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可看作是一个国家灵魂的一种精神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005932 上传时间:2017-11-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史——可看作是一个国家灵魂的一种精神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世界史——可看作是一个国家灵魂的一种精神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世界史——可看作是一个国家灵魂的一种精神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世界史——可看作是一个国家灵魂的一种精神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世界史——可看作是一个国家灵魂的一种精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史——可看作是一个国家灵魂的一种精神(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可看作是一个国家灵魂的一种精神摘要:在日本能作为一个武士是何等的荣耀,尤其是能为天皇效力,这将是其作为武士毕生最大的荣耀。根据传统,武士需遵循着“中世纪”的荣誉和道德规范,也就是武士道。对于武士来讲忠诚、荣誉、勇气、克己这些品质是至关重要的。武士的象征有两样,即剑和樱花树。剑代表武士的精神,樱花随风而飘落象征武士无条件地为领主效力献身。武士必须忍受困苦,视享乐为懦弱的表现;对涉及荣誉的惯用处理办法是自杀,而且是痛苦的切腹自杀,而这也是其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尽忠于天皇的表现。关键词: 武士道精神 崛起 跻身 归属感 天皇1、忍辱是为了更有力的负重19 世纪前的日本是等级森严的幕府统治,其统治将近

2、700 年,德川家族统治日本是从16 世纪末开始的,此时段的日本等级是异常森严且一贯排外,从不与外界进行交流及商贸的往来。在等级社会中,社会的最高层是贵族阶级,其中包括大名和武士;下一层是农民,其数量最为庞大,占人口的四分之三;还有一层是手艺人,即通过自己的手艺谋生的人;最底层的是商人,商人的地位无疑是最为低下的,他们在日本社会几乎被视同为流浪汉,和以沿街乞讨为生的人的地位差不了多少。日本社会在德川家族的统治下,进行闭关锁国,在国内创造了一个相对安全的生活环境,可以说是过着与世无争的安逸生活;但是,自从中国大门被西方大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之时,愈来愈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了东方落后的体制以及自耕农是无

3、法对抗西方先进体制和技术的,加之美国一而再再而三的叩关,日本当局最后还是认为应该开关,对外开放。此时的日本有两大派别,即主张继续闭关锁关的一方和主张对外开放的一派,这时的日本政局由主张对外开放一派所控制,征服欲极强的幕府中的一位权威顾问发表了自己及其代表方的观点:“与外国人建立关系的目标始终都是为了打下所有国家的基础,在军备过程中采取的国策都要努力加以贯彻。当我们的力量和国家的地位得到公认时,我们就该称霸于世,宣布把那些强大而又无害的国家纳入我们的保护范围我们的国家荣誉和地位充分得到保障,世界各国就会把我们的天皇看作世界的伟大领袖。他们将按照我们的政策办事,顺从我们的意志”我们从以上的这个观点

4、可以看出的是,日本,这个大和民族不仅能屈,而且更能伸,其主要表现体现在其的征服欲上面;此时还是一个封建国家的日本,2其代表能说出这样的话可见其野心的强大。日本当局已经深刻地认识到日本应该学习西方先进知识及技术,特别是军事方面的技术,从而来发展国家的工业生产。建立军队以防止其变为西方人的殖民地,确保其国家的独立性。这可以归结为武士道精神一个国家的灵魂,德川家族统治的终结到明治维新的开创,是日本封建社会走向现代化社会的分水岭。明治维新不仅把日本推向了现代化世界,构成了日本发展的现代化模式的主要轮廓;更是经此维新,日本便由一个封建的小国一跃而成为堪和欧美大国相比的强国。幕府和大名的时代已经结束,但是

