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21届高考历史预测猜题卷 新高考版

上传人:浅*** 文档编号:182351208 上传时间:2021-05-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2021届高考历史预测猜题卷 新高考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北省2021届高考历史预测猜题卷 新高考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2021届高考历史预测猜题卷 新高考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2021届高考历史预测猜题卷 新高考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高考历史预测猜题卷新高考版湖北地区专用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史角是西周末年周王室掌管“郊庙之礼”的史官,他被留在鲁国以后,经过数代相传,“郊庙之礼”并未失传,但他的后代已不是周王室的史官了,“郊庙之礼”便流传于民间。这反映出A周礼在春秋时期走向崩溃B春秋时期的学术氛围宽松C鲁国对周礼的保存较完整D文化逐渐下移的发展趋势2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后,经学逐渐成为两汉学术的中心,士人趋之若鹜,他们沉溺于对儒家经典经文细枝末节的考证,甚至在解经过程中互相诡诘专注细枝末节的烦琐注释。据此可推知当时A士人对经学的研究

2、能力增强B儒学在自身发展中出现危机C儒学逐渐与现实的需要结合D士人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精神3宋代官营作坊的工匠,有仍隶属军籍的军匠,有从民间雇来的“和雇匠”,还有一种当行差充的工匠,他们不是无偿劳动服役,而是给予一定的“雇值”,有的生产部门如铸钱作坊,还出现了类似计件给“雇值”的方式。上述情况表明这一时期官营手工业A匠籍制度基本废除B人身束缚有所松弛C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作坊劳动分工细密4明代有严格的人事回避制度,官员不得在本籍任职,且不能久任;而胥吏都是本地土著,在地方上有盘根错节的势力,故有“流水的官、世守的吏”之说。这反映出明朝A中央集权遭到严重的破坏B地方官权力存在很大差异C基层管理有一定权

3、力真空D宗族势力庞大威胁着皇权5康熙中后期,与周边国家的“朝贡贸易”在对外贸易总量中已无足轻重,取而代之的是以南洋为中心的中荷贸易、以恰克图为中心的中俄贸易、以广州为中心的中英贸易,这使得大量白银流入国内市场。这A表明天朝体制渐趋解体B得益于朝野掀起的商战浪潮C有助于入超格局的逆转D反映传统经济仍具一定优势619世纪六七十年代,福建的武夷山地区,各地开荒种茶,“漫山遍野,愈种愈多”。浙江杭州府的于潜县,“仰视于茶者十之七”,甚至湖南的平江地区“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农村经济结构根本改变C西方加紧对华资本输出D人地矛盾得到极大缓解7孔子改制考为维新派找

4、到了变法革新的依据,同时也遭到守旧者的猛烈攻击。张之洞因康有为倡言“孔子改制”而一改先前对康有为的支持,王先谦、叶德辉等人更是对此书大加攻击。这说明孔子改制考A动摇了恪守祖训的理论基础B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C宣扬了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D触及守旧势力的经济利益81927年11月,中共领导人瞿秋白在中国革命是什么样的革命一文中指出,革命潮流的低落与消沉在现实的中国必须有三个条件:一是反革命的统治能相当解决中国社会关系中的严重问题;二是反革命统治能迅速稳定;三是革命群众溃散而消沉。而当时中国绝没有这样的条件,因此,中国革命是无间断性质的高涨而不是低落。提出党的总策略是发动城市工人和农民举行总暴动。此结

5、论A受“左”倾错误影响B成为土地革命的依据C对革命形势分析较为准确D采取的革命策略较为保守9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枢纽,抗日战争的胜利完成了近代中国从“沉沦”到“上升”的转变。这主要是因为抗日战争的胜利A确立了中国的大国地位B使中华民族获得了独立C延续了国共合作的局面D标志着民主革命的胜利10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党的十九大提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继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改革,并对上市制度进行了改革,实行“五证合一”。上述党的举措有助于A深化依法治国方略B推动产业结构调整C释放社会创新

6、活力D完善市场经济体制11有学者认为,这个政体崇尚正义,防止社会一部分成员压迫另一部分,政府和官员的权力要受到限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统治权由各等级社会成员共享,共同执政,用温和的方式处理政务,解决利益纠纷,共同放弃用武力作为解决分歧或取得权力的手段。符合这一论述特点的是A罗马的共和政体B平民政治C雅典的民主政体D僭主政治1213世纪前后,西欧活跃着一批异端教派,他们都在讨论人与上帝的关系。阿诺德教派猛烈攻击教会腐化和神父、修士的恶行,卡塔尔派提倡“保持基督纯洁”,韦尔多派则主张“回归贫穷教会”。这说明当时A天主教会权力走向衰落B人们自我意识增强C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13由于

7、运输成本的降低,荷兰和英国凭借其发达的海运优势,将原区域内发达的分工贸易扩展到了全球,形成了全球的分工贸易体系。由此可见,运输成本的降低A推动了全球贸易分工B标志着分工体系最终确立C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D增加了世界各国的出口额14新政时期,罗斯福政府通过缓慢的通货膨胀或政府的积极经济干预,以实现经济复兴和充分就业;通过社会保障及收入再分配改革资本主义的结构;通过创办政府事业或公共工程修正从前的自由企业体制;通过福利政策建立一个更为公正的社会。这体现了A美国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改变B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D阶级斗争是新政的根本推动力15二战后,苏联在其周边地区已经建立

