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162341 上传时间:2017-11-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社会根源经济危机激化内外矛盾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二十年间,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力量发展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德国和日本的工业发展比较突出,经济实力出现明显的增长;英、法、美等国则先后出现了停滞的局面。1929年和1937年,资本主义世界先后发生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了摆脱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德、意、日三个法西斯统治的国家走上了国民经济军事化的道路,在政治上也日益法西斯化。请您点击添加腾讯游戏迷你门户:游戏:与女人的战争 迷你游戏 吞食天地2猫的爱情故事 CS 版 游戏大评比开始血拼魔兽世界1.71盛情上演 QQ 堂- 泰坦归来上线患乙肝能与爱人接吻吗 疤痕

2、 粉刺坑怎样祛除相约时尚激情无极限 快乐避孕 享受激情一战之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 凡尔赛条约对它的军事力量作了严格的规定,其目的是为了让德国在将世界卷入灾难而遭到惩罚后,永远不能再对任何国家产生武装威胁,德国不甘心这些严惩和限制,特别是在 1932年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以后,开始暗中加紧恢复国力;作为战胜国的意大利,因为没有能得到英法所许诺的领土而耿耿于怀;另一战胜国日本对华盛顿条约对它的限制也充满怨恨,在亚太地区与英美展开新的角逐,准备向中国侵略扩张。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则在如何处理德国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和本国利益的驱使,逐渐形成了美、英、法和德、意、日两大政治军事集团

3、。直接原因法西斯政权迅速崛起德意日重新瓜分世界法西斯政权的基本特征就是对内极权统治,对外侵略扩张、争霸世界。德、意、日法西斯统治者为了实现重新瓜分世界、扩大自己势力范围的企图,不惜要发动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大战。在亚洲,日本经过精心策划,于 1931年用嫁祸于人的手法制造了“九一八”事变,紧接着出兵占领了中国的东北。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卢沟桥事变”后,中国成为亚洲反法西斯的主战场。由于侵华战争旷日持久却没有能够达到预期的结果,日本决定利用欧洲列强忙于欧洲战场而无暇东顾的时机,来夺取日本在远东地区的利益。在欧洲,德国从 1933年希特勒获得独裁权力后疯狂地进行扩军备战。

4、1936年,德国进军莱茵河军事区,并伙同意大利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1938年至 1939年,德国先后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1936年,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 1939年又占领了阿尔巴尼亚。1937年,德、意、日三个法西斯政权国家结成政治军事同盟,即三国轴心。而此前,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采取绥靖政策,企图通过局部地让步和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来维护和巩固本国的既得利益,甚至力图把战火引向苏联。 1939年9月1日,德军用闪电战的方式入侵波兰,意大利立刻宣布其“不参战”的态度。9月3日,英国和法国被迫仓促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战争起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彻底改变

5、了协约国和同盟国的政治版图,其中作为战胜国的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希腊和罗马尼亚获得领土作为赔偿,并且立即于这些领土上设立新的地方行政区划以进行有效的管理,而战败的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则纷纷宣告瓦解。另外一方面在1917年时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党成功自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夺取了俄罗斯帝国的政权,也让原本作为参战国之一的俄罗斯帝国跟着宣告结束。4尽管在战争结束后社会开始出现追求和平主义的声音,许多欧洲国家仍充斥着民族统一主义和复仇主义的民族情节且越来越深化。特别是德国在签署凡尔赛条约后丧失大量领土、殖民地以及其自身的经济优势,使得德国社会对于领土收复以及复仇的思想更趋强化。然而由于凡尔赛条

6、约的种种限制,德国仍然失去包括德国自身13%的领土以及所有海外殖民地,过去德国在战争期间吞并的他国领土也被迫允许独立,并以战争开销与赔偿为由征收巨额赔款。条约中更进一步限制德国军事力量的规模以及配备,包括了撤除空军以及撤销参谋部。而与此同时俄国内战渐趋缓和,并且另外成立苏联掌管政权。1918年到1919年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导致德意志帝国瓦解并由另外建立的民主政府取代,新成立的德国政府后来又被称作魏玛共和国。然而在战间期的这段时间,刚刚成立的魏玛共和国便面临了国内右派与左派各自支持者的权力争夺冲突。另一方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期,与英国和法国签署1915年伦敦条约的意大利以获得领土为条件决定转而

