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模拟测验分析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83237642 上传时间:2021-06-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模拟测验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数学模拟测验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数学模拟测验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数学模拟测验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数学模拟测验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模拟测验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模拟测验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检测九年级数学试卷分析2014-03-19 16:02执笔人王玲一、试卷的基本情况数学试题在题型、题量上基本保持和我省中考的一致性。在保持我区对九年级教学质量检测数学试题稳定性与连续性的基础上,对试题难度进行了适当的调整.降低了选择题、填空题的难度,加大中等难度题的区分度,区分度适当地分布到各种类型的题目当中,力争做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考出与其水平相应的成绩.全卷中,选择题、填空题以及解答题的前几道试题考查的问题较浅,适合教学质量调研检测的基本要求.从考题第1题至考题第10题看,第9题、第10题得分率低。从考题第11题至考题第16题看,第15题得分

2、率低至20.考题第17题至考题第25题,是考点的第二个难度循环.而每一大题又自成一个整体,这些都有利于考生树立考试信心,也反映试卷较好的梯度.在突出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时,关注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还有部分基础性试题都源于课本,将教材中的例题、习题,通过类比、加工改造、加强或弱化条件、延伸或扩展在落实课程目标的同时而形成的。试卷题型简约,题量和中考要求一致.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与知识含量,试题基本按照初中数学教材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及统计与概率三大领域在教学中所占的课时比例进行考查.数与代数共44分,约占36.6%,空间与图形共66分,约占55%,统计与概率共

3、10分,约占8.3%.试卷布局较为合理,试卷按容易题、较易题、较难题和难题分值比4:3:2:1的比例设计试题.试题由易到难,符合考生的心理状态,以利于考生在考场中水平的正常发挥。二、试卷的特点(1)题量合理,为学生提供足够思考空间.试题从学生所熟悉和可以理解的情景出发,考查了学生认真分析题意,思考问题的能力。(2)依标据本,广泛覆盖,许多题目不脱离教材,填空、选择题部分对教材上的题目进行了改编,变式和拓展,它们都是课标要求的基本知识.这些无疑对初中数学教学起着积极地推动作用,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紧抓课本,不搞题海战术,真正提高课堂效率,打造出高效课堂来。(3)突出重点,注重重点知识、主要方法的

4、考查,避免偏题、怪题.突出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如: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分类转化思想,配方法,待定系数法等.解答题部分加大了思维含量的考查。(4)体现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如9、20、21、23题都是实际问题,为学生的能力的发挥提供了空间,让学生在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5)试题注意从知识点的纵横联系中设计题目.要求学生能够揭示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知识结构的整体出发解决问题。期望通过本次数学检测考试,进一步引导教学,使广大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教育教学思想的更新,对今后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如何创造性的开展学习活动方面有所帮助。三、具体分析如下

5、(一)选择题题号123445678910得分率80%96%94%86%90%94%84%80%68%70%(二)填空题题号111213141516得分率88%88%60%78%46%88%(三)解答题题号171819202122232425平均436498632624596555439得分率872%83%90%89%745%663%64%42%80%17本题考查0指数、特殊的三角函数值、实数的运算。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书写格式不规范;记错了三角函数的值,计算能力不过关。18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书写格式不规范;错用因式分解;记错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计算能力不过关。

6、19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全等。从答题情况来看思路清晰,书写基本规范,整体情况良好。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全等三角形判定不够熟练;因果关书写不规范20.本题考查以生活中常见游戏为背景,考查了概率的知识,得分率较高,属中等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审题不细,表述混乱.应得分的步骤不写。21,本题考查了锐角三角函数相关知识及其应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不够;公式(定义)不能正确使用;书写不规范(用三角函数不指明直角三角形)。22.本题以考查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集合意义的理解,及坐标系下点的对称的检测.审题习惯不好,与正比例函数混为一谈,书写杂乱,计算能力跟不上.23.本题综合考查了一元

7、二次方程的应用。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会列关系式,不会解,大篇幅的表述,条理性太乱。;24.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书写不够规范规范;识图能力不够。几何语言描述不准确;推理过程杂乱。25本题为压轴题,考查学生活学活用能力,涉及到几何中的图形转换和的全等证明,梯度较明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对逻辑关系和证明的原则理解不清分析问题深度不够。四、教学启发1.认真学习、研究数学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新课程目标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8、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些目标也是数学命题所追求的。2.立足教材,落实基础,提高解题的准确度和解题速度数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核心,也是各种能力形成的基础。教学时务必要把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思想方法掌握牢固,加强变式训练,还要在每次解题后做深入的反思,从“因果、规律、多解、变通、归类、错误”诸多方面加深对问题的理解。3.数学教学应提倡有效

9、的数学学习方式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4.注重过程,培养能力,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习中,要将数学学习作为一种数学思维活动来进行,要亲身经历数学问题的提出过程、解决方法的探索过程、问题结论的深化过程、方法能力的迁移过程。从近几年的中考数学试题的特点可以看到,考查探索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深化数学科内容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数学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基本目标,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10、,增强用数学的意识,逐步学会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探索新的数学问题,学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5.重视教材,但不能“唯教材”考试后,许多教师都埋怨说试卷中许多试题都是教材中没有的类型,因而学生也就不会作这些题。在新的“课改”中,“教材”只是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平台”,教材是供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资源。但不是教学资源的唯一来源。这是新课改中教育观念的一个重要的转变。因此,教师必须在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创设不同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下,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关注社会,强化应用,注意实际问题解决的研究教学中,要时常关注社会生活实际,编拟一些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有着实际背景的数学应用性试题,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审题、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启迪他们平时关心生活,关注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