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403463 上传时间:2017-11-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节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二节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二节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二节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二节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节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旧石器时代早期是人类历史的开端,大约相当于古人类发展阶段中的直立人(或称猿人)阶段。直立人又分为早期直立人(早期猿人)和晚期直立人(晚期猿人)两个发展阶段。早期直立人延续的年代为距今约 300 万年至 200 万年或 150 万年,晚期直立人生存的年代为距今约 200 万年至 2015 万年,中国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化石和石器文化大多属晚期直立人阶段。一、巫山猿人及其文化巫山猿人遗址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龙坪村龙骨坡,占地约 700 平方米,是 1984 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重庆市自然博物馆等单位发现的。从 1985 年开始发掘以来,专家们已经

2、在这里发现了一段古人类下颌骨化石,以及 100 多种与人类化石同一地层的巨猿、剑齿虎、乳齿象、双角犀等动物化石。经考证,这些化石属早更新世,距今有200 万年。特别是巫山人化石,包括一段左侧下牙床和一个上内侧门齿,牙床上带有下第四前臼齿和下第一臼齿。研究显示,这个化石的时代超出了周口店北京人和印度尼西亚桑吉标本下限,接近东非上新世更新世人的下限,同东非早更新世能人处在同一进化水平上,这标志着华夏大地有了人属中最早的代表。这一重大发现,填补丁我国早期人类化石空白,把中国的史前文化向前推进了 100 万年,其中发掘的人类化石和石制品为我们在亚洲寻找更古老的人类、研究人类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3、这些都将证明中国的三峡地区很可能是地球上早期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二、元谋猿人及其文化元谋猿人的石是中国地质科学院于 1965 年 5 月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附近发现的。这里地处元谋盆地边缘,盆地内外露的河湖沉积厚达 695 米,从下到上分为 4 段 28 层,元谋猿人牙齿发现于第 4 段第 22 层中,包括两颗上内侧门齿,一左一右,属于同一成年人个体。此后,又在同一地点的同一层位中,发掘出少量石制品、大量的炭屑和哺乳动物化石。元谋猿人的石制品先后共出土了 7 件,上面人人工痕迹清楚,它们和人牙虽不居于同一水平面上,但距离近,层位又大致相同,无疑是元谋猿人制造和使用的。石器的原料为脉石英,器形有

4、石核和刮削器,但比较小。在同一地点发现的炭屑多掺杂粘土和粉砂质粘土,少量的砾石凸镜体。炭屑大致分为3 层每层间距 3050 厘米。最大的炭屑直径可达 15 厘米,小的为 1 毫米左右,炭屑常常和哺乳动物化石伴出。此外还发现两块黑色的骨头,可能是当时人类用火的痕迹。与元谋人共生的哺乳动物化石,有泥河湾剑齿虎、桑氏缟鬣狗、云南马、爪蹄兽、中国犀、山西轴鹿等 29 种,绝种动物几乎占 100,其中上新世和早更新世的占 388 。从上述动物化石分析,元猿人的生存时代应为早更新世。根据古地磁断代,其年为距今约170 万年。三、西侯度文化西侯度文化是中国已知比较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存。发现于山西省芮城县西侯度

5、村附近,文化遗存埋藏在黄河中游左岸高出河面约 170 米的古老阶地中。文化遗物和动物化石集中分布在平均约 1 米厚的交错砂层中。 1961 年和 1962 年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作过两次发掘,发现石制品、烧骨、带切痕的鹿角和动物化石。西侯度文化共发现石制品 32 件,其中包括石核、石片和经过加工的石器。石器的原料主要是石英岩,有少数几件为山岩和脉石英。制作方法主要采用的是锤击法、砸击法和碰砧法。器形主要有瓜削器、砍砸器、三棱大尖状器等。其中,刮削器有凹刀、直刃和圆刃之分;砍砸器有单面加工和两面加工的两种,并以单面加工的为主。三棱大尖状器只发现一件,但这种石器在丁村、匼河和蓝田等地也可见到,因此

6、是一种富有特色的工具。与文化遗物共生的哺乳动物化石有 22 种,包括巨河狸、鬣狗、剑齿象、平额象、纳玛象、步氏羚羊、古中国野牛、粗壮丽牛、山西披毛犀、古板齿犀、中国长鼻三趾马、三门马以及双叉糜鹿、步氏夏梳鹿、粗面轴鹿等一批鹿类。此外,还有鲤、鳖和驼鸟等。其中绝属动物占 100。根据动物群的性质判断,西侯度文化的地质时代属早更新世。据古地磁断代,年代为距今约 180 万年。在动物化石中,有两种具行人为砍砸和切割痕迹的鹿头盖骨,说明当时的人们可能已制作骨器。此外,化石中还有一些颜色呈黑、灰和灰绿色的鹿角、马牙和动物肋骨,经化验表明是用火烧过的,因而大大提前了人类用火的历史。 四、蓝田猿人及其文化“

