队员的肩膀,从后面强行掀倒对方,而裁判却对此熟视无睹。3下列选项与“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 分)A安在其不辱也? B是以见放。C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D客有吹洞箫者。4依据下面的文字,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两组句子,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3 分)天空收容每一朵云彩,不论美丑,所以天空广阔无边;大海收容每一粒水滴,不论清浊,所以大海浩瀚无涯;

3、, , ;, , 。5鲁迅先生给不同的人写信,落款是不一样的。请根据下面书信的不同对象,选用相应的供选落款(只填选号) 。 (3 分)供选落款:A迅上 B师鲁迅谨订 C鲁迅(即周树人),并且加上“鲁迅”印鉴 D后学周树人启上,并且加上“周树人”印鉴不同的对象:给自己在报刊上的论敌写信,落款使用_给自己熟悉的同事和朋友写信,落款使用_给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先生写信,落款使用_给自己的学生发出邀请,请其赴宴,落款使用_二、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58题。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 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

4、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汉五年,已并天下,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 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 ”高帝曰:“得无难乎? ”叔孙通曰:“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 ”上曰: “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 污我!” 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 馀,叔 孙通曰:

5、“ 上可试观。 ”上既观,使行礼,曰:“ 吾能为此。 ”乃令群臣习肄 。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 陈车骑步卒卫宫, 设兵张旗志。传言“趋”。殿下郎中侠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 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 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 。大行 设九宾,胪传。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 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 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 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 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 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欢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 “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乃拜叔孙通为太常, 赐金

6、五百斤。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金赐诸 生。 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 圣人也,知当世之要 务。 ” (节选自史记叔孙通传)注:肄:学习、练习。 谒者:官名,掌接待宾客及赞礼。 6.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与臣弟子共起朝仪 起:制定B. 若真鄙儒也 鄙:品德低下C. 引以次入殿门 引:引导D. 觞九行,谒者言“罢酒” 觞:斟酒7.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叔孙通有眼光、识时务的一组是( ) (3 分)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 醉或妄呼,拔剑击柱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 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A. B.

7、 C. D. 8.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刘邦初即位,废除秦代严苛的礼仪法制,在朝中推行简单易行的规定,但群臣饮酒狂欢行为粗鲁的状况,又使他日益担忧。B. 叔孙通向汉高祖建议制订宫廷礼仪,得到汉高祖的同意,他借鉴古代礼仪与秦礼制定了有序且易于推行的礼节。C. 叔孙通召集儒生进京演练礼仪,但鲁地儒生固守气节,坚决不与叔孙通合作,遭到了叔孙通的哂笑。D. 叔孙通的措施震慑群臣,使群臣在遵守宗法礼仪不敢怠慢,而刘邦也从中找到了自己作为皇帝的尊贵感。9.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3 分)(2)诸侍坐殿

8、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 (3 分)(3)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4 分)三、古诗词鉴赏(10 分)1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金陵酒肆留别李 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 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 短长?(1 )试从诗歌形象的角度入手,说说前两句诗是怎样扣紧“留别”的主旨的?(3 分)_(2 )明人谢榛称赞这首诗“ 妙在结语” ,结合全诗,试作简析。 (3 分)_(3 )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4 分)_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每空 1分)11.(1)沧浪之水清兮,_。 (渔父 )(2)亦欲以_,通古今之

9、变,成一家之言。 (报任安书 )(3)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_。 (长亭送别西厢记 )(4)_,无人知是荔枝来。 (过华清宫绝句 )(5)_,不妨长作岭南人。 (惠州一绝 )(6)真的猛士,_,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记念刘和珍君 )(7)水落鱼梁浅,_。(与诸子登岘山)(8)心事浩茫连广宇,_。 (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 )五 、 现 代 文 阅 读 : 文 学 类 文 本 ( 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5题。摘 棉 花张丽钧坐在去石家庄的汽车上,透 过车窗看到外面一大片棉花地,白花花的棉花一朵朵从“ 棉花碗儿”里膨出来,不由得想, 这 是谁家的棉花?怎么还不摘呢?再不摘就开 “大