7、投靠协约国集团,但是意大利的民族主义者不满在战争结束后两国并没有遵守领土转移的承诺,随后因为这次领土扩展事件反而让意大利社会爆发冲突。而从1922年到1925年开始,以本尼托墨索里尼为首的法西斯党成功于意大利获得执政权力,并且以民族主义与极权主义废除了原本的代议制民主结构,不断打压意大利当地的社会主义、左派和自由主义的的活动;同时意大利政府也积极展开许多外交策略,期望能够将意大利发展成为世界大国之一,而成为“新罗马帝国” 。另一方面在德国,以 阿道夫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则开始尝试在德国建立一个法西斯政府。伴随着经济大恐慌爆发之后,德国社会开始支持纳粹党执政,到了1933 年希特勒便被任命为德国总

8、理。在国会纵火案发生后希特勒开始大力提拔纳粹党成员担任政府重要官员,并开始将德国塑造成极权的一党制国家。中国国民党则为了能够清除地方军阀的势力,在1920年代中期由蒋介石领导国民革命军开始自南向北展开北伐,最终在名义上统一中华民国。然而北伐结束后国民党便与原本一同合作的中国共产党发生冲突,中国很快又再度陷入内战中。1931年大日本帝国内军国主义正趋高涨,帝国政府开始策划如何能够有效掌控中国领土并且获取自然资源,进而借此发展出足够的实力来掌管亚洲地区。日本故意借由九一八事变作为借口进而入侵满洲,并随即另外建立作为傀儡政权的伪满洲国。此时蒋以“先安内,后攘外”的姑息态度回应日本的入侵行为,继续剿共

9、战争,另一方面则期望国际联盟协助处理日军进占领土的问题,但日本在遭到国际联盟谴责行为后随即宣布退出该组织。在这之后日本又发动了一连串的挑衅行为如上海、热河、河北,一直到1933年中日签署塘沽协定双方才一度宣告停战。不过中国仍组织志愿部队继续在满州、察哈尔和绥远等地抵抗日军入侵。5尽管 阿道夫希特勒曾在1923年时发起一场以失败告结的政变尝试推翻德国政府,他仍然成功地于1933年通过合法选举成为德国总理。他宣布废除民主制度,同时借由民族主义的风潮提出要重新修正世界秩序,并很快便开始大规模地重整军备。与此同时法国为了确保意大利仍然与其同一阵线,允许意大利将埃塞俄比亚列为自己的殖民地。然而在希特勒的

10、主导下,德国于1935年再度合并原本作为德国领土的萨尔盆地地区,而在获得民意支持的情况下德国随后推翻凡尔赛条约且加速重整军备的计划,甚至以大规模征兵的方式扩充部队兵力,而这些强调国家主权的举动也更加加深了德国社会对于希特勒的声望。为了能够抗衡德国不断发展,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决定成立斯特雷萨阵线(Stresa Front) 。另外苏联也怀疑德国的目标也包括占领东欧的广大领土,为此苏联与法国也签署法苏互助条约 (Franco-Soviet Treaty of Mutual Assistance) ;然而尽管法苏互助条约已经签署,该协议仍然坚持必须要经过国际联盟的讨论才能针对入侵行为有所因应,这使得

11、这一条约基本上并无威吓力。而在1935年6月,英国甚至与德国签署了英德海军协定 ,更加缓和了先前凡尔赛条约的部分限制。而美国则于同年8月通过了中立法案,表示不会干涉美洲以外的国际事务。这也促使意大利于同年10月时入侵埃塞俄比亚,德国是少数愿意表态支持意大利入侵举动的欧洲国家,这也使得意大利在稍后德国吞并奥地利并未表示反对。尽管1936年3月希特勒不顾凡尔赛条约和洛迦诺公约而进驻莱茵兰,但是其他欧洲列强对于此事并未多加干涉。同年7月时西班牙内战爆发,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公开支持主张法西斯独裁的佛朗哥部队和苏联支持的西班牙第二共和国军队交战,这次双方冲突也成了德国和意大利测试新型武器与作战方式的地方,