5、有一种精神是永远不会终结的,相反,这种武士道精神在新兴的明治国家中产生了相当的积极作用。这一精神作为一种伦理道德,它基于强化在日本社会众多流域流行的忠诚观念,也是武士道精神中最核心最关键所在,即以儒教的方式再度强化形成。明治教导者国家的领导者们接二连三地颁布了精选出的儒家教义,尤其是修养、教育与和谐的教义;用春实部夫创造的词语讲,它与新的统治阶级,受了“武士道”精神影响的,面向教士化的强烈趋势在一起。因此,明治国家能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让公众看到了希望,因此他们才能绝对忠诚于维新。2、凭借这种精神跻身于大国之列从原先的武士们要绝对终于天皇到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军人要绝对忠于天皇是如出一辙的。

6、军人只听命于天皇而无视国会的存在,天皇既是他们绝对崇拜的“活神”也是他们精神的一种寄托,在战争过程中他们始终相信“天皇祐命”说。在通过明治维新国力得以迅速强大起来后,首先将中国列为其吞噬的对象,也如其所愿,在 1895 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获得全胜,这一胜利对日本明治政府以及士兵们无疑是打足了气,更是为其在与俄国交战中提供了足够的信心。日本真正跻身于强国之列,让当时大国欧美诸国们刮目相看的事件是在 1904-1905 年的日俄战争中获胜。明治天皇钦定战事战略:其战略非常简单日本将不宣而战;向亚瑟港的太平洋舰队进攻时,东乡平八郎命令驱逐舰冲进敌阵发射鱼雷。在 1904 年 2 月 8 日的闪电战中

7、大获全胜,1905 年 5 月东乡平八郎在马岛战役中摧毁了俄国的波罗的海舰队,这又是一次胜利。日俄战争后,欧美国家才真正开始关注这个东方昔日的小国日本,于是日美间的敌意与日俱增,矛盾愈演愈烈,但是美日均是“聪明人” ,双方始终没有正式宣战,只是此时的日本较之以前更加开始肆无忌惮的敢挑战大国的权威了。双方在一战期间虽同属于协约国行列作战但是他们之间的矛盾始终没有得到化解。战后,美国竭尽全力阻止日本的扩张特别是在中国的扩张。日本对这种始终没有改变歧视的态度深感恼怒,最令日本人愤恨3的是美国对其在凡尔赛合约中要求加入“种族平等”的条款的提案投了反对票。两国分别把对方看作潜在的敌人,这种矛盾在二战中得

8、以充分体现,日本偷袭美国重要军事基地珍珠港便是充分暴露了出来;日本人深受“武士道”精神的影响,他们认为在珍珠港事件中一洗了在一战后美国对其的耻辱行径。这就是日本大和民族,一个报复心理极强的民族。3、属于归属感的精神二战,作为正义的反法西斯同盟最后是战胜了那些丧尽天良的法西斯。所以正义永远是能够战胜邪恶的;作为法西斯的日本,失败是其必然归路,最后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士兵在战争过程中所表现的那种视死如归的心理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但也并不是他们生来就不怕死,而是有一种社会气氛去逼迫他们去做寻死的武士。战争的氛围成为了那样,即有很多同伴因战而亡了,你一个却苟延残喘着,这不是就不符合

9、社会氛围吗?我们不妨在武士产生的年代是混乱的时代这个角度来寻找原因:在当时,一个贵族下面依附有大量的武士,由于战争减少,武士的生活变得严峻起来,所以这种依附性更强。如果这个贵族发生意外,下面的武士的生活就会失去保障或者变坏。从而逼迫他们不得不效忠于贵族更是要绝对忠勇。他们确实是绝对忠勇于天皇的,正是凭借这种忠诚,在二战中,有很多视死如归的空军和空降兵才奉“天皇之命”进行自杀式袭击,被袭击对象有美国在内的舰母甲板还有别的反法西斯同盟军,尤以袭击美军为主;这些自杀式袭击者年龄大多在 1822 岁不等,到后来,为“战时需要”又将年龄降到了 15、16 岁不等,有的是中学生,有的是大学在校生,总之大多

