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生产向消费型社会转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8473529 上传时间:2017-11-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由生产向消费型社会转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由生产向消费型社会转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由生产向消费型社会转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由生产向消费型社会转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由生产向消费型社会转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由生产向消费型社会转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由生产向消费型社会转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唐桂丽(湖北武汉 江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430056)内容提要: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与发展归根到底是受生产方式的决定和影响,我国目前正在经历一个由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过渡的阶段,这一特征必然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产生影响。具体来说:“祛魅” 、 “媚俗”和“削平”挑战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要求;感官与视觉的“盛宴”挑战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与节制;对“差异”与“个性”的宽容挑战思想政治教育标准和原则的权威性。关键词:消费社会 后现代 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处在消费控制着整个生活的境地” iP5,让波德里亚这样概括着当代西方社会,我们国家虽然没有进入他所说的“消费社

2、会” ,但我们已经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进入了一个物质相对丰裕的时代,也就是说,我国正在经历一个由生产型向消费型社会过渡的阶段。社会经济结构的阶段性变化,必然会促使思想政治和道德观念更新,自然也会对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深刻地影响。一、 “祛魅” 、 “媚俗”和“削平”挑战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要求。马克斯韦伯在调查了不同社会中宗教信仰与支配经济关系的伦理之间的相关性中,发现了“祛魅”这一过程:“他尤其指出了现代工业资本主义的扩张必然同时伴有世界的祛魅 ”iiP43,而所谓的“ 祛魅”过程“可被界定为那些充满迷幻力的思想和实践从世上的消失”iiP43。其实在马克斯 韦伯那里, “祛魅”并不单纯指宗教

3、信仰的衰落,而是指那些具有涵盖性的信念系统或终极价值的影响力的衰落。 “天职责任的观念,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像死去的宗教信仰一样,只是幽灵般地徘徊着。 ”iiiP142 在美国, “财富的追求已被剥除了其原有的宗教和伦理涵义,而趋于和纯粹世俗的情欲相关联。 ”iiiP143 也就是说,在机器大工业的时代,宗教和终极价值观的影响力衰落,代之而起的是各种职业的专业技术知识和人的世俗情欲的影响。因而,他悲观地预言,在这一文化发展的最后阶段将会是“作为专家而没有灵魂、耽于声色而缺少内心。在虚无中幻想着我们已经达到了从未取得过的文明程度。 ”iiP43 马克斯韦伯分析了机器大工业时代,人们越来越远离宗教与终

4、极价值的追求,而执着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与科层化的非人性的组织结构的建立。我国虽然不是资本主义国家,但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剧,机器大工业生产中所具有的一些共性特征,也会反应在人们的日常意识和生活行为中,如当代社会由于生存的需要,就业的压力,职业化的专业技术教育的需要远远高于终极价值的教育需要,人们觉得这种专业技术知识才是实在的东西,而终极价值的讨论往往成为虚幻不实的,没什么实际意义的东西。从而使现代社会和文化成为一个由工具、效率和认知专门化作为标准来支配的社会和文化。让波德里亚认为“至少在西方生产主人公的传奇现在已到处让位于消费主人公”iP27,这样消费不是作为生产和消费的结合过程来体验,

5、而是作为“奇迹”来对待,作为一种神话、一种传奇来信仰。消费社会中一个主要的特征,就是所有的物品都会成为“消费品” ,文化也不例外,他认为当文化成为大众的,成为为满足“对社会地位编码要素这种目标的需求”i P110 而存在的文化时,成为一种装饰性的符号时,文化也就成了“消费品” 。与此同时“媚俗”就发生了, “媚俗的激增,是由工业备份、平民化导致的” iP113,是平民阶级随着地位的提升而提出的文化需求,而这种需求带有炫耀的成分,正是这种炫耀,使文化不是作为人的思想和精神存在,而是作为一种装饰,一种摆设,如同人的华丽服饰一样,被消费。此外,让波德里亚还指出在消费社会中,人作为身体也成为了“消费品

6、” ,“一种双重的实践:作为资本的身体的实践,作为偶像(或消费物品)的身体的实践”iP139,可见,身体在此被作为资本和消费品,这样美丽、时尚、性与健康则成为身体这个消费品的主题,同时,化妆、健美、保养、医疗、卫生成为身体这个消费品的主要内容。身体作为内在灵魂的那种超越性消失了,代之作为消费品的对身体的经营和管理,女人不化妆、不打理头发、不穿戴得体的罪过,可能已经超出了出卖肉体的罪过。让波德里亚对在消费社会中,思想政治、道德文化中深度消失的分析和批判常常是深刻地。 “世界所有的物质、所有的文化都被当作成品、符号材料而受到工业式处理,以至于所有的事件的、文化的或政治的价值都烟消云散。 ”iP13

