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4 诗歌鉴赏 阅读

上传人:yu****kk 文档编号:182475331 上传时间:2021-05-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4 诗歌鉴赏 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必修4 诗歌鉴赏 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必修4 诗歌鉴赏 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4 诗歌鉴赏 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4 诗歌鉴赏 阅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废纸不腐张爱国八月十五,进奏院衙署,窗前,苏舜钦看着缓缓西沉的太阳和渐渐热闹的大街,不由一声叹息。好友刘巽问他为何叹息。苏舜钦苦笑了笑,说出自己的烦恼。原来,作为当世有名的大词人,苏舜钦和他的诗朋文友们每年中秋节都要在京城的文韬阁聚会,赏明月,观舞乐,喝酒赋诗。按惯例,今年当由苏舜钦做东,请柬也已于半个月前发出,但直到现在,苏舜钦晚上宴客的银子还没有着落。刘巽笑了:“好一个苏大学士,连一场宴会都办不起,真是笑煞人也。”“刘兄莫笑,莫非你办得起?”苏舜钦说着,两人哈哈大笑。“真可笑也!你看他们,其府上日夜车来马往,灯红酒绿,歌舞喧嚣,宾主酣醉,又何时为银子而愁?”刘巽擦

2、去眼角笑出的眼泪,“你我整日囚身于衙署,劳形于案牍,忧心于庙堂与乡野,怎的连一场宴席都负不起?”“刘兄莫气!道不同,则择取不同。他们有他们之择取。你我有你我之择取。你我既然如此择取。即是择取如此生活。”苏舜钦看着刘巽。不无严肃地说,“人生在世,各自有其生活方式。他们以彼方式为乐,你我又何来以此为苦?”“罢了罢了,苏兄还是快快解决这燃眉之急吧。”刘巽说着,眼睛一亮,弯下腰捡起地上的一张废纸,“有了!苏兄,你我何不将此等纸张收集卖去?”“不可不可!”苏舜钦急忙摆手,“此乃衙署之物,朝廷也有禁令,不可私占。”“苏兄迂腐!不过废纸耳,百无一用。你我此举实乃废物再用,又合皇上克俭戒奢之倡,有何不可?”刘

3、巽说着就开始捡起来。苏舜钦想了想,也是,这些年来,衙署里用过的废纸很是不少,但大多被当作垃圾,胡乱丢弃,实属浪费;少部分被擦桌抹椅、烧火取暖用了,甚是可惜。苏舜钦似乎给自己找到了理由,于是也蹲下身去捡。好一会儿,两人将地上、橱柜内外和拐角旮旯里的陈年废纸都翻捡出来,擦去痰迹、脚印和霉灰尘土,用麻绳捆上,扛出去卖了。还别说,有这些废纸所卖的银子,苏舜钦晚上的宴会不仅酒菜上佳,还请了京城最著名的歌舞伎前来助兴。宾客们大喜,纷纷夸苏舜钦终于大方了一回,又问他哪里发了财。苏舜钦坐在宾客中间,醉态十足,笑眯眯不语。可是谁也没想到,第二天早朝一开始,一位御史就向皇上参奏苏舜钦,说他目无法纪,侵占公物,监守

4、自盗,罪大恶极。苏舜钦脑中轰一声,暗叫不好,他知道这并非冲他而来,而是冲着正在推行新政的范仲淹大人和新政而来苏舜钦是范仲淹新政的忠诚拥护者和积极推行者。新政因为严重打击了贵族官僚的既得利益,推行以来一直受到他们的百般阻挠。苏舜钦也清楚,这御史台早已成了保守派攻击改革派的前沿阵地。他想解释,可尚未开口,满朝文武八成以上齐刷刷跪下,将此事无限上纲上线,奏请皇上严惩苏舜钦等贪官恶贼。皇上看着眼前的阵势,沉思良久,将苏舜钦、刘巽,以及所有参加宴会的人革职为民,即刻驱出京城。京城外,一场秋雨刚停,夕阳残照,愁云惨淡,秋风萧瑟,乌鸟凄鸣。刘巽抹一把脸颊上的清泪,愤然道:“真小人也,竟拿区区废纸做文章,置你

5、我于此境。”“刘兄莫怒,俗语曰,虫蝇不噬无缝卵!昨日,倘使你我能克制心中私欲,他们即便欲置你我于死地又能奈何?此事皆由你我私欲贪心所致,不怪他们。”苏舜钦竟然淡淡一笑,“何止不怪?当感激也。”“感激他们?”“刘兄可知昨夜众宾赞我时我心中所想?不瞒刘兄,当时,我为不花分文即得众人之赞而甚为得意,还思忖往后何物可以再卖。刘兄请想,何物可再卖?废纸可卖,新纸可卖否?纸张可卖,笔墨桌椅可卖否?眼中可见之有形物可卖,手中权势之无形物可卖否?终了,岂不是将自己当年刻苦求学以期造福百姓之初心良知一并卖去?如此,你我杀身之罪巳成,千古骂名亦成。”苏舜钦认真地鋭,“刘兄,他们扼你我之私欲贪心于萌芽,岂不当感激?

