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2.5中国的生物灾害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5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18715493 上传时间:2017-11-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2.5中国的生物灾害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2.5中国的生物灾害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2.5中国的生物灾害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2.5中国的生物灾害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2.5中国的生物灾害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2.5中国的生物灾害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5 中国的生物灾害课时演练促提升我国黄淮地区洪涝过后,水位降低,天气变干,出现大量适于某种害虫生活和繁殖的荒地、草滩,引发害虫灾害。据此完成第 13 题。1.材料中提到的“某种害虫”应为()A.老鼠 B.蝗虫 C.松毛虫 D.黏虫2.此害虫的习性是()A.群聚和群迁 B.单独行动C.群聚和独迁 D.既不群聚也不 群迁3.此种害虫大量繁殖的自然因素是()A.农作物众多 B.害虫天敌多C.气象条件有利 D.人类防虫害意识差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确定为蝗虫,蝗虫大量繁殖得益于有利的气象条件。蝗虫具有群聚和远距离迁飞的特点,所到之处对农田、草场和森林造成严重威胁。答案:1.B2.A3.C1950 年以

2、来,我国森林病虫害平均每年发生面积在 700 万公顷以上,减少林木生长量约 1 700 万立方米,因灾枯死森林面积约 30 万公顷。据此完成第 45 题。4.导致森林病虫害多发的人为原因是()A.原始森林面积大 B.森林树种组成多C.单一人工林太多 D.森林抗病虫害能力差5.森林病虫害多发的危害有()威胁区域生态环境安全森林工业经济损失严重森林枯死,林木生长量减少虫病蔓延,严重威胁农作物生长A. B. C. D.解析:第 4 题,森林病虫害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如地形地势、气温高低等,也有人为原因。而森林抗病虫害的能力需要丰富多样的物种 组成,单一的树种往往使森林对有害生物的自控能力降低,受病

3、虫 害较大。第 5 题,森林病虫害对农作物有一定的危害,但不是很严重。答案:4.C5.A中国天气网讯自 2014 年入春以来,新疆伊犁河谷地区气温持续偏高,降雨偏少,多地农田、草场中出现蝗虫、鼠害,其中昭苏约 1.67 万公顷草场遭受鼠害。据此完成第 67 题。6.下列有关鼠灾表现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A.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B.危及水库和防洪大堤的安全C.破坏森林,有“不冒烟的森林火灾”之称D.造成农作物减产7.我国森林鼠灾发生比较严重的地区是()A.东北西部、华北北部、西北B.东南、东北、西 南西部C.东北西部、华北西部、西南D.东北南部、华北北部、西北解析:第 6 题,鼠灾不仅糟蹋粮

4、食,造成农作物减产,破坏森林和草场,危及水库和防洪大堤安全,而且会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森林病虫害对我国林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有“不冒烟的森林火灾”之称。第 7 题,我国森林鼠灾发生比较严重的地区为东北西部、华北北部、西北等森林生态较差的地区。答案:6.C7.A春末,美国白蛾已进入幼虫危害高峰期,防控形势严峻。林业部门采取人工、生物、化学综合治理的方法,虫灾已得到有效控制。其中投入 13 万元培育的“白蛾周氏啮小蜂”(从美国引进)是“美国白蛾”的天敌,在这次灭虫工作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据此完成第 89 题。8.“美国白蛾”在我国形成灾害比美国成灾严重的原因是()A.我国气候更适宜白蛾的

5、生长B.美国的食源缺乏C.我国缺少白蛾的天敌D.美国灭虫技术高9.危害我国森林的主要的病虫害包括()蝗虫马尾松毛虫落叶松毛虫油松毛虫云南松毛虫赤松毛虫蚜虫A. B.C. D.解析:第 8 题,由材料可以看出,我国防治“美国白蛾”的技术方法很多,且取得较明显的效果;由美国引进“美国白蛾”的天敌“白蛾周氏啮小蜂”可判断,其在中国成灾应是缺少天敌。第 9 题,我国 的森林害虫主要有马尾松毛虫、落叶松毛虫、油松毛虫、云南松毛虫和赤松毛虫。答案:8.C9.B10.下列全国性商品粮生产基地中小麦条锈病、水稻白叶枯病均频繁发生的是()A.珠江三角洲 B.三江平原C.江汉平原 D.洞庭湖平原解析:我国自然环境

6、复杂多样,有害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大。各地农作物病虫害的种类地区差异明显。我国的小麦 产区主要有东北平原北部的春小麦和华北平原及长江流域平原的冬小麦。其中,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是小麦条锈病的重灾区;水稻白叶枯病是我国水稻主产区广泛发生的病害。答案:C读中国部分生物灾害局部分布图,完成第 1112 题。11.图中图例所代表的生物灾害依次是()A.水稻病、小麦锈病、棉铃虫病、落叶松毛虫B.飞蝗、水稻病、小麦锈病、油松毛虫C.落叶松毛虫、小麦锈病、云南松毛虫、棉铃虫病D.小麦锈病、棉铃虫病、水稻病、落叶松毛虫12.在塔里木河流域易遭受的生物灾害是()A.水稻病、马尾松毛虫、棉铃虫病B.小麦锈病、棉铃虫病