10、是未婚男子。并不是个他们真正情愿乐意地进行自杀性袭击而是他们在寻找一种归属感,是被当局被社会氛围所逼迫的。因此看来,武士的气节只是个神话,而无视的寻死是因为没有活着的理由,武士的忠诚也就烟消云散了。二战结束后,裕仁天皇宣布投降,将士们也就“解散”了,因为他们是有一种归属感的,既然天皇下了投降的命令了,所以我们还是要效忠于天皇听命于天皇的,不要再做无谓的牺牲了。可见将士们不怕死是假,而效忠于天皇才是真,他们奉天皇为神。在美国高级将领麦克阿瑟将军率军占领日本期间,有件事情引起了将军的关注;即在1945 年 12 月他收到了一封可怕的信,信中提出了其对天皇的忠勇之心,且是用鲜血书写而成, “尊敬的麦

11、克阿瑟将军,我恭敬的请求您:不要追究天皇陛下对战争的责任,对我们日本人而言,天皇陛下至高无上,乃日本人民额生命之所在。如果阁下考虑到日本的未来,并且真正希望世界和平,您就会明白不触动天皇陛下的策略不仅仅对日本有利。对我们而言,对天皇的效忠近似于宗教信仰,深深根植于日本的历史和传统之中。如果天皇陛下受4到审判,不只是我,很多日本人会对您及所有美国人恨之入骨我向上帝发誓我愿献出生命,请您体谅在下的心情。 ”从以上“血书”可见整个日本民族对天皇的效忠已不仅仅是说说而已,而且还是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天皇的忠诚。这就像是一个狂热的基督教信徒,你若对他们的信仰有什么不雅之举,他肯定会不顾及自己的生命和你拼命

12、。4、也还是那种信仰那种精神使他迅速在战后得以重建,再次崛起很多人认为日本在战后得以迅速重建的极致又一次强大的原因应归结于美国人的全力扶持,这话是没错,但这并不是主要原因。通过对内外因的学习和分析: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日本在战后能得以迅速重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其转变了观念,把“革命”的力量用在了搞经济建设上了,否则倘若天皇不下达“停战诏书”的录音宣布日本投降来给国人一个台阶下的话, “国人们”还真摆出一副“一亿玉碎” , “本土决战”的架势,从而誓死保卫国家和天皇。当然,天皇本人已“无心再战”了,从而他们也没有必要搞什么“人肉炸弹”再继续“抗战”了。

13、当然,外部因素对其崛起也是不容忽视的:朝鲜战争,美国向日本订购了超过 23 亿美元的商品和服务,这直接推动了日本经济的进一步复苏,即所谓的“战争需要” ;美国人在二战后对其政治及经济进行指导重建,还有较优厚的贷款条件,免除了一部分赔款要求;还有原因表明是“中国因素”救了日本人的命,当时之国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是促成美国对日政策发生转变的直接原因,美国政治家周以德说:“我们必须在亚洲取胜,否则我们最终将失去欧洲”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日本发展到后期,美苏开始了冷战,日本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因为此时的美国正忙于与苏联搞军备竞赛和“星球大战”根本无暇顾及及遏制日本的发展。5、结语综上所述,日本人确实是有一种让我们所惊叹的精神武士道精神,他们是忠诚于天皇的,忠诚并不代表不怕死,其实他们也是怕死的,只是有一种对精神的寄托,寄托于对天皇的崇拜之上而已。日本人的这种忠于天皇的精神并不完全同于武士道的精神,我们可以将这看作是日本这个民族的灵魂之所在吧!参考文献:【1】 (英)大卫巴迪.日本帝国的兴衰【M】.译者:徐莉娜,岳玉庆,曲芳丽.青岛:青岛出版社.2005.【2】 (以)S.N.艾森斯塔特.日本文明一个比较的视角【M】.译者:王晓山,戴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3】孔祥旭.樱花与武士【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