10、” 了啊!这个想法一冒出来,竟满心焦灼,恨不得喊司机停车,奔到棉花地里,帮人家摘了那棉花。长这么大,只摘过一回棉花,却独自回味过一万回。那一年,我刚上初中,在一个叫南旺的村子里,哭着喊着要表姐带我去摘棉花。表姐拗不过,便带我去了。秋阳之下,好一片望不到边的棉海!在地头,表姐为我在腰里系了个 蓝白格子的包袱皮儿,贴腰的那面勒得紧,外面则松松地张了口,以便往里面装棉花。表姐腰里也系个同样的包袱皮儿,边摘棉花边为我讲解摘棉花的要领下手要准,抠得要 净,棉花碗儿里不能 丢“棉花根儿 ”。我一一 记下,心说,这不忒简单!开始摘了,手却笨笨的,一摘就把棉絮抻得老长,棉花碗儿里还丢了不少的棉花根儿。为了摘干

11、净,我不得不用左手牢牢托住棉花碗儿,右手一点点抠棉花根儿。表姐看我摘得拙,笑死了,跑过来为我示范 眼到手到,左右开弓,同时摘两朵棉花,指尖带了钩儿一样, 轻轻一抠,棉花碗儿就溜光地见了底儿;双手各存了四五 朵棉花后才一并塞 进包袱不一会,表姐的包袱就鼓起来了,怀孕一般,拿手托着包袱底,腆着肚子回到地头,把一包袱棉花倒在一个大包袱皮儿里,轻了身回来 继续摘整个半晌,我光 顾 着叫唤“ 这朵棉花大”“那朵棉花美”了,收工时竟没有摘满一包袱棉花,手却被扎得稀烂。离开那片棉田许多年后,我依然会做摘棉花的梦。我梦见自己弹钢琴般地弹着洁白的云朵,手指如飞地采摘着棉花。我腰 间的包袱鼓鼓的, 怀孕一般。即便

12、从梦中醒来,我还会意犹未尽地缩在被窝里模拟摘棉花,鹰 爪一样蜷了十指, 试图一次钩净 冥冥中那粘附在碗底儿的棉花根儿。我自信通过醒时梦时恁般不懈演 练,我的摘棉技 术定然已是突 飞猛进,真盼着有机会再跟我那牛表姐较量一番。我的表姐却着实攥牢了我的把柄,只要一 见着我,不管当着多少人的面,立刻活灵活 现地向大家表演我一手托着棉花碗儿、一手抠棉花根儿的丑态 。那些庄稼把式 们看了,无不解恨地冲着我狂笑,臊得我抓起一把瓜子,稀里哗啦地扬到表姐身上。在远离棉田的地方,作着 电脑, 带一群美术生欣赏齐 白石的画作。讲到棉花时,我动情地说:“你们可以忘掉今天的课,甚至可以忘掉我,但是,我拜托你们一定记住齐

13、白石这幅棉花的题款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在这个世界上,能画棉花的人很多,能说出这个妙语的却惟有齐白石。在我看来,只有一个真正懂得感恩的人才能对棉花唱出这么美妙的赞歌。棉花,是一种站在穷人立场上 对严寒大声说不的花,是一个还没有学会涂脂抹粉的乡下女孩儿,是大地献给人类的至宝。 ”一位母亲带着她的儿子去乡下,回来告 诉我说:“ 我儿子摘了一朵棉花,举到我面前说, 妈妈,我敢肯定,它是纯棉的!” 我跟了一声笑,又蹙了一下眉。想起“的确良”刚面市的时候,我多么钟爱这种跟棉无关的神奇织物啊!穿了一件豆绿色的的确良绣花上衣,美得不行。学校让搬砖,我把一摞红砖远远地端离了新衣,吃力地跩着走。偏偏班主任是个“X 光”眼,一眼就看穿了我惜衣心切,伊的刀子嘴便派上了用场,在班会上 对我百般奚落 的确良被丢在了岁月的辙痕里,今天的我多么迷恋 纯棉。一想到身上的 丝丝缕缕 原是田间一朵朵被阳光喂得饱饱的花,心中就涨满暖意。一次跟儿子打越洋电话,我 说心情差。他 说:“去旅游吧,山水最能抚慰人。 ”我说:“我怎么突然就理解你三舅姥爷了他心里一难受,就从广州 飞回老家,跑到谷子地里去,跟谷子 们说话儿。 ”儿子笑起来: “哟,老妈 ,莫不是你起了 归农之意?”嗯,反正要是能让我到甭 管谁家的地里去摘上半晌棉花,我会乐。(节选自散文2012 年第 3 期)12. 作者从旅途中透过车窗而见的“棉花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