7、、飞蝗C.水稻病、鼠灾、飞蝗D.小麦锈病、松毛虫、棉铃虫病解析:第 11 题,位于我国的东北平原,有大面积的小麦种植;位于我国黄河中下游和江淮地区,是我国主要的棉花产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主要农作物是水稻;位于我国西北,由于受来自北冰洋水汽的影响,该地有落叶松分布。第 12 题,塔里木河流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该地区气候干旱,但有周围高山冰雪融水,适合耐干旱的小麦和 棉花的生长。答案:11.D12.B2013 年 8 月 1619 日喀 什地区蝗虫鼠害预测预报防治站技术人员对塔什库尔干县塔合曼草场(14201-1 蝗区)、麻扎尔草场(帕米尔松田鼠 )分别进行了虫鼠害调查工作。塔合曼草场蝗虫调查情

8、况:塔合曼草场(14201-1 蝗区)蝗虫发生面积 0.65 万公顷。麻扎尔草场鼠害区调查情况:麻扎尔草场鼠害发生面积 2 万公顷,鼠种为帕米尔松田鼠,共放置鼠夹 110 个,收夹数 105 个,共捕获老鼠 9 只,捕获率达 8.56%。据此完成第 1315 题。13.与我国北方蝗灾相联系的另一种灾害是()A.台风 B.寒潮 C.干旱 D.涝灾14.该地飞蝗()A.属亚洲飞蝗B.属东亚飞蝗C.属西藏 飞蝗D.主要分布在华北和华东沿海各省(市、区)15.下列灭蝗措施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的是()A.捕杀成虫 B.农药灭虫C.点火焚烧 D.投放天敌解析:第 13 题,旱灾与蝗灾经常链性发生,古代就有“

9、旱蝗”的说法。第 14 题,联系教材可知, 喀什地区属亚洲飞蝗分布区。第 15 题,最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的灭蝗措施是生物措施,用天敌灭蝗。答案:13.C14.A15.D16.下图为长江源区环境恶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试提出防止该区环境进一步恶化的合理化建议。(2)该区鼠类灾害增加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解析:本题考查推断、评价及创造性地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具体考查长江源区环境恶化的原因、防治及鼠灾与草场退化的关系。认真阅读长江源区环境恶化过程示意图,弄清楚其含义及各部分的因果关系,根据图示线索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概括其成因,然后再根据环境恶化的成因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鼠灾发生、

10、发展是长期过度放牧引起草场退化的结果。答案:(1)制止对有益动物的滥捕乱猎,加强草场建设,提高畜牧业管理水平,是防止该区环境进一步恶化的主要措施。(2)鼠灾与草场退化互为因果,相互作用。该区鼠灾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长期超载放牧引起草场退化的结果。17.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蝗灾属于爆发性、迁飞性和毁灭性的农业生物灾害,蝗灾、洪灾和旱灾并称为中国三大自然灾 害。根据文献记载,我国已发生大小蝗灾 940 多次,最早的蝗灾记载是公元 707 年。下图为我国历史上从春秋到元朝 111 次蝗灾发生的月份统计。材料二:在传统社会中,人们每遇到蝗灾时就到虫神庙中求蝗神接受人们的供品,不再

11、吃他们的庄稼。下图为中国虫神庙的分布情况。(1)由材料一分析我国蝗灾发生的特点及成因。(2)据材料二显示的信息,说明我国蝗灾的分布特点。(3)分析说明蝗灾和旱灾的关系。(4)蝗灾并没有因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而消失,只要条件适宜,就会卷土重来。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蝗灾的发生有逐年加重趋势,其原因是什么?解析:第(1)题,从时间上看,蝗灾主要发生在夏季,冬季几乎没有。第(2)题,虫神庙的分布反映了我国蝗灾的空间分布特点,黄河中下游地区最为集中,长江以南蝗灾较少,到东南沿海几乎没有。第(3)题,蝗灾与旱灾经常链性发生,古代就有“旱蝗”的说法。第(4)题,受气候异常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蝗灾发生有逐年加重趋势。答案:(1)蝗灾多发生在夏季,其中 6 月份发生频率最高,冬季几乎没有蝗灾。原因:夏季气温高,特别适宜蝗虫大量繁殖生长;冬季气温低,不利于蝗虫生长繁殖。(2)黄河中下游地区最为集中;长江以南蝗灾较少,到东南沿海几乎没有。(3)蝗灾与旱灾经常链性发生。因为在干旱少雨年份,河湖水位降低,退水区域特别适宜雌蝗产卵,使蝗虫数量激增,出现严重蝗灾。(4)受气候异常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