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1课下作业-《曾国藩家书》专题练

上传人:xinh****izi 文档编号:184102356 上传时间:2021-06-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1课下作业-《曾国藩家书》专题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1.2.1课下作业-《曾国藩家书》专题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1.2.1课下作业-《曾国藩家书》专题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1.2.1课下作业-《曾国藩家书》专题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1.2.1课下作业-《曾国藩家书》专题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2.1课下作业-《曾国藩家书》专题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1课下作业-《曾国藩家书》专题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曾国藩家书专题练诸位贤弟足下: 十月廿一,接九弟在长沙所发信,内途中日记六页,外药子一包。廿二接九月初二日家信,欣悉以慰。 自九弟出京后,余无日不忧虑,诚恐道路变故多端,难以臆揣。及读来书,果不出吾所料,千辛万苦,始得到家,幸哉幸哉!郑伴之下不足恃,余早已知之矣。郁滋堂如此之好,余实不胜感激! 在长沙时,曾未道及彭山屺。何也? 观四弟来信甚详,其发愤自励之志,溢于行间;然必欲找馆出外,此何意也?不过谓家塾离家太近,容易耽搁,不如出外较净耳。然出外从师,则无甚耽搁,若出外教书,其耽搁更甚于家塾矣。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

2、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六弟自怨数奇,余亦深以为然;然屈于小试,辄发牢骚,吾窃笑其志之小而所忧之不大也。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故其为忧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忧也,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也。是故顽民梗化则忧之,蛮夷猾夏则忧之,小人在位、贤人否闭则忧之,匹夫匹妇不被己泽忧之。所谓悲天命而悯人穷,此君子之所忧也。若夫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斥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六弟屈于小试,自称数奇,余穷笑其所忧之不大也。 余自十月初一日起,每日一念一事,皆写之于册,以便触

3、目克治,亦写楷书。冯树堂与余同日记起,亦有日课册。树堂极为虚心,爱我如兄弟,敬我如师,将来必有所成。余向来有无恒之弊,自此写日课本子起,可保终身有恒矣。盖明师益友,重重夹持,能进不能退也。本欲抄余日课册付诸弟阅,因今日镜海先生来,要将本子带回去,故不及抄。十一月有折差,准抄几页付回也。兄国藩手具。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 (摘自曾国藩家书致诸弟,有删改)注负薪:背柴,相传汉代朱买臣背着柴草时还刻苦读书。数奇:这里指命运不好,遇事不利。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若夫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斥/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B.若夫一体之屈/伸

4、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斥/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C.若夫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斥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D.若夫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斥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是旧时交际用语,上称下时的敬词。B.民胞物与:民为同胞,物为同类。泛指爱人和一切物类。“与”,给予。C.不忝:不辱,不愧。出自孔丛子执节。“忝”,有愧于,常用作谦辞。D.折差:古时称专为地方大员送奏折到京城的邮差为折弁,折差即折弁。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5、是(3 分)()A.从此信中可看出,曾国藩认为读书与环境并无关系,而在于自己的心境。如果真的要立志读书,哪怕是闹市也不要紧,否则就算在仙境中也读不好书,这番教诲对今天的求学者仍然适用。B.作者认为六弟心高气傲,眼高手低,格局不大,气量太小。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好好地反省自己,看看自己还有什么需要改正的地方,心里不要总想着自己的荣辱得失,而是应该多考虑天下的大事。C.这是曾国藩与诸弟谈为学之道的一封信。他在这封信里以高屋建瓴的姿态,将自己的“金针”传给诸弟,陈义颇高,没有一点说教成分,娓娓道来。D.作者认为正是因为有了冯树堂等明师益友,一重又一重挟持着他,让他只能进不能退,所以他才实现了不断进步。

6、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故其为忧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忧也,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也。(2)余向来有无恒之弊,自此写日课本子起,可保终身有恒矣。14.从这封信来看,曾国藩是用什么标准要求自己的?他所践行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理想? (3 分)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与诸弟书曾国藩予思朱子言,“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予生平工夫,全未用猛火煮过,虽略有见识,乃是从悟境得来,偶用功,亦不过优游玩索已耳,如未沸之汤,遽用慢火温之,将愈煮愈不熟矣。以是急思搬进城内,屏除一切,从事于克己之学。蕙西尝言,“与周公瑾交,如饮醇醪”,我两人颇有此风味,故每见辄长谈不舍。

7、渠之为人,予至今不能定其品,然识见最大且精,尝教我云:“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此语正与予病相合,盖予所谓“掘井多而皆不及泉”者也!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图自卫其身。进德之事,难以尽言;至于修业以卫身,吾请言之:卫身莫大于谋食。农工商,劳力以求食者也;士,劳心以求食者也。故或食禄于朝,教授于乡,或为传食之客,或为入幕之宾,皆须计其所业,足以得食而无愧。科名者,食禄之阶也,亦须计吾所业,将来不至尸位素餐,而后得科名而无愧。食之得不得,穷通由天作主,予夺由人作主;

8、业之精不精,则由我作主。然吾未见业果精而终不得食者也。农果力耕,虽有饥谨,必有丰年;商果积货,虽有壅滞,必有通时;士果能精其业,安见其终不得科名哉?即终不得科名,又岂无他途可以求食者哉?然则特患业之不精耳。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骛,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选自曾国藩家书

9、,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渠之为人他B以图无忝所生辱没,愧于C然则特患业之不精耳只是D万不可以兼营并骛乱跑(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是曾国藩提倡的为学之法的一组是先须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与周公瑾交,如饮醇醪老守一井,力求及泉卫身奠大于谋食求业之精力图专业ABC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分析自己为学的缺陷有两个,一是年轻时没有非常用功,所以希望搬进城里用心苦读,二是做学问不专注,涉及面宽但都不深入。B作者认为读书有两个功用,一是增强道德修养,追求诚实正派的道理,二是研修学业,练习背诵辞章的技巧,以求能自强独立。C作者认为自强自立莫过于求得生存,农工商靠力气生存,读书人靠智慧生存,只要业务精通,都可以生存下去。D作者主张为学要专一,习字就专心习字,穷经就专守一经,制义就专看一家文稿,作古文就专看一家文集,其他的事都要彻底抛开,才能有所成就。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