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学科半期考试试卷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472564 上传时间:2017-11-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9.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学科半期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学科半期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学科半期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学科半期考试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学科半期考试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学科半期考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学科半期考试试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1-2012 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学科半期考试试卷(考试时间:150 分钟,总分:100 分) 命题人:王德华审核人:xx一、积累运用(共 24 分)1、把下列字写在方格内,力求正确、规范、美观。(2 分)成功源于自信 知识成就未来2、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2 分)A、轩 xun 邈 凛 ln 冽 驰骋 pn 炽 ch 热B、教诲 hu 文绉绉 zhu 酷肖 xio 执 拗 oC、诘 ji 责 禁锢 g 虐 n 待 杳 yo 无消息D、馈 ku 赠 憔悴 cu 锃 chng 亮 滞 zh 留3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2 分)A意趣盎然 诚惶诚恐 藏污

2、纳垢 暗然失色 B冥思遐想 油光可鉴 无可置疑 抑扬顿挫C郁郁寡欢 正襟危座 粗治滥造 盛气凌人 D美不胜收 不可明状 长吁短叹 海誓山盟4、下列有关作家作品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再塑生命海伦凯勒美国作家B.托尔斯泰茨威格奥地利作家C.五柳先生传陶渊明晋诗人D.雪郭沫若现代诗人5.下列对四大名著中人物和情节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赵云是蜀国五虎将之一,以骁勇善战著称。一杆长枪,两救幼主,征战无数,屡建奇功。 (三国演义 )B、王熙凤的性格是多面性格的交融:协理宁国府,机警能干;弄权铁槛寺,敛富贪财;毒设相思局,阴险毒辣。 (红楼梦 )C、菩提祖师住在灵山台方寸山

3、斜月三星洞,是传授美猴王武艺的师傅,对三教九流、长生之术、七十二变、腾云驾雾等样样精通。 (西游记 )D、宋江原是一刀笔小吏,怒杀阎婆惜后被逼上梁山。人称 “孝义黑三郎”的他,在回沂州接老父时,曾杀了四只吃掉老父的老虎。 (水浒传 )6、下列作家、作品及内容搭配有错误的一项是( ) (2 分)A、 列夫托尔斯泰名人传茨威格 列夫托尔斯泰B、 我的母亲胡适自传胡适母亲C、 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韩非子秦越人D、 藤野先生朝花夕拾鲁迅 藤野先生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27古诗文默写填空:(共 8 分) ,天涯若比邻。 ,独怆然而泪下。人生自古谁无死, 。抽刀断水水更流, 。天街小雨润如酥, 。山坡羊潼

4、关怀古中的主旨句是: , ; ,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 , 。 ”春蚕到死丝方尽, 。8、依照画线句子的格式,在空格处写上两个与前边意思相连贯的句子。(2分)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一次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_ _,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9. 完成下面名著题。(2 分)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纯虚构的科幻小说,作者是 ,他被公认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这部小说主要讲述 号潜艇的故事。二、现代文阅读(40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 9-13 题 (11 分)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

5、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

6、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他的谎话。 “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3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9、 藤野先生选自 的散文集 。 (2 分)10、加点的“他们”分别指什么?(2 分)1) (2) 11、 “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作者觉得“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 )(2

7、 分)A、叫声特别响,使人听了很不舒服。B、日本青年的叫声极大地刺伤了作者的民族自尊心。C、是日本学生的发出的叫声,而作者是中国人。D、叫声违反了课堂纪律,影响了听课。来源:中.考.资.源.网12、“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 分)13、“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那时那地”是指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意见却变化了”指作者的什么想法?(3 分)(二)完成 1417 题(20 分) 海燕 (11 分)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

8、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 起一层层巨

9、浪,恶狠狠地把它们 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 成尘雾和碎末。海燕叫喊者,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看吧,它 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4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了!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

10、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14 文中的大海具有怎样的特点?(1 分) 它的变化对表现海燕有怎样的作用?(1 分) 15第一段中“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反复出现在文中?(3 分)修辞: 作用: 反复出现的原因是: 16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动词,并体会其作用。 (4 分)表现狂风的动词: ;作用: 表现海燕的动词: ;作用: 17运用比喻手法,依照“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的示例,按照下边意思各造一个比喻句。 (2 分)(1)形容列车在原野上疾驰。 (2)形容月亮又圆又亮。 (三)完成 1824 题现在文阅读。 (18 分)假如给我

11、三天光明美海伦凯勒(1) 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去惦念它。于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2) 有的时候,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某一天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多好啊!这就更能显示出生命的价值。如果认为岁月还很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3) 我们对待生命如此倦怠,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后失明、失聪的人就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却从来不好好地去利用他们这些天赋。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

12、之心。事情万万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4) 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一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5哗的快乐。(5)最近一位朋友来看我,他刚从林中散步回来 d 我问他看到些什么,他说没什么特别的东西。要不是我早习惯了这样的回答,我真会大吃一惊。我终于领会了这样一个道理,明眼人往往熟视无睹。(6)我多么渴望看看这世上的一切,如果说凭我的触觉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让我亲眼目睹一下该有多好。奇怪的是明眼人对一切却如此淡漠!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们看来是那么的平庸。也许有人就是这样,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又一味追求。在明眼人的世上,视力这种天赋不过增添一点方便罢了,并没有赋予他们的生活更多的意义。(7)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要设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使用眼睛” 。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知道,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灵。(8)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从你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这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18第段中加点的“事事”二字,前一个“事”的意思是_,后一个“事”的意思是_。 (2 分)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