7、蓝田人”曾泛指中国陕西蓝田县的公王岭和陈家窝两地发现的直立人化石,其中,陈家窝化石是 1963 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蓝田县城西北的陈家窝附近发现的,公王岭化石是 1964 年在县城以东的公王岭发掘土出。但许多学者分析认为,公王岭和陈家窝的人类化石显示的原始性状程度明显不同,两个地点的时代又有先后之分,因此“蓝出人”这一名称应专应用于公王岭的直立人化石,陈家窝的直立人化石应称作“陈家窝人” 。下面就公王岭直立人“蓝田人”的文化作一简单介绍。蓝田人的头骨化石包括完整的额骨,大部分顶骨,右侧的颞骨和上颌骨(附有第二、三臼齿) ,左上颅骨的体积和额突部,大部分左鼻骨和右鼻骨的鼻根部,

8、以及一颗左上第二臼齿,同属于一 30 多岁的女性个体。蓝出人的头骨,眉嵴硕大粗壮,在眼眶上方几乎形成一条直的横嵴,两侧端明显向外侧延展。眉嵴与额鳞之间的部位明显缩窄。额骨非常低平。头脊骨壁极厚,表现出许多明显的原始性状。蓝田人头骨同北京人、爪哇人的头骨相比较,其各部分厚度基本上都位于它们的变异范围的上限,有时甚至超过最大数值,这足以说明蓝田人比北京人和爪哇人都要古老。在蓝出人的文化遗物中共发现 200 多件石制品,其中包括砍砸器、刮削器、大尖状器和石球,还有一些石核和石片。这些石器多半用石英岩砾石和脉石英碎块制成,比较粗糙。其中以大尖状器最富有特色,它的断面呈三角形,因此又叫“三棱大尖状器”

9、。这种石器共存于西侯度文化、丁村遗址和匼河文化中。与蓝田人共生的哺乳动物化石共发现 42 种。不仅包括中国缟鬣狗、李氏野猪、三门马和葛氏梅花鹿等较多的华北中更新世常见的种属,还包括蓝田剑齿虎、中国奈王爪兽、更新猎豹和短角丽牛等少量的第三世纪残存种和第四纪早期典型种。表明蓝田人化石的时代出比北京人要早,属中更新世早期。用古地磁法测定的年代数据,一是距今约 100 万年,一是距今约 80 万年至 75 万年。 另外,在公王岭化石层里还发现了灰烬和灰屑,散布范围不大,可能是蓝田人用火的遗迹。五、北京猿人及其文化1发现和意义1921 年,中刚北洋政府聘请的矿政顾问、瑞典地质和考古学家安特生和奥地利古生

10、物学家师丹斯基首先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北坡发现闻名于世的北京人遗址“周口店第一地点” 。1921 年和 1923 年,在这里先后发掘出两颗人牙,并定为人属。由于这一发现,1927 年,由瑞典古脊椎动物学家 B步林和中国地质学家李捷主持,在周口店进行大规模的系统发掘,当年发现了一颗人的左下恒臼齿,通过对先后发现的三颗牙齿进行研究,美国古生物学家葛利普定名为“北京人” 。1929 年 12 月 2 日下午,在中国考古学家裴文中的主持下发现了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随后父发现了石器和用火痕迹。这一消息一公布,震动了世界学术界。它使直立人的存在得到肯定,从而基本上明确了人类进化的序列,为“从猿到人”的伟

11、大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恢复了周口店的发掘。这样把前后的发现计算到内,总共得到了属于 40 多个个体的北京人化石。同时,发现了 10 万件石制品,以及丰富的骨器、角器和用火遗迹。北京人遗址的材料,在全世界发现的同一阶段人类遗址的材料中,是最丰富也是最系统的,为研究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及其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2北京人洞穴堆积及其地层划分北京人洞穴的堆积厚达 40 米以上,自 1927 年正式发掘以来,只掘去全部堆积的1 3 多点。根据对北京人洞穴 40 多米堆积的综合观察和研究,这 40 多米厚的堆积自上而下可分为三大组共 13 层,代表着中更新世的早、中、晚三个时代。