12、最终佛朗哥部队于1939年初成功赢得内战。1936年10月,德国和意大利组成了柏林-罗马轴心。1个月后德国和日本签署了产国际协定 ,意大利则在隔年也加入其中。这时中国也发生了西安事变后,国民党和共产党军队同意停火并组织统一战线来反对日本入侵。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是作为由东欧少数民族争端挑起的欧洲各国间的冲突开始的。但此时,两次世界大战间的相似处已不存在。随着日本闪电般地占领整个东亚和东南亚,第二次世界大战包括的地区比前一次世界大战多得多。两次大战在所运用的战略和武器上也根本不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战壕和机枪群为基础的防守证明优于进攻;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13、中,以坦克和飞机为基础的进攻证明强于防守。这一点解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所特有的战线的极大的流动性。整个整个的国家乃至整块整块的大陆来回易主,这与1914年至1918年间西部战线流血的僵持局面形成了鲜明对照。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经济上,一战后英法经济发展困难重重而德国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再度超过英法。政治上,在大危机的打击下,引发了政治危机,德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而英法美继续坚持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2、现实原因:1929 1933年经济大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对二战的爆发起了催化剂的作用。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凡尔赛华盛顿体

14、系的矛盾发展(胜胜国 美日矛盾;胜败国 法德矛盾)法西斯国家蓄意发动侵略战争是局部战争发展为全面战争的主要原因。国际联盟的软弱无力。在局部战争期间,反法西斯势力基本上处于孤立无援、被各个击破的境地,未能形成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以遏制法西斯发动世界大战的阴谋。3、推动因素:西方的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苏联的中立自保(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思考一:慕尼黑阴谋 绥靖政策的顶点含义:英法等国对德国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于1938年9月与德、意在慕尼黑开会,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在场的情况下,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绥靖政策达到顶峰。背景:1938年3月,德国吞并了奥地利。德国企图利用苏台德问题侵占捷克斯洛伐克

15、(经济发达、军力较强、战略地位重要)国际上各种政治力量主张:德国:以外交讹诈和武力威胁,利用英法的软弱及其与苏联的矛盾,实现分割捷克斯洛伐克的阴谋;英法: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以获取欧洲和平,并排斥苏联在该事件的影响;祸水东引;苏联:采取了伸张正义的立场,明确支持捷克斯特伐克政府和人民;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几经抗争,但一味依赖英法直至被出卖;慕尼黑协定的消极影响:严重恶化了国际局势,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德国更加肆无忌惮,第二年控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德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增,加速了侵略扩张的步伐严重破坏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苏联更加不信任英法,构筑集体安全的努力失败,1939年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6、签订。(慕尼黑会议禁止当事国出席会议,这说明大国推行强权政治)思考二:怎样评价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原因:慕尼黑阴谋使苏联更加不信任英法;出于自身国家利益的考虑影响:对德避免了在未来两线作战;对苏赢得了宝贵的备战时间;对国际局势加速了二战的爆发实质:苏联式的绥靖政策(1939年8月,斯大林因种种原因同希特勒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这些原因包括极不信任西方领导人和望赢得时间来加强军队和工业建设。他还预料德国和西方列强迟早会发生冲突,进行一场消耗战,苏联则可因互不侵犯条约而随意避开战争,直到战争对它有利时再介入。“如果战争爆发” ,他告诉他的同志们, “我们绝不可能按兵不动。我们将不得不参战,但我们必须是最后一个参战。我们参战的目的是为了在天平放上一个决定性的砝码,这个砝码将使天平倾斜。 ”这一战略是精明的,然而,它却使苏联自食其果,差点毁了这个国家。它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德军和西方军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