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通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81586009 上传时间:2021-05-02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通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通用)(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时),第三节盐类的水解,什么叫酸性溶液、碱性溶液? 根据你的了解,下列各种盐的溶液属于酸性溶液还是碱性溶液? (1)氯化钠 (2)硫酸钠 (3)硝酸钾 (4)醋酸钠 (5)氯化铵 (6)硫酸铁 (7)碳酸钠 (8)氟化钠 (9)醋酸铵 用最简单的方法测定的这些水溶液的酸碱性。 结果:盐溶液有的显酸性、有的显碱性、也有的显中性。,以NaF为例分析进行分析:,问题1:氟化钠溶液中有哪些离子存在?哪些离子可以相互结合?,问题2:F-跟H+的结合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什么影响?对溶液的酸碱性有什么影响?写出总的离子方程式。,结论:F-+H2OHF+OH- 溶液显酸性,以氯化铵、醋酸铵、氯化钠为例再作

2、分析,哪种盐也有类似的变化? 结论:弱酸强碱盐、弱碱强酸盐、弱酸弱碱盐有类似的变化,强酸强碱盐没有这种变化。,盐类的水解: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所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定义1:盐的离子和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酸或弱碱。 定义2:盐的离子使水的电离平衡移动,使盐溶液显示不同程度的酸性、碱性或中性。 定义2:中和反应的逆反应。,请给盐类水解反应的实质下个定义?,讨论: 1、哪些盐能发生水解,哪些盐不能发生水解,请加以总结?盐水解后显酸性或碱性,有什么规律?请结合下列各种盐加以讨论:KF、(NH4)2SO4、NH4Ac、NaCl、KNO3。 2、根据你的知

3、识基础分析一下,盐的水解反应程度大小如何?举一下判断的依据。 3、如果要比较不同盐水解的程度、水解后溶液的酸性(或碱性)强弱,你有什么办法?,记忆规律: 规律1、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的性 规律2、一般盐的水解程度很小 规律3、可根据水解产物的电离程度比较 水解反应的程度。 练习:下列哪些离子能发生水解? Ba2+ Al3+ NH4+ H+ Cu2+ OH- CO32- SO32- SO42- S2- HS- HCO3- ClO4- ClO- HPO42-,练习:写出 NH4Cl、Al2(SO4)3、NaF、 Na2CO3、Na2S、NH4CN的水解方程式。,注意:盐类水解的程度不大,用“” 表

4、示, 不会产生气体和沉淀,不用“”或“”符号。,多元弱酸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如Na2CO3溶液中CO32-的水解。思考哪一步水解程度大?,问题研究1:弱酸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怎么研确定?NaHCO3?NaHSO3?,HCO3- H+CO32- 电离过程,HCO3-+H2OH 2CO3 +OH- 水解过程,结论:分两种情况 a、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显酸性,如NaHSO3,NaH2PO4等。 b、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显碱性,如NaHCO3、Na2HPO4等。,问题研究2:弱酸弱碱盐水溶液的酸碱性怎么确定?以NH4Ac 、(NH4)2SO3为例?,最后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组成盐的酸根对应的酸的酸性和阳离

5、子对应的碱的碱性的相对强弱。,a、酸强于碱-酸性,如(NH4)2SO3;,b、碱强于酸-碱性,如 NH4F;,c、酸碱相当-中性,如NH4Ac。,问题研究3:影响盐类水解有哪些因素?,主要因素: 盐本身的性质。,外界条件:温度,浓度,外加酸碱。,问:对0.1mol/LNaAc溶液,如果其它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将使溶液的酸碱性如何变化?加水稀释对Ac-离子的水解有何影响,溶液的pH值如何变化?加入同浓度的盐酸对水解又有何影响,加同浓度的NaOH又将如何呢?,温度-水解反应是吸热的,升温有利于盐的水解。,浓度-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外加酸碱,外加酸碱要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如果盐离子水解呈酸性,那么加酸抑制水解,加碱促进水解;反之亦然。,例题:在FeCl3稀溶液中 已知存在如下水解平衡,填写下列表格 Fe3+3H2O Fe(OH)3+3H+,2、现测得某浓度Na2HPO4的溶液的pH是8,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HPO42-离子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B)HPO42-离子水解程度小于电离程度。 (C)溶液中c (HPO4-)c(Na+) (D)该溶液能与酸反应不与碱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