6、”“苏兄言重,区区废纸,何至于斯?”刘巽轻轻一叹。“刘兄差矣!自古以来,所有巨贪大蠹,皆非一朝一夕所成,无不由跬步之错而至千里之罪、千古之耻。”苏舜钦忽然泪流满面,“刘兄,你我被革取事小,一旦祸及范大人和新政,你我定当千古之耻也”补记:史载,北宋年间,由范仲淹发起的“庆历新政”之所以在推行不到一年后即宣告失败,与苏舜钦这一“监守自盗”事件给保守派以借口并最终将改革派一网打尽有着一定的关系。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舜钦、刘巽本是一心为民的清官,但因一念之差,没有克制住自己的私欲和贪心,最终犯错,被革职逐出京城,作者以此来教化读者。B. 小说擅长

7、细节描摹,如第段苏舜钦笑眯眯不语”,表现其得意之情:第段描写苏舜钦“淡淡一笑” ,表现出他乐观旷达的心态。C. 小说对环境精雕细刻,让读者如临其境,如第段的环境描写,渲染了苏、刘二人离京时的凄清悲凉气氛,暗示了人物当时悲伤愁苦的心情。D. 小说结尾意味深长,卒章显志,作者通过人物语言,揭示主题,警示世人:不遏止小贪欲,便会逐步形成大贪念,最终铸成千古罪过。8. 根据小说内容,请简要分析“废纸不腐”的含意。9. 结合本文,谈谈历史小说中“真实”与“虚构”的关系。【答案】7. B 8. 废纸并不是一无是处,能够为人们带来金钱。人们要永远记住“废纸事件”带来的警示:贪欲会一点一滴地积累。“废纸事件”

8、中,苏舜钦身上所表现出的自我反思的优秀品质不会过时,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9. 历史小说不能违背历史真实,需要再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风俗和社会的主要内容。小说通过“补记”表明文本所涉人物及主体事件的真实性较高。历史小说在细节上允许适当艺术虚构,便于展开事件叙述与事物描写。小说中的对话,细节是加入了作者的想象虚构,让内容更具可读性。基本故事情节真实,突显历史真实性,细节内容想象虚构,突显文学艺术性。【解析】7题详解】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针对题项的问题对应文章内容筛选出重要信息点。本题中B项中,第段描写苏舜钦“淡淡一笑”,表现出他乐观旷达的心态。表述错

9、误。这里重点要表现的是他具有自我反思的优秀品质。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标题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可以从结合小说内容从标题的表层和深层含义两方面来解答。本题中,从表层含义上说:据“还别说,有这些废纸所卖的银子,苏舜钦晚上的宴会不仅酒菜上佳,还请了京城最著名的歌舞伎前来助兴”可知废纸并不是一无是处,能够为人们带来金钱。而从深层含义(主题、人物)来说:据“不瞒刘兄,当时,我为不花分文即得众人之赞而甚为得意,还思忖往后何物可以再卖。刘兄请想,何物可再卖?废纸可卖,新纸可卖否?纸张可卖,笔墨桌椅可卖否?眼中可见之有形物可卖,手中权势之无形物可卖否?终了,岂不是将自己当年刻苦求学以期造

10、福百姓之初心良知一并卖去”可知是教育人们要永远记住“废纸事件”的警示:贪欲会一点一滴地积累;另外“废纸事件”中,苏舜钦身上所表现出的自我反思的优秀品质不会过时,永远值得我们学习。【9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然后通读文本,在充分把握文本的基础上,领会作者的观点态度。然后结合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本题中,让“结合本文,谈谈历史小说中“真实”与“虚构”的关系。”,可以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概括得出答案:文本中的历史事件王安石变法,以及苏舜钦、刘巽等人物,乃至反对变法者借助苏舜钦卖废纸一事弹劾打压新政等都是真实的;小说通过“补记”表明文本所涉人物及主体事件的

11、真实性较高;可见历史小说不能违背历史真实,需要再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风俗和社会的主要内容。但是,苏舜钦与刘巽如何因宴客发愁、二人如何商议、如何想到卖废纸以及二人捡废纸的动作以及朝堂上的弹劾、甚至被贬后的对话等不可能是历史的真实回放,都是作者虚构的。这些虚构又基于历史事件以及人物性格,虚构的合情合理。可见历史小说在细节上允许适当艺术虚构,便于展开事件叙述与事物描写。小说中的对话,细节是加入了作者的想象虚构,让内容更具可读性。最后可总结:基本故事情节真实,突显历史真实性,细节内容想象虚构,突显文学艺术性。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晚泊岳阳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

12、,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击如飞。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两句写诗人晚间卧闻城里钟声,系舟城下,与“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场景相似。B. 第三、四句表面上写洞庭湖口空旷开阔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刚从遐想中醒来的茫然之情。C. 最后四句转向描写人的活动,明月清辉,归舟晚唱,诗人沉醉其中,但还未得尽兴欣赏,疾去的轻舟就将他带走了。D. 本诗视听交错,悠远的晚钟,动人的渔歌,苍茫的云水,皎洁的月光,给读者留下绵绵不尽的情思。15. 此诗中有对渔歌的描写,琵琶行中有对乐声的描写,两首诗对音乐的描写有哪些相通之处?请简要分析。【答案】14. C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击如飞”是指歌声引起多少思绪,其中感情体味不尽,只感觉轻舟短楫,疾去如飞。 15. 环境烘托。都用月夜的美景来烘托乐声,琵琶行写琵琶女弹奏结束时“唯见江心秋月白”,以幽静的氛围烘托音乐让人沉醉,而此诗写江月清辉烘托渔歌给人带来美好的感受。侧面描写。都用听众的反应来表现乐声的美妙,琵琶行以“江州司马青衫湿”写乐声打动人心,此诗以“听不尽”来写歌声所具有的吸引力。(侧面衬托也可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