7、2 文化成为消费品时,也就丧失了自身的独立性。当身体成为消费品时,同样也丧失了灵魂的意识形态性,而被一种功用性的当代意识形态所取代。同时,由于消费以浪费为前提,以时尚为幌子,加速了商品使用价值的陈旧与更新,因而,使娱乐和享乐主义标准成为消费社会通行的普遍存在原则。当你是身体,是消费品时,你就处于娱乐和享受的境遇中,不是人自主地去享受或娱乐,而是你本身就是娱乐或享受,当人成为身体,即消费品时,也就失去了选择想不想娱乐或享受的权力。我国现在虽然没有进入完全意义的消费社会,物质丰裕程度也赶不上西方发达国家,但我国正在逐步告别以供给即生产为轴心的时代,进入以消费为主导的社会,我国文化的大众化与商品化程

8、度也没有赶上西方国家的那种水平,文化与身体都还没有成为消费品,也就是说还没有按照消费品的方式那样去存在和运作,但娱乐和享乐主义的消费观念和方式已经先期进入我国,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深度要求产生了碰撞与摩擦,应该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与警醒。既要应对商品经济发展中,文化的世俗化与商业化诉求,也不能迷失自身,将自身降格为典型的消费品。货币本来在经济生活中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承担其经济的职能,西美尔却从资本主义的经济生活中,解读出货币的社会与文化价值的内涵。我们只是常常简单地叙述,资本主义是一个金钱万能的社会,但是却没有具体地了解,货币是如何影响人们的现代生活风格,人们的性格,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西

9、美尔认为在货币经济中,货币是将人与财产联系起来的中介,这样,一方面货币渗透到所有经济活动中,具有强烈的非人格性;另一方面提升了人的独立与自主。它同样导致社会文化流向两个截然相反的方向:“一方面,通过在同样条件下将最遥不可及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趋向于夷平、平均化,产生包容性越来越广泛的社会阶层。另一方面,却倾向于强调最具个体性的东西,趋向于人的独立性和他们发展的自主性。 ”ivP6 这种把最高的东西拉到最低水平的夷平过程,导致生活的核心和意义一再从我们手边滑落,而作为最低因素的金钱却被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来, “什么东西有价值”的问题被“值多少钱”的问题所取代。因此,现代人生命的大部分时间把赚钱当作首

10、要的追求目标,似乎生活中所有的幸福和最终的满足都与拥有一定数量的金钱联系在一起。 “货币给现代生活装上了一个无法停转的轮子,它使生活这架机器成为一部永动机 ”ivP13。然而,货币终究只是一种手段,当生活只关注金钱时,人们就把手段转化为了目的,“金钱只是通向最终价值的桥梁,而人是无法栖居在桥上的”ivP11。从而揭示出了货币经济时代,人的现代生活的荒诞性:人将金钱作为自己的生命意义,然而,金钱只是手段,它不能承载生命意义这样的价值目标。西美尔就这样,通过货币经济中,存在的削平过程,揭示出生命核心价值等深度关切的失落。也许人们会认为西美尔所揭示的是资本主义货币经济中存在的问题,而我们是社会主义国

11、家,应该不会存在西美尔所担心的问题,然而,随着我国现代生活中经济生活的重要性,人们的幸福指数与货币的依存度越来越高,这种生命核心价值等深度关切的失落并非不可能发生。二、感官与视觉的“盛宴”挑战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与节制,让波德里亚认为现代人的生活中心在超级购物中心,他将之称为“我们的先贤祠” 、“阎王殿” ,大小商店融汇在一起,电影院、银行、健身中心、餐馆、医务所、艺术展览馆等等,也都设计在一起。人们从早上出发,可以一直闲逛到深夜,吃、穿、玩都可以在购物中心解决,它成为我们日常生活最重要的场所。成为购物中心,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商业活力,二是美学感觉。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购物中心也是给人提供感觉

