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阿房宫赋》教学设计【滕州七中王晓艳】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657177 上传时间:2017-11-16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99.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阿房宫赋》教学设计【滕州七中王晓艳】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一语文《阿房宫赋》教学设计【滕州七中王晓艳】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一语文《阿房宫赋》教学设计【滕州七中王晓艳】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一语文《阿房宫赋》教学设计【滕州七中王晓艳】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一语文《阿房宫赋》教学设计【滕州七中王晓艳】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阿房宫赋》教学设计【滕州七中王晓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阿房宫赋》教学设计【滕州七中王晓艳】(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阿房宫赋教学设计设计人:滕州七中 王晓艳 邮箱: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检查预习1、导入语课 题 阿房宫赋 课 型 文言文新授课课 时 1、2、3课时 教具 多媒体知识点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了解体会作者对秦亡的原因的看法,以及文章的写作目的。能力点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 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学习借鉴本文借古讽今,叙 议结合的构思和写作特点。教育点1、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2、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教学目标重难点1结合写作背景,通过朗读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2结合赋体“铺采摛文”的特点,学习文章的

2、语言风格。12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苏洵的六国论,苏洵认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 赂秦。 今 天 让 我 们 走 近 唐 代 作 者 杜 牧 的 文 章 阿房宫赋,看一看他对六国和秦国的 灭亡有什么精辟的见解和观点。 (板书课题)2、作者简介师:说说你所了解的杜牧生: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郎。后在地方 军府任幕僚多年。开成四年(839)回到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司勋员外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史。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为“杜樊川”。杜牧工诗、赋、辞

3、,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称他 为“小杜”;又和他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事;诗歌语言流 丽而又风味清新,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著有 樊川文集,清人 冯浩撰有樊川诗集注。师:有谁能给大家说说“阿房宫”3、解题 生:阿房宫,秦宫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 212 年),役夫七十余万,工程浩大,至秦灭时仍未完工。因其前殿所在地为阿房,故称“阿房宫”。杜牧此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自称有讽喻敬宗“大起宫室,广声色”之意。师:咱们在六国论中了解了“论”这种文体,哪个同学能说说“赋”是一种什么文体

4、?生:“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是介于散文和诗歌中间的一种体裁。它是由诗经、 楚辞发展起来,到 汉代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 “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 赋讲求字句13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时注重铺陈和夸张;结尾多发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 汉赋、骈赋 、律赋、文赋多个阶段。本文属于文赋。 明确目标,安排自学师:下面让我们明确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把握文章大意2、翻译全文,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师:这节课我们先梳理言上的内容。请同学们反复研读课文三遍。具体进程是:第一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仔细自读,着重点是理解字句,疏通文

5、意。第二遍,借助导学案中提供的内容提纲仔细自读,着重点是弄清各段的内容层次,第三遍,借助导学案中提供的韵脚轻声朗读,着重点是通过朗读体味文辞的优美和骄散兼行的和谐韵律。最后在作业本上梳理出本文的文言基础知识。合作学习,交流探究师:下面咱们交流一下自学的成果,找学生读课文,正字音。生 1:正字音:阿房宫( png gng) 囷囷 (qn qn)焉 妃嫔(pn)媵(yng)嫱(qing )辇(nn ) 朝(zho)歌夜弦 鼎铛(chng)玉石 逦迤(l y) 锱(z)铢(zh) 庾(y)14师:下面把你归纳整理文言基础知识并小组内交流一下生:归纳整理文言基础知识并小组内交流班级内交流一组:【一】、

6、古今异义1、钩心斗角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2、明星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3、经营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4、精英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5、可怜古:可惜;今:怜悯,同情。6、隔离古义:遮断,遮蔽 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7、直走古义:趋向 今义:行走8、气候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 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二组【二】、常见实词归类1、一: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数词)15黄鹤一去不复返 (一旦 ) 4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专一)5 合从

7、缔交,相与为一 (一体)2、爱: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喜爱)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爱护)不爱珍器重宝肥 饶之地 (吝惜)3、取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夺取)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4、族: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灭族)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类)5、缦廊腰缦回(名词,无花 纹的帛, 这里名词作状语)缦立远视(形容词,通“曼”,久 长)6、尽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副词,达到 顶点)奈何取之尽锱铢(动词,取尽)7、使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动词, 让)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连词,假使)8、为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动词,成 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动词,做,当)三组【三

8、】、文言虚词1焉16(1) 形容词词 尾,相当于“然”。 盘盘焉, 囷囷焉(2) 句末语气 词。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2而(1) 连词,表承接。 骊山北构而西折/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2) 连词,表转折。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后人哀之而不鉴之3其(1) 代词。 杳不知其所之也(指宫车)/ 几世几年,摞掠其人,倚叠如山(代六国)/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 间(代秦国)(2) 代词,自己的,作定 语。 使六国各爱其人4于(1) 介词,到。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2) 介词,表比较。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 亩之农夫5之(

9、1) 动词,往,去。 辘辘远 听,杳不知其所之也(2) 助词,的。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3) 代 词。 奈何取之尽锱铢(代财物)/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代秦人)四组【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用作动词1、辇来于秦 (乘坐辇车) 2、朝歌夜弦 (奏乐)3、鼎铛玉石 (把鼎当做;把玉当做) 4、金块珠砾 (把金当做;把珠当做)175、楚人一炬 (火把) 6、族秦者秦也 (灭族, 杀死一族的人 )(二)名词用作状语1、骊山北构而西折 (向北;向西)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向北,向西 )/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像绸带一样)/ 蜂房水涡 ,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像蜂房,像水涡)/ 辞楼下殿,辇来于

