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精选试题(重组卷)一 选择题及精细解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8557018 上传时间:2017-11-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精选试题(重组卷)一  选择题及精细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历史精选试题(重组卷)一  选择题及精细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历史精选试题(重组卷)一  选择题及精细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历史精选试题(重组卷)一  选择题及精细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历史精选试题(重组卷)一  选择题及精细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精选试题(重组卷)一 选择题及精细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精选试题(重组卷)一 选择题及精细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曾向参议院指出,美国要建立一种世界体系,以便让“企业家们可以按照商业原则进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 。战争结束后,这一建议体现为A “冷战”秩序的建立 B 关贸总协定签署C世界贸易组织建立 D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答案】B【解析】考察现代世界经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必修二。材料“企业家们可以按照商业原则进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判断这一组织应为符合美国利益的国际性经济组织,排除 A,世界贸易组织在 1995 年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属于区域性经济组织,1994 年正式成立。2德国总理默克尔上任以来推行注重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外交” ,把维护“人权”和推

2、广西式民主、自由等所谓“普世价值”作为德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促进了中德关系发展 B推动了多极化趋势C实质是一种冷战思维 D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答案】C【解析】考察现代世界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狭义的冷战思维“特指冷战结束后,西方大国特别是美国的保守势力妄图建立单极世界,推行霸权主义的一种意识与观念,具体包括:对手思维,冷战期间美国对外战略的主要指向就是苏联,冷战结束后,美国在全球失去对手,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无所适从,急于树立新的敌人。绝对安全,自身已经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了,仍担心来自别国的威胁。不理解别国的安全需要,把别国对安全的追求理解为对本国安全的威胁。强权政治,总把自己

3、的观点强加别国,不尊重其它国家和民族。用争霸史、挑战史来看待新兴国家,将它的发展视作对自己的挑战。推行渔翁战术,总是挑起争端,以从中渔利。 ”题干正是冷战思维的体现。3明代沉船“南海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 。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答案】C【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经济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和学生阅读判断能力。材料“亦禁不得以硝黄、铜、

4、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说明明政府曾有条件的允许海外贸易。4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 ”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两段话本质上体现了A英王与法官的恩怨B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 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D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答案】B【解析】考察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本题主要考查阐释问题的能力。 “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 ,国王的话体现他的“君权神授”思想;“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 ,这是欧洲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法官的

5、话体现的是人民主权学说。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作为封建君主查理一世相信君权神授;而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法官依据的则是人民主权。5 清文献通考卷 33 载, “(顺治四年)户部议复两广总督佟养甲疏言:佛朗西国人寓居濠镜澳,以其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盖已有年。后深入省会,至于激变,遂行禁止。今督臣以通商裕国为请,然前事可鉴,应请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 上从之。 ”这段记载充分说明A明末对外封闭政策在清初得到延续B清朝认识到开放澳门市场可以“裕国”C清廷中开放派的主张得到暂时推行D清朝前期只准许在澳门与外商贸易【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前期的经济政策学生

6、解答本题时要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辨析各选项材料信息表明,清朝官员认为葡萄牙人在澳门与广东商人通商,容易“激变” ,于是“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 ,可见清朝延续了明朝末年的“闭关锁国”政策B 项不是材料反映的主要意思,C 项与材料意思相反,D 项不符合史实,故选 A 项。6邓贤在的 700 天一书中这样描述:“(强渡黄泛区以后)最惊险的一幕发生在淮河岸边。渡口没有船,也没有桥,河水又深又急难以徒涉,尾随的追兵已经赶来,后卫阻击战全面爆发。紧急之中,司令员刘伯承亲自夜探淮河,经过寻访竟然找到一处当地人过河的浅滩,为大军开辟一条生路。 ”这段描述所反映的历

7、史事件A赢得了近百年来第一次反侵略斗争的胜利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D取得了渡江战役的决定性胜利【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的序幕这一知识点。结合材料“司令员刘伯承亲自夜探淮河” , 判断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A 项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C 项是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D 项指渡江战役的结果。7梁启超说:“以社会主义运动之立场而论,欲此主义之传播与实现,不能不以劳动阶级为运动主体。劳动阶级不存在之国家,欲社会主义之实现,有道无由。而劳动阶级之发生,恒必与资本阶级相缘。故必有资本阶级,然后有劳动阶级,有劳动阶级,