8、起一圈战略“安全带”(或“缓冲带”),但斯大林还是放心不下,尤其是对一些东欧国家,很快就改变“联合政府”政策,让各国共产党实际掌握国家权力,并向这些国家输出苏联模式体制。这反映了苏联意在A确保欧洲的持久和平B加强其对东欧的控制C推动欧洲走向一体化D确保东西部边境安全16下面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GDP占世界比重变化图。对图中数据变化解读合理的是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B高收入国家的制造业发展萎缩C中低收入国家的产业发展均衡D新兴经济体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古代中国的治吏发展(14分)材料一“汉承秦制”之说早为学界所公认,秦律中“严于治吏”的精神在汉律中有

9、着深刻的反映。与秦律相似,汉律亦有关于荐举官吏的法律规定。如二年律令置吏律规定:“有任人以为吏,其所任不糜、不胜任以免亦免任者。其非吏及宦也,罚金四两,戍边二岁。”秦简法律答问中有:“害盗别徼而盗,驾(加)罪之。”而汉书王子侯表也记载:陵乡侯欣“建始二年,坐使人伤家丞,又贷谷息过律,免”。汉律在秦律基础上,针对王侯、官吏朋比为奸、结党营私制定了“左官”“附益”“阿党”“更相荐举”等诸法执法的严格性,使朝廷法令对各级官员产生了巨大的震慑力量,督使他们勤于政事,谨慎行事,以免有犯法之嫌。自汉之后,后代统冶者在立、司法方面都非常重视“严于治吏”的举措。秦汉严于治吏、“明主治吏不治民”的精神,在今天也

10、有其重要的借鉴意义。摘编自孙喆从汉承秦制看西汉“严于治吏”的法律思想材料二清代王船山认为周“礼士多,府史少而事治,后世令史多而事不济”,因此必须裁汰冗员。王船山认为要达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他说:“严者,治史之经也;宽者,养民之纬也;并行不悖,而非以时为进退者也。”左传曰:“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彰也。”王船山“把培养官德作为廉政的基本内容”“把廉政看作吏治的根本”。王船山认为“严下吏之贪,而不问上官,法益峻,贪益甚,政益乱,民益死,国乃以亡”。所以他认为,惩贪治贪的关键是“唯严之于上官而已矣。严之于上官,而贪息于守令,下逮于簿尉胥吏,皆喙息而不敢逞”摘编自

11、刘伯兰王船山严于治吏的法律思想及现实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严于治吏的法治举措及其历史影响。(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王船山严于治吏的法律思想及其现实意义。(8分)18近现代中国的民族观及民族工作(12分)材料一清末革命派中存在着基于狭隘“民族建国主义”的以在18行省恢复建立汉族国家为目标的革命建国思想,而视少数民族聚居区域为可有可无之地,这客观上为侵华势力提供了可乘之机,也导致国内满、蒙、回、藏各族对革命充满疑惧而产生离心倾向。“五色旗”于1911年12月初产生于江浙一带并非偶然,在当时南方的革命阵营里,立宪派、旧官僚和温和革命派的主张已经占压倒性

12、优势。立宪派与革命派分歧的一个根本点就是立宪派认为满汉早已融合以及民族革命将导致国家分裂以至灭亡在立宪派对清政府绝望以至于参加革命以后,它的民族团结和领土完整的主张并未改变;温和革命派如宋教仁等原本就反对极端的民族主义,最终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取代象征18省汉族铁血团结的“十八星旗”成为中华民国国旗。摘编自张永从“十八星旗”到“五色旗”材料二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历届政府和各政党领袖都大力提倡民族平等,主张中华民族的整体认同,但多表现在理论阐述和宣传等方面,而较少应用于实践,缺乏相关法律制度保障。只有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才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民族平等才从理论层面进入到社会实

13、践层面。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平等”的概念充分体现在不同时期的宪法和纲领性文件中,并指导着新中国民族事务工作。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开展“民族识别”工作,对民族成分和民族称呼混乱的状况进行了统一规整。中共十八大以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作为一种新的民族利益观和价值观,创新地将“政治认同”“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相结合,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升到新的理论高度。摘编自何一民、刘杨从“恢复中华”到“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民族观的变化,并说明影响中国民族观变化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工作的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

14、明其意义。(8分)19美国的环境治理(14分)材料(19世纪末以来)美国主要工业城市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城市运行机制的完善,加强了对垃圾、水和大气污染的治理,使城市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与此同时,联邦政府相继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土地、森林、矿产和水资源等进行合理规划和保护,并进一步完善国家公园管理体系。罗斯福在任时,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政府推动了议会在土地、森林、江河流域等方面的立法,并设立了一系列保护机构,如民间资源保护队、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鱼类与野生动物管理局,初步构建了美国自然资源保护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加强了联邦政府在自然资源管理和开发领域的组织、协调和监督作用。同时,罗斯福政府把生态环

15、境建设与经济恢复和促进就业等社会经济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为二战后美国环保实践提供了思想基础。摘编自徐再荣20世纪美国环保运动与环境政策研究(1)根据材料,指出美国环境治理的措施和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美国环境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6分)20中西进步文化思潮(12分)材料对比中国和欧洲中世纪末期的进步文化思潮,既可以看到人类历史的一般规律对各个地域、各个民族历史运动进程的制约作用,又可以发现各个地域、各个民族因其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的内部和外部条件以及不同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在一般规律的制约下,又各自展示出千姿百态的不同表现,这就是历史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摘编自姜红试论中国和欧洲早期启蒙文化的异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论题,并进行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语言简洁)2021年高考历史预测猜题卷新高考版湖北地区专用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礼乐制度。根据题意可知,史角的后代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