10、秦(乘辇车 )/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把鼎、把玉、把金、把珠数词用作动词 :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名词作动词。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出现虹)/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出现龙)/ 朝歌夜弦, 为秦宫人(唱歌,弹琴)/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化为焦土)/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当作铛、石、块、砾)(4) 动词作名 词。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指金玉珠宝之物)(5) 动词意动 用法。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鉴)五组【五】、文言句式判断句: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疑问句(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疑问代词“何”表疑问)(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11、代词“奈何”表疑问)(3)谁得而族灭 也(疑问代词“谁”与“也”表疑问)省略句18(1)五步(有) 一楼,十步( 有)一阁( 省谓语“有”)(2)长桥卧(于)波,未云何龙(省介词“于”)(3)几世几年,摞掠(于)其人(省介词“于”)(4)谁得而族灭 (秦国)也(省 宾语“秦国”)倒装句(1)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于南亩之农夫多,介宾短语后置)(2)秦人不暇自哀(哀自,宾语前置)被动句:戍卒叫,函谷举。师:找学生逐段翻译全文生:翻译文章在学生翻译过程中教师随机落实文言基础知识教师重点讲解师:下面咱把同学们提出的不理解的字词句解释一下重点词语。“廊腰缦回”“缦”的本义是没有文来的帛,又通“慢

12、”, “慢”有“宽缓”、“迟缓”等义;这句的“缦”,注释为“索绕”,是由 “宽缓”义引申而来,下文“缦立远视”的“缦”,注释为“久”,是 “迟缓”义的引申。 “回”,注释为曲折。按“回”, 文言常用实词表列为本课应重点掌握的实词,它的本义是“转”、“掉转”(“回车叱牛牵向北”),引申义有“旋转、回旋”(“素湍绿潭,回清19倒影”)、 “曲折、迂迎”“回转、返回”(“碧水东流至此回 ”)、“取回、拿回”(“添酒回灯重开宴”),等等,要仔细分辨。“钩心斗角”课文用的是它的原始意义,与现在用作成语的意思有别。在文言中也常用来指写作中的巧思,如:“近时诗家咏物, 钩心斗角,有突过前人者”。“矗不知其几

13、千万落”“落”,注释为“座”、 “所 ”是由“院落”义引申为建筑单位的量词。 “妃嫔媵嫱”“嫔”(pn)和“嫱”都是宫中的女官名,地位低于“妃”;“媵(yng)”指陪嫁的人,把它与“妃、嫔、嫱”并列,是用来足成四音节词语。 “辇来于秦”“辇(nin)”,本义是手挽的车,秦、汉后特指君后所乘的车,这里用作动词。“尽态极妍”这里的“尽”和“极”是互文,都是“尽量、极力”的意思。整个词语是指用尽心思使姿态美好,用尽一切办法使容颜妍丽的意思。按“尽”, 文言常用实词表列为本课应掌握的实词,本义是“空、没有了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引申义有“完全、全都 ”(秦地可尽王也)、 “尽量、尽可能”、 “到

14、尽头、到顶点”(林尽水源)、 “死”(转侧床 头,惟思自尽),等等,要仔细分辨。疑难语句。“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这两句历来解说纷簇,但都 难令人满意。由 “暖响”引起“春光融融”的感觉,由“冷袖”引起“风雨凄凄”的感觉,这是一种“通感”20的现象,这样来理解是大家同意的。但舞袖 为什么用“冷”来形容?联系下句看为什么会“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 齐”?有人回答第一个问题,说用“冷袖”,是因为古人常用“舞袖”来咏“雪”,或用 “雪”来“舞袖”,如:“舞袖回雪,歌声遏云”(舒元舆诗句);“据似飞燕,袖如回雪 ”(张衡诗句)。这很有道理,但

15、联系下句看,仍 难说通。我的看法是,前一句的“歌台”、 “舞殿”和“暖”、 “响”,实际上均为互文见义,写“歌”时同时包括“舞”,写“舞”同时兼指“歌”。后一句的 “气候”,不是现代汉语的“气候”,在古代常用来指“节令”,或用来指环境气氛(均见辞海)。这两句合起来,意谓:在一个宫中,正在演奏欢快的歌舞,在另一宫内,则正在演奏凄冷的歌舞,这就给人一种“在一日之内,一 宫之间”,而 节令不同或环境气氛有异的感觉。“绿云扰扰,梳晓鬟也”这一句, 课本无注。 “绿云”,比喻头发黑而密,古人常用它来代指妇女的美发;“扰扰”, 这里是“镣绕”的意思;“晓鬟”指“晨妆”, “鬟”是一种环状发髻。 为什么用“绿”来形容头发,因 为古代训诂学有一条辗转相训(解释)的原则, “绿”与“青”、 “黑”可以辗转相训。 “绿嶂百重,青川万转”(吴均句), “绿”和“青”是同一种颜色。不用 “青云”,而用“绿云”,能给人一种更美的色感。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 铺叙阿房宫 建筑宏伟、豪 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五、检查反馈【导学案展示】一、实词 1一词多义 21(1)一 六王毕,四海一( )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黄鹤一去不复返( ) 而或长烟一空,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