8、然后社会主义运动有所凭籍” “资本主义必非社会终极目的明矣,不过借以为过渡。 ”这表明他A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B认为当时的中国还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C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革命性D还没有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弊端【答案】B【解析】考察近代中国的维新思想。从材料“资本主义必非社会终极目的明矣,不过借以为过渡” ,可知梁启超并没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只是认为“劳动阶级不存在之国家,欲社会主义之实现,有道无由然后社会主义运动有所凭籍” ,所以梁启超的观点应是“认为当时的中国还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 。8恩格斯说:“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

9、身作斗争的。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 ”在德国国家机构中,最有可能被工人阶级“利用”的是A宰相 B内阁 C联邦议会 D帝国议会【答案】D【解析】考察近代世界德意志帝国宪法 。根据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联邦议会由加入帝国各邦代表组成,而帝国国会由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的选举产生,所以在德国国家机构中,最有可能被工人阶级“利用”的是帝国议会。9下面的史料中,数字符号表示部分句读的位置。其中句读错误的是:西人立国具有本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然其驯致富强具有体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

10、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A B C D【答案】B【解析】考察近代中国的洋务运动。本题的形式十分新颖,让考生判断这段话的句读错误,不少考生出考场后议论纷纷,认为此题貌似语文,而非历史。但其实这道题本身的难度并不大。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认为中国的封建纲常伦理是立国之本,而同时利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将“体用”截然分开,属于明显错误。而亦将“本末”一词拆分为二,已不成句子。故有此三处错误。10智者学派研究的主题是( )A自然界的各种现象 B研究事物客观的本质C研究“神”的本质 D研究人类社会【答案

11、】D【解析】略11中国隋唐科举制、雅典梭伦的财产等级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C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D实现了选贤任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对比分析能力。依据所学,科举制以考试作为选拔官吏的方式,破除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故 C 项不符合。梭伦的财产等级制,打破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为工商业奴隶主参与政权开辟道路,奠定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故 D 项不符。罗马的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各族人民,主要调节经济和民事纠纷。故 A 项不符。三者的共同作用是扩大了统治基础。考点:古代中西方的政治

12、制度.科举制梭伦改革罗马法。121898 年梁启超在说动一文中,将“力”视为宇宙的本原,认为整个宇宙充满了一种宇宙力。力是万物的动力,是世界的源泉,世界之所以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其渊源就在于这种无所不包的动力。材料中所说的“力”体现了A家因斯坦的相对论思想B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C牛顿的经典力学思想D普朗克的量子论思想【答案】B【解析】略13无论在古代还是在后世,梭伦素有雅典“民主之父”之称。下列对他的改革措施表述正确的是( )A颁布“解负令” ,废除雅典的奴隶制度B使各等级的公民有参选“四百人会议”的权利C设立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D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答案】C【解析】略14

13、中国占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A “世胄嗫高位,英雄沉下僚”B “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C “立嫡以长不以贤”D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答案】B【解析】略15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而第三次征服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耶林格认为罗马法律对世界的征服最为持久的理由是为近代欧美国家立法和司法奠定了基础为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提供了思想武器为国家权力提供了法律依据,

14、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A BC D【答案】C【解析】略16美国学者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在所著罗斯福中,把罗斯福对付国会的方法列举出来如下:“充分利用宪法规定的权力,诸如否决权。选择有利时机。在行政部门草拟议案。几乎需要不断地施加压力,但却要机智巧妙。用人必须审慎。亲自说服立法领导人。诉诸国民公断。 ”这说明罗斯福新政时A对三权分立制度进行了改革 B选举议院议长时进行干涉C并未动摇美国宪政的基础 D国家权力重心在参众两院【答案】C【解析】正当法律程序是美国宪政的重要基础,其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不仅丰富了正当法律程序本身的理论,而且促进了宪法、宪政的发展。一、从程序性正当法律程序到实质性正当法

15、律程序二、正当法律程序的实践检验标准(一)实质性正当法律程序的司法检验标准2、严格检验标准3、中间层次检验标准(二)程序性正当法律程序的实践标准17下列表格是甲、乙两位同学对“农民阶级与近代中国革命”的探究,对此判断正确的是历史依据一 历史依据二 历史结论甲 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而失败 农民阶级由于阶级局限性不能领导革命的胜利乙 毛泽东出身农民家庭 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人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农民阶级可以领导革命胜利A甲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正确,结论合理B乙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不正确,结论不合理C两位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都不准确,结论都不合理D两位同学的推论都合理,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时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而失败,因此很容易的得出结论:农民阶级由于阶级局限性不能领导革命的胜利,故选 A。B 项错误,农民家庭出身并非说明毛泽东就是农民阶级的代表,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了无产阶级的代表;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