12、和视觉“盛宴”的地方。咖啡馆、电影院、书店、妇女的小饰品、服装等所有的东西,购物中心都会以万花筒式的方式,呈现给消费者,小饰品,唱片、袖珍书,每一样都会以最精致的模样被呈现,诱惑着人们。早上出门时,你告诫自己要捂紧自己的钱袋子,晚上归家时,手上提着五颜六色的商品,空了的是自己的钱袋子。也就是说,在购物中心,你的感官和欲望被极大限度的刺激起来,理智被瓦解和俘虏了。广告是另一个提供感官刺激的窗口。在大都市的中心地区,一丛丛五彩缤纷的灯光广告在闪烁不停,宛如晶莹的宝石,人们攒聚到闪耀着的霓虹灯广告下,汇入熙来攘往的人流中,分享着都市的活力。广告突出了商品的迷人魅力, “广告所起的作用不只是单纯地刺激

13、需要,它更为微妙的任务在于改变人们的习俗” vP116 广告告诉人们如何穿着打扮,什么样的商品是“生活美满”的象征,什么样的商品标志着“成就” 。 “它实际上是要宣扬经过组装、供人消费的生活方式”vP90,尤其是那种带有中产趣味的生活方式:假装尊敬高雅文化的标准,而实际上却努力使其溶解并庸俗化。要保持对感官、视觉的冲击力,最重要的是求变与求新,追逐时尚是感觉主义者们最容易走的路。在现代社会中,三个词的使用频度很高:一是“新”:新民主、新自由、新诗歌等等;二是“性”:对性的自由和宽容的提倡,尤其是对“同性恋”的宽容;三是“解放”:在艺术、戏剧、文学、哲学等领域对传统的突破是全方位和空前的。它使得

14、人们形成了一种用运动感和变化感来判断自我经验和感觉的生动而崭新的形式,因而,一切永恒、不变、确定的东西,会由于缺少运动感和变化感而被排斥和摒弃。受感官与视觉冲击的诱惑,娱乐化和享乐主义是消费社会的一种必然结果,这不是社会成员个人道德感和道德约束力下降的表现,而是与消费社会相伴生的附属品。美国的丹尼尔贝尔对此有深刻地分析。 “事实上五十年代的美国文化已转向享乐主义,它注重游玩、娱乐、炫耀和快乐并带有典型的美国式强制色彩。 ”vP118“娱乐道德观”代替了“行善道德观” ,他说:在过去,满足违禁的欲望会令人产生负罪感,在今天,如果没有欢乐,就会降低人们的自尊心。他认为西方的三项社会发明推进了消费的

15、发展,从而促进了享乐主义的泛滥:一是采用装配线流水作业,使高档消费品的廉价出售成为可能;二是市场的成熟,促进了刺激消费欲望的手段科学化;三是分期付款方式的传播,打破了害怕负债的传统观念。享乐主义在这里不仅仅作为一种道德观念,更多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而被人们所接受。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进入让波德里亚所描绘的消费社会,也没有进入丹尼尔贝尔所述说的美国式的物质丰裕社会。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剧、城镇化步伐的加快,那种消费社会或物质丰裕社会的到来并不是很遥远的事情。事实上,虽然我们没有进入西方的物质丰裕社会,但作为消费社会附属品的享乐主义,已经先期而至,它正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而被人们羡慕着,人们眼中的幸

16、福生活正是这种富裕和享乐的生活。由于商品的丰富性,诉诸人的感官、尤其是视觉,刺激起人的欲望,带来的享乐主义的生活,极大地冲击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提倡的那种理性和节制的生活,它们往往被青年人视为一种约束,一种影响他们过上时尚和幸福生活的约束,青年们用很多的精力来冲破这种约束,而不是把这种理性和节制遵从为自己应该过的生活。因而,建立一种怎样的思想政治观念,以面对这种享乐主义,是我们进入消费社会后,一个极大的难题。三、对“差异”与“个性”的宽容挑战思想政治教育标准和原则的权威性西方学者对后现代精神与后现代社会特征的研究各执一词,但在“多元化”与“差异”的认同上却有高度的一致性, “后现代是一个彻底的多元化已成为普遍的基本观念的历史时期” viP47。然而承认“多元化”与“差异”的途径却各不相同:有的以批判“整体性”和“统一性”达到对差异的认同,认为是人们在追求整体和统一和过程中,取消了差异和多样性;有的则是以批判“权力” 、 “强制” 、 “暴力”来达到对差异和多元化的认同,如对理性的批判,并不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