12、第一组(或称 C 组)包括第 1 层到第 3 层的堆积,厚约 7.8 米,由粗角砾岩及胶结坚硬的粉红色土组成。其中只有第 2 层出土人的化石、动物化石和石器。人的化石比较零散,动物化石与周口店第 15 地点出土的有些相似。石器较少,但比较进步。第二组(或称 B 组)包括第 4 层到第 10 层,厚约 2124 米,是整个洞穴堆积的主要部分。第 4 层(也叫上文化层)是红、黄、黑、炭灰、紫色的细土层,在这层发现了用火烧过的石块、骨块,也发现了石器。第 5 层是古化石的黑硬灰层,但没有人类文化遗物出土。第 6 层为角砾岩,出土有化石但石器很少。第 7 层是深灰色的松沙薄层,其中有云母。动物化石中以

13、野猪最多,鹿次之,肉食动物较少。第 8 层和第 9 层(也叫下文化层)为角砾岩层,包含有大量的鹿、马、猪、鬣狗、犀牛等动物化石,也有人类化石和石器,厚达6 米以上,说明北京人曾在这里长期居住过。第 10 层上部为包含化石的红色土,下部为灰烬。第三组(或称 A 组)包含第 11 层到第 13 层,厚约 68 米。第 11 层为含化石的角砾岩层,发现少量石器。第 12 层为红色砂层。第 13 层为红色粘土层。这三层出土的石器比较原始,出土的动物化石与周口店策 13 层地点相似。在整个堆积的底部还发现了不少鬣狗化石,说明在北京人占领这个山洞之前是由鬣狗居住着。3北京人洞穴堆积中出土的动物化石及其所代

14、表的时代公北京人洞穴堆积中发现丁 115 种动物化石,其中哺乳动物化石占 94 种。这 94 种哺乳动物化石可分为三大类。第 1 类多出自第 1113 层,如中国鬣狗、剑齿虎、居氏大河狸、中国貉、三门马和梅氏犀牛等,代表了上新世和更新世初期的残存种属。第 2 类多出白第 410 层,如肿骨鹿、洞熊、纳玛象、被毛犀、斑鹿等,是更新世中期才出现的动物,也是更新世动物的典型。第 3 类多出自第 13 层,如狼、熊猫及其小齿类动物。它们是一些最早出现的现代哺乳动物,其中多半是在中更新世较晚些时候才多见的。上述三类动物尽管在层位上有区别但总的来看这三大类动物都是中更新世的动物。因为这儿既看不到下更新世的

15、典型化石,如长鼻三趾马,也没有上更新世的标准动物,如河套大角鹿、王氏水牛。因此周口店第一地点的堆积时代便被确认为中更新世。据铀系法断代、裂变径迹法断代及古地磁断代,北京猿人的年代为距今约 70 万年至 20 万年。北京猿人文化的年代,早期为距今约 70 万年至 40 万年,中期为距今约 40 万年至 30 万年,晚期为距今约 30 万年至 20 万年。4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在周口店第一地点发现的猿人化石材料之丰富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的。截止 1979 年,共发现较完整的头盖骨 6 块、头骨碎片 9 块、下颌骨 15 个、股骨 7 段、肱骨 3 段、胫骨 1段、锁骨 1 段、牙齿 152 颗。这些标

16、本共代表 40 多个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个体。北京人头骨的最宽处在左右耳孔稍上处,向上逐渐变窄,剖面呈抛物线形。这与现代人头骨的最宽处移到脑颅的中部不同。北京人的头盖骨低平,比现代人约厚二倍。颅顶正中有明显的矢状嵴,头骨后部有发达的枕骨圆枕。额向后倾,并低于现代人。脑量平均为1043 毫升(现代人平均脑量为 1400 毫升) ,介于猿和现代人之间。眉嵴粗壮,向前突出,左右耳相联接。面部较短,吻部前伸,没有下须。北京人的牙齿,无论齿冠或齿根都比猿类弱小,齿冠的纹理也简单侗比现代人的粗大、复杂。另外,犬齿、上内侧门齿和舌面,有由底结节伸向田缘的指状突;上内侧和外侧门齿的舌面为明显的铲形。北京人的门齿呈铲形,鼻子宽而扁,面孔低而平,下颅骨内面靠前部有下颌周枕等,表明他们具有明显的现代蒙古人种的特征。北京人的下肢骨髓腔较小,管壁较厚,股骨髓腔只占骨干最小直径的 1/3 属(现代人占 1/2) ;胫骨的髓腔更小,显示了其原始性。但在尺寸、形状、比例和肌肉附着点方面都已和现代人相似,说明他们已经善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